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趨向再現 防止幸福指數淪為地方新的「形象工程」
幸福指數進入評價體系凸顯政府執政理念新趨向
河南平頂山推群眾幸福生活指標 為幹部考核依據
百姓不幸福 幹部摘「烏紗」。平頂山制定群眾幸福生活指標體系,將群眾「幸福指數」和幹部考核掛鉤。來,煤都要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提起平頂山,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多。除了煤,這裡還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一年一度的寶豐馬街書會,綿延700餘年不衰;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瓷誕生在平頂山汝州……而這裡的人民也很幸福,「十一五」期間,平頂山市注重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展望「十二五」,「煤都」轉身要建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詳細河南平頂山推群眾幸福生活指標 為幹部考核依據2010.11.23 大河網 百姓不幸福 幹部摘「烏紗」平頂山制定群眾幸福生活指標體系,將群眾「幸福指數」和幹部考核掛鉤
未來,煤都要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提起平頂山,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多。除了煤,這裡還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一年一度的寶豐馬街書會,綿延700餘年不衰;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瓷誕生在平頂山汝州……
而這裡的人民也很幸福,「十一五」期間,平頂山市注重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展望「十二五」,「煤都」轉身要建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華麗轉身,煤都變身山水園林城市
初冬時節,在平頂山市白龜湖畔,野鴨時游時飛,點綴著波光粼粼的湖面。
平頂山人正逐步改變著因煤而引起的負面形象。「十一五」期間,平頂山市堅持「生態建市、產業立市、文化強市、和諧興市」,堅持保持增長與優化結構並重、力促發展與改善民生統一,實現了由污染較重的工業城市向山水園林城市的「華麗轉身」。
200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127.8億元,比2005年翻一番,居全省第五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3億元,是2005年的2.4倍,居全省第三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78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68.8%和77.8%。
隨著經濟發展,平頂山市打出了改善民生的「組合拳」:在全省率先建立全民醫保、農村低保和臨時救助制度;率先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街道、縣(區)活動;率先實行了工傷保險市級統籌等,被國家有關部委稱為「平頂山模式」。治理有道,幹部考核,要看群眾「幸福指數」「這些進步,是我們堅持把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學先進、比創新、看實效』作風和方法要求的成果。」平頂山市委書記趙頃霖說。
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是人民群眾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
為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平頂山市將之與幹部政績考核連在一起。
日前,平頂山市委組織部在考察研究幹部時,有兩位鄉鎮黨委書記沒有通過,直接原因是:群眾「幸福指數」較低。
趙頃霖說,多年來,他一直在思考:為什麼經濟發展了,老百姓還有抱怨?問題就在於,一些幹部不善於把工作和老百姓的實際利益聯繫起來,沒有把發展的成效,實實在在地體現在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提升上。
為此,平頂山市制定了包括5大類、16項的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指標體系。把「幸福指數」作為幹部考核的主要依據,平頂山在全國是較早的一個。
生活挺美,「足不出戶看大戲,三天兩頭見明星」
「十一五」期間,平頂山市新建遊園綠地90餘處,創建市級園林小區60家,建成了白龜湖、白鷺洲兩個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成功創建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中心城區97個社區硬體建設全部達標,67個社區實現充分就業。
與此同時,新農村建設也在推進。農民增收規劃以土地依法規範流轉、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訓農民為主要途徑;新村建設首批100個示範村全面啟動,完成投資10.7億元。
平頂山市還著力加強文化建設,城市地標建築平頂山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已經建成。高水準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群眾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
一位老人談起平頂山的文化活動,說「足不出戶看大戲,三天兩頭見明星」。
幸福感的背後是「幸福指數」的攀升。據了解,2006年,平頂山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是64.65,而到2009年已達到83.81。【展望十二五】「煤都」要打造全國重要新能源基地趙頃霖說,平頂山市「十二五」期間要發揮優勢,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成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區重要的戰略支點。立足這一戰略定位,平頂山市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統籌推進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城鎮化、建設新農村「三大任務」,實現「三化」協調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優化經濟結構,就是在現有六大主導產業繼續增長基礎上,使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加快城鎮化就是通過實施城市擴容的規劃,使城鎮化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建設新農村是通過實施農民增收和新村建設規劃,使平頂山市現在規劃的539個中心村的一半能夠完成基礎設施,形成建設規模。 