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33部書籍:27 光怪陸離市井眾生——「三言二拍」

27 光怪陸離市井眾生——「三言二拍」

 

  幾乎與西方文藝復興同時,我國也曾出現過一次市民文學浪潮,其代表作就是《金瓶梅》和「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明末五部白話短篇小說集的簡稱。「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指《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它們代表了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至今仍有獨特的魅力。「三言」的編纂者是馮夢龍,「二拍」的編著者是凌濛初。  馮夢龍與凌濛初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別號墨憨齋主人、龍子猶。  蘇州府長洲縣人,少有才氣,詩文華美,尤通經學。年輕時一面讀書應舉,一面又出入歌樓妓館,生活放浪,多次應舉不第,內心鬱悶。後來他曾熱戀過的一位歌妓,又嫁給別人。他終於下決心結束了放浪生活。57歲才考取歲貢生,61歲時做福建壽寧縣知縣,65歲離任回蘇州。  晚年,馮夢龍參加了復社。這是一個政治文學社團,社員以談文學為名,議論政事,許多社員積极參加抗清鬥爭。此社於1633年(崇禎六年)在蘇州虎丘山成立,活動中心就在蘇州。馮夢龍是積極分子,被尊為同社長兄。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馮夢龍感到天崩地裂,悲痛欲絕。他積極支持並參加了南明王朝的抗清鬥爭,最後憂憤而死。  馮夢龍是我國最傑出的通俗文學家之一。他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給向來不被正統文人注意的通俗文學以極高的評價。他或記錄、或彙編、或整理、或改訂、或創作,先後出版的各類通俗文學作品達50多種。其中重要的如民歌集《掛枝兒》、《山歌》,演義小說《新列國志》,傳奇《雙雄記》、《精忠旗》等,最著名的就是「三言」。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浙江烏程(今吳興)人。從高祖起,每代人都有著述行世,都有人做官。祖父官至南京刑部員外郎;父親中進士後也曾做官,但38歲即回家賦閑,可謂仕途坎坷。  凌濛初早年科場順利,24歲時,曾因上書國子監祭酒而名震一時。但後來先後四次鄉試都未通過,只考中副榜。他曾決心與科舉絕交,作《絕交舉子書》。  但不久又躍躍欲試,請人薦舉。直到50歲後,才以副貢資格得到上海縣丞這一小官。因辦漕運、管鹽場等有功,在1642年(崇禎十五年)升為徐州通判,參與謀劃鎮壓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的一支隊伍來攻城,凌濛初堅持抵抗,但已無力回天,最後憂憤交加,嘔血而死。  與馮夢龍一樣,凌濛初也是著名的通俗文學家。他留下的各類著作很多,包括詩文集、散曲集、雜劇、傳奇等。最著名的就是小說集「二拍」。  我國白話短篇小說興盛於宋代。當時,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隨之壯大起來。適應市民的娛樂要求,城市中出現了許多娛樂場所,當時稱為「勾欄」,表演各種伎藝,「說話」就是伎藝之一。「說話」就是講故事,類似於今天的說書。當時「說話」有四科,其中最重要的是講史和小說。講史依據正史,加以鋪排,講述歷代興亡之事;小說則講當代世態人情,奇聞異事等。講史發展為長篇歷史小說;小說,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當時小說種類繁多,有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朴刀、桿棒、妖術、神仙等。還有人記載下其中107 篇的篇名。可以想見,實際的數目遠大於此。  元代雜劇大盛,小說並未絕跡。但這些白話小說當時很不受重視,甚至還經常遭到查禁。許多作品就這樣消滅了。明代末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起來,市民階層更加壯大。城市中的店員、商人、小手工業者,大都識文斷字,需要娛樂。許多書商為了盈利,便刊行許多通俗讀物。正是在書商的要求下,馮夢龍將搜集到的宋、元、明話本,精選出40篇,進行整理、編輯,以《古今小說》之名刊刻,後來又續出兩種,於是將《古今小說》作為總名,三部分別命名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每部收40篇,共計120 篇,把當時較好的話本小說搜羅進去。出版後大受歡迎。