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擱淺的洛陽部督大案

擱淺的洛陽部督大案

「這件事就是個陰謀,他們都是被暗算的」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金明大、康正 | 河南洛陽、鄭州報道

日前,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黃祖躍曾表示,近年來,受暴利驅動,以文物為侵害目標的盜掘、倒賣、走私案件時有發生,「特別是盜掘古墓葬犯罪有所抬頭。」

對此,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也曾透露:「據這幾十年來的初步統計,中國光是被盜的古墓就有20萬座左右。」

面對如此猖獗的盜挖文物犯罪,公安機關本應嚴厲打擊,一查到底。但是,洛陽龍門石刻盜案為什麼懸疑重重,最終草草收場?洛陽文物犯罪為何屢禁不止、有抬頭之勢?

洛陽市公安局監管支隊隊長張建岳稱,這一切,都與9年前那起公安部督辦的文物大案有關。

「公安都不敢管」

說起洛陽文物犯罪的屢禁不止,洛陽長期關注文物保護的民間人士薛發貴(化名)向《望東方周刊》坦言:「都是最近幾年才亂起來的。」

薛發貴稱,洛陽盜挖古墓現象,古已有之,歷史上也是「聞名天下」的。

只不過,以前一直在嚴厲打擊,不僅對文物盜挖者毫不手軟,對利用職務之便參與犯罪的公職人員也堅決清除。

薛發貴告訴本刊記者,90年代初期,洛陽市曾經發生了著名的「洛陽緝私隊全軍覆沒」事件。

當時,洛陽市公安局郊區分局刑警隊副隊長(主管緝私隊)郭勇,利用職務之便,多次出賣、倒賣文物,非法獲利26萬多元,被執行死刑。

不久,洛陽市其他緝私隊長也陸續因為文物犯罪被依法處理,洛陽緝私隊因此「全軍覆沒」。

受此嚴打影響,洛陽文物犯罪此後明顯收斂,盜挖古墓、盜掘文物現象大幅減少。

但是後來,特別到了2004年以後,洛陽文物犯罪才逐漸死灰復燃,再次抬頭,「你看看老百姓地里那密密麻麻的盜洞就知道了,簡直是肆無忌憚!」

因為從2004年起,面對文物犯罪,洛陽市公安民警唯恐避之不及,「都不想管,也不敢管」。大家都擔心會因為文物案而連累自己,「畢竟有過前車之鑒。」

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位民警向本刊記者透露,前不久的龍門石刻盜案為何會草草收場?也是存在這個問題!

這位民警透露,一方面,有些領導跟文物犯罪分子有著複雜的聯繫;另一方面,他也不敢深查,怕翻出更多的案子,引火燒身。

上述民警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12.10」大案造成的負面影響。

擱淺9年的文物大案

據了解,「12.10」大案是指發生在2002年的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文物案。

當時,公安部收到一封匿名的「海外華僑」密信,舉報洛陽宋氏兄弟大肆走私文物,「小小的宋家兄弟所私藏的文物,數量之多、品位之高,竟遠遠超過了洛陽市文物博物館。」

以這封信箋為線索,2002年12月10日,公安部刑偵局密召河南、廣東兩省公安廳的領導進京,隨即下令兩地偵查部門迅速組織偵辦力量,徹底查清河南洛陽經由廣東向港、澳、台及東南亞地區走私倒賣文物的特大犯罪團伙。此次專案,以「12.10」命名。

隨後,時任洛陽市公安局長張太學,帶領一個由百餘人組成的辦案隊伍,全力開展偵破工作。

於是,2003年1月13日晚,在經過縝密偵查後,洛陽市公安局在全市範圍內發起針對案犯的大規模抓捕行動。隨後又在廣東、浙江、湖北等省警方配合下,在全國範圍內持續追查。當年一年,專案組抓捕涉案犯罪嫌疑人91名,其中重要涉案犯罪嫌疑人43人。

通過到案人員交代及證據固定,專案組掌握了該團伙犯罪案件161起,繳獲各類文物565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144件,查凍主要涉案疑犯贓款贓物、房產及有價證券等,價值700餘萬元。