張寶順:改善民生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8月17日上午,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主持召開民生工程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關於民生工程實施情況的彙報,了解全省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情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志剛,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詹夏來,以及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在認真聽取省民生工程協調小組部分成員單位負責人的發言後,張寶順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保障改善民生,是執政為民的永恆主題,是推進科學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堅持把有限的財力優先向民生傾斜,以組織實施民生工程為重點,盡心儘力推進民生事業發展,保障改善民生成效顯著,長效工作機制逐漸完善,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和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任。 張寶順指出,我省民生工作雖然有了很大進展,但與中央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們一定要以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為抓手,持之以恆、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民生工作,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努力以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帶動經濟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提出的,民生工程「要一項一項抓好落實,一定要抓出成效」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把民生工程越做越好,真正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張寶順強調,要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我們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作為各級黨委、政府所有工作的基本遵循。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強社會管理,改善公共服務,不斷提升民生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要創新工作思路,把實施民生工程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努力提升基層組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使民生工程發揮更大效益。
張寶順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再接再厲,開拓創新,進一步做好民生工作,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儘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全力以赴,盡最大努力做好民生工作,抓緊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同時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現實條件和承受能力,科學穩妥地加以推進。按照保基本、先起步、全覆蓋、再提高的思路,處理好儘力和量力的關係,找准民生工作與群眾願望的契合點,把好事辦好,把實事做實。既要注重普惠,又要突出特惠。要按照中央「五有」要求,努力解決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等重點民生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切實把公共資源配置向困難群體傾斜、向基層傾斜、向「三農」傾斜,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用在最需要的人群身上。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要緊緊抓住年內剩下的4個多月時間,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確保兌現承諾,取信於民。同時抓好「十二五」民生工作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深入調研論證,廣泛聽取意見,加大改革力度,著眼於從制度設計上解決民生問題,不斷提升民生工程建設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既要創新管理,又要提升服務。要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著力推進傳統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轉變。堅持以公平均衡為重點,建立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確保公共資源最大限度地服務最廣大群眾。(吳林紅)
薄熙來如何用行動解讀重慶人的"幸福指數"? 2010.7.6 人民網 中共重慶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更進一步作出用兩年半時間解決「十件民生大事」的決定,這無疑會大大提升重慶人的「幸福指數」。外地人和重慶人一樣,都在時刻關注薄熙來這樣一位民本思想非常重的書記,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動來解讀重慶人的「幸福指數」的?「幸福指數」絕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提升一個城市包括這個城市所有人的精氣神。
曾有一位「瘋情萬種」的網友以《重慶人民的幸福與悲哀——在外打工的重慶人看家鄉打黑》撰文道:「曾經討厭過薄熙來,一是因為紅歌,二是因為紅簡訊。因為,口惠而實不至的官員看多了,已經把官員看成了演員,我們的很多官員如果去當演員的話,估計奧斯卡絕對會有一席之地。我的一位初中同學是某小學的教師,好象類似他們這種機關事業單位的人都有紅簡訊的任務,每人似乎是30個,她想破了腦袋都很難完成,所以找我幫忙想點紅段子,當時覺得薄熙來非常無聊。現在看來,薄書記不是想像中的那種官員,這裡我願意向薄書記道歉。」
這段話出自一位網友,出自一位地地道道的重慶人,而且是出自一位在外打工的重慶人。她的話,讀罷之後讓人聯想,我們往往有許多東西最初不會讓人理解,反倒讓人誤解,可是一旦被人理解之後,是那樣的讓人感到溫暖。老實說,薄熙來的唱讀講傳一度時期是讓人誤解的,可能有人說更極端,更難聽。可薄熙來不這樣看。關於唱讀講傳,薄熙來擲地有聲,唱就是唱紅歌,讀就是讀經典,講就是講故事,傳就是傳箴言。這是我們一整套的精神文明領域裡的建設方針。我認為這些東西是必要的。一個城市的發展既要物質文明,也要精神文明,城市的發展需要精氣神,需要精神振作,而且需要扶正祛邪,唱紅就是扶正,打黑就是祛邪,只有扶正祛邪,一個城市才能精神振奮、精神飽滿。中醫里講扶正祛邪。一個城市也需要扶正祛邪。如果一個人得了病,不管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沒有精神,他肯定幹活不高,一個城市也是如此。沒有精神頭,沒有內強肯定不行。排除「打黑除惡」雜音。排除雜音,將「打黑除惡」進行到底,給重慶人創造的不僅僅是安全感,我以為是放大百倍的「幸福指數」。面對「打黑除惡」的雜音,薄熙來說,對此次打黑除惡,廣大市民拍手稱快,個別人卻酸溜溜地說是「作秀」,有些人還站在一邊指指點點:「適可而止吧!」「見好就收吧!」但為百姓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有大量的搶劫、殺人、強姦和綁架案破不了,多少家庭將惶惶不可終日!如果面對黑惡勢力,政法戰線卻無動於衷,按兵不動,群眾能滿意嗎?如果連百姓的生命財產都保障不了,又如何建設和諧社會和「平安重慶」?
