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生意經1
第一章 天生會賺錢的民族
一個猶太人如此教導兒子:「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1加1等於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2。」1946年,父子倆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20年後,父親離世,兒子從此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始終牢牢記著父親的話,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錶上的彈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甚至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讓他揚名的,卻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國政府因翻新自由女神像扔下了大堆廢料,為了清理這些垃圾,政府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應標,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因此沒人願意去做這筆既吃力但可能又不討好的買賣。兒子當時正在法國旅行。聽到這個消息,他立即終止休假,飛往紐約。在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他一言不發,當即與政府部門簽署了清理這堆垃圾的協議。消息傳開後,紐約許多運輸公司都在偷偷發笑,他的許多同僚也認為廢料回收吃力不討好,能回收的資源價值也實在有限,這一舉動實在愚蠢至極。然而當這些人都在等著看笑話的時候,他已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舊木料則加工成底座,廢銅、廢鋁的邊角料則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來的灰塵都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
結果可想而知,這些廢銅、邊角料、灰塵都以高出原來價格數倍甚至數十倍賣出,且供不應求。不到三個月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金,每磅銅的價格比它平時出售時的最高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商業化的社會永無等式可言,當你抱怨生意難做時,也許有人正氣喘吁吁地點鈔票。這裡的奧妙就在於:你認為1加1應該等於2,而他則堅持1加1可以大於2。
猶太文明為世界上少數流傳幾千年的文明,它沒有為世人留下什麼值得驕傲的宮殿和建築,也沒有給人們留下美妙的音樂,他們唯一留下的就是智能,智能是一切財富的根源。到了最近1000年左右,猶太人就是憑藉著這些智能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寶座,他們在其他領域的成就也讓世人刮目相看。
不了解猶太人,就等於不了解世界,猶太人對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有人說:三個猶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決定世界的命運。
對於猶太人的財富,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說法:全世界的錢都在美國人的口袋裡,而美國人的錢卻在猶太人的口袋裡,猶太人這樣的優秀,讓世界為之震驚,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引起世人對他們的好奇和興趣。
當然,猶太人最讓世界折服的,是他們驚人的財富和超人的賺錢能力。猶太人是個謎一般的民族,他們是世界上的少數人,但是卻掌握了世界上龐大的資產;他們遭受了千年的凌辱,處處受打壓,四處流浪,卻有驚人的財富。他們特立獨行,行為思考詭秘,讓世人覺得神秘莫測;他們沒有什麼資本,但是卻始終處於金錢的頂峰、權力的中心。
1000多年以來,猶太人的金錢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幾乎所有的人對於猶太人擁有的巨大財富都有濃厚的興趣。基督教的牧師對之詆毀,說猶太人是崇拜金錢的魔鬼,而世間的貴族和王侯們為了得到猶太人的錢,卻處心積慮地巴結猶太富人。反猶太主義者對於猶太人所掌握的龐大財富,氣得暴跳如雷,但也毫無辦法,而猶太人對自己所掌握的巨大財富深深自豪,他們的發財秘密從來不傳於外人。世人對他們發財的秘訣,感到不可思議的震驚和羨慕。
在範圍最廣、最權威的猶太聯合會和福利基金聯合會所作的美國猶太人口研究中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猶太人家庭平均收入為1.263萬美元。而同期美國平均收入為9867美元,猶太民族比其他民族的人收入高出38%以上。
事實上,猶太人的確佔據了上流階層中不可忽視的地位。在5300萬個美國家庭中,有1300萬個家庭可以歸入中產階層,而100萬個猶太人家庭中,有近90萬個家庭屬於中產階層。猶太人只佔美國人口的3%,但有43%的猶太人家庭收入超過了1.6萬美元,全美只有25%的家庭收入超過了1.5萬美元。
從這些數字來看,我們可以這樣說,猶太人中、上層階級的收入比例,高出美國其他人平均收入近一倍。他們中有一半過著資產階級的奢侈生活,這也引發世人對他們的極大嫉妒。
猶太人是依靠契約來生存的,維持他們生命的就是契約,他們的契約規定了所有主要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規定了許多的商業規則,讓人們在完善規則里去經營事業。
猶太人通常被稱作一個商人的民族,許多時候,也常被稱作律法的民族。這兩個名稱相互之間沒有一點衝突,完全可以合二為一,即商法的民族。
1、對於猶太民族,律法的意義完全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民族。猶太民族從起源就是一流動不定的部族,部落構成混雜,定居不久又被驅趕著湧入大混亂的洪流,以致造成猶太民族在民族邊界的標誌上,缺乏血緣和地域這兩個最基本要素。
事實上,就其內部組織而論,能使猶太民族在四散分居的狀態下延存下來的,便是上帝的律法。猶太民族在種族意義上是一個開放的民族,它以是否遵守上帝的律法來確定民族成員的身份。猶太民族的律法精神反映在經典《塔木德》中。
《塔木德》里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來說明這個問題:
米姆爾問他的朋友史耐依:你在法學院學習,可以告訴我什麼是猶太法典嗎?
史耐依說:米姆爾,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來解釋,我可以先向你提個問題嗎?如果有兩個猶太人從一個高大的煙囪里掉了下去,其中一個人身上滿是煙灰,而另一個人卻很乾凈,那麼,他們誰會去洗洗身子呢?
當然是那個身上髒了的人!
你錯了,那個人看著沒有弄髒身子的人想:我的身上一定也是乾淨的。而身上乾淨的人,看到滿是煙灰的人,就認為自己可能和他一樣臟,所以,他要去洗澡。
見鬼!米姆爾嘀咕了一句。
我再問第二個問題,他們兩個人後來又掉進高大的煙囪,誰會去洗澡?史耐依問道。
這我就知道了,是那個乾淨的人!
不!你又錯了,身上乾淨的人在洗澡時,發現自己並不太臟,而那個弄髒了的人則相反。他明白了那位乾淨的人為什麼要去洗澡,因此,這次他跑去洗了。
我再問你第三個問題,他們兩個人第三次從煙囪里掉下來,誰又會去洗澡呢?
那當然還是那個弄髒了身子的人!
2、不!你還是錯了!你見過兩個人從同一個煙囪里掉下來,其中一個人乾淨,另一個骯髒的事情嗎?
第二章 謀錢術:讓錢從大腦中蹦出來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人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斯萊斯!」
對猶太人來說,錢掌控他們的生死,在他們的生活當中,錢始終居於生活中心的地位,人生如果是0,錢就是1。
在很早的時候,猶太人就發現這樣的事實:金錢是現實生活的上帝。猶太人在歷史上,數次慘遭滅國之禍,他們被迫流亡到世界各國。無論到了哪個國家,哪個國家的人都歧視他們。猶太人要想在當地生存,就必須要繳納各種高額和莫名其妙的捐稅,甚至他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制於他們所納的捐稅。
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一起祈福要納稅,結婚要納稅,生孩子要納稅,連給死者舉行葬禮也要納稅。他們稍有懷疑,別人就說他們是吝嗇鬼,假如他們少繳了什麼稅金,立即就會遭到驅逐和屠殺。
猶太人所在國家的統治者們,更是時刻離不開他們的錢,他們建造豪華的宮殿,維持他們貴族的奢侈生活,顯示帝國的威嚴,和其他的國家進行戰爭,這些都需要猶太人為他們提供大量的金錢。於是出現了這樣可笑的事情,他們動輒嫌棄猶太人的吝嗇,瞧不起他們賺錢的貪婪性格,因此就把猶太人驅逐出境,但是過不了多久又必須把他們召回來。
因為,對他們來說,猶太人等於他們的現金卡或提款機:不需要的時候把他們丟在一邊,甚至進行驅趕和屠殺;需要的時候,就把他們召回來,並且對他們恩寵有加,儘力巴結。
沒有國家、沒有政府,他們在世界各地流浪,沒有一種力量可以保護他們的安全。他們流浪到各地,可以說沒有權力、沒有地位、沒有尊嚴,但是他們有錢。有了錢,他們在統治者眼中就是有價值的,也就得到了活下去的保障。
