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破斥佛護爛文: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20—21)

破斥佛護爛文: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20—21)

作者:圓體

頂禮大恩上師索達吉仁波切!

頂禮祈禱蓮師加持!

頂禮祈禱索達吉上師義無反顧弘傳大乘八宗!

20

上回學完《金剛經》第十五分。今天繼續學習《金剛經》第十六分及相應的索法師釋文。

破斥:佛護以噁心攝持絕對不是學習,而是詆毀。因此更正為:「上回詆毀完《金剛經》第十五分。今天繼續詆毀《金剛經》第十六分及相應的索法師釋文。」這才是佛護本意。

經文: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護原文:「先世」索法師釋為「前世」。江居士則說:「先世有兩義:一指前生。通指今生以前,非但謂前一生。一指未持說此經以前,三十年為一世。諺雲前後行為,如同隔世。下科今世亦然。一即今生,一謂持說此經之後。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所作之罪應墮惡道,蓋指五逆、十惡、毀謗大乘等。應墮,明其後世必墮,蓋罪報已定,所謂定業。」(見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記》)

破斥:佛護引的爛文,如何能妨礙索達吉上師的智慧?

六祖《金剛經口訣》說:「佛言持經之人。如得一切天人恭敬供養。為前生有重業障故。今生雖得受持諸佛如來甚深經典。常被人輕賤。」

宣化上人《金剛經淺釋》說:「『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這人他在前生,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罪業......所以『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應該墮落到這個三惡道。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三種的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以現在,世間人輕慢他的緣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前世的罪業就消滅了。」

想必讀者相信六祖和宣化上人的解釋,不相信江氏的胡言亂語。

佛護原文:索法師說「按照此經,受別人歧視、誹謗是最好的」,我想請問索法師:經義有這樣說嗎?難道為人尊重更不好嗎?顯然,索法師在曲解經文。

破斥:曲解經文的是法盲佛護!為人尊重不用消業嗎?你的意思是不是佛說錯了?

經文說得非常清楚:「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不是最好,難道是最差的?

佛護原文:「很多學佛人的經歷中,極少有人能一帆風順地踏上解脫大道,而是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了挫折與痛苦才生起出離心,因眾苦所逼而對佛法生起信心。」這幾句話很不通順。應該調整為「很多學佛人的經歷中,極少有人能一帆風順,因眾苦所逼而對佛法生起信心,是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了挫折與痛苦才生起出離心,踏上解脫大道。」

破斥:佛護經常說別人一言不合就改,實際上就是說他自己。建議他多喝水,撒尿照一下,看清楚自己的醜惡嘴臉,有什麼資格改索達吉上師的話?

佛護原文:然後引文,飛躍到「藏地的拉西堪布經常引用此經做教證說:『大菩薩受到極多損害是以後必定能得到解脫的標誌。』」索法師這樣講法很輕率。要知道,凡夫學佛遭遇到挫折或苦,與大菩薩遭遇到挫折,哪裡可以隨隨便便放在一起說呢?懇望各位讀者,引起注意。

破斥: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佛護的胡言亂語。

佛護根本不知道此處的「善男子、善女人,」指「發大乘者」,「發最上乘者」,雖是凡夫,因發心大而叫大菩薩,如前面經文所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此處經文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不是說「大菩薩受到極多損害是以後必定能得到解脫的標誌」嗎?

可見,輕率的是佛護這個無賴,他詆毀別人,詆毀佛經佛陀,一貫都很輕率。

經文:「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護原文:索法師「故說佛陀經典的功德不可思議,凡夫人分別念無法想像。《四百論》云:「觀現尚有妄,余義更不知。」一般人對世間簡單的因果規律都不能捉摸,更何況佛經的甚深含義呢?」說「佛陀經典」,和此處要突顯本經功德脫節。

破斥:《金剛經》不是佛陀經典嗎?說佛陀經典佛護就脫節了?

因明說,總名可以用在別名上。佛陀經典是總名,《金剛經》是別名,說「佛陀經典」就是把總名用在別名上。

如果佛護不承認總名用在別名上,那佛護就不是人,「人」這個總名不能用在「佛護」這個別名上故。

佛護原文:引《四百論》更莫名其妙。引文後的解釋扯到因果規律,並繼續說「佛經」功德,這段完全可以刪掉。

破斥:佛護不理解所引《四百論》意思,就詆毀說「更莫名其妙」,此人的神經真是莫名其妙。

請看索達吉上師緊扣經文的解釋:「《四百論》云:『觀現尚有妄,余義更不知。』一般人對世間簡單的因果規律都不能捉摸,更何況佛經的甚深含義呢?真正持誦證悟了此經,其功德勝過在成千上萬如來前供養的功德。」

要刪的話,刪掉佛護這個邪師更好!

佛護原文:後面提問「為什麼持此經有如是大的功德呢?」,引《寶積經》:「明珠和妙藥秘方,緣起力量不可思議,諸佛菩薩的方便、等持、神變行境功德不可思議。」解釋說「佛的智慧是七不可思議之一,故說佛經功德不可思議。」前言後語脫節,刪掉更好。刪掉這兩大段後,剩下的言簡意賅。

破斥:這就是佛護的學習態度,一言不合非刪則改!要刪的話,刪掉佛護這個邪師更好!

以「明珠和妙藥秘方,緣起力量不可思議」做比喻,說明「諸佛菩薩的方便、等持、神變行境功德不可思議」,而「佛的智慧是七不可思議之一」,因此,佛以智慧宣說的佛經功德不可思議。

讀者明鑒,是否脫節?

