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
在歷史和現實問題的交織下,毛澤東見微知著,不僅在延安整風後期及時向全黨提出反山頭主義的任務,而且還依據黨的建設的實際,系統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略,並在黨的七大前後成功解決了這一影響黨的事業健康發展的新課題,為加強黨的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解決山頭主義問題的對策和方略主要有:承認山頭,反對山頭主義;尊重事實,照顧山頭;著眼大局,削弱山頭;創造條件,消滅山頭主義。對黨的七大前後毛澤東解決山頭主義問題的成功實踐,鄧小平曾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我們打勝抗日戰爭、打勝解放戰爭的根本保證」。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和革命隊伍內部曾嚴重地存在帶著盲目性的山頭主義傾向,它嚴重妨礙黨的團結和黨的戰鬥力的增強。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山頭主義,成為中共能否凝聚全黨以團結一致去爭取更大勝利的一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在延安整風後期,毛澤東見微知著,不僅及時向全黨提出反山頭主義的任務,而且還依據黨的建設的實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略,並在黨的七大前後成功解決了這一影響黨的事業健康發展的新課題,為加強黨的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認真梳理和深刻闡述黨的七大前後毛澤東關於反對山頭主義問題的理論與實踐,不僅有助於深化和豐富對毛澤東思想研究,而且對於今天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歷史和現實問題的交織:毛澤東提出反對山頭主義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由於走的是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因而在開闢各根據地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形成各個大小不等的山頭,這是由客觀歷史條件造成的。儘管黨一直同山頭主義進行不懈的鬥爭,但由於客觀環境使然,這種革命隊伍中自發形成的「山頭主義」並未能完全消滅,且有擴大的趨勢。正是由於這種盲目形成的山頭及其主義的存在不利於黨的團結和革命事業的發展,因而毛澤東在延安整風後期開始提出,並很快在黨的高層領導中取得了共識。毛澤東此時提出並在黨的七大前後反覆強調反對「山頭主義」的問題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解決的緊迫性。
(一)整風運動深入開展的客觀要求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黨和軍隊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分散進軍,挺進敵後,放手發動群眾,開闢敵後戰場,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先後創建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晉西南、冀魯邊、山東和華中等抗日根據地。在此過程中,黨員隊伍和人民軍隊的力量迅速發展壯大。為適應革命事業蓬勃發展的客觀需要,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全軍開展一次普遍的、系統的、生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從1942年春天開始,黨分階段開展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作風為主旨,以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黨的高級幹部還同時進行黨的歷史的學習和研究,討論和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到1944年春,黨內原來的那種錯誤的政治綱領和組織形態的宗派經過遵義會議、抗戰初期和此次整風的分化,已經沒有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思想形態也只是殘餘,但過去形成的山頭主義還有很深的影響,大分散情況下又產生新的山頭主義。正如毛澤東於1944年4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作的《學習和時局》報告中所指出:「目前在我們黨內嚴重地存在和幾乎普遍地存在的乃是帶著盲目性的山頭主義傾向」。這種傾向表現為「由於鬥爭歷史不同、工作地域不同(這一根據地和那一根據地的不同,敵占區、國民黨統治區和革命根據地的不同)和工作部門不同(這一部分軍隊和那一部分軍隊的不同,這一種工作和那一種工作的不同)而產生的各部分同志間互相不了解、不尊重、不團結的現象」?。這種比較嚴重的山頭主義,「相當妨礙我們的合作,在黨政軍民關係上表現還嚴重」。正是由於上述山頭主義的存在及其危害,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警覺,所以他於此時明確地提出了反對山頭主義的問題。
(二)黨的七大召開的迫切需要
