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信破趙井陘之戰

  • 圖文並茂解說韓信木罌缻渡河,二次用兵擒魏王豹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後,率軍忙於平定三秦。公元前205年,劉邦也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出關。劉邦出關後相繼降服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昂,又聯合了東方的齊國,然後東進討伐項羽。喊的口號是為義帝報仇。

    聯軍順利的攻進了楚國的首都彭城,然而劉邦眾軍還沒有在城內安住幾日,項羽就率領攻齊的三萬騎兵回援彭城。在彭城之戰中劉邦率領的聯軍潰敗,劉邦的妻兒和老爹都被項羽捉住。

    韓信趕回收攏潰敗的聯軍隊伍,設伏打敗了楚軍的追兵,將局勢暫時穩定住。這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看劉邦兵敗,就投降了項羽。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不再遵從原來的約定,與項羽講和。魏王豹更是以回家探母的理由離開了劉邦,然後回到魏地後就封鎖了黃河,截斷了劉邦的退路,劉邦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一度陷入絕境。

    這時韓信建議劉邦採取近攻遠交的策略,與最遠的齊國和燕國約定不相互攻擊,然後先攻擊最弱的魏王豹,次而攻擊代國和趙國。最後和齊國一起夾擊楚國。劉邦採納了韓信的建議,讓韓信率領一直偏師北上伐魏。

    韓信根據當時的具體形勢,仔細分析了地理地形,採取了不和魏王豹正面對抗的策略。我們可以看上圖,古黃河在魏國段共有兩個重要的渡口,分別是北邊的夏陽渡和南邊的蒲津渡。兩個渡口相距約五十公里。蒲津渡在春秋時期是秦晉之間一個經常攻守的渡口。因此魏王豹將重兵放到了蒲津渡,封鎖了河對岸的蒲津關(後改名為臨晉關)。

    韓信派灌嬰在蒲津渡口附近作為佯攻,吸引魏國軍隊的注意力,而自己則領著曹參率軍往北,長途奔襲近百里,在夏陽渡選擇渡河。

    我們可以看上圖韓信的行軍路線,韓信渡過黃河之後直接攻打魏國的國都安邑,由於魏國主力都被吸引在蒲坂附近,所以韓信很輕易的就攻下了安邑,然後進西進朝蒲坂的方向行軍。這個時候灌嬰率軍強行渡河,雙方正在激戰時,韓信率軍出現在魏軍身後,韓信和灌嬰兩面夾擊,徹底擊潰了魏國的主力,魏王豹也被俘虜。至此此次戰役大獲全勝。

    在此次渡河過程中,韓信就地取材,徵集夏陽渡口附近農民的瓦罐,然後將木排和瓦罐用繩子穿在一起,做成一個個簡單的木筏,見上圖,圖中瓦罐即為韓信軍隊創造浮力的木罌缻。這樣的發明,既節省了力氣,又節省了時間,快速的度過了黃河,為回軍擊潰魏軍贏得了時間。

    韓信木嬰渡河後,又開始北上伐代國,於是發生了一系列經典的戰役,關注本號,看韓信如何用兵如神,伐代擊趙,一戰定乾坤的。 這場仗是韓信打的最艱難的一場仗,後人效仿卻從未成功過

    韓信木嬰渡河,擊敗魏國後,又和張耳一起平定了代國,兵峰直指趙國。在與趙國作戰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難題。由於韓信所帶的兵力只有約五萬,而趙國舉國抽調了二十萬來迎敵。在人數上韓信不佔絕對優勢。其次,趙國把守住太行山一個隘口,以逸待勞。因此韓信為此大傷腦筋。