猶太人有了錢,但是也遭受了世人的妒忌,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掀起了反猶太運動。反猶太主義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19世紀一位法國人說出了真諦:反猶太主義,事實上是一場反猶太經濟勢力的戰爭。
猶太人明白自己是輸不起這場戰爭的,一旦失去經濟上的優勢,就是他們被遣散、驅逐和殺戮的時候。因此,為了自己的生存去獲取財富,已經成為猶太人無法逃避的宿命。
3、他們隨時都活在動蕩中,各種災難和迫害隨時都會降臨,而只有錢可以給他們提供一點保障,讓他們感覺到安全。當他們哪天遭到各地統治者驅逐的時候,錢就可以換取別人的收留和保護;當地的人發起反猶暴亂的時候,他們可以用錢賄賂官員而求得一條生路;他們外出做生意的時候遭到盜匪的搶劫,錢可以贖回他們的生命。錢是他們不可缺少的東西。
金錢,讓世間的權勢都不得不匍匐在它的腳下,讓猶太人真正地站立起來,重新獲得世人對他們的尊敬。在這種情況下,賺錢成了猶太人的一種原始本能,就像手還未碰到眼珠,眼睛就會自己合上那樣的一種原始的本能。
猶太人因為有錢獲得了保護和安全,但也因為他們實在是富可敵國,遭到了世人的嫉妒和仇恨,他們只好再次拚命地賺錢來獲取更大的保護。為了賺更多的錢,他們不得不讓自己賺錢的能力愈來愈精湛,他們理財、生財、發財的本領越來越高,而他們也就變得愈來愈富有。
於是,猶太人為了賺錢,幾乎變成了經濟的動物。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銀行家的兒子取得博士學位後,改信了基督教。這件事深深地傷了這位猶太教徒老爸的心,儘管兩個孫子經常來看他,他仍然悶悶不樂。
有一天,銀行家看到兩個孫子在玩紙牌,便問他們在玩什麼遊戲。「我們在玩銀行家的遊戲。」孫子們不假思索地說。老頭一聽,十分高興:「孫子身上仍然流著我的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了自己的前途,有些猶太人加入了基督教,但是猶太人崇拜金錢的習慣,卻絲毫也沒有改變。對於猶太人來說,錢才是真正的上帝。
4、抓住好東西,無論它多麼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讓它溜掉。
猶太諺語
邁耶本來是一個生活艱辛的巴黎印刷推銷員的兒子,為了養家糊口,1914年他16歲時離開學校,成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一名送信員。這年夏天,邁耶撞上了他的第一次好運。他的姐夫受雇於巴黎的一家小銀行——鮑爾父子銀行。一戰爆發後,他的姐夫應徵入伍了,邁耶趁機申請並獲得了這個空缺職位。這不僅使他從此闖入了銀行界,而且由於戰爭造成的金融人員大量流失,使他在16歲時就得以自由地學習這個行業所有的東西。很快,鮑爾父子銀行有個精明的年輕人的聲名就傳播開來了。
法國金融界有個聲譽很好的拉扎爾兄弟銀行,1925年,拉扎爾兄弟銀行的老闆大衛?韋爾看上了安德烈?邁耶,他認為邁耶是個可造之才。這年,邁耶27歲,大衛?韋爾問他,是否願意加入拉扎爾。邁耶很感興趣,但他有一個問題:我多久才能成為合伙人?大衛?韋爾未置可否,邁耶也就婉拒了這個邀請。
一年後,大衛?韋爾重提此事,並提出一個建議:邁耶可以有一年的試用期,如果他的表現有大衛?韋爾想像的那麼出色,那麼一年後邁耶就可以成為合伙人,反之,邁耶就得離開拉扎爾。這次邁耶立即接受了。
1927年,邁耶如願以償地成為拉扎爾的合伙人。但是,邁耶並沒有滿足這個成就,他的追求是想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銀行家:為公司出謀劃策,安排交易,籌措款項,同時為銀行尋找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邁耶認為這種意義上的銀行業務才是拉扎爾的主要活動所在。
1928年,邁耶的運氣來了——拉扎爾在這年成為雪鐵龍汽車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當時,雪鐵龍公司首次向法國汽車工業引進了賒銷汽車的辦法,這種辦法是通過雪鐵龍的一家子公司——賒銷汽車公司,法文簡稱為「索瓦克」來實施的。
但是,雪鐵龍的老闆只把「索瓦克」當做他的汽車促銷工具,而邁耶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賒銷家用器具,甚至房產等等,他建議由拉扎爾聯合另外兩家銀行買下「索瓦克」,把它變成一個基礎寬廣的消費品賒銷公司。雪鐵龍的老闆認為邁耶的建議對他沒有壞處只有好處,「索瓦克」將繼續銷售雪鐵龍汽車,不銷售其他汽車,還將從事其他領域的業務。「索瓦克」的轉手,使雪鐵龍不必再為開辦這家相當於銀行的公司提供資金,這對於資金來源相當吃緊的雪鐵龍來說,是備受歡迎之舉。
在而立之年,邁耶成功地策划了他的第一筆大買賣。
邁耶四處活動,他眼界挺高,想找兩家最強有力的合夥者,最後找到了兩家,一家是「商業投資托拉斯」,當時全美最大的消費品賒銷公司之一。另一家是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私人銀行。他們每家都答應購買1/3的股份。
合作夥伴找到了,接下來就是尋求使用「索瓦克」作為其銷售機構的商業客戶,他幾乎立刻就與著名的電器製造公司凱爾文?耐特簽訂了合同。這樣「索瓦克」開始運轉,它給投資者帶來了持續不斷的滾滾利潤,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依然如此。時至今日,它仍財源不斷,實力強大。
「索瓦克」的成功,讓金融界知道,邁耶是一個成熟的銀行家,他不僅能想出一個宏大的構想,而且還表現出了使這個構想得以實現的決心……
由此看來,「命運」與「運氣」的含義的確是大不相同的,「命運」講的是先天的決定與後天的選擇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於兩者的關係所造成的某個人的人生狀態。「運氣」講的是選擇,是對自己人生道路的把握。運氣是偶然的,誰能抓住這撞上門來的「運氣」,就不是偶然的了。
運氣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那些有抱負的人、那些有超常耐力的人。因此,運氣又是自己爭來的,安德烈?邁耶的成功正說明了這一點。
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所具備的條件和優勢,對自己人生的理智設計及運作,這就是「運」的含義。你選擇得準確,把握得及時,設計和運作得當,你就會獲得成功;如果這種選擇、設計和把握恰好跟上了時代的潮流,跟上了市場的發展,那就是你的運氣來了。我們常說,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伯納德?巴魯克是著名的美國猶太實業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歲就已經成為知名的百萬富翁。同時,他在政壇上也鵬程萬里,呼風喚雨,從而贏得事業、權力的雙豐收。1916年,他被總統威爾遜任命為國防委員會顧問和原材料、礦物和金屬管理委員會主席,時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為軍火工業委員會主席。
1946年,巴魯克的政績又躍上一個新台階,他有幸成為美國駐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的代表,在70多歲的高齡時雄風不減。當年,他曾提出過建立一個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檢查所有原子能設施的國際權威的著名計劃——「巴魯克計劃」。
和別的猶太商人一樣,巴魯克在創業伊始時也歷盡千辛萬苦。正是因為他擁有一雙善於發現事物之間聯繫的眼睛,在常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魯克卻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繫,從這種聯繫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意機會,並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魯克28歲那年的7月3日晚上,巴魯克在家裡忽然聽到廣播里傳來消息說,聯邦政府的海軍在聖地亞哥將西班牙艦隊消滅,這意味著很久以前爆發的美西戰爭即將告一段落。
7月3日,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證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營業,但私人的交易所則依舊工作。巴魯克馬上意識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趕到自己的辦公室吃進股票,那麼就能大賺一筆。
在19世紀末,唯一能跑長途的只有火車,但火車晚上不運行。在這種讓人干著急的情況之下,巴魯克在火車站個人承包了一列專車,火速趕到自己的辦公室,做了幾筆讓人羨慕的生意。
冒險是上帝對勇士的最高嘉獎。不敢冒險的人就沒有福氣接受上帝恩賜的財富。猶太人是天生的冒險家,他們在危險中自由地暢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冒險意味著在任何時候都是主動出擊,不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他們投機屢屢成功,這要歸功於他們高度靈敏的嗅覺。
金錢是唯一的陽光,它照到哪裡,哪裡就發光。
——著名作家索爾?貝婁
