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蘭經與地球

山的運動

山不象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固定,它總是處在運動狀態之。這在古蘭經的一個經文中如此表明:

「 你見群山而以為都是固定的,其實群山都象行雲樣逝去......」(螞蟻章,第88節)

群山的這個運動,是由其內部的地殼運動所致。地殼在比自己更堅硬的地層上,就象行雲一樣經過,首先,名叫魏格納的一名德國科學家提出,地面上的陸地,在世界的初期時都處在一,後來被拖動到不同的方向,而相互疏遠的。但是,地質學家們在魏格納去世50年之後,即1980年後才認肯他提出的論點。就如1915年魏格納在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的那樣,地面上的陸地,在大約5億年前,相互連接著。被稱為泛陸的這個古陸,位於南極。

大約在1億8000萬年前泛古陸分為兩個部分。作為被拖動到不同方向的這兩大古陸之一的岡瓦納古陸,包括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印度,另一個古陸勞亞大陸由歐洲、北美洲和除印度外的亞洲形成。在此之後的1億5000萬年內,岡瓦納古陸和勞亞大陸,又分為更小的部分。

是的,以泛古陸分散而形成的這些陸地,在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分布,不斷變化,每年以幾厘米的速度,在地球表面移動著。

20世紀初進行的地質研究獲得的結論,是這樣闡明地殼的這一運動的:

地殼與地面上層形成的厚度為100公里的地球表面,由被稱為「地層」的部分組成。6個大層和無數的小層,形成地球表面。據「地殼構造」論,這些地層,同時拖動陸地和海洋,在地球上運動著......根據計算,由於陸地運動,地層每年移動1-5厘米。隨著地層的運動世界地理也在發生變化。例如,大西洋每年在擴展著。在這裡應著重強調的一點是:真主在古蘭經詩節里,把山的運動以啟示為「象行雲樣」。今日,科學家為該運動使用的英文詞是「Continental.Drift」即,「大陸漂移」。利用科學才剛剛發現的這一科學事實,在古蘭經中闡明,無疑,是古蘭經奇蹟之一。

地球的球形

「他本是真理,創 造天地;他截夜補晝,截晝不夜。」

(隊伍章,第5節) (隊伍章,第5節)

古蘭經中介紹宇宙的章節使用的詞句十 分引人注目。古蘭經中介紹宇宙的章節使用的詞句十分引人注目。以上詩節中譯為「截夜補晝」的阿拉 伯文辭彙是「tekvir」。以上詩節中譯為「截夜補晝」的阿拉伯文辭彙是「tekvir」。其含義是以一個物體環繞圓形的物質。其含義是以一個物體環繞圓形的物 質。 (例 如,在阿拉伯辭彙中,對包括「纏頭」等圓形物質的動詞使用該詞)。 (例如,在阿拉伯辭彙中,對包括「纏頭」等圓形物質的動詞使用該詞)。

詩節中關於「截夜補晝,截晝補夜」 提供的知識,同時,也包含地球形狀的知識。詩節中關於「截夜補晝,截晝補夜」提供的知識,同時,也包含地球形狀的知識。地球為圓形時,該詩節中的動詞才能實現。地球為圓形時,該詩節中的動詞才能實現。

即七世紀降示的古蘭經指出,地球是圓形的。即七世紀降示的古蘭經指出,地球是圓形的。不 應忘記,當時的天文意識,對地球有不同的認識。不應忘記,當時的天文意識,對地球有不同的認識。那時期人們認 為,地球是平面的。那時期人們認為,地球是平面的。因此所有科學地計算和說明,都以該結論進行。因此所有科學地計算和說明,都以該結論進行。而我們在本世紀才學到的知識,在七世 紀降示的古蘭經詩節中就早已闡述。而我們在本世紀才學到的知識,在七世紀降示的古蘭經詩節中就早已闡述。

山的作用

古蘭經注意到大山的地質功能:

