語文學習中對批判性思維的錯誤運用,將破壞想像力和情感發育

看點批判性思維本身是一種技能和態度的結合體,但錯誤地運用「批判」反而會破壞學生的想像力和情感發育。一味地追求標新立異,批判和否定經典,失去了我們認識問題應達成的基本共識和保持的開放立場,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會讓我們錯失《愚公移山》和《背影》等這些真正好文章對想像力和情感發育的正確教育作用。

編輯 | 馬用雷

編者按:語文教學界最近出現的打著「批判」的旗號肆意歪曲、自說自話式的「丑」的解讀。比如,《背影》中的老父親「因為違反交通規則」而硬生生被喝令禁止,孩子的心靈再也嘗不到「情變觸於事由」的瞬間情感釋放的美的滋養;《愚公移山》中我們不討論大智若愚的文學智慧表達和精神傳遞,反倒揪著破壞自然生態的小辮子不放……類似這樣的錯誤批判實在讓人啼笑皆非。顯然,這樣的錯誤批判是絕不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促進孩子的情感發育的。

外灘教育的批判性思維專欄已經發文多期,我們亦認識到批判性思維的力量除了需要批判者具備勇氣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站在一個基本共識和開放立場的前提上進行建設工作。

如果對於一個學科或者專業問題,連最起碼的基本共識和討論的範圍限制都做不到的話,最後的結論只能是「自說自話」式的,更不可能有任何情感和智識上的進步,只會因為偏離正確的教育大方向而起反作用。

下面這篇文章,來自於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十多年專註於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語文教育中的餘黨緒老師。在他的文章里,我們總能讀出一種「理性的美」的寬容力量,你會體悟到智慧和美從來就不是一對矛盾的概念。

嘗試將批判性思維引入我的教學,至今已有十餘年了。這麼多年,困擾我最多的,不是別的任何東西,而是「批判性思維」中的「批判」二字。這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即便在眾多領域內專家教授參加的高等學校批判性思維教育的論壇上,依然有與會者提出了自己的質疑與擔憂: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批判性思維,會否妨害學生的想像力和情感的發育?由此也可見出這種擔憂並非毫無來由。

新世紀關於語文教育的人文性討論之後,情感與想像力幾乎成了人文性的代名詞。人們批評語文學科的弊端,主要指的就是其對想像力的扼殺和對情感的粗暴凌剮。

如果批判性思維的引入加劇了這些原本存在的痼疾,那麼批判性思維的罪過就太大了。前段時間做《中國校園文學》的推廣,遇到一位老教師。當他發現一個致力於引入批判性思維教學的人,同時也在談論文學與想像力時,大為吃驚。

在很多人的心中,批判性思維與文學、想像力、靈性、個性、情感等等,是對立的。這樣的想法幾乎根深蒂固,持此觀念的人幾乎認為這就是個不證自明的真理。

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公認的理論或者數據、事實能夠表明,批判性思維的教育會妨害想像力與情感的發育。相反,關於它們彼此共生共存、互相促進的說法倒是不少。

在教學實踐中,我見過個別學生,他們的心智發展出現了嚴重不均衡。但根據我的觀察,造成這種偏頗的,恰恰是極端片面和畸形的教育,或者外界環境的負面影響。其實,那些堅持認為批判性思維將加劇人的片面化的人們,似乎也說不出他們為此而憂心忡忡的理由來。

這讓我聯想到情商與智商的問題。這也是一個爭訟不已的話題。智商高的人情商一定低嗎?情商高的人智商會低嗎?智商與情商有沒有這樣一個此消彼長你死我活的關聯?專家們如何研究我不得而知,但根據日常觀察,很難說這二者之間的變動有什麼關聯。

我倒是有個初步的判斷,情商高者智商也不低,智商高者情商也不低。在人群中,高智商低情商或者相反的,都是極少數人。人們之所以特別呼籲要培養情商,並不是智力培養過剩了,而是因為非智力因素被我們嚴重忽視了。