打黑除惡是個硬碰硬的鬥爭,也有如毛主席所言,這「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溫良恭儉讓。」我們政法戰線給大家發了槍支警具幹什麼?是因為有敵對勢力,要維護社會秩序。我們工作中要謙虛謹慎,但絕不能對黑惡勢力溫柔放縱。我們溫柔,黑惡勢力不會溫柔,而且要殺人的!對少數人的寬容,就是對大眾的不公、不負責任。
沒有安全感何來幸福感?很多人都想知道重慶為何以如此空前的力度開展這次打黑除惡專項鬥爭,除了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穩定安全工作之外,還是本屆市委、市政府建設「平安重慶」的彰顯。為了切實維護社會治安,提高全體市民的安全感,確保全市改革發展和穩定工作順利推進。本屆市委、市政府對打黑除惡專項行動進行了嚴密部署,推出了強有力的舉措。薄熙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指出:「打黑除惡是確保社會安定的基礎性工作,要落實好中央政法委的要求,堅決、有效地開展此項工作」。市委、市政府下決心通過打黑除惡,為百姓造福,為重慶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將「平安重慶」推上新台階。我們說,打黑除惡不是一項簡單的鬥爭,更不是一項短暫的鬥爭,它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鬥爭,更是一項保萬家平安的民心工程。重慶市委、市政府堅持不懈地組織開展打黑除惡行動,徹底摧毀黑惡勢力滋生的溫床,維護社會的穩定。這樣,廣大市民才能安居樂業,共同建設「平安重慶」。改善民生旨在增強幸福感。改善民生不是政績工程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工程。我以為,解決民生實現民生保障民生,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最大程度上的幸福感。
近兩年,重慶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抓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探索以民生為導向的經濟社會發展路子。已成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五個重慶」,個個都緊扣民生。「森林重慶」是為了讓老百姓多吸氧,這兩年造林800萬畝,可釋放1000多萬噸氧氣。在去年全國44個城市創「國家園林城市」,重慶得分第一。「暢通重慶」要讓主城不塞車、鄉村有油路。「平安重慶」要讓群眾的人身、財產和家庭安全有保障,「健康重慶」要讓孩子長得壯、老人能長壽,這兩年新建塑膠運動場359片,給120多萬學生改善了鍛練場所。「宜居重慶」要讓全市百姓,特別是中低收入的市民都有房住,而且環境好。對於重慶人的「幸福指數」,薄熙來深刻指出,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並不簡單取決於人均GDP或人均收入。一個城市在人均GDP和GDP總量比較低的情況下,也可能有更高的居民幸福指數。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不僅取決於經濟總量和人均經濟量,還取決於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居住條件、安全狀況、人際關係,以及市民氣質、精神狀態、主人翁感覺等,甚至一些很具體的指標,比如塞車不塞車,樹種的好壞,都可能有所影響。一個城市的幸福指數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儘管重慶目前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比較低,還遠遠落後於某些大都市,但如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得法,也完全可能在較短時間後來居上。這包括環境、住房、安全、祥和等諸多因素,如果做得到位,讓人民群眾有親切感,有主人的感覺,這個城市百姓的幸福感就會大大提升。武漢市委書記楊松:提升幸福指數比GDP更重要2010.3.2 人民網從一定意義上說,科學發展觀就是人民幸福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必須把武漢促進中部率先崛起、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過程,變成創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過程,實現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幸福指數與發展指數同步提升,努力建設民生幸福城市 要特彆強調的是,必須高度重視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構建工作。以前我們設置指標體系,重視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多一些,考慮民生福利顯得不夠。在去年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在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套包括7方面36項指標的市級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並對2008年我市民生福利進行了評估。這還只是初步的探索,需要進一步完善。更客觀準確地反映我市民生福利水平和市民幸福指數,使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有力槓桿。 發展指標體系的設計是一種重要導向,必須在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指導下,深入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更好地反映城鄉群眾對美好人居環境與和諧公正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追求幸福是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從一定意義上說,科學發展觀就是人民幸福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必須把武漢促進中部率先崛起、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過程,變成創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過程,實現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幸福指數與發展指數同步提升,努力建設民生幸福城市。 要牢固樹立民生髮展戰略觀。民生幸福城市必須樹立民生政績觀,全市各級領導幹部要清醒地認識到,發展GDP是政績,提升GNH(國民幸福指數)也是政績,而且是更重要的政績。要加強民生立法工作,通過立法促進民生幸福城市建設,確保民生幸福城市建設走上法制化軌道。要探索制定專門的民生幸福中長期發展規劃與年度計劃,明確方向,細化目標,固化責任。要進一步完善民生凈福利指標體系,做到既有客觀綜合指標,也有主觀感受指標,在此基礎上做好每一年的監測分析工作。 要系統推進民生工程。改善我市民生,必須切實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優先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和社會事業項目,系統推進各項民生工作,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標。
要著力攻克民生難點,抓緊解決民生歷史遺留問題,不斷增強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以公共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促進民生水平持續改善。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日前在武漢發展戰略與規劃專題研討班上說
江蘇省江陰市:幸福指數與GDP同步提高 2010.3.17 人民日報幸福是什麼?