5、人們都在問,猶太人的生命為什麼會如此頑強,歷經劫難而不滅亡?答案或許就是一個字:錢。猶太人認為,錢不過是交易時的一種符號和媒介,我們看見、觸摸到的只是錢的暫存形式,並不是錢本身,錢的最純粹形式是信用,它在銀行存簿畫來畫去的過程中存在,但誰也沒見過信用長得什麼模樣。況且,錢並不就等於財富,黃金也好,鑽石也好,都只是代表財富的原始形式,但不方便攜帶和換算。
在大家眼中,錢通常是現鈔或紙幣,才能算是真正的錢。事實上,紙幣只是一種信用符號,對紙幣的認可,其實是對某個發行紙幣國家信用的肯定。例如你買美金,事實上是買對美國發行美金能力的肯定;而你拿美金去消費或交易,人家會收美金,也代表人家相信你手上拿的美金紙鈔,可以得到美國政府的肯定和保證,可以換取等值的物品或其他貨幣,而不只是一張紙。
這樣的觀念或許令人大感意外,其實,這種意外只能證明:那些感到意外的人,尚未達到猶太人看錢的那種超然層次。任何在潛意識還無法接受錢的現實面的人,都不算是真正的猶太人。
事實上,在猶太人尤其是猶太商人眼中,那些為了取得錢財上的成功而放棄猶太的信仰的人,仍然會被別人視為猶太人,只要他們骨子裡還擁有猶太人對錢的超然觀念。
在著名的猶太銀行家中,倫敦的哈姆勒、紐約的貝爾蒙特、柏林的布萊希羅德都信奉了基督教;北美獲利最大的出版商——紐豪斯報館的所有人塞繆爾?紐豪斯,只僱用非猶太人的編輯或發行人;甚至那些已經在全美知名大學中獲得學術地位的教授,也有許多人已不再把自己當做猶太人了。
然而,世人仍把他們都看做猶太人,而且根本不理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否發生過變化。相反,或許是從這種為爭取成功,而不惜犧牲其他價值的行為上,人們找到了界定猶太人的標準。
這意味著,在生物學基因不足以界定猶太人的民族身份,而必須輔之以宗教的時候,我們發現,單單是宗教信仰也不足以界定猶太人的文化身份,而必須從他如何追求成功,如何對待金錢的態度上去認定。因為它才是最直接也最有說服力的一種檢驗方式,才能確定一個人是否為真正的猶太人。
6、自從猶太人大規模流亡以來,儘管從絕對數量上說,猶太人畢竟與一般民眾一樣,較多地從事農工畜牧的生產活動,但作為寄居城市的獨特生存狀態,猶太民族始終保持著一個商人民族的身份。
當然,這是有著特定歷史背景的,在相似的社會條件下,如亡國或受迫害等,生存下來的民族,決不僅僅是猶太民族一個,但唯有這個民族走上了專業商人民族的道路,而且還極順利,儘管屢遭驅逐甚至殺戮,被一再剝奪得兩手空空,但只要有機會,猶太人就可以透過商業活動,或任何和錢打交道的活動迅速崛起,在繁榮當地經濟時,自己也富裕起來。
這猶如沙漠中一顆晒乾的種子,只要一場小雨,馬上就會萌芽而茁壯成長起來。甚至可以說,一個地方的商業就像一顆晒乾的種子,只要猶太人的春雨一到,馬上就會繁茂起來。中世紀歐洲各國就是借猶太人來發展商業,尤其是法國,竟在二百年中六次招徠猶太人又六次驅逐猶太人,猶太人簡直成了他們發展本國商業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提款機。
用一個日本商人的話來說: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做生意確實有一套本領。生意人如果都去做猶太教的信徒,那麼世界上就不會有戰爭,人人都可以賺大錢,世間就變成了樂園。也許幾百年後,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會成為猶太教的信徒。
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猶太人能夠倖存下來的關鍵:只要有錢流通的地方,就自然地需要猶太人,因為大家少不了他們,因為大家都需要他們的財富。
金錢平等,因此,人格平等;懷有賺大錢的慾望是好的。金錢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它沒有高低貴賤的差別。
《塔木德》
有一位演講者在一個公開的場合演講,為了證明人在任何時候都要看得起自己,他拿起了50美元紙鈔,高舉過頭頂。看,這是50美元,全新的50美元。有誰想要?結果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然後,他把這張紙鈔在手裡揉了揉,紙幣變得皺巴巴的了,然後又問觀眾:現在還有人想要這50美元嗎?所有的人又舉起了手。他把這張紙鈔放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幾下,紙鈔已經變得又臟又爛了。他又拿起這張紙鈔問:現在還有人想要嗎?結果還是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於是他說:朋友們,錢在任何時候都是錢,它不會因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爛,它的價值就會有任何的變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裡消費,它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為什麼那張鈔票在演講者的手裡揉皺了,被踩臟弄破了,還是有人想要它呢?因為,鈔票就是鈔票,鈔票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它不會因為受到了什麼待遇就有所差別,它還是以前一樣的價值,和其他等值的鈔票的價值是一樣的,只要它們的價值一樣,鈔票都是平等的。
猶太人就是這樣的觀念,所以他們總是不怕生意難做,即使最小的生意也不會放棄的,因此,在他們的經商歷史中,他們喜歡把「鈔票不問出處」這句話掛在嘴上。
錢是貨幣,是一個人擁有的財富多少的標誌,它本身不存在貴賤問題。猶太人的賺錢觀念和我們的傳統觀念不一樣,他們絲毫不認為拉三輪車、扛麻袋就低賤,而當老闆、做經理就高貴,錢在誰的口袋都一樣是錢,它們不會到了另一個人的口袋就不是錢了。
由於對錢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甚至把它看得如同一塊石頭、一張紙,猶太人才不會把它視若鬼神,不把它分為乾淨或骯髒,在他們心中錢就是錢,因此,他們孜孜以求地去獲取它,失去它的時候,也不會痛不欲生。正是這種平常心,使得猶太人在驚濤駭浪的商海中馳騁自如,臨亂不慌,取得了穩操勝券的結果。
賺錢有術的猶太人數不勝數,以放債發財的亞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位移居英國的猶太人從打工開始,用積蓄的一點小錢做些小生意。
由於生意的擴大,他需要資金周轉,不得不向錢莊或銀行借錢。他在借錢的經驗中發覺,向別人借錢的代價確實太高,往往與商業經營獲得的利潤相差無幾。他想,自己辛辛苦苦賺錢給銀行,而且風險比銀行還大,倒不如自己從事放款業務來得划算。
幾年後,他開始了放款業務。他一邊維持小生意經營,一邊抽出部分資本貸給急需用錢的人。
此外,他又從銀行貸來利率比較低的錢,以較高的利率轉貸給別人,從中賺取差額利潤。有些等錢應急的公司或個人,寧願以月息20%借貸,這樣,等於100元放貸1年,可獲得240%的回報率,這比投資做買賣更能賺錢。
亞倫就是盯著這個賺錢的路子,迅速走上發財之路的。亞倫63歲逝世時,留下的錢財是當時英國首屈一指的。
猶太人的經商活動,有一個看似簡單卻很難做到的成功關鍵,就是:他們對顧客總是一視同仁,而不帶一絲成見。在猶太人看來,因為成見而壞了生意,簡直是太不值得了。
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對各國人他們都視為同胞。無論是住在華盛頓、莫斯科還是倫敦等地,猶太人和各國客戶之間,都經常保持密切聯繫。
在猶太人的腦海里,在進行貿易往來時,無論你是美國人,還是俄國人,無論你是歐洲人,還是非洲人,只要你和他的這筆交易能給他帶來利潤,他就可以和你交易。
我們知道,金錢是沒有國籍的,所以,賺錢就不應當區分國籍,也不應該為自己設下賺錢的種種限制。由於聰明的猶太人對金錢不問出處,這也證明了他們的觀念是完全開放的,絲毫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在他們的眼裡,什麼生意都可以做,什麼錢都可以賺,只要是不違法或損人的事。
正是因為猶太人認識到金錢的本質,所以,猶太商人在投機時,對於所利用的東西,是不存在一點感情的,只要有利可圖且不違法的事情,拿來用就是了,完全不必過多考慮。
他們的目的就是賺錢,他們所信奉的真理,就是做生意,就是盡一切力量去獲得最大的利益。
哈默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在蘇聯剛剛成立時,世界上的資本家都不敢涉足這個國家,只有這個猶太人膽大包天,敢與蘇聯做生意,而且在蘇聯發了大財。
猶太民族是個注重契約的民族,然而,這種態度並沒有讓猶太人把合約都供奉在神龕里。相反的,只要有買主賣主,合約本身也是商品,只要有人買,合約同樣可以拿來買賣。
《塔木德》對酒的評價並不高,深信當魔鬼想要造訪某人而又抽不出空時,就會派酒做自己的代表。
喝醉的人和鬼相差無幾,因此,《塔木德》叮囑猶太人:錢應該用來做生意,不應該用來買酒。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釀酒公司(施格蘭釀酒公司)的老闆,就是猶太人。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是平庸之輩。
《塔木德》身處逆境當中,不氣餒,不失去希望當然是重要的,承受壓力甚至苦難,頑強地忍耐著等待機會更顯可貴。
但是,命運的改變往往就在於某一個機會上,抓住這個機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成功與失敗均是不可預見的,去做就意味著冒險;而在失敗與成功都不可把握時,就更意味著風險很大。那麼,面臨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辦?
