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態城市,先學學自然怎麼做

來源:文匯報 作者:任荃;陳斯斯 日期:2010.06.15 版次:1建生態城市,先學學自然怎麼做本報5月31日在一版「文匯深呼吸」欄目刊出報道《上海,請為野生動物留個家》,引用專家的話指出:一個更美好的城市不應只是人類的家園,而是能包容各種生命的共同家園。報道刊出後引起許多讀者共鳴,認為這是一個大城市發展到現階段必須求解的課題。本報今天刊登的這篇報道,通過一個案例告訴人們:尊重自然,或許是保護自然的最好方式。上海科技館西側,有個生機盎然的小池塘,蘆葦叢叢、鳥鳴啾啾,塘水蕩漾,為喧囂的「水泥森林」保留著半畝野趣。誰能相信,這個活潑潑的池塘,在10年前只是荒蕪農田邊一條不起眼的小水溝。更有誰能相信,這片都市綠洲並非綠化工人「巧奪天工」精心養護的結果,而是百分百大自然的創作。大自然果真這般神奇?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一群自然愛好者近日跟隨上海科技館專家和環保志願者,一同去往那裡,展開一場「小池塘生物大搜索」。截至目前,在搜索匯總清單上,總共記錄了130餘種野生動植物,連同以前陸續記錄的,已不下170種,物種的豐富度超乎想像。「這個小池塘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是一個極好的研究案例。」一直關注小池塘變遷的《自然與科技》雜誌社總編、昆蟲學家金杏寶說,其實生物多樣性並不像想像中那麼遙遠,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人類放手,綠洲並不太遠要理解小池塘的意義,有必要說說它的來歷。浦東張家浜周邊曾是農田一片,一條灌渠穿流而過。10年前,為建造上海科技館的停車場,施工方從灌渠駁岸邊挖走了大量土方,於是水溝變成池塘,後來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誰曾想,正是人們的遺忘給了水體「休養生息」的機會,當年毫無生氣的「泥潭」最終演變成為棲息著諸多野生物種的生命池塘。來到塘邊,先來認識幾位「常住居民」:拖家帶口的黑水雞、潛水嬉戲的小鸊鷉,三五成群的食蚊魚,還有星星點點的構樹、烏桕、旱柳、香樟等的小樹苗……它們可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土著」。在這兒,忙碌的都市人能直觀感受四季更替:春天,站在岸邊欣賞婆婆那的小紫花;夏天,俯身偷窺蜻蜓、豆娘在水下「改頭換面」;秋天,聆聽「草蜢樂隊」的吹拉彈唱;冬末,邂逅亭亭玉立的小白鷺,還有它那優雅的水中倒影。據不完全統計,棲息在這個小池塘中的野生植物超過55種,昆蟲不下70種,鳥類20餘種,另外還記錄到3種蛙類、4種魚類和2種獸類。令人稱奇的是,沒有人類刻意的引種和悉心照料,小池塘卻孕育出了不少公園、綠地難得一見的物種。瞧,珍稀的野大豆、巨鋸鍬甲來這裡落腳了,並不多見的刺蝟、黃鼬冷不丁地從草叢中探頭張望,小黃蛉輕盈悠然的「嘰嘰嘰嘰」聲,夾帶著蘆葦、菖蒲和野茭白的清新氣息從水邊散發開來,讓人宛若置身崇明東灘、西沙濕地的蘆葦盪里。閑暇時,金杏寶常到池塘邊轉悠,一次次感悟和思考著自然界強大的自我恢復能力。她說,小池塘告訴我們,即便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依然有野生生物的落腳之地。只要人類放手,少些打擾、多給點自由,都市綠洲並不太遠——有水,魚自然會來;水中有植物,哪怕是殘荷疏枝,就能聽到小黃蛉悠揚的鳴叫。少些刻意雕琢,城市需要野趣穿上球鞋,挽起褲腳,扛著捕蟲網,拎著塑料桶,一個周末的下午,一群小學生拉著父母,在自然愛好者們帶領下,第一次走入小池塘。「咦,蜻蜓明明在天上飛,可它小時候怎麼會住在水裡呢?」「媽媽快看,螳螂的卵是產在柳樹上的!」「你們瞧,那隻甲蟲好威風,像個頭戴盔甲的鐵將軍。」……好奇夾雜著興奮,孩子們的快樂相互感染著,連家長也忍不住捲起袖子,玩起抓蝌蚪的童年遊戲。「這裡讓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一位當老師的媽媽無比感慨:如今,城市不缺綠地、公園,可那些刻意雕琢的景緻少了自然的隨性,就像舞台上千人一面的舞姿,反不及自由的街舞有感染力。「當綠化漂亮得可以裝進商場櫥窗,自然的生趣怕也快到盡頭了。」在生態學家看來,這些年城市變美、變綠了,可「見縫插樓」配以人工綠化的做法卻引發了「物種大逃亡」。有時,把枯枝落葉雜草灌木清除得乾乾淨淨未必是好事,那可是多種鳴蟲棲息繁衍之地。這些日子,上海綠洲生態保護中心的志願者們經常來小池塘打撈水草、採集標本、記錄物種。金杏寶說:「小池塘是在給我們作示範,建設一座生態城市不能光圖好看、強調視覺效果,而先要了解大自然中各類生物相互制約、和諧相處的內在規則。」為了找回自然之趣、保護生物多樣性,國外一些環保組織相繼發起了「保護荒野行動」、「校園野化運動」,引導公眾學會欣賞野趣。眼下,國內不少地方提出要建生態城市,行動之前,不妨回味一下小池塘的故事,先學學自然怎麼做吧。
推薦閱讀:

MFC推薦:以通用軟體平台為基礎的普瑪寶軟體生態系統
楚天綠葉丨精耕細作,只為這一捧大別山的米~
人生態度經典語錄
凈化政治生態,要純潔上下級關係
生態生活——關於指甲的謠言你聽過多少?

TAG:城市 | 自然 | 生態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