地處蘇南的江陰,一直領跑著中國的縣域經濟。但是,對發展的理解、幸福的感受往往是千差萬別的。江陰拿出了全新的尺度:群眾認同、全民分享、百姓滿意。江陰在總結群眾、專家學者和北京、深圳等城市「幸福城市」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幸福江陰」的奮鬥目標。
江陰市委書記朱民陽說,「幸福江陰」的指標體系更加突出「民生指標」,將科學發展觀具體化。「幸福江陰」的藍圖是,讓每一個勤勞淳樸的江陰人個個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處處都有好環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體,讓江陰人民群眾感到實實在在的幸福。
幸福不幸福,還要群眾來檢驗。對應這「五個好」,江陰分四個大類確定相應的指標體系,設定了相應的目標值和測評權數。比如,在「人人都有好工作」的目標下,設定了就業崗位從原來每年4萬多個提高到每年5萬個的目標值。
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說,「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華西村人的幸福有三條標準,就是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體健康。這種樸素的社會主義幸福觀,在江陰被逐漸升華。
既有「大手筆」,也有「針線活」
澄江鎮西大街社區,正在進行免費體檢登記。從去年9月起,江陰免費健康體檢行動全面啟動,4.7萬企業退休人員和65萬參保農民成為這一「幸福工程」的直接受益者。退休工人朱建華指著自己寫在登記表上的名字感嘆道:「百姓健康有人『買單』,這就是幸福!」
與朱建華老人不同的是,霞客鎮展家村的村民得知鎮里準備找幾個村進行「幸福江陰」的試點時,便更加直截了當地向鎮里請纓,因為他們很有信心。儘管這個小村沒有華西村的氣勢和規模,但它也擁有筆直的水泥路、高標準的籃球場、完備的健身器材,以及一個佔地9畝的游泳池。村民說:「我們的生活享受一天比一天完美。」
江陰市推出一系列創新的工作舉措,其中既有「大手筆」,也有「針線活」:
實現村村通公交;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100% ,今年農民人均醫療費用同比下降近500元;全市48654名殘疾人全部參加醫保,2560名特困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今明兩年新增綠地7000多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5%以上;實施「五年萬人」創業培訓工程;由市財政建立專項基金881萬元,在全市267個行政村啟動送戲進村、送電影進村、送書籍進村等活動……(曹國光 李 堅 古月)
再現功利趨向:防止幸福指數淪為地方新的「形象工程」
「幸福指數崇拜」再現功利趨向
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登署名為康來雲的文章指出,近期在對一些城市的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落實幸福指數的過程中熱情超乎想像,很多地方都將幸福指數與官員政績直接掛鉤,有的甚至出台了幸福指數一票否決制。這種熱情的背後隱含著對幸福指數的數字依賴和指標崇拜。 >>詳細民眾"被幸福"?調研指部分地方功利崇拜幸福指數2009.11.19 中國新聞網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登署名為康來雲的文章指出,近期在對一些城市的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落實幸福指數的過程中熱情超乎想像,很多地方都將幸福指數與官員政績直接掛鉤,有的甚至出台了幸福指數一票否決制。為了在城市幸福指數評比中取得好的名次,一些地方官員紛紛現身各種媒體和公眾中間,為提高本地幸福指數拉票造勢,展開了新一輪的幸福指數排名爭奪。這種熱情的背後隱含著對幸福指數的數字依賴和指標崇拜。這篇題為《防止對「幸福指數」的非科學態度和功利性表達》的文章說,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指數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指數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遊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布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文章說,幸福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但幸福指數並不等於幸福感本身。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裡?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裡。
文章說,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群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群眾能否能用上乾淨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群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文章指出,對於幸福指數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切忌先入為主,脫離實際,讓民眾在困惑與迷茫中「被幸福」了。
謹防幸福指數淪為「形象工程」
客觀地說,在告別GDP崇拜的背景下,幸福指數成為一項考量地方民生、人文的軟指標,這是執政理念的進步。道理很簡單,相較於單調的GDP數字,關注人的心理體驗與情感訴求的幸福指數,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更有利於創造健康的精神生活。重視考核幸福指數,說明發展理論與發展實踐上升了一個層次,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
