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的交響,我們一起探尋深海丨讀書者說

In a world of seven billion people, where every inch of land has been mapped, much of it developed, and too much of it destroyed, the sea remains the final unseen, untouched, and undiscovered wilderness, the planet』s last great frontier.

這個世界有七十億人口,陸地上每一寸土地都已經被測繪,大部分已經被開發,其中太多已經被破壞,只有海洋保留著最後一片人類不曾看見的,沒有觸碰的,尚未被發現的曠野,是這顆星球上最後的邊疆。

生命誕生於海洋,但是與地球上任何其他的地方相比,我們對海洋知之甚少。

海洋的廣闊與深邃、波濤與暗流、足以碾碎一切的水壓與冰冷無氧的環境讓人類對它研究進展緩慢。

上周,西沙群島的「永樂龍洞」被探明為世界最深的藍洞,而為了準確探明它的深度(300.89米)我們的科學家花了近一年的時間。

而兩年前消失在茫茫太平洋中的馬航370,我們尚未找到。

海洋的神秘莫測使得閱讀《深海》(Deep: Freediving, Renegade Science, and What the Ocean Tells Us About Ourselves)成了一次驚險刺激、大開眼界的探險之旅。

本書作者James Nestor是一名很酷的記者,他曾寫自己和五名衝浪高手去挪威、俄羅斯的北極圈內衝浪,寫自己如何用餐廳的地溝油開賓士,寫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人Ben Carlin駕駛一輛兩棲吉普車環遊世界的瘋狂壯舉。

而這本書的緣起則始於他對一次自由潛水(free diving)比賽的報道。這項小眾極限比賽要求不藉助氧氣瓶,靠潛水員一口氣,順著標尺繩索下潛幾十甚至上百米。除了低空跳傘以外,自由潛水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追求那不可思議的下潛深度,很多自由潛水員對挑戰極限、打破記錄、戰勝他人興趣索然,認為自由潛水完全是為了體驗人類與海洋最直接、最親密的連接。

There are no mobile phones down there, no e-mails, no tweeting, no twerking, no car keys to lose, no terrorist threats, no birthdays to forget, no penalties for late credit card payments, and no dog shit to step in before a job interview. All the stress, noise, and distractions of life are left at the surface. The ocean is the last truly quiet place on Earth.

在海中沒有手機,沒有電子郵件,沒有推特,沒有電臀舞,沒有車鑰匙可丟,沒有恐怖主義,沒有會被遺忘的生日,沒有信用卡欠費的罰單,沒有工作面試前會踩到的狗屎。生命中的所有壓力、喧囂、讓人分心的事情都被留在水面上。海洋是地球上的最後一片安靜之所。

這裡有一個「令無數人中毒的」藍洞潛水視頻:

和自由潛水一樣,這本書也有一條下潛深度的線索。每一章,作者都帶我潛得更深,從明亮的水面到幽暗的海底。

現在,就讓我們深吸一口氣,下潛吧(descent)。

下潛60英尺

18米

我們最先來到的是位於佛羅里達州海域的「寶瓶宮」Aquarius,它是美國80年代建立的海底研究實驗室,科研人員每次可以在這裡呆上十天左右的時間,是人類目前唯一的水下居所。

其實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世界各地共有五十多處水下居住艙,並且有人預言不久後人類的水下村落就會誕生。

但在隨後的年月里,這些水下居住艙被一個個地拆毀了。因為人們發現在水下生活極其艱難且昂貴,潮濕、局促的環境也常常讓這些研究者們精神發狂。

然而這個危險、封閉的住所給研究者們換來的是在水下六層樓的深度觀察水下世界,仍然吸引著熱愛海洋的研究者們來到佛羅里達的水下,扣敲「寶瓶宮」的大門。

「寶瓶宮」有6個攝像機24小時不間斷直播實驗室內外的環境,想看他們如何工作?點這裡https://aquarius.fiu.edu/media/watch-live/

下潛300英尺

90米

水下三百英尺雖然還處在光合作用帶(epipelagic zone),但是這裡的光線和水面上相比已經非常少了。

在這個深度的生物進化出自己的方法來適應暮色般的微光,有些魚類長出了巨大的眼睛,烏賊、微生物則利用生物光為自己照明……

水肺潛水員(scuba diver)可以通過呼吸混合氣體,攜帶繁複笨重的設備來到達這一深度。但是大多數自由潛水員,不藉助外部呼吸設備的,卻能在這個深度上一決高下。