由於身處逆境當中,我們可以掌握和運用的資源非常有限,往往就是賭上身家性命,成與不成在此一搏,贏了,我們的人生就此翻盤,輸了,就是一敗塗地。
7、一般人,遇到了決定成敗的機會,往往會望而卻步,甘願放棄機會,而勇敢者就會知難而上,激流勇進。
只要我們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狀況,不是盲目冒進,就應該大膽地去嘗試,去冒一次險。
高風險,意味著高報酬,只有敢於冒險的人,才會贏得人生;而且,那種面臨風險,審慎前進的人生體驗,也讓我們練就了過人的膽識,這更是寶貴的財富。
猶太人歷來以冒險家聞名於世。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冒險家」都是一個貶義的稱呼,不過,現在人們的觀念終於轉變過來了。
人們認識到,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與失敗的可能。因為嚴格來講,促成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太多太複雜了,人的腦袋根本無法掌握那些「未知的變數」,充其量只能掌控其中一小部分。做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只是大小不同罷了。
19世紀80年代,關於是否購買利馬油田的問題,洛克菲勒和股東們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利馬油田是當時新發現的油田,地處俄亥俄州西北與印第安納東部交界的地帶。
那裡的原油有很高的含硫量,經化學反應變成硫化氫,它發出一種雞蛋壞掉後的難聞氣味,所以人們都稱之為「酸油」。
當時,沒有煉油公司願意買這種低品質原油,除了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在提出買下油田的建議時,幾乎遭到了公司執行委員會所有委員的反對,包括他最信任的幾個得力助手。因為這種原油的質量太差了,價格也最低,雖然油量很大,但誰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進行提煉。但洛克菲勒堅信一定能找到除去硫的辦法。在大家互不相讓的時候,洛克菲勒最後「威脅」股東,宣稱自己將冒險去進行這個計劃,並不惜一切代價,誰都不能阻擋他。
委員會在洛克菲勒的強硬態度下被迫讓步,最後標準石油公司以800萬美元的低價,買下了利馬油田,這是公司第一次購買原油的油田。
此後,洛克菲勒聘請一名猶太化學家花了20萬美元,讓他前往油田研究去硫問題。實驗進行了兩年,仍然沒有成功,此期間,許多委員對此事仍耿耿於懷,但在洛克菲勒的堅持下,這項希望渺茫的工程仍未被放棄。然而,這真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又過了幾年,猶太科學家終於成功了!這一豐功偉績,正充分說明了洛克菲勒具有穿透迷霧的遠見,也具有比一般大亨更強的冒險精神。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
然而,懂得從失敗中學到經驗和智能,這才是無可比擬的珍貴財富,只有坦然面對失敗的人,才算真正成熟的人。
在這方面,大概沒有任何民族比得上猶太人。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節日,都含有慶祝的意味,而猶太人的節日大多是為了記取他們曾經遭受的苦難與失敗。他們在每一年的節日中,回憶祖先的失敗,以警惕和自我激勵。
羅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貨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的最大股東,他也是全美20世紀商界風雲人物。然而,這個做服裝生意起家的富翁,卻也經歷了許多創業時的失敗與艱辛。
羅森沃德1862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少年時隨家人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諾伊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市。
羅森沃德的家境不大好,為了維持生活,中學畢業後,他就到紐約的服裝店當跑腿,做些雜工。羅森沃德從年幼時就受猶太人的教育影響,使他擁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確信凡人皆有出頭日,一個人只要選定了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往目標邁進,百折不撓,勝利一定會酬報有心人的。
羅森沃德本著這種精神,十分賣力地賺了幾百塊錢。
「我要當一個服裝店老闆。」這是羅森沃德的奮鬥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學習和注意動態外,把全部的業餘時間用於學習商業知識,找有關的書刊閱讀。
到了1884年,他自認為有了經驗和小額本錢了,決定自己開設服裝店。可是,他的商店門可羅雀,生意極不佳,經營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積蓄的一點點血汗錢全部賠光了,商店只好關門,羅森沃德垂頭喪氣地離開紐約,回伊利諾伊州去。
痛定思痛,羅森沃德反覆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最後,他找出了原因:服裝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種裝飾品,它既要實用,又要新穎,這才能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而自己經營的服裝店,沒有自己的特色,也沒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譽,根本沒有銷售的優勢,難免註定要失敗的。
針對自己出師不利的原因,羅森沃德決心改進,他毫不氣餒,繼續學習和研究服裝的經營策略。他一邊到服裝設計學校去學習,一邊進行服裝市場考察,特別是對世界各國時裝進行專門研究。
幾年後,他對服裝設計很有心得,對市場行情也看得較清楚。於是,決定重整旗鼓,他硬著頭皮向朋友借了幾百美元,先在芝加哥開設了一間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裝加工店。
他的服裝店除了展出他親自設計的新款服飾圖樣外,還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對已定型的成衣樣式做修改,甚至完全按顧客的需求重新設計。因為他的服裝設計款式多,新穎精美,再加上靈活經營,很快就受到了客戶的歡迎,生意十分興隆。
兩年後,他把自己的服裝加工店擴大了數十倍,並把服裝店改為服裝公司,大量生產各種時裝。從此以後,他的營業額快速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口碑也在市場流傳開來。
今天將要發生的事我們都還不知道,何必為明天而煩惱。
《塔木德》人生如棋。
世事總是如此,看起來絕望的棋局,事實上總還有解救辦法,就是說,當我們面臨任何絕境,永遠都還有一步好棋可以走,只要不放棄自己,懂得走了這一步,我們就可以贏。
生命的天平,常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擺動不定。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永遠不會失去勝利的機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佔領了東歐,對猶太人實施非人性的統治,目的就是把他們趕盡殺絕。在某個小鎮上,有個猶太人家庭,一家五口為了躲避德軍,只好躲在一間倉庫的小閣樓上,吃喝全靠朋友們接濟。每當納粹巡邏隊或者不懷好意的市民走近倉庫,他們就嚇得噤聲凝氣,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來。時間一長,他們完全學會了用動作來表達感情。三個月後的一天,母親外出覓食未歸,關心他們的市民說:你們的母親肯定是被德國人抓走了。又過了兩個月,父親也一去不回。半年後,叔叔出門不久,孩子們就聽到一聲槍響。三個大人相繼死去,尋找食物的重擔就落在了姐姐肩上,每當倉庫附近有風吹草動的聲音,姐姐就趕緊掩住弟弟的嘴。
8、過了一個月,姐姐也永遠回不來了。
從此以後,只要聽到外面有任何聲音,唯一生還的他,只有掩住自己的嘴巴,不讓自己發出一點兒聲音。
這是一個猶太人經歷的悲慘童年的一幕,相信有過這種經歷的兒童,終生都不會忘記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和磨難。
他們的猶太教信條告訴他們,只要不斷地保持希望的燈火,就不怕黑暗的威脅,他們每經歷一次暴風雨,天空就架起橋一般的美麗彩虹,這預示著不久的將來會有希望到來的,黑暗過去就是光明,這是他們存活下來的希望,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他們都不會絕望,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堅強地活下去。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的,但為什麼只有黑眼的部分才能看見東西?」
那是因為,人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人生也是從苦難和黑暗開始,最後才能到達幸福和光明的境地。不要害怕痛苦。因為,一個人只有痛苦到了極點,才能品嘗到甜美的果實。這些都是《塔木德》告訴他們的。
猶太人的意識裡面,永遠充滿了痛苦的觀念和深深的憂患,他們一生都是這樣,他們的思維、他們的靈魂,都是從這樣的角度來對待和思考問題的。
當他們被生下來的時候,大家不是為他的降臨人世而高興,而是為他哭泣。猶太人的箴言是這樣解釋的:孩子出生時我們覺得高興,有人去世時我們感到悲傷。其實應該反過來才對。因為孩子出生時,不知今後命運如何,而人死時一切功過已蓋棺論定,他們的苦難也結束了。
猶太民族的先知們認為人的一生分為六個階段:1歲時是國王:家人圍繞著他,像服侍國王一樣侍奉他,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
9、6歲的時候是頭小豬:喜歡在泥巴裡面玩耍。15歲的時候是小羊:無憂無慮地歡笑、跳躍,享受人生的快樂和自在,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痛苦。結婚後是只驢子:開始背負著家庭的重擔,咬著牙低頭,吃力地緩緩前進。中年時是狗(有時比狗還不如):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搖尾奉承,乞求他人的施捨。年老時是猴:行為和孩童無異,卻沒有人去關心他了。從這些比喻我們可以看出,人的一生,猶太人認為苦難和不如意佔十之七八,而幸福和快樂只佔人生命運的一小部分。既然這樣,也就不必懼怕痛苦和人生的種種煩惱了,相反的,人生的痛苦和煩惱,反而是愈多愈好。《塔木德》說:有10個煩惱,比僅有1個煩惱好得多。因為,有10個煩惱的人,不會再害怕煩惱,而只擁有1個煩惱的人,就會整天很煩惱,因為他怕後面還會有更多的煩惱來找他,這種對未來的恐懼,是最折磨人的。
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人生的某個目標而痛苦、努力地生活的,直到人死了,他的一生蓋棺論定了,人生任務算完成了,痛苦才算結束。這種人生是苦的觀念,一直被他們所深深信仰著。他們經歷了最慘絕人寰的屠殺,也經歷了到處被驅逐、壓迫和歧視的苦難。他們走到哪裡,欺凌和侮辱就跟隨他們到哪裡。
他們四處流浪、衣食沒有著落,也不知道有誰可以容納他們。經歷了這一切後,他們已經不怕任何苦難了,再大的苦難他們也不覺得苦,因為,他們深知經歷過無情苦難的折磨後,他們的生命力和抗壓力,已經超越一般人的水準了。
為了生存,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為了生存,他們受盡人間苦難;為了生存,世界上已經沒什麼事,是他們不能做的。
擁有一個富人的思維,向富有的人學習他們的經驗,和他們相處,你會得到很多啟示和發財的機會;而如果你在窮人堆里,你除了學會怎樣節儉之外,是什麼都得不到的。
窮人的窮,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沒有錢,而是他們根本就缺乏一個賺錢的頭腦。富人的富有,也不僅僅因為他們手裡擁有大量的現金,而是他們擁有一個賺錢的頭腦。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就是財富和頭腦的關係: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窮人在一起,那個窮人見富人生活是那麼的舒適和愜意,於是窮人對富人說:「我願意在您府上為您幹活三年,我不要一分錢,但是您要讓我吃飽飯,並且有地方讓我睡覺。」富人覺得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應了這個窮人的請求。三年期滿後,窮人離開了富人的家,從此不知去向。
十年又過去了,昔日的那個窮人,竟然已變得非常富有,以前的那個富人和他相比之下,反而顯得很寒酸。於是富人向昔日的窮人要求:願意出10萬塊錢,買下他變得這麼富有的秘訣。
昔日的那個窮人聽了哈哈大笑說:「過去我是用從你那兒學到的經驗賺錢,而今天你又用錢買我的經驗,真是好玩啊!」
原來那個窮人用了三年時間,學到了如何致富的秘訣。於是他賺到了很多錢,變得比那個富人還有錢,那個富人也明白了這個窮人比他富有的原因,這是因為窮人的經驗,已經比他多了。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財富,他只好掏錢購買原來的那個窮人的經驗。
要想富有,就必須學習富人。只有先去學習,你才會得到他們擁有財富的秘訣。
猶太人特奧的母親不幸辭世,給他和哥哥卡爾留下的是一個可憐的雜貨店。微薄的資金,簡陋的小店,靠著出售一些罐頭和汽水之類的食品,一年節儉經營下來,收入微乎其微。
他們不甘心這種窮困的狀況,一直探索發財的機會,有一天卡爾問弟弟:「為什麼同樣的商店,有的人賺錢,有的人賠錢呢?」
特奧回答說:「我覺得是經營有問題,如果經營得好,小本生意也可以賺錢的。」
可是經營的訣竅在哪裡呢?