截至2004年初,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涉案人員27人(另案處理已判決11人),經勞動教養部門批准勞教16人。

然而,正當此案進入關鍵時期,公安機關準備「收網撈魚」時,意外卻出現了:專案組成員全部「有問題」了。

這些「有問題」的專案組成員,有的被調離,有的被「雙規」,「12.10」大案也因此被擱淺至今。

當事警察「下場很慘」

2004年3月前後,河南省紀委突查洛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小金庫」。幾天之後,支隊財務、會計、秘書科科長尤益民均被「雙規」。4月,支隊政工科長張建岳被「雙規」。

受「小金庫」問題影響,2004年5月前後,直接管理賬目的工作人員,如會計、出納受到相應處罰、處分。尤益民調出支隊,進入巡警支隊任職副大隊長。張建岳調出市局,調任公安分局副局長。6月,洛陽市公安局局長張太學突然接到調令,調任河南省人防辦副主任(副廳級)。同年年底,洛陽市公安局副局長、刑警支隊支隊長李小選調出公安系統,進入市委政法委,任副縣級調研員。

由於尤益民當時負責文物一案的全部案卷和材料,張建岳此前任支隊大案大隊隊長,時任文物案的主辦偵查員,李小選任刑警支隊支隊長,張太學是專案組總指揮,這些人都屬於專案組的骨幹力量,他們的突然被處理,自然使得專案組「不撤自銷」。

「查『小金庫』是幌子,他們的真實目的就是整人,阻止我們繼續查案!」2011年3月21日,張建岳激動地向《望東方周刊》表示。

「小金庫」問題究竟真相如何?一份來自專案組成員一方的材料,對此進行了說明:「實事求是地講,刑警支隊在財務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當時刑警支隊每年需要經費250萬,但財政撥款每年只有40萬元左右。經爭取,市局給予支隊『返還罰沒款40%』的政策;同時,經市領導和局領導協調,支隊和煙草局、電業局聯合成立辦案中隊,每年由兩部門各提供50萬元的辦案經費;和交警部門開展防盜搶業務,每年收入90萬元。」

並且,「以上經費的來源和用途是經市領導協調,市公安局領導同意,刑警支隊黨委集體研究,並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每年都經審計、財務部門審計。」

不論他們如何解釋,這些人最終還是受到了處理,黯然離開了專案組。

時任洛陽市公安局副局長、刑警支隊支隊長李小選告訴《望東方周刊》,這件事就是個陰謀,他們都是被暗算的。

另外一名被處理的專案組成員則嘆息,我們自己感覺「技不如人」,「公安機關干不過文物販子。」

時任洛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秘書科科長尤益民,略含自嘲地向《望東方周刊》表示,自己經歷了這件事也好,將來老的時候可以天天念叨,免得被人說是老年痴呆,「畢竟還能說些思路清晰的話。」

宋氏兄弟竟然雙雙漏網

究竟誰在有意拆解專案組?「12.10」大案背後有何內幕?

「12.10」專案組當時認定,以洛陽人宋彥慶、宋彥彬兄弟為首的文物犯罪集團,形成了四層體系的盜賣網路:

第一層以洛陽郊區、孟津、偃師的部分農民為主,負責盜掘古墓葬。第二層以識文物、懂交易的倒賣文物犯罪人員為主,負責組織盜掘古墓或收集「圈外」文物。第三層是集團首犯宋彥慶、宋彥彬兄弟。他們為第二層人員提供活動經費,疏通文物通道,建立固定的文物倒賣體系,組織倒賣文物犯罪活動。第四層以廣東文物販子為主,他們與宋氏兄弟形成較為固定的文物「生意」關係,同時與境外走私犯罪分子聯繫,進行文物走私,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調查還顯示,宋氏兄弟四人身份特殊,「兩黑兩紅」。宋彥慶在家排行第三,宋彥彬是其大哥,兩人從事文物犯罪活動。

而家裡的另外兩位親兄弟則均為洛陽當地警員。老二宋彥海現任洛陽市孟津縣公安局局長;老四宋彥紅,原為洛陽市刑警支隊民警,2004年調入洛陽市公安局新成立的禁毒支隊任職至今。