原來在沒有外部設備干預的情況下潛水,當達到一定深度後便會啟動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科學術語稱之為「哺乳動物潛水反射」(mammalian dive reflex):心臟以正常頻率的四分之一跳動,大腦進入半休眠狀態,血管允許血液和水分自由的進入胸腔來抵消外部的壓力……嗯,好像有點太專業了。

總之,作者管它叫「生命總開關」(「Master Switch of Life」),這個機制就好像一下子將人的身體切換入深海潛水系統一樣。那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像是一種全身心的冥想。

自由潛水員告訴作者,不需要下潛300英尺,在水下十多米處浮力就會因為身體被水壓縮而減小,水不再向上托起人的身體,人開始像緩慢的自由落體一樣下沉,這就是「通向深海的大門」。

下潛650英尺

198米

極少數自由潛水員曾嘗試潛到這一深度,但是在人類難以企及的地方,鯊魚卻可以自由地游曳。

這回,作者帶我們來到馬達加斯加東邊800公里外的法屬留尼汪島。在這裡見證鯊魚保護組織通過自由潛水來和平地接近鯊魚,為鯊魚安裝追蹤器,以此來阻止一場當地人對鯊魚的屠殺。

原來那段時間,當地連續發生了幾例公牛鯊(bull shark)襲人的事件,成為了當地旅遊業威脅,以至於當地人考慮採取極端手段打擊鯊魚。但他們並不知道全世界平均每年只有個位數的人命喪鯊口,鯊魚襲人是很罕見的。

經過幾次的調查,最終通過追蹤發現在當地碼頭外不遠的地方聚集了許多鯊魚。原來是遊船在海港的入海口傾倒食物垃圾,吸引了鯊魚,而那些不幸遇難的衝浪者們正是勿入了它們狂熱的覓食區域。

繼續下潛

Descent

在接下來的章節里,作者帶我們繼續下潛,或搭乘一些離經叛道的民間科學家(renegade scientist)自製的潛水艇(submarine)在2,500英尺(760米)的深海里觀看發光的水母(jellyfish)……

浮游生物(plankton)……

長相奇醜的安康魚(anglerfish)……

或和研究鯨魚(whale)語言的愛好者們出海,尋覓這些能下潛一萬英尺(3,000米)的龐然大物,並嘗試著同它們交流……

終於我們來到了海的最深處區域,超過水下兩萬英尺(6,000米)的超深淵帶,也就是像世界山峰一樣分布在海底的海溝。

超深淵帶在英文中被叫做hadal zone,而這一名稱來源於希臘語中的「冥府」 Hades,也就是地獄。

直到不久前,科學家們還以為超深淵帶是一片荒漠。這裡沒有陽光、沒有氧氣,只有水。然而,生命依然存在,到達這裡的無人探測器拍到了各種奇怪的魚、蝦、水母、及單細胞生物。

人類最近一次到訪「冥府」則是在2012年,熱愛潛水的導演卡梅隆在乘坐「深海挑戰者號」(Deepsea Challenger)到達了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距離水面一萬米,而上一次人類到達這裡還是在1960年。

卡梅隆的「深海挑戰者號」

上浮

Ascent

這本書的最後一個章節,作者帶著我們從最深處一層層地回到了水面。

在每個深度上,作者稍作停留,將那些虔誠、瘋狂、痴迷於海洋、並帶我們一窺海底世界的研究者、潛水者的後續故事補全。

本書最初的章節里,作者還是對自由潛水知之甚少的旁觀者,然而對於海洋與人類自身的好奇吸引著他接受自由潛水訓練,拜訪身懷絕技的奇人,挖掘塵封的軼事,參與各種海洋研究者的項目,親自走進海里,與那些巨大的海洋生物對話……

當書寫完時,作者已經是一名獲得認證的自由潛水員了。而經歷了這一次「下潛」的我呢,也開始練習如何憋氣了!

無怪乎《紐約時報》這樣評價這本書:

Through his eyes and his stories, it』s a journey well worth taking.

透過他的視角和他的故事,這是一個值得一赴的旅程。

編輯:左卓

實習編輯:王曦瑩

中國日報網雙語新聞

(ID:chinadaily_mobile)

為您的英語保鮮

推薦閱讀:

為什麼潛艇下水最深不過5000米,為什麼魚能下潛到接近萬米,而且潛艇的硬度比魚的身體強n萬倍?
深海網箱養殖技術現狀與展望
震撼!郵輪深海秘境探索哪家強 各大品牌黑科技比拼帶你看
一起下潛,海底一萬米

TAG:生命 | 深海 | 感受 | 讀書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