於是他們決定到處看看,有一天他們來到一家便利商店,奇怪的是,這家店鋪顧客盈門,生意非常好。
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們走到商店的旁邊,看到門外有一張醒目的紅色告示寫道:「凡來本店購物的顧客,請把發票保存起來,年終可憑發票,免費換領發票金額3%的免費商品。」
他們把這份告示看了幾遍後,終於明白這家店鋪生意興隆的原因了。原來顧客就是貪圖那年終3%的免費購物。他們一下子興奮了起來。
他們回到自己的店鋪,立即貼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從即日起,全部商品降價3%,並保證我們的商品是全市最低價,如有買貴,可到本店找回差價,並有獎勵。」
原來他們不僅借用了那個商品免費3%的做法,還提出了全面商品降價3%,自然他們的店鋪很快就門庭若市,生意長紅,顧客川流不息。
就這樣,他們的阿爾迪商店出現了購物狂潮,他們乘勝追擊,阿爾迪商店在這座城市連開了十幾家門市,佔據了幾條主要的街道。從此,憑藉這「偷」來的經營秘訣,他們兄弟的店迅速擴充,南到阿爾卑斯山北到弗倫斯堡,到處都看得到密密麻麻的阿爾迪連鎖商店。
由此可見,當初他們如果沒有學習別人的創意,並加以運用發揮,阿爾迪商店是不會發展這麼快的。
財富是靠腦袋賺取的,猶太人說,你的價值就在腦袋,而不是手腳。他們是怎樣做的,他們就是依靠腦袋發財的,而其他民族的人則是靠手。猶太人在經商的時候顯得很輕鬆,他們其實都是鴨子划水,表面泰然自若,心裡卻在思考問題。
「鈔票有得是,遺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
這是猶太人的普遍想法。如果你的思維夠開闊,那你的錢包就會愈來愈大了。
這就是猶太人的經商原則:要成為成功的商人,他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定好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剩下的事情就讓別人去按表操課,自己等著賺錢就可以了。
《塔木德》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位國王擁有一個大葡萄園,雇了許多工人來照顧,其中有一位工人能力特彆強,技藝超群,也有領導能力,於是國王就讓他來管理這個園子。
10、有一天,這位國王來到葡萄園散步,就讓他陪同。這天工作完後,工人們排起長隊領取工資,所有人的工資都相同,但是當這位看管園子的人領取工資的時候,卻遭到了大家的抗議和不滿。他們認為這位工人只做了兩個小時的事,其他的時間都在陪國王到處閑逛,所以不應該領取與別人一樣多的工資。
這時,國王說話了:「我派他來,是因為他熟悉你們的工作,來看管你們的。今天他雖然只做了兩個小時的工,但是他走的時候,你們仍然按照他給你們的指令完成了任務,他的能力強,所以兩個小時就做完了他一天的工作,所以他的工資和以前一樣,這沒有什麼不對啊!」
因此,工作成就不能以工作時間的長短來計算,也不是根據他做了多少工來看,而應該以他工作所獲得的效益的多少來計算。因此,想辦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才是真正聰明的賺錢策略。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猶太人在早期就已經這樣做了。
1910年,大量的猶太人進入了北美,開始的時候,他們和一起來的英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同樣都是做最基層的粗活。
他們每10個人里就有8個是勞動工人,但是不久他們就都不做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對於猶太人來說,開始他們從事這些出賣體力的職業,是由於遭受歧視,缺乏工作機會才不得不這麼做,當他們有了基本的生存保證,就不再這樣做了。
因為,這些工作的報酬低微,且付出的心力又很多,工作還很不穩定,尤其是這些工作會降低人的身份,讓人沒有成就感,這是不符合猶太人的理念的。
於是,他們憑著自己良好的教育,積極地去找那些比較體面、報酬高,也有前瞻性、有油水可撈的工作。
過了幾十年,他們中有不少人已成為百萬富翁。著名的羅斯查爾德家族,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聞名的。到了後來,每10個猶太人里,就只剩1個是藍領工人了,其他人都已成為有產階級。
這就是兩種不同的觀念,造成的不同命運:前者依靠自己的智能變得富有,後者則依舊靠出賣體力來生活,他們的一生也只能繼承他們祖先悲慘的被奴役生活。
11、凡事自己不去思考和判斷,等於把自己的腦袋交給別人。
《塔木德》猶太人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思考的民族,他們以一種冷峻的眼光看這個社會和這個紛繁的世界,他們拒絕崇拜任何偶像,從不盲從大眾的潮流,他們是用一種懷疑的眼光看這個世界的。
當一個猶太人的小孩上學的時候,他就被鼓勵發問,他放學回家之後,他的媽媽就會問他:「鮑比,你今天在學校里向老師提問題了嗎?提什麼問題了?」
小孩子說:「我問老師,為什麼魚是用鰓呼吸,不是用鼻子呼吸?它的鼻子在哪裡?我過馬路的時候,為什麼紅燈總是亮的?為何老師今天穿了一件咖啡色的褲子?」
開始的時候,他們的問題讓人覺得幼稚可笑,但是時間一長,他們的問題就已經很難讓人回答了,甚至一些專業的教授也無法回答了。
猶太人就是這樣喜歡提問,因為在他們看來,思考是求得智能的開始。不會思考的人,也不會學習。思考讓人明白為什麼要去做一件事情,做這件事情有什麼好處,他們所探求的是一件事情根本的原因,而不是那些浮在表面的東西。
你如果抓住了這些關鍵的核心,就等於抓住了深水中的魚,否則,光抓住表面的東西,抓住的不過是魚吐出的水泡。
由於輕信和盲從,人們總是習慣崇拜權威,相信他們的意見總是對的,用既成的眼光看待問題,追求大眾的判斷,這樣就很難在自己的事業上有所突破,相對的,要有成就也很困難。
猶太人總是用一種很挑剔的眼光看問題,他們懷疑一切,質疑一切。《聖經》上記載了在猶太歷史上,諾亞的第十代孫亞伯拉罕對上帝進行過的一次懷疑。
上帝曾經懷疑有兩個城鎮的人民違反他的諭旨,便準備毀滅這兩個城鎮的人,作為對他們的懲罰。
亞伯拉罕聽到這個消息,開始懷疑這位萬能神聖的上帝,於是便自告奮勇代表人民和上帝談判。
他質問上帝說:「如果城裡有50名正直之人,難道也得跟隨惡人一起遭受毀滅嗎?」
上帝沒有回答,亞伯拉罕進一步問:「難道上帝不願看在正直之人的分上,寬恕其他人嗎?」
上帝自知理虧,只好說:「如果該城真有50名正直的人,那麼就看在他們的分上饒恕這個城鎮。」
亞伯拉罕更懷疑了,難道要有50個人才可以原諒該城的人嗎?於是他接著問:「如果只差5個人就能湊足50個人,是不是還得毀滅這個城鎮呢?」
上帝又讓步,答應如有45個正直人,就饒恕這城鎮。
亞伯拉罕更加懷疑這位仁慈寬容的上帝了,於是他步步緊逼,說:「如果只有40名正直人呢?」
在亞伯拉罕不斷的質疑下,上帝真的是理屈詞窮了,但作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萬物的主宰,不能說出去的話不算數。然而,他還是為自己的發言辯解。
亞伯拉罕義正詞嚴地問上帝:「把擁有正直的人的城鎮全部毀滅,合乎正義嗎?」
上帝終於被他問得無話可說,最後他答應:「如果有10位正直的人,就不毀滅這個城鎮。」
猶太人就是這樣,他們懷疑一切東西,即使那些看起來十分神聖的東西,他們也絕不會不問是非就相信它們,他們不相信任何貌似神聖的東西,也不會被這些東西嚇倒。在他們的眼裡,任何偶像和崇拜都是錯誤的,那些偶像不過是一些嚇唬人的東西,他們是不屑的。
所以猶太人並不喜歡,也不願意把他們的領袖視為偶像,連猶太人最偉大的領導者摩西也不例外。
摩西帶領猶太人逃離了埃及,擺脫了埃及的殘酷統治,是猶太人歷史上一位偉大的領導者。在猶太人心中,摩西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卻不把他視為偶像,也絕對不是權威。他們不要偶像去安排自己的命運,他們崇尚的是一種獨立的思考判斷。
對於猶太人這種懷疑一切的態度,猶太人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是這樣解釋的:「因為我擁有猶太人的兩個天性:懷疑和思考,所以我發現自己沒有受到偏見的影響,而其他的人在運用他們的智力時,卻受到了很多主觀和外在的限制。作為一個猶太人,我隨時都準備反對大多數人的意見。」
一個不重視教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
《塔木德》猶太人非常重視教育,以色列也是如此,剛建國時,以色列政府就頒布了《義務教育法》,1953年又頒布了《國家教育法》,1969年頒布《學校審查法》。
現在,在以色列,全國的基礎教育都由國家負責,所有5歲-16歲少年都必須進入學校接受免費教育,免費教育可持續到18歲,高中以上學生的學費,則根據其家庭經濟狀況,由政府給予補助,制度上有全部免費、部分免費等等。