但是,用幸福指數考核幹部,並不意味著取代或忽視GDP指標,也不應該在GDP與幸福指數之間做非此即彼的選擇。我們應當正確處理幸福指數與GDP指標之間的關係,公眾的幸福要以物質為基礎,這就離不開GDP的增長。因此,應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將幸福指數作為GDP指標的必要補充,使之成為考察社會和諧發展程度的重要依據。 有關報道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正以超乎想像的熱情投入到幸福指數考核中。有些地區將幸福指數與官員政績直接掛鉤,有的甚至出台了幸福指數一票否決制。一些地方官員現身媒體和公眾中間,為提高本地幸福指數拉票造勢。筆者觀察到,有的地方在確定幸福指數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指數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遊戲,這樣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就平頂山市依據民眾幸福指數考核幹部一事來說,也應防止陷入「幸福形象工程」之中。
一句話,我們應理性對待幸福指數。既要拋棄傳統的唯GDP論,又要研究建立科學的幸福指數考核及實施體系。不能只是嘴上喊幸福、「數字出幸福」,不能讓幸福指數考核飄在空中,而是要將它作為真正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有力工具。(朱四倍)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幸福指數
95.7%的人認定民眾幸福指數與政府作為有關
本次調查顯示,95.7%的人覺得民眾的「幸福指數」與當地政府的作為有關係,其中68.7%的人表示「有很大關係」。
一名民意中國網的網友留言說,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只看重GDP,忽視民眾的幸福感。因為有了GDP的增長,他們就有了升遷的希望和保障。
「在最新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不再特彆強調經濟增長目標,而強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這就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和規範的政府評價指標體系。」孟慶國說,將「幸福指數」引入政績考核,能避免地方政府「唯GDP」的傾向,將關注的重點從經濟發展轉向民生福祉,更加關注民眾生活品質的改善與提高,更加以人為本。 >>>詳細今年3月發布的《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指出,江蘇、四川、福建和重慶4地幸福指數最高,而經濟最為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因為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子女教育成本高,加之工作競爭激烈和交通擁擠等因素,「幸福指數」最低,中產家庭處「偽幸福」狀態。漫畫:徐駿
新近公布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並要求「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近年來,江蘇省江陰市、河南省平頂山市等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把「幸福指數」納入到了對當地官員的政績考核中。
與傳統的GDP核算體系相比,「幸福指數」從國民健康水準、社會福利狀況、經濟產出水平和生態環境狀況等多個維度,對社會運行狀況進行綜合考核,為政府體察民情提供新的視角。不少專家提議,應將「幸福指數」納入各地政府考核體系,改變目前以GDP為主導的局面。
上周,中國青年報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2633人進行的調查顯示,89.3%的人期待將「幸福指數」納入地方政府考核體系,其中56.6%的人表示「高度期待」。受訪者中,「80後」佔36.2%,「70後」佔36.2%,「60後」佔15.6%。
專家建議將「幸福指數」引入政績考核
調查中,當被問到「你目前的幸福感如何」時,38.7%的人感覺「一般」,30.2%的人感覺「幸福」,19.5%的人表示「不太幸福」,11.6%的人表示「非常不幸福」。
鳳凰網廣告部員工李孔明認為,每個人的幸福觀不同,但幸福觀的產生,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很多人希望能像馬雲、李彥宏那樣成功,但反觀自己的生活狀況,於是感覺『不幸福』。畢竟『成功』和『有錢』如今成為了很多人考量幸福的主要因素。對此,政府是否應該有引導?一些人迫於高房價,無法很好地生活,於是也不幸福。政府又該怎麼辦?」
本次調查顯示,95.7%的人覺得民眾的「幸福指數」與當地政府的作為有關係,其中68.7%的人表示「有很大關係」。
一名民意中國網的網友留言說,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只看重GDP,忽視民眾的幸福感。因為有了GDP的增長,他們就有了升遷的希望和保障。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財經委「民生指數」課題組成員孟慶國表示,過去政府的評價體系,基於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過分追求GDP的增長,導致一些地方只重經濟發展,而對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等與人民生活幸福相關的公共項目關注不夠。
「在最新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不再特彆強調經濟增長目標,而強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這就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和規範的政府評價指標體系。」孟慶國說,將「幸福指數」引入政績考核,能避免地方政府「唯GDP」的傾向,將關注的重點從經濟發展轉向民生福祉,更加關注民眾生活品質的改善與提高,更加以人為本。 衡量民眾是否幸福哪些因素必不可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提出,幸福感是個人的主觀感受,如果一個農村人感覺比城裡人幸福,就說明基層政府比大城市政府做得更好嗎?「其實現在對於地方政府的考核,已經有很多指標了,很多地方也實現了一票否決,再增加一個『幸福指數』,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湖北省某市直機關公務員牟致君(化名)認為,把「幸福指數」作為政府考核的參照標準,未必準確和科學。「幸福感是個體的主觀感受和體驗,不能機械地用數據、指標來量化。」