    此次戰役發生的地方叫井陘。古時候太行山有八陘。什麼叫做陘呢?也就是山脈中斷的地方。太行山的八陘分別是: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而井陘又稱土門關。俗話說:守山守關。只要派兵守住井陘這個隘口,就能阻止韓信的軍隊。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井陘周圍的地形,看上圖,趙軍在井陘口東側紮營,人數二十萬。在井陘口的西側有一條河叫綿蔓水。中間是寬闊地帶。因此在此地交鋒,韓信的軍隊是不佔什麼便宜的,前有太行山,後有綿蔓水,一著不慎就會失敗。

    當時趙國的李左車就曾經提出一條建議,說破韓信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抽騎兵五千,繞道韓信軍隊的後面,截斷軍隊的糧草。糧草一旦被奪,前不能攻破隘口,守又沒有糧草為繼,韓信必敗。中策派重兵守住井陘口,不輕易出戰。下策派兵出井陘口與韓信軍隊交戰,留一半的兵馬守隘口。如果說當時的趙軍主帥陳余採取這三策中任何一策,最終都不會失敗的。但是陳余覺得趙軍數倍於敵,況且又佔據地理優勢,而韓信軍隊長途奔襲,必然人困馬乏,因此一戰就可擊敗韓信。

    韓信得到了陳余沒有聽取李左車建議的消息。是怎麼得到的這個消息,史記當中沒有記載。我們可以推理一下。韓信自己的弱點他是很清楚的。既然趙軍在漢軍駐紮的時候一直沒有派兵在後方騷擾糧草的運送,那麼就說明趙軍的目標是直接與漢軍作戰的。採取的是攻勢。這是第一種推測,還有另外一種推測就是韓信派了間諜探聽到了這個消息。這種推測沒有第一種推測的可能性大。因為李左車和陳余的交談不是一般的士兵能夠聽到的。因此我們暫時採用第一種推測。

    韓信知道陳余的戰略意圖後,是這樣布置作戰計劃的,看上圖,雖然有點冒險,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了。首先派一部分兵力前去攻打井陘口,佯裝敗退,引誘守口的趙軍追擊,這是第一步,然後派自己的隊伍支援佯裝敗退的士兵,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帶上自己的帥旗,目的是引誘井陘口東側的駐軍全部都出擊,如果這一步不能成功,那麼前面的佯裝敗退計劃就失敗了。第三步就是在綿蔓水東側背水列隊,正面激戰趙軍,等待時機的轉變。什麼轉變呢?就是第四步,派兩千騎兵繞道太行山北側,在趙軍營盤西側的山上等待時機,等趙軍主力去追擊漢軍時,奪了他們的營盤,插上自己的旗幟,然後由東往西用騎兵衝擊趙軍的背後,形成兩面夾擊之勢,這樣的話才可能勝利。韓信做了這個大膽的計劃。可以推斷,他對這個方案也是非常擔心的,並不是像史記當中記載的那樣,事先就告訴他的屬下,此戰必定成功。這與事實不符。

    往後的發展果然如韓信所料,趙軍在漢軍佯裝敗退後,守軍立馬追擊,而看到漢軍的帥旗也參與了作戰,趙軍主帥陳余認為和韓信一決雌雄的時候到了,率領全部人馬掩殺漢軍。而漢軍背水列陣,退一步就是死路。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一當十,竟然抵擋住了趙軍的進攻。這時兩軍陷入膠著戰。變機出現了,事先在山上埋伏好的兩千騎兵衝進趙軍營盤,把漢軍的旗幟插上他們的營房。然後沖向趙軍的後面。趙軍發現前面的漢軍殊死抵抗,後面又有一隻不知道從哪裡哪裡的騎兵掩殺過來,頓時慌了陣腳,再一看

    推薦閱讀:

    從破釜沉舟到背水一戰,項羽和韓信誰才是軍事天才?
    「兵仙」韓信打了勝仗為何卻埋下殺身之禍
    一石三鳥:劉邦巧妙布局垓下之戰!
    蕭何為何獻計殺掉一手推薦的韓信? 不是韓信死就是他死
    劉邦最為倚重的五個人,韓信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