2003年1月13日晚的大抓捕,本來是一次絕密行動。但是當晚,列為抓捕首要對象的宋氏兄弟竟然雙雙漏網。

專案組後來查實,宋氏兄弟在聞風逃跑時,其同車逃犯何健康竟與局裡緝私大隊一位領導頻繁通話。而在此之前,宋氏兄弟還多次與這位領導一同出境。

此後,一些案犯在接受審問時,也交代了與該領導的接觸認識過程。

此後,先是專案組成員突然遭到紀委調查,接著「12.10」大案相關嫌疑人陸續恢復自由。

自認為受到「暗算」的幾位專案組成員,事後一直在呼籲、申訴,他們認為,宋氏兄弟的文物生意之所以在洛陽紮根多年,正是受到緝私大隊這位領導的直接庇護。

與此同時,看到「12.10」專案組成員如此悲慘的下場,洛陽市其他公安幹警面對文物犯罪案件,自然發生了態度轉變。

當事局長的「惋惜」和「希望」

3月24日,《望東方周刊》聯繫上了時任洛陽市公安局局長張太學。

現年55歲的張太學,自2004年調離洛陽以後,一直擔任河南省人防辦副主任。

這位以「打黑除惡」家喻戶曉的老公安,由公安局長調整為人防辦副主任,現在的工作狀態如何?

張太學笑著回答,「挺好挺好」,很輕鬆,閑暇時間很多,可以和家人團聚了。張太學說,這樣的工作調整,對他個人來說是好事,但在業務方面,已經荒廢了,「有點惋惜」。

當年,突然接到調令的張太學感到十分意外,因聽到「人防工作需要他」的傳言,他曾專門反問有關組織,「為什麼公安工作就不需要我呢?」

關於當年的案子,張太學不願再談,說組織培養自己這麼多年,基本覺悟還是有的,「顧全大局」。

只不過,對於專案組其他幾位民警的工作變動,張太學感到十分「惋惜」:他們當年都是辦案精英,一點錯都沒有,是「功臣當成罪人整」,太委屈了!

張太學回憶,當年抽調他們進入專案組,經過了嚴格的挑選,履行了相關程序,「都是組織推薦的。」

張太學說,他當時制定了三條選用標準:政治上必須堅定,不能犯一點錯誤;業務上熟悉,必須辦過大案;第三,籍貫上不能是洛陽人,也不能是孟津人。

「他們原本都是我提拔的對象!」沒想到,後來,他們不僅沒有被提拔,還受了不少委屈。張太學嘆息,自己年齡已大,馬上該退二線了,無所謂了,可是他們還年輕,這樣太浪費人才了。

關於這些人是因為「小金庫問題」而被處理的傳聞,張太學突然很嚴肅地說:「純屬無稽之談!」

張太學說,後來不是證明了嗎,他們一點問題沒有。政治上很清白,經濟上很乾凈,辦案上很認真,業務上很熟悉,「都是非常好的同志。」

對於將來此案的進展,張太學表示有「四點希望」:那些受委屈的同志不再繼續受委屈;那些該打擊的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打擊;那些該保護的國家文物、文化遺產得到妥善保護;我們黨的形象應該得到維護。

專案組成員告訴本刊記者,此案從偵辦開始,就屢屢遭到干擾和阻撓

《望東方周刊》記者金明大 | 河南洛陽報道

「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12公里處的龍門石窟景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不僅有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亦有香山寺、白居易墓等眾多文化遺存,屬國家文物重點保護核心區和世界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區。

2010年11月2日清晨,龍門石窟景區發生一起特大盜掘古墓案,一塊國家一級文物唐代「輔首銜環」石刻被竊賊盜挖出土。

案發後,公安機關迅速介入,被盜石刻失而復得,盜墓分子被抓歸案。然而,隨著偵辦的深入,辦案民警受到的干擾卻越來越大。

草叢中的精美石刻

伊河西岸的龍門西山,密集分布著包括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在內的眾多石窟佛龕,是龍門石窟景區文物保護的重點區域。