早在1931年1月,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就將召集七大作為全黨的「最不可延遲的任務」之一。之後由於內戰連綿等種種原因,關於召開七大的事宜並未列人中央的議事日程。雖然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曾幾次作出召開七大的決定或通知,也為此作了一定的準備,但因戰爭環境的惡化和條件不成熟,會期一再被推遲。隨著全黨整風任務的完成、歷史問題的解決和思想髙度統一,召開黨的七大的條件日趨成熟。選舉中央委員會,是黨的七大的一項重要議程。如何選出一屆「缺點最少的中央委員會」不僅關係全黨的團結,更關係到中國革命的將來。而要做到這一點,中央委員會的組成就需要照顧中國革命的現實,使選出的中央委員會成為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領導集體。這就涉及如何看待黨內形成的各個山頭問題:選舉中要不要照顧「山頭」?正是由於七大的召開及選舉工作的迫切需要,毛澤東在七大前後反覆提到反對山頭主義的問題,並對此作出了極大的努力。
正是在上述歷史和現實問題的交織下,自1944年3月至黨的七大勝利閉幕的一年多的時間裡毛澤東多次提到或講到反山頭主義的問題。與此同時,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人朱德、劉少奇等也在不同場合強調了反山頭主義的問題。在毛澤東的推動下,延安各機關和各戰略區都在檢討歷史,討論這個問題,並積極探索其解決之道。因而,在全黨形成了反山頭主義的良好氛圍,為黨在七大前後解決山頭主義的問題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毛澤東解決山頭主義的對策和方略黨的七大前後毛澤東依據黨和軍隊的實際,對嚴重地妨礙著黨的團結統一和黨的戰鬥力增強的山頭主義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深刻的剖析,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略,為加強黨的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一)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及時向全黨提出反山頭主義的任務
鑒於抗戰後期黨內存在著嚴重地妨礙黨的統一和黨的戰鬥力增強的山頭主義傾向,毛澤東未雨綢繆、高瞻遠矚地向全黨全軍提出了反山頭主義的任務。他強調要深刻認識山頭主義產生的原因和危害,「說服同志們去掉盲目性,增加自覺性,打通同志間的思想,提倡同志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以實現全黨大團結」?,認為這是全黨當前的重要任務。在毛澤東的推動下,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反山頭主義的問題,並在黨的高層領導中取得了共識。決議指出,鑒於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思想殘餘還存在著,具有宗派主義傾向的山頭主義仍然相當普遍存在著等項事實,全黨應該警覺:「要使黨內思想完全統一於馬克思列寧主義,還需要一個長時期的繼續克服錯誤思想的鬥爭過程。」?因此,全黨必須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教育,並著重聯繫中國革命的實踐,進一步養成正確的黨風,徹底地克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等傾向。?在山頭主義傾向及其危害尚未被全黨所認識的情勢下,毛澤東見微知著,及時向全黨提出反山頭主義的任務,為解決「山頭」及其主義指明了方向,充分顯出了他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深邃洞察力和遠見卓識。
(二)深刻剖析山頭主義產生原因及其危害,為解決山頭主義奠定重要思想和認識基礎
正確認識山頭,是解決山頭主義的關鍵。「山頭」指的是不同的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時期,為了革命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我們黨領導創建了眾多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分散和彼此間不相接觸的情況下,各個革命根據地長期開展相對獨立的游擊戰爭,曾出現過一種帶有小團體主義基礎和宗派主義性質的錯誤傾向,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山頭主義」。山頭主義產生既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也有黨內認識不足、教育不夠等主觀原因。就其社會歷史根源而言,毛澤東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提出山頭主義「是中國小資產階級的特別廣大和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的產物。他指出:「所謂山頭,這是中國社會的產物,是中國革命的產物。……我們中國是出豆腐的,照割豆腐的辦法,划了很多方塊,這不是我們自己劃的,是敵人給我們劃的。」「一個地方的革命黨、革命軍隊起來打敵人,就很自然地形成各個集團、各個山頭。所以我說山頭主義是中國社會的產物,是中國革命特殊情形的產物」。就其主觀原因而言,毛澤東認為它是由黨內教育不足所造成的。雖然這種山頭及其主義的產生是客觀條件使然,不是人為形成的,且具有盲目性,但它的存在和發展對黨的團結和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和消極作用。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教訓:一支強大的革命隊伍在打退或消滅了敵人以後,又面臨著內部的分裂對抗,甚至互相仇殺,為敵對勢力捲土重來提供了機會。內部危機總是和革命的勝利同時增長。太平天國就是這樣功虧一簣的,李自成的失敗也有這個因素。鑒於歷史的教訓,毛澤東指出:山頭主義「看來好似平常,實則嚴重地妨礙著黨的統一和妨礙著黨的戰鬥力的增強」。為此,他強調要認識山頭主義產生的原因和危害。為了實現他提出的反山頭主義的任務,毛澤東要求對這種形成的山頭要進行深人的分析。他提出:「要消滅這個東西,需要我們開辦黨校來分析,來講清楚。」「現在不僅我們黨校討論山頭主義,延安各個機關也在討論這個問題。」同時,各個山頭也要檢討歷史。毛澤東對山頭主義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的分析,為解決山頭主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認識基礎。