「測量『幸福指數』,可以反映政府作為和民眾的主觀生活質量。」孟慶國告訴記者,對於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評價指標,統計部門可以採用統計學方法統計出結果。而對於幸福感這種主觀的評價指標,同樣可以使用社會學的統計方法,通過民意調查來獲得數據。
據孟慶國介紹,我國已經有一些地方在使用這種雙向的測評系統,比如蘇南、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些城市。
「前不久,江蘇省江陰市市委書記朱民陽,來清華大學作講座時就提到,如今,江陰市除了看經濟建設的成效外,更看重對生態和民生問題的改善與解決。今年年初,江陰通過公眾投票和專家論證等方法,制定了『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這就把『幸福』這個抽象的概念與每個家庭和市民的切身感受緊密結合起來,並將每個指標按時序進度分解,明確責任部門,每年進行考核,並向社會公布。」孟慶國說,江陰市將「幸福指數」補充到GDP中,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標準,很好地推動了當地經濟與民生的同步提升,對於其他地區來說,非常有借鑒意義。
衡量民眾是否「幸福」必不可缺的因素有哪些?調查中,75.3%的人首選「健康」,其次是「經濟收入」(71.5%),「受尊重程度」排名第三(68.1%)。
接下來的排序依次為:「醫療保障」(59.8%)、「住房」(59.5%)、「環境質量」(57.5%)、「價值實現程度」(55.8%)、「戀愛婚姻狀況」(45.8%)、「受教育情況」(39.4%)等。
「引入『幸福指數』,不是政府在特定時期為解決社會問題或保持社會穩定而採取的權宜之計,更不應成為『新形象工程』。引入『幸福指數』是為了引導政府在教育、醫療和就業等民生問題上下真工夫。」孟慶國提醒,由於中國人口多、地域廣,區域發展不平衡,所以不應將「幸福指數」的引入標準化和統一化,不同地區需要區別對待。
孟慶國認為,對於東南沿海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可以將「幸福指數」作為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評價依據;對於中西部地區,要兼顧好經濟增長與民生髮展,「幸福指數」可作為政績考核內容的組成部分或必要的補充。
幸福不幸福,百姓最清楚
幸福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但幸福指數並不等於幸福感本身。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裡?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裡。
從「GDP崇拜」到「幸福指數崇拜」……
「GDP崇拜」是將GDP指標看成是升官發財的籌碼,為了取得可觀的GDP指標,便不顧及民生與環境,不顧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幸福指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但幸福指數並不等於幸福感本身。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
擴展閱讀: 提升國民幸福指數比GDP超日重要2010.1.13 中國工商時報 對於中國來說,GDP不管是高速增長也好,還是超日也好,它最終還是由國民創造的,如果不能實現國民幸福,怎麼能促進經濟的再增長?因此,各級政府應將國民「幸福指數」納入統計內容,以督促和鞭策自己,用務實的精神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天前公布的結果,2008年中國GDP修正值為314045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速也由原來的9%調整到9.6%。這一數據的修正,關於中國GDP超越日本的猜測再次升溫。專家認為,即使中國GDP短期內趕超日本,也只是總量而非人均上的概念。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存有經濟結構、教育和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軟差距」,對此值得保持清醒認識。
數字變化傳遞出不爭的事實,說明中國經濟將走出低谷,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進入穩定、緩慢增長的階段。反觀日本,經濟多年停滯不前。國內一位經濟學家指出,一旦中國超過日本,日本要想再奪回世界經濟第二的位置估計就很難了。眼看中國就要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了,人們的興奮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GDP的快速增長顯示出國家經濟的力量,它反映出國家的競爭力在增強。當前,超日趕美,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種種論調一致的預言很會讓國人歡欣鼓舞一陣。不過,冷靜下來一想,即便美夢成真,中國真的成了經濟頭號強國,可按人均來算,怎麼樣也成不了最富裕的國家,而且很可能國強而民不富。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為38457美元,中國的人均GDP為3259美元,日本是中國的11.8倍左右。
單從這一點來看,中國離真正的世界經濟強國還有很大距離。換句話說,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其一年的產值超越只有1.27億人口的日本,也不是讓人詫異的事情。
應該承任,日本的環境保護比我們的好得多,空氣潔凈度、河湖清澈度、城鄉綠化度均比我們強不止一倍。還有日本國民不必太為孩子上學、進醫院發愁。與日本相比,至少目前我們還存在太多嚴重的問題,比如再分配製度需要合理化、公共衛生存在危機也存在轉機、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很多地方的GDP高速增長仍然建立在物質資源的高消耗基礎上等等。
有人會問,中國GDP超日本對國民有什麼好處?吳敬璉教授最近在經濟論壇年會上說,是不是大國和GDP增長其實關係都不大,我想最重要的是怎麼能夠滿足人民幸福和民族富強的要求。這話說得有道理。何謂人民幸福?當然不是官方GDP統計,在幸福這個問題上,百姓有自己的標準,就是個人的安居樂業。