正是在這樣的刺激下,凌濛初出版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每部40篇,因為「三言」已將舊作「搜括殆盡」,剩下的「皆其溝中之斷蕪,略不足陳」。於是,他不再搜羅舊作,而是自己創作,「戲取古今所聞一二奇局可紀者,演而成說。」  財富與愛情:市民意識的集中表現馮夢龍自述「三言」題名的意義說:「明者,取其可以導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適俗也。恆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義一耳。」  他的目的就是用小說勸喻世人,警戒世人,喚醒世人。凌濛初讚揚「三言」「頗存雅道」。總之,他們都強調自己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  但「三言二拍」中的作品,不但與正統詩文不同,甚至與唐傳奇都有很大不同。它們雖產生於封建社會,卻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有濃厚的市民意識。  其作者大都為市民藝人或接近市民的文人,其聽眾與讀者也大都是市民。作品反映的是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思想感情,因此是典型的市民文學。「三言二拍」  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反映新興市民要求發財致富的強烈願望。  士大夫文學,多表現所謂道德操守和人格境界,「捨生取義」是其核心。而歷代封建政府往往重農抑商,因此,正統的封建文學很少表現人們對利的追求,即使有,也是被否定的。而市民則不同,他們本身就是商品經濟的產物,他們職業的目的就是獲利。表現於作品中,就是對利的羨慕和追求。如《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就說「徽州風俗,以商賈為第一生業,科第反在次著」,「徽州因是專重那作商的,所以凡是商人歸家,外而親族朋友,內而妻妾家屬,只看你所得歸來的利息為重輕。得利多的,盡皆愛敬趨奉;得利少的,盡皆輕薄鄙笑。」  《烏將軍一錢必酬陳大郎三人重會》中,有人也說,「男子漢千里經商」,「你到江湖上做些買賣,也是正經」。這類小說中最著名的是《轉運漢巧遇洞庭紅》。  它寫商人文若虛一朝發財的經過。作品把文若虛暴富說得津津有味,對那位善於識寶的波斯胡更為羨慕。  第二,描寫了市民階層的愛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觀。最突出的是對男女情慾的大膽肯定和直露描寫。「三言二拍」中的愛情小說大都以凡夫俗女,甚或風塵女子為主人公,描寫他們愛情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如著名的《賣油郎獨佔花魁》就寫賣油郎秦重與名妓美娘的戀愛故事。美娘原名莘瑤琴,秦重之所以傾慕她,就在她容顏嬌麗,體態輕盈。秦重的理想也不過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若得這等美人摟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  這算什麼理想?按照封建道德標準,真可謂道德淪喪了。然而,這卻是市民階層的現實理想。作品的全部情節就建立於這個基礎上。但美娘是名妓,要價很高,一個賣油郎哪有這許多錢?為實現這一理想,秦重以「有志者事竟成」鼓勵自己。為這樣的理想,付出這麼大代價,或許讓人感到滑稽可笑,不可思議。然而秦重是那樣真誠。賣油一年有餘,終於湊夠了錢。幾次去找美娘,又沒遇上;好不容易見了面,美娘又喝醉了。秦重精心服侍一夜,滿意而歸。美娘也因秦重服侍周到,難以忘記。後來,美娘被八公子扔在外邊,巧遇秦重,被秦重送回。美娘遂從良與秦重結為夫妻。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也是寫愛情的名篇。書生李甲在京城遇到名妓杜十娘,兩人朝歡暮樂,海誓山盟。但一年以後,李甲的錢花光了,鴇兒開始怠慢他,幾次要十娘打發李甲出院,十娘不肯。為儘快趕走李甲,鴇兒對十娘說,只要李甲能出三百兩銀子,就可帶走十娘。鴇兒以為李甲根本弄不到這麼多銀子。十娘與李甲說及此事,讓他趕快想法,李甲到處去借,分毫未得。杜十娘真心與李甲相愛,便把自己積攢的150 兩銀子送給李甲,讓李甲想法籌辦另一半。在同鄉柳遇春的幫助下,李甲湊夠了另外150 兩銀子,終於贖十娘從良,兩人高高興興,準備回家。但李甲出身名門,雖與十娘相好,卻又怕父親不從。一路鬱鬱不樂。十娘只能多方勸解,並代為想法。但李甲在富商孫富的挑撥下,將杜十娘轉賣給孫富。杜十娘悲憤交加,將自己的百寶箱投入水中,自己也投水而死。作品把一個為一般人蔑視的妓女寫得如此善良,如此動人,在以前作品中是很難見到的。  曲折的故事:市民娛樂的需要話本是說話人的底本,是供說話藝人對眾講說的,不是供案頭閱讀的。  