這套義務教育制度,需要巨額財政的資助,以色列教育經費一直沒有低於國民生產總值的8%,在最高的年度曾達到8.8%。 對於一個不算富裕並要維持高額軍費開支的國家來說,教育投資能達到這一水準是很不容易的。美國是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但它的教育經費也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左右,而像日本、德國就更低。如果說,義務教育在今日尚屬不易,那在過去就更加不易了。為了保證學子們的學業與生活,猶太民族發明了兩項制度。
第一項制度是每個人都要繳納十一金,即每人把自己總收入的10%,當然更多一些也可以,捐獻出來,而且不管是誰,就算是接受施捨的窮人,也必須捐獻10%。
另一項制度安排是猶太人在婚配上的門當戶對,這種門當戶對的特點在於,猶太人最理想的婚配是最有學問者(拉比或其他智者)的子女和最富有者的子女的結合。
無論在古代的開羅、伊比利亞的托萊多、威尼斯共和國,還是中歐的猶太社區,人們都持有同樣的觀念。從猶太人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師的敬重,任何人都不難想像出教育的場所——學校,在猶太人生活中是何等的神聖。
1919年,猶太人正和阿拉伯人處於日趨激烈的衝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便在前線隆隆的炮火聲中奠基開工。此後連綿不絕愈演愈烈的衝突,並未能阻止這所大學在1925年落成。
12、今天,人口僅400多萬的以色列卻擁有六所躋身世界一流的知名大學: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海法大學、內格夫大學和巴爾伊蘭大學。
猶太人之所以特別重視學校的建設,除了他們具有「以知識為財富」的認知之外,還因為在他們看來,學校無異於一口保持猶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
《塔木德》中記載的三位偉大拉比之一,約哈南?達凱拉比就認為:學校在,猶太民族就在。
公元70年前後,佔領猶太國的羅馬人肆意破壞猶太會堂,圖謀滅絕猶太人。面對猶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約哈南經過深思,想出一個方案,親自去見包圍耶路撒冷的羅馬統帥韋斯巴台。
約哈南拉比假裝生病快死了,才得以出城見到羅馬的司令官。他看著韋斯巴台,沉著地說道:「我對閣下懷有和對皇帝同樣的敬意。」韋斯巴台一聽此話,認為侮辱了皇帝,就要懲罰拉比。約哈南拉比卻以肯定的語氣說:「閣下,您必定會成為下一位羅馬皇帝。」
將軍終於明白了拉比的話,很高興地問約哈南此來有何請求。約哈南回答道:「我只有一個願望,給我一個能容納大約10個拉比的學校,永遠不要破壞它。」
韋斯巴台說:「好吧!我考慮考慮。」
不久以後,羅馬的皇帝死了。韋斯巴台當上了羅馬皇帝。日後當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向士兵發布一條命令:「給猶太人留下一所學校!」
學校留下了,學校里的幾十個老年智者,使得猶太民族的知識、傳統得以延續。戰爭結束後,猶太人的文化和智能,也由於這所學校的存留而繼續保存下來。
事實上,商人變得有學識是文明的進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隻無形的手。猶太商人具有令人嘆服的經商頭腦,正是他們民族尊重知識、酷愛學習、重視教育的必然結果。
有個叫哈羅德的猶太青年,他最初是一個經營餐飲的商人,可是當他看到了麥當勞裡面每天人潮洶湧的場面,他就知道那裡面應有驚人的巨大商業利潤。
於是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麥當勞,那利潤一定是極為可觀的。他找了麥當勞總部的負責人,說明自己想代理麥當勞的意圖。這位負責人告訴他,如要擁有這樣的代理權,需要200萬美元的資金才夠。
聽到這位負責人的話,哈羅德就決定每個月都存1000美元。於是每個,他就把自己賺到的錢都存入銀行。因為怕自己花掉手裡的錢,他總是先把1000美元存入銀行,再考慮自己的經營費用和日常的支出。而且他給自己規定,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要一直堅持這樣做。
這樣堅持不懈地過了整整六年,由於每個月他都在1日把1000美元存入銀行,銀行裡面的櫃檯小姐都認識了他,他告訴她們他的計劃,她們也都被他堅韌的精神感動。
過了一段時間,他手裡已經有72萬美元了,但是距離需要的200萬美元還有不小的差距。於是他去找麥當勞總部的負責人威爾遜先生,他向威爾遜講述了自己的困難,希望能把麥當勞代理權給他做。
威爾遜聽了他的話,被他這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不過他還是決定親自去銀行打聽一下哈羅德的事情。他到了銀行問是否認識一個叫哈羅德的人,櫃檯小姐們就說:
「哎呀!那個人真是不簡單啊!他每個月的1日都是在中午的時間存入1000美元,六年了,他一直這樣,這個人真有毅力。有一次,下了大雨,把他渾身都淋透了,他還是一樣來存錢。」
威爾遜聽了,當時就決定把麥當勞的代理權全部交給哈羅德,從此,哈羅德傳奇的發跡史就展開了。
當初,如果不是哈羅德堅持讓自己每個月存入1000美元,就不會有72萬美元了。正是他為了讓心裡的種子發芽,他忍受了六年,終於感動了威爾遜,也開始了他富豪的生涯。
當我們鄰居的屋子起火時,你就必須留心自己的屋子了。
猶太諺語
要成為成功的商人,就要有敏銳的心思,可以預知未來的情勢,不要目光短淺,只貪眼前的蠅頭小利,那樣的人永遠只能跟在人們後邊,賠錢是肯定的。
縱觀歷史,預測人類的行為,顯然比預測天氣更容易。
智者切麵包時,計算十次才動刀;倘若換成愚者,即使切了十下也不會測量估算一下,因此切出來的麵包,總是大小不一或數量不對。這就是智者和愚者做事時思考模式的不同。
猶太人很會賺錢。賺錢,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輕而易舉。其實如果你用心想想猶太人的發財秘訣,你就知道原因是什麼了。我們來看看北美宣傳奇才哈利小時候,是怎樣在寒冷的冬天把飲料賣掉的。哈利15歲時,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場內叫賣零食。但天氣寒冷,觀看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幾乎沒有人問津。小哈利就想:為什麼飲料沒有人要呢?當然是人們不需要。不行,要想想,如何才能讓人們在冷天也需要飲料呢?忽然間,他腦筋一轉,大聲喊:「來看馬戲哦!買一張票,就免費送您一包好吃的花生嘍!先買先送,送完為止!」
「竟然有這樣的好事?」
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靠攏過來,人愈來愈多。人們津津有味地品嘗著這些花生,這些花生比平常的花生好吃,不過愈吃愈口渴,原來這些花生被撒上了一些鹽,不過,既然花生是免費的,而且又這麼好吃,人們也管不了,拚命吃。但吃多了口渴,人們又開始找飲料解渴。
這時,小哈利乘機推銷他的飲料,口乾舌燥的人們顧不得那麼多了,紛紛拿出錢包,購買小哈利的飲料,結果,小哈利這一天賣出去的飲料,居然等於過去一個月的銷售量。
其實,小哈利不過是運用一個小策略,比別人多看到幾步而已。我們來看看小哈利的這幾步是怎麼走的:
第一步:要想賣出去飲料,在冬天似乎不太可能,那就必須借其他東西做手段,來間接地實現自己的目的,於是,看看手裡的東西,就是花生了。
第二步:把花生全部撒上一點鹽,這樣花生就變咸了,咸花生的味道不僅香了,更重要的是,借著咸花生,他可以賣掉自己的飲料了。
第三步:把咸花生和票捆綁在一起,免費地贈送給來看馬戲的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吸引那些貪小便宜的人們,為自己的飲料推銷策略鋪好路。
事實上,凡事往後多看幾步,就像下棋一樣,才不會逼自己走進死胡同,同時也可讓自己發現更多的路和可能性。
13、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猶太富翁洛克菲勒,他是怎麼運用這些高招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決定成立一個處理世界事務的組織——聯合國。這個總部必須建在繁華的大城市才好,可是,想在任何一座大城市買下一塊蓋大樓的土地,都需要很大一筆資金,而剛剛起步的聯合國總部的資金很有限,各國首腦為此事傷透腦筋。
這個時候,洛克菲勒家族聽說了這件事,他們立刻宣布,願意出資870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一塊很大的地皮,並且無條件地捐贈給聯合國。人們不禁驚訝了,花這麼多的錢買地免費送給聯合國,洛克菲勒能有什麼好處?