國家一級文物唐代「輔首銜環」石刻的被盜現場,就在龍門西山北坡。

2010年11月2日清晨,一位護林員上龍門西山巡山,意外發現在山頂的密林草叢中有一塊石刻。

這塊石刻高1.5米,寬1.2米,厚約33厘米,中間是兩隻高浮雕輔首銜環,周圍分布著5排46朵浮雕蓮花,雕刻精細,保存完好。

護林員馬上向有關部門報告,龍門景區管委會和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很快來到了現場。隨後,工作人員迅速向警方報案。

洛陽市龍門派出所民警王劍(化名)向《望東方周刊》透露,當日,接到報警的龍門派出所民警也及時趕到了現場,他們勘查發現,現場並無盜洞,周圍樹皮上有明顯的刮蹭痕迹,警方判斷:石刻系拖運至此。

隨後,警方擴大勘查範圍,終於在石刻東北方100米外的龍門西山北坡,發現了盜挖現場。儘管盜洞已被回填,但盜挖痕迹清晰可辨。

在盜挖現場,警方發現了犯罪嫌疑人遺留的煙頭、煙盒和礦泉水瓶等物品及鋼絲繩、倒鏈、鋼管、小推車等作案工具。

警方初步認定,犯罪嫌疑人從此處將石刻盜挖出土,後用小推車拖運至山頂,準備改用汽車將其轉移。後因天色大亮,被群眾發現,倉皇逃離現場。匆忙之中,作案工具也來不及帶走,遺留在了盜挖現場。

隨後,這塊「輔首銜環」石刻被運下山去,暫時保存在龍門石窟研究院院內。

之後,洛陽市文物專家對這塊石刻進行了鑒定:這是國家一級文物唐代「輔首銜環」石刻。

看著這塊珍貴的唐代「輔首銜環」石刻,洛陽市文物局一位專家驚嘆不已:「這是建國以來洛陽發現的最精美的石刻!」

關於這塊石刻的詳細情況,本刊記者聯繫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稱自己「不清楚」。

「系專業盜墓賊所為」

3月20日,龍門石窟景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洛陽市文物局正組織工人,對石刻被盜現場進行考古挖掘,「聽說是唐代一個寺廟的遺址。」

本刊記者在龍門西山北坡看到,石刻盜挖現場已經成了一個考古工地,挖出了三個方形大坑。

三個大坑呈品字形分布,深約兩米,坑底覆蓋著塑料薄膜。其中兩個坑底已經露出了青磚底面,有的磚上有明顯的帶狀花紋。

隨行的知情人士透露,經專家勘驗,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唐代寺廟遺址。被盜挖出去的石刻,是這裡的一扇石門。

由盜挖現場南上百餘米,就是石刻發現現場。本刊記者仔細查看,發現拖運路線兩側有數株柏樹外皮受損,有明顯的刮蹭痕迹。

位於山頂的石刻發現現場,距離山路僅僅十餘米。上述知情人感嘆,幸虧盜賊在轉移石刻時被群眾「及時」驚擾,如果再晚一會兒,石刻恐怕就被運走了。

本刊記者看到,石刻盜挖及拖運地點,距離龍門西山東麓的龍門石窟研究院僅僅200米之遙,人聲可聞,盜徒賊膽之大,著實令人震驚。

案發後,龍門派出所成立專案組,對「11.2」特大盜掘古墓案展開偵破。

一位接近專案組的警方人士告訴本刊記者,專案組根據現場提取的作案工具,制定了「以物找人」的偵破思路,對附近的護林人、住戶等逐一走訪,並對轄區內有盜挖、倒賣文物前科人員逐個排查。

根據現場遺留的作案工具,結合盜挖現場痕迹,專案組很快確定,「此案系專業盜墓賊所為」。

考慮到石刻已經被盜挖出土且轉移至路邊,盜賊可能會伺機來取,專案組就安排警力在石刻被發現地點周圍布控蹲守,「守株待兔」。

結果,民警們連續蹲守了多日,始終沒有見到盜賊的影子。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些盜賊就住在附近,他們一直在關注著警方的動向,導致我們蹲守落空。」一位辦案民警告訴本刊記者。

盜墓團伙浮出水面

儘管盜賊沒有在蹲守現場出現,但是,警方的偵查工作很快取得了進展。

專案組走訪獲悉,盜案發生前夕,曾有四名當地口音的男子,來到關林市場某輪胎銷售點購買了輪胎,並特製加工了一根1.3米長的輪軸,這與現場遺留的作案工具小推車比對完全相符。