(三)尊重歷史事實,著眼大局未來,提出了解決山頭主義的對策與具體方略
針對山頭主義產生的主客觀歷史條件,毛澤東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出發,提出解決山頭主義的對策和具體方略,並在七大中央委員會選舉中得到落實。
1.承認山頭,反對山頭主義。由於山頭是客觀歷史條件造成的,是不自覺形成的結果,因此對這種盲目形成的山頭及其主義既不能視而不見、熟視無睹,也不能聽之任之、姑息放縱,而應該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加以正視,並妥善解決。中國共產黨實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革命的烈火是選擇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環節,一處一處分別點燃的,各塊根據地處於白色政權的包圍之中,加上交通阻隔,通訊困難,與中央的聯繫以及彼此間的聯繫不多也不直接。各根據地只能在中央的大政方針下,獨立自主的對敵作戰,因而形成各自的鬥爭方式,各自的人際關係。在觀察問題時,立足點也各不相同。這種情況在各根據地連成一片、奪取全國政權之前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應當予以承認。對此,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有許多山頭,有許多部分,內戰時期,有蘇區有白區,在蘇區之內又有這個部分那個部分,這就是中國革命的實際。離開了這個實際,中國革命就看不見了。內戰之後是八年抗戰,抗戰時期也有山頭,就是說有許多抗日根據地,白區也有很多塊,北方有,南方也有。這種狀況好不好?我說很好,這就是中國革命的實際,沒有這些就沒有中國革命。所以這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壞的是山頭主義、宗派主義,而不是山頭。」?所以,要承認山頭,反對山頭主義。
2.尊重事實,照顧山頭。照顧山頭,就是承認當時中國革命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權衡考慮,統籌安排。各根據地長期在分割的狀態下獨當一面地開展對敵鬥爭,他們之所以能夠在嚴酷的鬥爭環境中獨立支持而不被敵人打垮,主要靠根據地的軍民、官兵、上下級之間生死與共的血肉聯繫。他們能做到這樣已實屬不易。而且各「山頭」的同志在血與火中錘鍊出來的感情關係,對於全黨的統一併不一定是壞事。相反,只要處理得當,它可以成為全黨大團結的基礎。因此不僅應該承認,而且應當予以照顧。所謂照顧,就是在考慮全局問題,特別是在用人上應當顧及到各個「山頭」的利益。應當考慮到各個方面的代表性,應當允許那些老上級老下級之間的關係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存在。七大召開期間,對中央委員會選舉要不要照顧到各個方面(也就是所謂「山頭」),曾有過兩種觀點:照顧和不要照顧。針對主張「不應該照顧山頭、不應該照顧各方面」的意見,毛澤東認為,這「也是一個理想,但事實上行不通,事實上還是要照顧才好,照顧比不照顧更有利益」?。為此,他還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要肅清山頭主義,就要承認山頭,照顧山頭,這樣才能縮小山頭,消滅山頭。」?鑒於七大以前的中央委員會,在組織成分上沒有反映各個地方、各個方面的革命力量,沒有照顧山頭這一實際情況,「是不完全的,是有缺點的」。毛澤東明確提出:「新的中央委員會應該反映這方面的情況,要成為一個缺陷最少的中央。」?但是,照顧只能是相對的。要儘可能地照顧,照顧得那樣周密、完全,就有可能是一種湊數,也不能體現「少而精」的原則。所以,作為全黨的最高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就要「包含有大批有全國影響的同志(就是出了名的,在全國範圍內有影響的),也要包含大批過去有地方影響、將來可能有全國影響的同志」。正是根據上述精神,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既堅持了德才兼備、任人唯賢,又照顧到各條戰線各個戰略區(「山頭」);既有利於加強黨中央的集體領導和指揮,又有利於加強黨對各地區、各條戰線工作的領導。比如,在新當選的77名中委和候補中委中,當選前在中央及軍委機關18人,佔23.4%;陝甘寧邊區9人,佔11.7%;八路軍前方總部、華北各戰略區22人,佔28.6%;華中和新四軍15人,佔19.5%;國統區11人,佔14.3%;在蘇聯的2人,佔2.6%。正是由於七大選舉照顧了中國革命的現實和黨內的方方面面,使選出的第七屆中央委員會成為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群體。
3.著眼大局,削弱山頭。承認山頭、照顧山頭,是在尊重歷史、承認現實基礎上作出的選擇。但存在的不都是合理的。從革命事業的發展和全局來看,山頭主義畢竟對黨的團結和統一有不利的一面,即影響全黨的團結和統一。這是因為各個「山頭」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人際關係很容易形成一種親疏關係。因為有這種親疏的不同,在處理問題時就有偏差,有不同,有界線。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和發展下去,勢必會形成自由主義,嚴重者會發展成宗派主義,一個「山頭」下來的人彼此抱成一團,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和進行利益輸送。因此從全黨的團結和統一出發,對「山頭」及其主義應該逐步削弱,而不應加強。鑒於山頭是逐漸壘起來的,毛澤東對此提出了採用「搬石頭」的方法來消解。所謂「搬石頭」,就是要卸下思想包揪。毛澤東指出:「如果他們的精神上被石頭壓著,有些石頭還是我們自己的手放上去的,我們就要替他們解開。凡是他們精神上壓著的石頭,不論是大石頭,中石頭,小石頭,我們都要替他們解開。