可是他們並不知道,當洛克菲勒家族在買下土地捐給聯合國的時候,也買下了與這塊土地毗連的全部土地。等到聯合國大樓建起來後,四周的地價立即飆升起來。
現在,沒有人能夠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借毗連聯合國的土地,賺到了多少個870萬美元。當人們了解了這個道理的時候,洛克菲勒家族已經賺進大把大把鈔票了。
這就是大亨們與眾不同的思考模式,他們的頭一兩步棋,我們通常是猜不到他的用意的,他的真實意圖總是在結局時,我們才恍然大悟,但他們已經達到目的了。
你能看到未來的發展有多遠,那你的成功就有多大。猶太巨富吉威特,他有超乎常人的遠見。當一件事尚未來臨,他便能預見它將在何時發生。這個先見之明,可以說也是他事業成功的關鍵。自從1930年以來,吉威特對每10年來臨一次的時代新浪潮,都能十分準確地把握,而且把它聯繫在自己的事業上。
20世紀30年代:在這個不景氣的年代(經濟危機),大多數的土木建築業者都無事可做,但吉威特卻預見公共投資不久將復甦,於是盡全力去做準備。
20世紀40年代:他預見有關防禦方面的工程,尤其是空軍基地等軍事建築將增多。20世紀50年代:他預見高速公路及飛彈基地時代將來臨。20世紀60年代:他預見都市交通網將有大的發展。就這樣,吉威特每次都把時代潮流帶來的建設需求,事先就把握住了。他的這種先見之明,奠定了吉威特王國的基礎。
14、想必大家都知道下棋吧?下棋過程中,我們把僅僅看到一兩步棋路的人稱作初級棋師;把那些想到三四步棋路的人稱作中級棋師;但是那些能夠算到五六步以上棋路的人,就被譽為高級棋師。
高手們的頭一兩步棋,人們常常琢磨不透他們的用意。以下棋比喻經商,商戰的高手,就是這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商人。
如果你也是一個經商的人,那麼你在籌劃大局的時候,就應該問問自己:我目前只想到第幾步?
與眾人為善,聲名永存。
《塔木德》縱觀眾多猶太鉅賈的成功歷程,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舉措,即在發財致富中,注重慷慨解囊做各種善事和公益事業。當然,猶太商人熱心捐錢辦公益事業,歸根結底是一種營銷策略,為企業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博取消費者的好感,對企業鞏固已佔有的市場及今後擴大市場的佔有率會起到作用的。
猶太人篤信的一個信條上說:猶太人生活在哪裡,就應該在哪裡生根。他們不但誠信經商,更與人和諧相處,甚至用自己的財富和實業去幫助和庇護猶太同胞或非猶太人,他們相信,只有以誠相待,取信於人,猶太人才會擁有朋友,而不是到處樹敵。
美國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是一家熱衷於贊助社會公益事業的著名公司,這家公司是美國500強公司之一,是生產世界銷量第一的萬寶路香煙和食品、飲料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紐約,生意遍及五大洲,每年的營業額超過百億美元,僱用的員工多達114000人。
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把贊助作為長期以來的一種有效的推銷術,它每年都制訂贊助計劃,撥出大量財力和人力支持世界各國的一些文化活動。它所贊助的範圍很廣,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
這個生產香煙和食品的公司每年都要花上千萬美元的巨款去贊助一些與本公司經營的產品毫不相干的事情,目光短淺的人認為這是白費錢的愚蠢之舉,而菲利浦?莫里斯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哈米什?馬克斯韋爾卻認為:「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除了像其他公司一樣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和就業機會,向政府納稅,為股東增加利潤外,我們還懂得社會的其他需要。為此,我們準備履行和我們公司地位相適應的義務,為社會福利作出貢獻。」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沒有社會的發展,就不可能有商業的繁榮。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參與社會發展比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更為重要。作為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人,我們一直在探索創造性思維。我們想通過我們作為法人團體的努力使這種探索方式生動、活潑一些。這樣使我們的僱員們意識到他們都是在一個有促進力的環境里工作,還可以使他們以及我們與之打交道的其他人都以和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合作為榮。」
這個公司就是通過把自己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和需要聯繫起來,通過贊助文化事業密切了公司與社會的關係,從而擴大了公司的影響和知名度,反過來又促進本公司的產品銷售。事實證明確實起到了雙贏的作用。如萬寶路香煙在泰國市場原來是沒有銷路的,自從它贊助了一些在泰國和東南亞巡迴演出的活動以後,逐漸就打開了這個國家的市場,這真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了。
就像上面講述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猶太商人如此樂善好施,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意經。他們大量地捐資為所在地興辦公益事業,會贏得當地政府的好感,對開展各種經營十分有利。有些猶太富商由於對所在國的公益事業有重大義舉,獲得了國王的封爵,如羅斯查爾德家族中就有人被英王授予勛爵爵位。有些猶太商人還獲得當地政府給予優惠條件開發房地產、礦山、修建鐵路等,賺錢的路子更為寬廣。
猶太商人強調和氣生財,把人際關係搞得融洽和睦,從而讓自己的生意欣欣向榮。這種經商之道,是以「和」為原則,以「善」為辦事宗旨。
如何才能生財,猶太人首先著眼於管理內部,他們期望營造一個和和氣氣的掙錢氛圍,避免引起矛盾衝突。
15、路德維希?蒙德是猶太實業家中不多見的一個,他不是靠金融技巧,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專業知識從事實業的。蒙德於1839年出生於德國卡塞爾,後移居英國。他在學生時代曾在海德堡大學同著名化學家布恩森一起工作,發現了一種從廢鹼中提煉硫磺的方法。他將這一方法帶到英國,幾經周折,才找到一家願意同他合作開發的公司。結果證明他的這一專利是有經濟價值的。後來,英國和歐洲的許多公司都申請使用這種方法。這使蒙德萌發了自己開辦化工企業的念頭。蒙德買下了一種利用氨水的作用使鹽轉化為碳酸氫鈉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他一起參與發明的,當時還不成熟。
蒙德在柴郡的溫寧頓買下一塊地,建造廠房。當地居民擔心大型化工廠會破壞生態環境,反對他在那裡建廠,並拒絕為他工作。
蒙德不得不僱用愛爾蘭人。建廠期間,他每天到現場監督,用威脅和詛咒來催促工人,他嘴上老掛著一句話:「不要稱呼我先生,我不是紳士!」其形狀可想而知。
蒙德一邊建廠,一邊進行實驗,以完善這種方法。第一次實驗失敗之後,他乾脆住進了實驗室,晝夜不停地工作。經過反覆的實驗,他終於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儘管如此,他仍怕出問題,雖然他的住處離工廠只有幾百碼的距離,他還是在卧室的窗戶上安裝了一隻鈴,拴上一根長長的繩子,連向廠區,以便萬一在夜晚需要他時,能及時叫醒他。1874年工廠建成,開始時生產情況並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完全虧損,但蒙德並不氣餒,加倍努力,終於在1880年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產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來,產品由原先每噸虧損5英鎊,變為獲利1英鎊。
在吞併附近一家和他競爭的企業之後,蒙德和他的主要合伙人約翰?布隆內爾一起,把他們的工廠擴大為「布隆內爾蒙德公司」。當時擁有名義資產60萬英鎊,短短几年之後,布隆內爾蒙德公司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產鹼的化工企業,同時在生產鹼的化學工藝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世人認為,該公司在改善勞資關係方面的建樹更有革命性的意義。在英國,他們是最早給工人每年一周假期,休假期間工資照發的僱主之一,只是有個條件,就是工人必須好好工作。實際上42%的工人獲得了這種休假。這說明他們的條件有一定難度,但絕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蒙德此時已經非常富有、非常成功,各種榮譽也紛紛降臨到他頭上。他從事化學研究生涯的搖籃——德國海德堡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牛津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分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和科學博士學位;他擔任了化學工業協會主席,成了英國皇家學會普魯士科學院和那不勒斯皇家學會的成員,而且還獲得了義大利當局頒發的榮譽勳章。但所有這一切榮譽同日後英國公眾在他兒子的工廠發生嚴重爆炸時所持的寬容態度相比,都幾乎不足掛齒了。第三章 算錢術:把錢匣子藏在心裡美國和蘇聯兩國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火箭飛行之後,德國、法國和以色列也聯合擬訂了月球旅行計劃。火箭與太空艙都製造就緒,接下來就是挑選太空飛行員了。工作人員先問德國應徵人員,在什麼待遇下才肯參加太空飛行。「給我3000美元,我就干。」德國男子說,「1000美元留著自己用,1000美元給我妻子,還有1000美元用作購房基金。」接下來又問法國應徵者,他說:「給我4000美元。1000美元歸我自己,1000美元給我妻子,1000美元歸還購房的貸款,還有1000美元給我的情人。」以色列的應徵者則說:「5000美元我才幹。1000美元給你,1000美元歸我,其餘的3000美元雇德國人開太空船!」
有錢的笨蛋說的話,人們會洗耳恭聽;相反的,貧窮的智者說的話,卻沒有人記得住。
錢可以買到做人的尊嚴,可以買到社會的地位,因此要獲得幸福的生活,必須先有錢,才能在精神上愉快,生活才可以過得舒服,心情才會高興,而貧窮的人臉上,則是寫滿了滄桑和苦難。沒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傷和衰老,心情也苦悶。
因此,在猶太人看來,錢是讓人生幸福的前提,是人就應該擁有錢。他們把錢和上帝聯結在一起,如果沒有錢,甚至連給上帝的禮物都沒有,也就是說,沒有錢,連上帝也不要了。
猶太教的經典是這樣說的:錢是美好人生的象徵,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駐日本的聯合國軍某司令部里,猶太士兵總是無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視,根本沒有尊嚴可談。猶太士兵只要走過,白人士兵必然要滿懷憎恨而輕蔑地罵幾聲,任何人都可以隨便地議論挖苦猶太士兵一番,而猶太士兵雖惱火卻無可奈何。
