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

《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是國家博物館常設專題陳列,與《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同一個大廳。

(網路圖片 宣傳海報)

(國家博物館網站圖片)

(國家博物館網站圖片)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了佛教,並和他的弟子在恆河中游地區致力於推廣教義。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佛造像藝術隨之發展起來了。佛造像藝術將佛教高深的哲理轉化為藝術形象,不斷吸收、融入中國之文化藝術,逐步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藝術內涵、鮮明時代風格與不同地區特色的中國佛造像藝術體系。這個展覽展示的都是佛造像藝術精品,多數展品屬首次展出,既有簡潔質樸的古印度造像,又有華麗莊嚴的藏傳佛像;既有中亞遺風的彩塑泥像,又有中土氣韻的木雕造像;既有窖藏出土的石刻精品,也有海外回歸的石窟瑰寶。這些展品充分展示了佛造像產生與發展的歷程,體現了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的文化內涵、地方特色和時代特點。佛造像是帶著宗教情感的藝術創作活動,觀看這些佛像既可領略到佛造像的藝術風采,還可從心靈深處感受到佛造像藝術所蘊涵的深邃的佛教哲理。下面這座高達兩米的宋代木雕觀音菩薩像,是國內博物館首屈一指的藏品,其雕刻之精、造型之美、體型之大,實為罕見,可稱是精美絕倫。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見照片1——3)

(照片1 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960—1279年 宋時 高200厘米)

(照片2 側拍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照片3 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及介紹銘牌)菩薩頭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態安詳,雙目下視,似以無限悲憫的神情關注著人間。身披帔帛,帛帶繞臂飄逸身邊。胸飾瓔珞,下著長裙,長裙色彩鮮艷,覆座垂地。裙腰結帶,腰帶飾寶珠花飾。菩薩右手持蓮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極富生活情趣。她不再是高居神壇的神,而是可親近、可交流的一位心靈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其信仰自3世紀傳入中國以後,很快便在各地發展起來。西晉太康七年(286年)竺法護翻譯《正法華經》,觀音信仰開始在中國發展。中國現存最早的的觀音菩薩像存於甘肅永靖炳靈寺,為十六國時期的造像。南北朝時期《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觀無量壽佛經》、《請觀音經》等涉及觀音的經典陸續譯出,更加豐富了觀音信仰的內容。為適應中國文化和信仰的需要,還出現了一些融合中國傳統思想的中國式觀音經典,如《觀世音三味經》、《觀世音十大願經》、《觀音懺悔經》。在這些觀音經典的影響下,觀音信仰成為中國宗教信仰的重要內容,觀音由宗教性的菩薩逐漸演變成與人間生活息息相關的救苦救難的菩薩,其造像由印度佛像中的男相菩薩變為如慈母般的女性菩薩,就連觀音的聖地也由印度遷到了中國的普陀山。中國的觀音形象有一首二臂、手持蓮花、凈瓶、楊枝等物的顯宗觀音和一首多臂、多首多臂的密宗觀音以及白衣觀音、送子觀音、南海觀音等。觀音信仰中國化的軌跡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表現。彩繪木雕頭像(見照片4)

(照片4 彩繪木雕頭像960—1279年 宋時高109厘米)

(網路圖片 彩繪木雕頭像介紹銘牌)菩薩頭戴花蔓冠,冠表面貼金,雕刻精美,正面中間置阿彌陀佛。面相方圓豐滿,長眉細眼,雙目嵌寶珠。南北朝時期,觀音信仰流行,但當時觀音菩薩的冠上沒有化佛。隋代以後,頭冠上帶有化佛的觀音菩薩像出現,成為此後觀音菩薩的重要特徵。彩繪木雕菩薩坐像(見照片5)

(照片5 彩繪木雕菩薩坐像)三彩菩薩坐像(見照片6、7)

(照片6 三彩菩薩坐像1368—1644年 明時 高118厘米)

(照片7 三彩菩薩坐像及銘牌)

(網路圖片 三彩菩薩坐像介紹銘牌)三彩菩薩坐像是國家文物局在財政部的支持下使用「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徵購的海外遺珍。為了保護祖國歷史文化遺產,及時搶救和徵集流散於國內外的珍貴文物,充實國家收藏,自2002年4月起,財政部設立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目前,使用這項經費已經徵集了商代「子龍」銅鼎、宋代木雕觀音菩薩坐像、北宋米芾《研山銘》、龍門石窟佛像等大量珍貴文物。鎏金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見8——10)

(照片8 鎏金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 18世紀 高84厘米)

(照片9 鎏金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

(照片10 鎏金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介紹銘牌) 此尊造像為十一面,由下而上共分五層。第一層至第三層各三面,第一層是慈相,面相平靜,見眾生而生慈悲;第二層是悲相,憐憫眾生;第三層是喜相,勸進佛法之相;第四層僅一面,為忿怒明王相;最高的一面是主尊阿彌陀佛。身前有八臂,兩主臂在胸前合十,另六手結不同手印。其餘各手在身後呈扇形展開,每手掌心有一眼,每隻眼代表二十五因果,二十五乘四十為一千,從而成千手千眼觀音。在密教中,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具有很高的地位。鎏金銅雙身菩薩坐像(見照片11、12)

(照片11 位於中間展位的金銅雙身菩薩坐像)

(照片12 鎏金銅雙身菩薩坐像 清 1736—1795年 乾隆時 高39厘米

(網路圖片 鎏金銅雙身菩薩坐像介紹銘牌)此像主尊與明妃均為三頭六臂,主尊正面兩手分持金剛杵和經書,其餘各手持蓮花、結手印。明妃各手分持金剛杵、經書及結手印。鎏金銅雙身金剛持坐像(見照片13)

(照片13 鎏金銅雙身金剛持坐像清1736—1795年 乾隆時高30厘米)此像主尊兩手分持金剛鈴和金剛杵交叉於胸前,抱明妃。明妃為般若佛母,佛母雙手分持鼓與嘎巴拉碗。
推薦閱讀:

美媒:去年美國80%投資移民簽證給中國人 最低50萬美元
華人移民失優越感悔出國:中國經濟發展空間更大
中國現代易經因緣風水 男大不婚,女大難嫁,你可在為此事犯愁? [一點資訊]
鄺金枝:中國第一位女殮儀師

TAG:中國 | 國家 | 藝術 | 博物館 | 古代 | 國家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