「 我在大地上創造了群山,以免大地動蕩而他們不安。」 (眾先知章,第31節)

若留心可發現,該詩節在闡明群山可避免地面動蕩的這一特點。

古蘭經降示的時期,無人知曉的該事實,通過現代地質研究,才被發現。據該結論,山是由形成地面殼的巨大層面的運動和相撞結果產生的。

當兩塊層面相撞時,相對堅硬的進入另一個層面的下邊,上邊的層面彎曲並升高,形成一座山,而底部的層面繼續往下延伸。即如我們在地面上看到的山群一樣,在地下也有它的延伸部分。在一份科學文獻中,是這樣描述山的結構的:在大陸地層更厚的山區,地殼將延深到地膜。

在古蘭經中的一個詩節里,山的這個作用被比喻為「木樁」:「難道我沒有使大地如搖籃,使山巒如木樁嗎?」

(消息章,第6節和第7節)

群 山根據這些特點,地面在地層的聯合點向地上和地下延伸,可使這些地層相互緊固。以這種形式固定地殼,阻止其在岩漿層上或在各自間滑坡。簡而言之,可將山比 喻成合併木板的釘子。在科學上,山的這個牢固特點被稱為"地殼均衡"。地殼均衡有這樣的含義:地殼均衡:......在地質學中,群山在地球表面形成的引 力下,保持地殼的平衡。

由此可見,經現代地質與地震研究發現的山的這個重要作用,在數世紀前降示的古蘭經中,作為表示真主超越智慧的一例,予以人類。在古蘭經另一個詩節中,是這樣闡明的:

「他創造諸天,而不用你們所能見的支柱;他在大地上安置許多山巒,以免大地動搖......」(魯格曼章,第10節)

滋潤的風

古蘭經中的一個詩節注意到,由於風的滋潤特點,因此降下雨水:

「我派遣滋潤的風,我就從雲中降下雨水,以供給你們飲料,你們絕不是雨水的儲藏者。」(石谷章,第22節)

該詩節注意到,風是形成雨的第一階段。但直到20世紀初,人們才知道,風與降雨之間的唯一關係是風推動雲。現代氣象結論指出,風在雨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滋潤的作用。風的滋潤作用是如此形成的:

在 大洋和海洋水面上,由於浪花每時每刻產生無數個氣泡,這些氣泡爆發時,可使形成數千個直徑為0.01毫米的粒子噴向天空,被稱為積雲的這些粒子,通過風與 從陸地升起的煙塵混合,然後上升到大氣層上部,由風推動到高處的積雲,在這裡與水蒸氣結合,水蒸氣也在這些積雲周圍聚集而加重,並變為水滴。首先,這些水 滴積聚在一起形成雲,隨後再以降雨的形式降落在地面。

由此可見,風通過由海面上升而形成的積雲來滋潤漂浮在空氣中的水蒸氣,而形成雨雲。如果風不具備這個特點,大氣層中無論如何都無法形成水滴,也就是說雨這個東西也決不會存在的。

最重要的是,古蘭經詩節在數世紀前就指出了,風在雨的形成過程中承擔著重任,而且是在人類對自然現象幾乎什麼都不了解的一個時期....

《古蘭經》與現代地質學

山巒如木樁

在地質學裡,「嵌入」(folding)現象是一個最近才發現的事實。這是導致了山脈的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類似一個堅固的硬殼,稱為「地殼」,地殼下面的深度岩層則是炙熱和流動的,任何形式的生命都不適宜其間生存。山脈的穩定性源自嵌入現象,它提供了山脈穩定的基礎。

地質學家告訴我們:地球的半徑是6035千米,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殼厚度則僅有2至35千米。由於地殼的淺薄,它極易引發震動。山脈就像木樁或帳篷樁一樣嵌入地岩層,給地殼以穩定。《古蘭經》中精確描述了這一內容:

「難道我沒有使大地如搖籃,使山巒如木樁嗎?」(《古蘭經》78:6-7)