有個叫威爾遜的猶太人,由於他的軍階僅僅是低微的下士,因此更是受盡了白人士兵和高級軍官們的歧視,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裡經常議論他,他也飽嘗了人們對他的各種侮辱。但是他擁有猶太人智能的頭腦。一開始他口袋裡也沒有錢,他就省吃儉用,存了一筆小錢,然後他就把這筆錢借給別人。
白人士兵花錢如流水的現象很普遍,他們總是等不到發薪水時就囊中羞澀了,他們看到威爾遜有錢,只好向他借。
威爾遜就借錢給他們,同時還要求他們在一個月內還清,且附帶借貸的利息很高,但是那些士兵們只要有錢借,早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威爾遜收到這些利息之後,總是先存起來,再借給那些士兵們。對於沒有錢可還的人,威爾遜就讓他們把一些值錢的東西做抵押然後再高價賣出,這樣,過了不多久,威爾遜就開始享受富裕的生活,他還買了兩部車和別墅,他變成了士兵裡面的「大戶金主」,這些待遇即使是高級軍官也未必享受得到。
那些經常口袋空空的白人士兵,再也不對威爾遜趾高氣揚了,相反的,他們都對威爾遜尊敬不已。威爾遜用財富為自己贏得了尊嚴。
16、在今天,錢已經是你成功的標誌和人生價值的重要衡量標準,在一些人的眼裡甚至已經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
猶太人洛克菲勒在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變成了當時的世界首富的時候,依然感覺不到快樂,因為他知道這些錢還沒有發揮它們的作用。當別人勸他把這些錢留給他的孩子們時,洛克菲勒則相當激動地回答:「哦!他們不需要這些錢,這些錢是從大眾那裡來的,因此也應該回到大眾那裡去,到它們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去。」
洛克菲勒因此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會,他幫助成千上萬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讓他們可以吃飽飯,並且讓他們上學接受教育,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的基金會主要投資在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上面。他的基金會先後投資達7.5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
而且他還讓自己的孩子們,儘可能地把錢花在那些需要錢的人身上,他們秉承了他的願望,整個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和贊助高達10多億美元。
對於洛克菲勒來說,金錢對他已經不重要了,他用錢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他擁有的財富,是他對社會貢獻的標誌。而且他要別人明白:金錢只是他幸福人生的一個尺度,是他高尚人生信念的一種表達。
17、猶太人在小時候就被灌輸要有獨立自救的意識,以期能在未來的坎坷人生路上應付各種突髮狀況。這種獨立意識的培養,主要來自父母對孩子灌輸的「只能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別人,任何人都不可靠」的教育。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是每個猶太人都在思考和關心的問題。長期的流浪和居無定所,加上始料未及的歧視和壓迫,使他們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樹立了一種獨立的生命意識。
每個人在童年時都有一顆純潔的心,他們並不知道世界的現實面,只覺得世界很美好。他們不僅相信自己,而且信任周圍所有的人。如此天真單純的人,是無法應付複雜且殘酷的現實社會的。
由於猶太人生來就處於逆境之中,生存的環境對他們來說真可謂充滿荊棘。要適應這個環境,首先就必須懂得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和他人。因此,猶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是信不得的。
為了達到讓孩子們不信任別人的目的,父母時常擔任壞角色,不斷地騙自己的孩子,同時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雙親在騙自己。每次的上當受騙,都使孩子們意識到,雙親是信不得的,自己至親的人都信不得,還能去相信誰呢?
下面這一則小故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3歲的邁克有一天在客廳里和姐姐玩遊戲。當他們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父親抱住小邁克,把他放在壁櫥的上面,並伸出雙手做出接住他的樣子。
邁克因為父親參加他們的遊戲而感到十分高興,他望著父親,毫不猶豫就往下跳。在跳下來的瞬間,父親卻縮回雙手,邁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大哭起來。
他向坐在沙發上的媽媽求救,可是,媽媽卻若無其事地坐著,並不去扶他,而是微笑地說:「好壞的爸爸,誰叫你相信他!」
父親則在一旁站著,用嘲弄的眼光望著可憐的邁克。
這種只相信自己的習慣,是孩子們獨立意識形成的基礎,它使猶太小孩從小便有獨立生活的意識。他們相信,只有自己才能養活自己,靠別人來生活絕對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們在任何條件下,都能頑強地生存下去。他們憑藉的是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強烈的生存意識,他們當然能找到賺錢的好辦法,去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和人生困境。
這種唯我可信的意識,也使他們在處理所有事務時,總是很小心謹慎,認真思考後再作出抉擇,所以,猶太人很少上當受騙,詐騙集團也很少騙到猶太人。
這種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做法,在我們看來雖有些殘酷,但絕對是理智且必要的。它正是猶太民族長期流亡,卻又能凝聚民族意識的一個重要原因。
企業經營者是掌握自己和公司命運的關鍵人物,也應具備這種只相信自己的生存法則。這種意識構成了猶太商人自我保護的防護膜,使他們從不掉入別人的商業陷阱。
世間沒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不願成功的人,人們都渴望成功,卻都無法承受所要付出的代價。傑出的人物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能自強不息,並且具有必勝的信念。
生活中總有許多人抱怨自己沒好運氣,從此自暴自棄,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潛質,正如拿破崙所言:「世上沒有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
因此,只要選對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堅持下去,自強不息,就一定能成功。
巴拉尼是個猶太人的兒子,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於家境不富裕,無法醫治好,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地僵硬了。
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喪失生活的信心,相反,卻增加了生存下去和創大業的決心。
他立志學醫,歷盡艱辛,終於學有所成。
他對醫學研究精深,特別對耳科病症有獨到研究。他一生髮表了184篇醫學研究論文和兩本很有研究價值的論著《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前庭器的機能試驗》。
由於研究成果卓著,他獲得了所在國奧地利皇家授予的爵位,並於191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讓我們再從以色列看看猶太人的自強不息精神,這個國家中猶太民族佔主導地位,猶太人佔全國人口的83%以上。歷盡人間滄桑的猶太人,於1948年才在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的約2萬平方公裡面積上建立起以色列國,這是一個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的國家。全國國土有80%-90%是沙漠和荒丘,幾乎全是不毛之地,全國資源貧乏,淡水奇缺。
以色列的猶太人自強不息,靠其民族的頑強意志和智能,經過40多年的建國創業,使這塊土地出現了舉世聞名的奇蹟。
不毛之地長出了豐碩的農作物,農業不僅使以色列國民自給自足,而且還成為該國出口賺取外匯的重要項目。他們把荒丘和沙漠開發成良田,1949年到1984年間,共改造和開發出27.2萬公頃可耕土地。由於缺少農業用水,他們便採用遠地引水技術和滴灌技術,開源節流,不但解決了用水問題,還成了世界農業用水技術的榜樣和先驅。
今天,以色列人口是建國初期的8倍多,該國的農業產量,卻比建國初期增長了16倍多。
以色列不但在農業方面取得了驚人成就,工業和其他行業同樣也取得了顯著發展,現在,以色列的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0美元,躋身世界經濟先進國家的行列。
人的生命雖然各有長短,有人長命百歲,有人殯於壯年,但不管怎樣,每個人都有其寶貴的一生。這一生,每個人只有一次。因此,人必須珍惜自己難得的一生,在這有限的人生中,用智能和意志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此人生才了無遺憾。
猶太人大衛?布朗是英國的一位商人,他的發跡過程,就是他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
他出生於1904年,父親經營一間小型齒輪製造廠,幾十年一直慘淡經營,僅可以賺取一點生活費。布朗的父親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已沒有成功的機會,便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因此,他嚴格要求布朗勤於學習和讀書,每逢假日就規定他到自己的齒輪廠去上班,與工人們一樣艱苦地工作,絕無特權。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廠里工作和生活了較長時間,養成了艱苦奮鬥精神,熟悉了工業技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布朗自己的奮鬥目標,不在於齒輪廠方面,而是利用自己在齒輪業務上積累的經驗,往賽車生產這個目標前進。
他長期觀察發現,當代人對汽車使用已普及,他預感汽車大賽將會成為人們的一種流行娛樂。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立了大衛?布朗公司,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研發設計,採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生產。
1948年在比利時舉辦的國際汽車大賽中,布朗生產的「馬丁」牌賽車一舉奪魁,大衛?布朗公司也因此聲名大噪,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布朗從此走上成功之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