要把職業不同、教養不同、興趣不同的聽眾吸引住,使他們不至中途退場,唯一的辦法就是編織曲折的故事。因此,作品運用大量的偶然、巧合,使情節發展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後來的文人擬話本,也繼承了這一特點。如《玉堂春落難逢夫》洋洋兩萬言,篇幅較長,但因為情節曲折,仍有極大的吸引力。  作品描寫貴公子王景隆和妓女玉堂春的戀愛故事。貴公子王景隆在北京冶遊,愛上妓女玉堂春;後來,花完金銀,就被老鴇王八趕出妓院。依靠金哥的聯繫,玉堂春與公子相會,贈銀三百兩,叫他置辦衣服,並讓他把磚瓦裝在皮箱里,冒充白銀,再到妓院,果然騙過老鴇王八。半夜玉堂春以金銀首飾換掉箱子里的磚瓦,開後門放走公子。臨別,兩人發誓永不相棄。第二天,計謀被揭穿,玉堂春大喊大叫,老鴇王八不得已,只好給玉堂春寫了贖身契。王公子回家,發憤讀書,鄉試中舉人第四名,又進京會試,並找玉堂春,但已人去樓空,原來玉堂春已被賣給山西商人沈洪。王公子心灰意懶,不願應試,在朋友的相勸下,乃進考場,中了進士。再說沈洪之妻皮氏,與趙昂私通,見沈洪帶玉堂春回家,便串通王婆買了砒霜,想把他倆毒死。結果,只毒死沈洪。皮氏便誣陷玉堂春,知縣得了趙昂賄賂,把玉堂春屈打成招,下在獄中。正巧王公子調任山西巡撫,私行探明了玉堂春的案情,平反昭雪,懲處了皮氏、趙昂、王婆和知縣,最後與玉堂春團圓。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品的情節極盡曲折變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閃轉騰挪,扣人心弦,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的情節也引人入勝。又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也大量運用巧合,使情節變化多姿,富有魅力。  「三言二拍」用當時的通俗白話進行創作,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  無論在敘事描寫還是抒情寫景方面,都有獨特的風格和強烈的表現力。如《宋四公大鬧禁魂張》,這樣刻畫吝嗇鬼張員外:「這員外有件毛病,要去那虱子背上抽筋,鷺鷥腿上割股,古佛臉上剝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著點燈,捋松將來炒菜。這員外平日發下四條大願:一願衣裳不破,二願吃食不消,三願拾得物事,四願夜夢鬼交。是個一文不使的真苦人。他還地上拾得一文錢,把來磨做鏡兒,捍做罄兒,掐做鋸兒,叫聲"我兒』,做個嘴兒,放入篋兒。人見他一文不使,起他一個異名,喚做"禁魂』張員外。」  這樣的意趣精神,是文言小說不可能有的,而類似的例子,在「三言二拍」中卻俯拾即是。  糟粕與精華並存當然,作為三百六十多年前創作、編定的作品,肯定有許多內容與今天格格不入。比如有些作品樹立所謂忠孝節義的典範,美化矯情釣譽的士人,有的要求遭受污辱的婦女殉節,今天看來都是相當陳腐的。即使一些較好的作品,今天看來,也往往精蕪雜陳,如不少涉及兩性關係的作品,一方面表現出大膽的反封建戰鬥性,另方面也有不少俗濫的兩性描寫。即使如《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這樣的優秀之作也不能避免。至於當時流行的一些庸俗觀念如聽天由命、輪迴報應之說也影響了不少作品。  作為我國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三言二拍」在當時影響很大,深受一般讀者喜愛。但由於「三言二拍」總共200 篇,數量太多,難以全讀,並且其中的作品未必事事皆奇,於是,明末清初的抱瓮老人從「三言二拍」中精選40篇,編成《今古奇觀》,風行一時,這個集子選擇精當,篇目適中,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三言二拍」不只掀起了白話小說的創作熱潮,也為其它藝術形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在「三言」之後,改編的十五貫的戲劇層出不窮,如《十五貫傳奇》、《秦腔十五貫》、《京劇十五貫》等,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還改編成崑劇《十五貫》,成為戲曲革新的代表劇目;《玉堂春落難逢夫》被改編成京劇後,成為保留劇目之一,許多片斷至今仍上演不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被改編為電影,曾經轟動一時。

推薦閱讀:

【求問】找一個三言二拍里的故事?
「勸君還是莫俞花」,什麼意思?
三言二拍【書架叢書】

TAG:歷史 | 書籍 | 影響力 | 影響 | 三言二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