當今世界上很多大學的地質學課程里,都使用一本名為《地球》(『Earth』)的書作為基礎教科書。此書的作者之一,是擔任美國科學協會主席長達十二年之久的弗蘭克·普林斯博士(Dr. Frank Press),他曾作為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科學顧問。在這本書中,他以山脈的楔形斷面圖,闡明了我們看到的地表山脈,只是其本身的一小部分,山脈的根基則深深地嵌入地層。根據普林斯博士的解說,山脈在穩定地殼方面,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古蘭經》早已明確提及了山脈在防止地殼震動方面所具有的功能:

「我在大地上創造了群山,以免大地動蕩而他們不安」(《古蘭經》21:31)

《古蘭》經文的描述和現代地質資料信息完全吻合。

天地的相互分離

《古蘭經》描述天空的創造說:

「不信道者難道不知道嗎?天地原是閉塞的,而我開天闢地,我用水創造一切生物。難道他們不信嗎?」 「不信道者難道不知道嗎?天地原是閉塞的,而我開天闢地,我用水創造一切生物。難道他們不信嗎?」

(《古蘭經》第21章30節) (《古蘭經》第21章30節)

以上章節中譯為「閉塞」的阿拉伯詞「ratq」,有合併,溶為一體,混合等含義。以上章節中譯為「閉塞」的阿拉伯詞「ratq」,有合併,溶為一體,混合等含義。即表達兩個物質溶為一體的意思,該詞是最合適的一個辭彙。即表達兩個物質溶為一體的意思,該詞是最合適的一個辭彙。該節中譯為「而我開天闢地」的這個句子里,表示「分離」的阿拉伯文動詞「fataqa」有裂開、粉碎「ratq」狀態的物質的含義。該節中譯為「而我開天闢地」的這個句子里,表示「分離」的阿拉伯文動詞「fataqa」有裂開、粉碎「ratq」狀態的物質的含義。例如,可用這動詞來敘述種子裂開發芽從土壤中長出來的過程。例如,可用這動詞來敘述種子裂開發芽從土壤中長出來的過程。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以上的《古蘭經》章節。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以上的《古蘭經》章節。該節闡述,天空與大地互相閉塞,即處在「ratq」的狀態中,然後這兩個物質互相分離( fataqa)。該節闡述,天空與大地互相閉塞,即處在「ratq」的狀態中,然後這兩個物質互相分離( fataqa)。的確,當我們回顧「巨爆」發生時的一剎那,宇宙萬物都集中於一點,換句話說,一切物質甚至未被創造的「天空與大地」都在該點內,並處在「ratq」狀態中。的確,當我們回顧「巨爆」發生時的一剎那,宇宙萬物都集中於一點,換句話說,一切物質甚至未被創造的「天空與大地」都在該點內,並處在「ratq」狀態中。隨後該點發生巨爆,通過這個過程創造了宇宙萬物,並使各物相互分離( fataqa)。隨後該點發生巨爆,通過這個過程創造了宇宙萬物,並使各物相互分離( fataqa)。

由此可見,《古蘭經》第21章30節所闡述的與科學結論完全一致。由此可見,《古蘭經》第21章30節所闡述的與科學結論完全一致。 《古蘭經》在一千四百年前已賜予我們的結論,通過科學研究直到20世紀才被證實。 《古蘭經》在一千四百年前已賜予我們的結論,通過科學研究直到20世紀才被證實。

推薦閱讀:

核戰爭,生物武器,世界末日到來的100種可能
如果太陽系內別的星球有和地球差不多水平的文明,會對地球文明產生什麼影響?
《暗殺教室》中的殺老師為什麼要一年以後毀滅地球,為什麼一定要去E班當老師?
地球直徑為1.2萬千米,而宇宙中已知最大行星的直徑是地球的25倍
前沿速報||地球上的水形成於什麼時候?月亮告訴你答案。

TAG:地球 | 古蘭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