是我們的手放上去的石頭,就要用我們的手解下來,使得這些同志精神愉快,得到解放,發揚積極性。」?他還預見到:「把大小石頭紛紛搬開,這樣關係就會好一點,山頭就少了,山頭主義也就少了,這樣就搞掉了一半;再把相互關係搞好一點,那一半也沒有了。」又鑒於山頭主義與黨內教育不足密切相關,為此他提出要在黨內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同時倡導幹部深人群眾,同人民打成一片。毛澤東指出:「有山頭而沒有主義,另外來一個主義叫做馬克思主義,叫做山上的馬克思主義。從前有人講山上無馬克思主義,現在我們把這個『無』字改一下,叫做山上有馬克思主義。」他還認為:「如果我們把態度改好了,每到一個地方,就和那裡的人民打成一片,尊重那個地方的同志,提髙共產主義的覺悟,就能縮小山頭主義。」毛澤東上述關於削弱「山頭」、縮小山頭主義的方法,對於打破黨內不自覺形成的利益集團或「小圈子」、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4.創造條件,消滅山頭主義。「山頭」是客觀歷史條件造成的事實,「山頭主義」則是這種事實的反映。承認、照顧山頭,目的是最終改造山頭,消滅山頭,使它溶化,全黨都變成一個整體。針對山頭與山頭主義產生的土壤和條件,毛澤東就如何創造條件,最終消滅山頭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一定要認識山頭,承認世界上有這麼一回事,要了解它。照顧也一定要照顧,認識了以後才能照顧,照顧就能夠逐步縮小,然後才能夠消滅。所以消滅山頭,就要認識山頭,照顧山頭,縮小山頭,這是一個辯證關係。至於消滅山頭主義的條件,他前瞻性地指出:「將來許多年之後,全國鐵路如網,飛機也比這幾天來往的要多,那時,你再找山頭就沒有了。沒有全國產業的發展、交通的便利,要徹底消滅山頭主義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將來全國勝利了,有了大城市,到處交通很便利,報紙能夠銷到全國,電訊能夠通到各地,開會也很方便,那個時候才會徹底消滅山頭主義。」毛澤東關於如何消滅山頭及其主義的主張,不僅具有科學預見性,也被其後黨和國家發展的歷史所證明。
總之,黨的七大前後,毛澤東不僅及時向全黨提出反山頭主義的任務,而且還依據黨的建設的實際,系統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略,成功解決了這一影響黨的事業健康發展的新課題,促進了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對於七大前後毛澤東領導全黨反對山頭主義傾向的鬥爭,鄧小平曾給予髙度評價。他指出:「我們軍隊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山頭,那是由於長期處在分散的農村游擊戰爭環境而自然形成的。長徵到了陝北,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向全黨全軍提出要克服山頭主義傾向。經過延安整風,反對宗派主義,全黨達到了新的團結。這是我們打勝抗日戰爭、打勝解放戰爭的根本保證。」
三、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毛澤東反對山頭主義思想的現實意義黨的七大前後,中共在毛澤東和中央的領導下成功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內長期形成的山頭主義的問題,使全黨在新的基礎上達到了高度的團結和統一。在其後短短的幾年內中國革命即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對於山頭主義的問題始終保持高度的警覺。他曾多次告誡各級黨員幹部:「我們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頭主義。」正是由於毛澤東及全黨的共同努力,直到「文革」前,黨內基本上克服了歷史上形成的山頭,山頭主義的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
鑒於山頭主義「看來好似平常,實則嚴重地妨礙著黨的統一和妨礙著黨的戰鬥力的增強」?的巨大危害,全黨應對山頭主義的問題始終要保持高度的警覺。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結構劇烈變動的歷史轉型期,全面從嚴治黨也面臨新的挑戰,如「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集團化」日益凸顯。突出表現為同一地區、同一部門、同一單位,為了共同的利益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集團,其他人摻和不進,宛若一個個矗立在黨內的山頭。黨內的「山頭」一旦形成,便會表現出獨立性、分散性和排他性,從而致使組織渙散、紀律鬆弛,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若干利益較為接近的較小的利益集團又結合成較大的利益集團,排斥其他的利益集團。這樣大大小小的山頭林立,不僅造成黨群關係、幹群關係的緊張,影響著全黨的團結統一,還嚴重影響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舉措的落實和推進。近兩年打掉的「老虎」中,不少都存在山頭主義的嚴重問題。在一些基層腐敗案中,也存在山頭主義的現象。對此,全黨要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警覺,堅決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義、山頭主義,積極推進依法治國、依規治黨,不斷爐除山頭主義的滋生土壤。因此,重溫七大前後毛澤東關於反對山頭主義的思想及應對方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王欽雙,博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史、毛澤東思想發展史。)
來源:《毛澤東論壇》2016年卷
推薦閱讀:
TAG:烏有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