像這種莫名其妙的二元對立,廣泛的存在於生活中。情商與智商如此,感性與理性如此,工具性與人文性如此,批判性思維與想像力也是如此。

人們在理念上先將它們絕對對立,在這樣的邏輯假設下,推斷總是聳人聽聞。比如,高智商的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不解人間風情;風花雪月詩酒風流的人,一定缺乏邏輯,不通世務;強調語文的人文性,一定會妨害基礎知識教學。按照這樣的推論,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當然會妨害想像力的發展了。

還有一個尷尬,人們會將批判性思維與憤世嫉俗、造反有理、絕對否定、吹毛求疵等聯繫在一起。

我不止一次聽人說,中小學教育不能老是去批評,去否定,去質疑,我們總要繼承些東西吧?造成這個誤會的原因,當然與「批判」二字相關。文化與歷史賦予了它太多複雜的內涵,這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澄清的。

我不得不佩服謝小慶先生使用「審辨式思維」的策略(不過,在汕頭會議上,謝老師做報告時使用的還是「批判性思維」這個詞兒)。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採用「思辨」一詞,以此迴避類似的誤解和追問。如此望文生義的人很多。我做一個不太恭敬的推測,相當一部分人心目中的批判性思維,其實就在這個層面。這樣的社會理解和文化心理,顯然也極不利於批判性思維的推廣。

批判性思維當然包含了質疑的傾向,它反對固步自封,習以為常,但它也與一般的求異思維、非善意的否定思維不同。它不以否定為目的,而以合理的建設與公正的表達為目的。

與其說它是跟別人過不去,還不如說它是跟自己過不去。它反對的,恰恰是那些嘩眾取寵的、理據不足的、理論偏頗的、情緒化的、理念先行誅心式的論斷。

就語文教學而言,在課改中出現了很多顛覆式的文本解讀,比如《背影》,非要說老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愚公移山》,老愚公是破壞自然的元兇,是與天帝互相勾結的陰謀家,等等。這些以」解構「為樂,以驚悚效果為務的解讀,恰恰是批判性思維強烈反對的,因為這些解讀脫離了文本,脫離了常識,無視情感與人性邏輯,無視作者的精神創造與人性植入。一篇文質兼美的《愚公移山》,被肢解成了那個樣子,這是多麼不幸的事情!

批判性思維,強調文本、邏輯、歷史與人性的統一。這是一種尊重的、謹慎的、人性化的理解態度。批判性思維絕對不是李逵的板斧,見人就砍。對於人類公理,對於信仰,對於情感,始終以虔誠的敬意,慎於言說。有人擔心批判性思維會踐踏人類美好的感情,這真是天大的誤會。

其實,有些擔憂是不必要的。引入批判性思維教學,不是以否定其他教育理念和策略為前提的,而是要參與到改進的合力中,讓我們的教育更為優化。強調批判性思維,並不必然削弱情感的教育和想像力的培養。當我們面對活生生的學生和各種各樣的文本時,是情感切入,還是想像力滲透,或者理解分析,每個老師都會做出最優的選擇。

中小學是人生成長的基礎階段。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思維方式,無論怎樣強調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但奇怪的是,你照本宣科,迷信前人和教參,沒有人質疑;又或者你以憤青自居,肆意否定,標新立異,這樣反而能贏得喝彩。

有那麼一種思維方式,主張質疑,但主張的是合理的、有根據的、基於求證基礎之上的質疑;主張多元,但主張的是尊重、理解和包容之上的多元。那麼,我們該怎樣選擇呢?

我們需要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教育是一把雙刃劍,當它在成全和成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剝奪或削弱他的某些東西。包括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在內,都適用這個規律。從這個意義看,引入批判性思維教學,與引入其他任何教學內容一樣,都存在這樣那樣的風險。

但在我看來,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批判性思維本身,而在於我們對它的理解和實踐悖逆了它的初衷。


推薦閱讀:

深度思維解讀,女生如何才能掌控關係的控制權。
如果餘生是你,我希望餘生儘快開始
一個讓我流淚的賭徒經歷,故事雖長一點,但戳中淚點!
上大學你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
偏偏是你,從未相愛就說再見!

TAG:情感 | 學習 | 文學 | 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語文 | 發育 | 想像力 | 錯誤 | 想像 | 批判 | 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