不僅如此,專案組在龍門村某建材租賃站,發現了與現場作案工具一致的鋼管。

經過對該租賃站老闆李小孬的說服教育,李小孬反映了村民李全立、馮松衛曾在此租賃鋼管的情況。

2010年10月30日,李、馮二人在此租賃鋼管,數日後聲稱丟失,主動賠償李小孬400元,並撕掉了租賃記錄單。

專案組進一步偵查發現,案發後,李、馮二人表現異常,均突然離家外出。

「二人有重大的作案嫌疑!」專案組研究決定,立即對李全立、馮松衛實施抓捕。

2010年11月14日凌晨,李全立被警方抓獲。隨後,李全立供述了夥同馮松衛、張俊傑、翟國棟等12人盜掘龍門西山古代石刻的作案經過。

接著,專案組奔赴伊川、汝陽、商丘等地,分別將犯罪嫌疑人張俊傑、馮松衛、李學立、翟國棟、王志波、雷國輝、李同圈、任龍川、翟中現、陳戰偉、馮明超以及涉嫌包庇的段利國、趙坤等共14人全部抓獲。

犯罪嫌疑人供述,在得知龍門西山有古墓時,他們糾集多人踩點預謀,在2010年10月30日、31日和11月2日三次前往盜掘,並將所盜石刻運至山頂路邊,後被發現棄之逃竄。

警方查明,這是一個特大古墓盜挖團伙,成員多達30多名,基本分為三伙,常年跨區域盜掘古墓葬。

「他們不僅在洛陽周邊的伊川、宜陽、汝陽、偃師等地瘋狂作案,甚至還跑到西安、鄭州盜墓,目前已經交代了數十起。」一位辦案人員透露。

「在夾縫中辦案」

「案發地點特殊,被盜物品特殊,這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大案!」對於這起發生在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景區內的國家一級文物被盜大案,專案組民警既緊張又激動,「你干一輩子公安也不一定能遇到這樣的大案。」

在抓獲了相關盜墓分子後,辦案民警準備再接再厲,對此盜墓團伙的其他案件進行深入調查。

然而,令他們意外的是,隨著偵辦的深入,他們受到的干擾卻越來越多,阻力越來越大。

龍門景區管委會要求此案「低調處理」,擔心此案的公布,會影響龍門石窟景區的形象,「畢竟這裡是世界文化遺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案組成員告訴本刊記者,此案從偵辦開始,就屢屢遭到干擾和阻撓。

據透露,警方蹲守三天三夜後,首名犯罪嫌疑人李全立被抓獲。等抓住第二名嫌疑人時,派出所領導下達命令,不準對其關押,必須將其取保。

對此,專案組不同意,因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盜挖古文化遺址者要判10年以上徒刑,「這是重大犯罪」。但是,領導依然下令,強行將其釋放。

後來,被盜石刻被洛陽市文物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相關領導又下令將被取保的嫌疑人重新控制。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受到干擾,龍門石刻盜案的幕後指使尚巧芳至今仍逍遙法外。

多個嫌疑人供述,龍門西山「11.2」特大盜掘古墓案幕後指使,是一個名叫尚巧芳的女子。尚巧芳是龍門當地人,她提供資金,安排食宿,組織他人盜挖。盜挖出來的文物,交由尚巧芳支配。