對於中國來說,在現階段,GDP僅僅只是發展速度的一種象徵,甚至不能完全代表發展質量。與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比較,我們的發展基本上還是一種拼資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還沒有完全轉變到依靠科學技術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軌道上來。
事實上,GDP只是衡量一個國家成就的數據之一,並且,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GDP在國家發展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已逐漸下降。例如,法國目前已將「幸福指數」加入到衡量國家發展的體系中來,而且權重與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法國人並沒有念念不忘他們的GDP已經退居世界第六位,而是將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到了國家考量層面,這才是成熟的國家心態,才是以人為本的政策追求。法國的這種發展理念,值得我們借鑒。中國GDP將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地位並不是重要的成就,因為當前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是要提高國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由於中國目前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整體發展任務並不輕鬆。當然,隨著中國GDP的高速增長,整體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高,無疑將被用來更好地解決國內社會和諧發展的問題。 因此,國民幸福要比GDP超過日本更為重要,提高國民滿意度才是GDP最大的價值所在。不可否定,如今國際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找到可完全替代GDP的更好的經濟指標。對於中國來說,GDP不管是高速增長也好,還是超日也好,它最終還是由國民創造的,如果不能實現國民幸福,怎麼能促進經濟的再增長?因此,各級政府應將國民「幸福指數」納入統計內容,以督促和鞭策自己,用務實的精神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邱林)如何科學評估人民幸不幸福:幸福不幸福百姓說了算2010.5.26 半月談 據《半月談內部版》2010年第5期報道,一直領跑我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江蘇省江陰市2005年實現了小康達標,小康之後幹什麼?江陰人創造性提出了建設「幸福江陰」的奮鬥目標,用「幸福指數」代替GDP,用人民幸福來評估發展。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實地調研後認為,江陰以加強公共服務促進民生改善的「幸福之路」的探索,已在「如何科學評估人民幸福感、小康之後政府職能如何轉變」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經驗,給其他地區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創新樣本。
幸福指數測評:幸福不幸福百姓說了算
江陰市結合「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經驗,將「幸福江陰」細化為「五民五好」——以民生為本,力求個個都有好工作;以民富為綱,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為先,力求處處都有好環境;以民安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強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體。
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朱民陽表示,從提出建設「五好」幸福江陰到構建指標體系,江陰一直強調民眾的參與。在一開始的指標設定上,由居民從50項備選指標中選出了最關注的10項指標,總投票數15萬票次,收到來信800多封。「我們希望真正做到百姓出題目,政府做答卷,人民來評判。」朱民陽說。
幸福江陰綜合評價體系包括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其中,客觀指標佔60%的權重,圍繞「五好」設定了五大項39個子指標,由統計部門測算,按五年總目標實施年度評估;主觀指標佔40%的權重,以問卷調查形式抽樣測試民眾對「五好」建設的滿意度。以「處處都有好環境」為例,客觀指標包含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綠化水平、環境質量指數等5項共8個指標,而主觀指標則分別為民眾對相應事項的滿意度。
江陰市統計局於2009年7月上旬在全市範圍內抽樣選取1200戶居民開展幸福江陰建設民意調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江陰百姓對幸福感平均打分為87.06分,比2008年12月的調查結果提高0.11分,比2008年7月的調查結果提高0.24分。百姓對好工作、好收入、好環境、好心情、好身體「五好」建設均表示滿意,滿意率都在90%以上。
福特基金會中國辦事處公共治理項目官員賀康玲、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有強教授等認為,江陰市的幸福指數評價體系與百姓生活聯繫緊密,既能反映民眾的生存質量,也測試主觀心理感受,幸福城市建設的目標具體化、可操作、可衡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民生需求「倒逼」出善治善政
提出「幸福江陰」的目標後,江陰每年確定為群眾辦十件實事,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比如提出「公交優先」理念,實現村村通公交,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近3年內提高了10個百分點;提出「老年人幸福才是真幸福」,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服務體系;每兩年實施一次全市65萬農民免費體檢,並為百姓建立健康檔案。
江陰尤其注意照顧普通群眾中的特殊群體。澄江街道文富村肢體三級殘疾人畢小明無勞動能力,原來只享受農村低保標準,去年城鄉低保一體化後,保障標準提高了,年補貼增幅達46%;在可能的情況下,街道還不斷增加適合貧弱群體的就業崗位,去年已為69名殘疾人介紹公益崗位和企業,幫助他們就業。
