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科學家用幹細胞造出卵子 未來女人七十歲也能生寶寶?
利用iPS細胞技術「製造」生殖細胞示意圖
近日,日本研究人員利用幹細胞在小白鼠體內成功製造出卵子。該技術目前還不能應用於人類,但已經突破了這類技術發展所面臨的一大障礙,即如何幫助自身無法分泌卵細胞的女性生成卵子。研究者表示,新技術為進一步研究以及恢復婦女的生殖功能提供了基礎。對於錯過生育年齡或者有不孕癥狀及流產問題的女性而言,這項新發現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用人造生殖細胞就能「創造」生命?這種可能顛覆人類生殖傳統的新技術是福是禍?可能有哪些風險?記者特邀基因專家鄭文嶺教授為我們進行解讀。
科學家成功為小白鼠「造」出卵子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曾在實驗室中試圖用人體幹細胞製造出人工精子和卵子。加州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將化學藥物和維生素混合,成功誘使幹細胞變成了生殖細胞。他們培育出的精子有頭部和短小的尾部,被認為發育成熟,完全能夠使卵子受精。而他們在卵子培育方面還處於研究初期。
而在不久前,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首先取得老鼠的胚胎和皮膚組織細胞,然後用它們培育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即iPS細胞。研究小組在發表於《科學》雜誌的報告中表示,他們通過改變iPS細胞的一些基因,就得到了和原始生殖細胞十分相似的細胞——這類細胞在男性體內可產生精子,在女性體內可產生卵母細胞(卵子)。研究人員隨後作了一個「還原卵巢」,並把它移植到了小白鼠體內,細胞在其體內成功發育成卵子。其後,再運用試管嬰兒技術將成熟的卵子在試管內受精,並移植到代孕白鼠體內。通過這種方式孕育出來的小白鼠至少顯得可達到健康標準,成年後具有繁殖能力。京都大學研究小組負責人齋藤通紀教授表示,這項成果為生殖醫學帶來了新的思路。
體細胞也可能轉化成精子、卵子
本次新發現的主要成果,是從小白鼠的類似皮膚組織中,培育出iPS細胞。華南基因組研究中心專家鄭文嶺教授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這個技術非常有名,發明這個技術的人是日本的山中伸彌,他在今年10月還因為這個技術榮獲了諾貝爾獎。
說到iPS細胞,不得不提ESC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即胚胎幹細胞。鄭教授介紹,它是從胚胎裡面提取的幹細胞,在體外培養過程中,可經過一系列的過程,發育成多細胞的臟器,甚至形成新的生命個體。但ESC細胞技術相對比較複雜,實驗步驟較多。取一個胚胎細胞,一般是在顯微操作儀下進行的。操作要非常精細,過程中可能會對胚胎造成損害。理論上而言,胚胎髮育的各個時期都可以獲取ESC細胞,但在胚胎髮育的早期,可以獲得具有全能或多能分化潛能的幹細胞。而在抽取ESC細胞的實際過程中,胚胎會有被破壞的可能性,因而,針對ESC細胞的研究,在倫理學方面有著非常大的爭議和風險。
與ESC細胞不同,iPS細胞可從成體內的已分化成熟的細胞中獲得,因而不會涉及重大的道德問題。很多從事幹細胞領域研究的人們一直都有類似想法和假設,即應該有技術可以使哺乳類動物的成體細胞逆向分化轉變為幹細胞,因為在植物和低等動物中都存在類似的現象。鄭教授表示,iPS細胞技術做出的最大貢獻是其來源的靈活性,不需要從胚胎中抽取。用iPS細胞進行生殖細胞分化的研究,將主要針對不育不孕的人們,使他們可能從身體其他部位取出細胞,體外誘導分化形成iPS細胞,進而分化成為精子或卵子,從而傳承生命。
推薦閱讀:
※幹細胞製備實驗室設計(基本要求)SICOLAB
※幹細胞美容功效、應用和前景
※走近烏克蘭
※胎盤幹細胞儲存有風險:無一例臨床成功應用案例
※存臍帶血有必要嗎?生物學爸爸十問十答|基因育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