2011年春節前夕,專案組將尚巧芳抓獲,辦理了刑拘手續。

很快,有領導出面,要求釋放尚巧芳,讓尚巧芳交納4萬元擔保金。對此,專案組和法制室均不同意。

領導就找到法制室,法制室被迫同意收2萬元擔保金釋放尚巧芳。最後,尚巧芳被順利釋放,答應2萬元的擔保金也只交了1萬。

「我們是在夾縫中辦案!」面對干擾和外界的阻撓,專案組民警既氣憤,又無奈。

特大盜案「草草收場」

辦案人員透露,隨著偵辦的深入,警方掌握了該盜墓團伙的更多犯罪線索,「他們交代了幾十個人,幾十起案子,作案地點涉及鞏義、濟南、咸陽、亳州等多個地方。」

正當專案組辦理延期起訴,準備徹查該團伙的其他犯罪事實時,領導不同意深查,要求立即移送檢察機關起訴,並撤掉了專案組。

接到卷宗後,檢察機關也要求公安機關追查漏罪,但領導不讓深查,專案組的工作也遭遇到了種種困境。

「不給車,不給人,不給油,甚至連飯錢都沒有,我們幾個人到外地辦案,總共只給1000元的經費,我們怎麼辦案?!」專案組成員感到了異常的壓力。

難道是龍門派出所缺少辦案經費嗎?

「不是,龍門景區管委會每月給龍門派出所10萬元的辦案經費。」上述警方人士忿忿地說。

面對這樣的困境,辦案民警毫無辦法,只能選擇呆在所里,不出去辦案,「我們干不下去了,怎麼干?不可能讓我們自己花錢去辦案吧。」

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移送起訴的期限到了,只能把案子移交檢察院,至於追查漏罪,已無人再提了。

「這麼多人,這麼多的案子,如果順藤摸瓜查下去,一定會有巨大收穫!」面對這種結果,專案組成員帶著憤怒和遺憾,被迫草草收場。

2011年2月17日,14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起訴,幕後指使尚巧芳依然逍遙法外。目前,兩名涉嫌包庇者和一名抓捕時跳樓摔傷者被取保候審,其他11名犯罪嫌疑人被關押在看守所。

據傳,案發後,尚巧芳曾花費十幾萬元「處理」此事,除了交給銀行1萬元擔保金,其他錢款去向不明。

「裡面的情況很複雜,」一位辦案人員嘆息,「究竟有啥內幕,這就不是我們小民警所能了解的了。」

對於龍門石刻盜案的相關情況,本刊記者聯繫了洛陽市文物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他沒聽說過此事,「龍門景區管委會沒有給我們報告。」

盧舍那的眼淚

到過龍門石窟景區的遊客會發現,景區內的多數佛像不甚完整,有遭到破壞的痕迹。

例如,位於奉先寺內的盧舍那大佛,僅存上身,雙手及腿部以下均已損毀。其左右四尊佛像亦缺首少臂,受損嚴重。

景區內一塊題為「斑駁斧痕何其多」的解說板,介紹了龍門石窟遭破壞的原因。其中有自然因素,更有人為原因。

截至解放前,龍門石窟有200多尊主佛像和1000多尊其他佛像遭到嚴重盜鑿。很多名洞佛像頭部被盜,流失海外,使得眾多龍門佛像至今身首異處。

不僅如此,千百年來,各色賊盜紛紛光臨龍門山,挖洞盜墓,大肆破壞。在龍門西山和龍門東山,均有眾多盜洞存在,其中不少是新的盜洞。

即便近來,龍門石窟景區內盜挖、破壞現象仍時有發生,文物保護問題亟待重視。

2009年,有媒體記者在龍門東山距龍門景區管委會僅僅幾十米的空地上,發現了12個盜洞。

同年5月,龍門義務巡山隊在龍門西山附近發現盜洞數十個,其中大部分已被洗劫一空。

在實地探訪時,本刊記者也發現龍門山上有多個不同年代的盜洞。

據媒體報道,由龍門石窟管理局投資上億元於2002年5月動工興建的東山賓館,就處在世界文化遺產圈劃的核心保護區內。

此外,2008年,在距離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直線距離不足5公里的龍門西山上,突然建起了27套別墅。

2011年1月24日《大河報》報道,疑因龍門景區附近煤礦大量排水,龍門石窟景區內幾處流淌了逾千年的泉眼,已於近年陸續停涌,斷流乾涸。

一位文物愛好者聞聽此訊,無限傷感地寫道:那乾涸的不是泉流,是盧舍那的眼淚。

(本文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
推薦閱讀:

洛陽不起眼的小村落,曾引來國外盜墓賊光臨,現如今...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87
洛陽,古墓劫-中國青年報
人間仙境--洛陽白雲山 (旅遊覽勝)
洛陽水席 連湯肉片兒的做法

TAG: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