朝陽關社區重度殘疾人陶靈,只要按下掛在胸前的「幸福一點通」呼叫器,很快就有義工上門按其要求幫忙打掃衛生,或者修電器,甚至是陪他聊天。他說以前摔跌只好呼喊救命,現在三五分鐘就有人救助。自2008年5月在澄江街道率先試點以來,目前已有1000多戶貧弱困難者受益於「幸福一點通」,今後這一工程將在江陰整合推廣。
民生是江陰最大的投入。4年多來,惠民支出每年都在10億元左右,累計達42.5億元,佔全市可用財力的比重每年都超過15%。逐年增加的民生投入,倒逼著結構的持續調整;日益增長的民富願望,倒逼著經濟協調發展;不斷提升的民享期盼,倒逼著環境的優先保護。幸福江陰」核心:人民至上幸福江陰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以人為本:一是在考核體系上「問計於民」,群眾關心什麼、關注什麼,就考核什麼;通過「幸福指標大家選」,讓老百姓來選自己關心的多個指標,同時廣泛聽取和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歷經12次修改,最終形成了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二是在發展目標上「問需於民」。在確定幸福江陰建設的目標和政府每年為民辦「十件實事」之前,江陰都對市公共服務呼叫中心「民生熱線」受理的10多萬件市民訴求件和建議件進行研究分析,並通過多種途徑廣泛聽取基層群眾意見,在此基礎上匯總、梳理和提煉。根據市民需求,去年底江陰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公共自行車系統。利用設立在公交站台附近、大型居民社區等地的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不僅滿足了市民短距離出行需求,而且解決了長期困擾公共交通從公交站台到目的地「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實現了公交「門到門,點對點」。投放半年多來,全市租車數已達3.2萬人次,單日最高租借量達到367人次。
三是在建設成效上「問績於民」。江陰制訂了全市鎮(街道)機關考核評價體系,把各項民生指標定量化、直觀化、責任化,使各級幹部的所想所干與群眾的所盼所需緊密相連,真正做到了「百姓出題目、政府做答卷、人民來評判」。
幸福江陰建設4年多來,城市發展實現多個跨越:在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的基礎上,江陰地區生產總值2009年末實現1710億元,較2005年增長2.1倍;預算內財政收入達271.3億元,增長2.5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7倍和1.6倍,其中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10年位居全省第一。在「幸福江陰」目標引領下,江陰先後獲得首批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佳經濟活力魅力城市等全國性榮譽,並被中國特色發展之路調研組譽為「科學發展的先行者」,去年實現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排名「七連冠」。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楊光斌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陳明明教授等專家認為,公共領域的幸福建設需要機制保障。在江陰,百姓的參與和監督保證了幸福的可持續發展,而政府通過改善公共服務、加強公共品供給等途徑從制度層面保障了人民幸福。
幸福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4年多來,幸福江陰建設最大的收穫不僅是物質財富的持續增長,更重要的是執政理念和發展路徑的重大轉變——全市逐步形成「要以人民幸福評估發展」、「民生投入是最重要的投入」、「老百姓滿意的工程就是最大的面子工程」等發展理念,並轉化為全市上下的自覺行動,推動幸福江陰建設一步步走向深入。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目前幸福江陰4年建設成的『1.0版』,完成了宏觀上的幸福,當然也兼顧了微觀,但主要是宏觀上的。我覺得幸福江陰『2.0版』,就應該是幸福江陰後面加一個幸福江陰人。」
半月談記者注意到,江陰在進行2009年度幸福江陰民意調查時,特別設置了一些開放議題,以了解民意對未來幸福江陰建設最關注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收入增加」「社會保障提高」「物價穩定」「環境改善」成為當前百姓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一系列「不滿意」的數字正影響著江陰下一步的決策:19.92%的百姓表示對醫療收費及服務「很不滿意」和「不滿意」;8.41%的百姓對目前自身的住房條件表示不滿意;6.83%的家庭用於子女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超過了30%,生活壓力較大;8.17%的百姓對空氣質量不夠滿意,5.92%的百姓對水源水質不夠滿意,7.75%的百姓對噪音控制不夠滿意……
一系列施政方向因此明晰:要千方百計為百姓增收創造條件,並且要重視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社會保障既要突出全面覆蓋,又要注重提升水平,以完善的社會保障消除物價上漲、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均等不利因素帶來的生活壓力;要把優化人居環境作為建設幸福江陰的重要內容,突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最現實的環境問題……
人們有理由相信,江陰人民的明天會更幸福。在「幸福江陰」樣本的示範下,也會有更多地方將執政為民理念的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落腳於改善民生。半月談網記者 許小丹 孫彬 閆甲佳
推薦閱讀:
※這幾個地方有痣,必定有財,有福之人,你有嗎?
※女人最愛男人身上的八處地方
※家裡這3個地方記得放上植物!財神爺會主動上門,誰住誰富裕啦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 在異域過地道新春佳節
※家裡一定要有個放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