經文:「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

佛護原文:「世尊說得很清楚:對大乘法無法接受之人,他們對佛經論典所知甚少,以前亦未聽聞般若的殊勝功德,後聞此經功德便不信懷疑而生誹謗,心不正常,顯狂亂態。智者對佛陀的語言,應有堅定的信心」。各位讀者,這麼多話,哪一句和《金剛經》有關?

破斥:每一句話都和《金剛經》有關,只是你愚昧無知看不出而已。

如果聞思過大乘法、佛經論典、般若,就是相對的多聞,多聞就會有一定知見,再聽聞《金剛經》時,決定不會懷疑而生誹謗。

佛護原文:不信大乘法、對佛經知之甚少,和佛陀此處的說法,有關係嗎?沒有。

破斥:以佛護的孤陋寡聞和愚昧無知,當然覺得沒有關係。索達吉上師說的是「對大乘法無法接受之人,他們對佛經論典所知甚少」,佛護卻改成「不信大乘法、對佛經知之甚少」。真是無恥之徒!

對大乘法無法接受之人,就是樂小法者,大乘方面浩如煙海的佛經,他們根本不懂,由此而說他們對佛經論典所知甚少,加上以前亦未聽聞般若的殊勝功德,後聞此經功德便不信懷疑而生誹謗,心不正常,顯狂亂態。

佛護原文:大乘法多了去了,有唯識、有真常、有凈土,問題是,不信《金剛經》和不信「唯識、真常」等沒有必然的關係啊!你講《金剛經》,就緊扣經文,抓緊佛在此經中的教導,不要東拉西扯,顧左右而言他!

破斥:「多了去了」是不是說佛護該去了?那好啊,少一個邪師,多一份吉祥!

佛護以他超低級的理解來歪曲索達吉上師的意思,索達吉上師是說「對大乘法無法接受之人」(即樂小法者),佛護再次改成「不信「唯識、真常」等」。顯然,真正東拉西扯,顧左右而言他的,就是這個無恥之徒。

佛護原文:索法師說:「諸如今天冷不冷、早上吃什麼等無義之語,以此無法增長智慧,對深奧的佛法也難以生起信解。」然後跨越到「若生疑惑,則不但不成就,而且過患極大。」進一步引「佛經說:『彌勒,若生懷疑,即將墮落。』」我記得佛經說,有一次一個人丟了牛,找牛走了很多路,又餓又渴,來到佛講經的地方,擠進去看,佛先招呼他去吃點喝點,再來聽法。漢傳佛教祖師說「法輪未轉,食輪先行。」佛的做法和漢傳祖師的教言,比索法師顯然合情合理得多。讀者們以為如何?

破斥:佛護真是痴得十足,竟然把不修學佛法的世人說的無義之語,和佛陀的愛語扯在一起。難道讀者會信你這個無知癲狂者嗎?

佛護原文:晦澀,主要說「文辭等隱晦,不流暢,不易懂。」說陌生可以,聽得少的緣故。說晦澀,則把責任推給了佛語。「對佛語感到『晦澀』」的表達,屬索式語法,不符合漢語習慣。

破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佛護在故意歪曲索達吉上師的意思。

索達吉上師是說「凡夫人習氣嚴重,無始以來串習成熟,習慣於接受世間法,而對佛語感到晦澀陌生。」這是他們的過失,佛護卻說索達吉上師「把責任推給了佛語」,這無中生有的伎倆也太低級了。

佛護說:「對佛語感到『晦澀』的表達,屬索式語法,不符合漢語習慣。」佛護的漢語簡直到了文盲的地步,文盲也懂漢語習慣?佛護是否已經問過所有的漢人,敢確定從未接觸過佛法,文化知識一般的許多人,不會「對佛語感到晦澀」?

佛護原文:而且,我再強調一次,佛沒什麼「密意」,他最慈悲,巴不得和盤托出,從不遮遮掩掩。而且佛清楚解脫的所有過程,不必弄什麼秘密。

破斥:痴人強調什麼?強調要發神經嗎?

佛護這段瘋言瘋語實在是曲解佛陀的密意,他把佛的密意理解成「不和盤托出」、「遮遮掩掩」,真是讓人笑到噴飯。

佛護說佛陀「巴不得和盤托出,從不遮遮掩掩。」實在是貶低佛法,將佛法看成賣不出去的商品。《賢愚經》有記載,經過梵天再三祈請,佛陀才決定講法。因為佛法難得,所以必須祈請才講,這是歷代祖師的做法。

既然佛陀「巴不得和盤托出,從不遮遮掩掩。」佛護能聽到密法了嗎?對於密法,佛陀會不會「巴不得和盤托出,從不遮遮掩掩」?真是痴人說夢。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秘密是指為令有些眾生趨入正道,受持真義,而依靠對方所感興趣的少數名稱或能接受的條件宣說,方式雖然與之相同,卻有言外之意。

秘密也分四種:即令入秘密、相秘密、對治秘密、轉變秘密。《經觀莊嚴論》云:『令入之秘密,以及相秘密,對治之秘密,與轉變秘密,聲聞與本性,如是滅罪業,及說甚深性,四種秘密也。』

令入秘密:諸如為利益有些因畏懼空性而不入大乘的聲聞種姓者,佛說色法存在。如此一來,聞法者理解色法等外境實際存在而放下顧慮趨入大乘,而講法者想到的是凡顯現的一切法均如夢境般存在。

相秘密:諸如為令眾生了達無有本性之實相,佛說一切萬法皆無有本性。關於遍計法無本性、依他起無本性以及圓成實無本性三者前文中已有闡述。

對治秘密:諸如佛陀考慮到有些人會有釋迦佛身材矮小、壽命短暫等故不如其他佛陀的想法,於是說我爾時成為毗盧遮那佛。如此一來,聽聞者會理解到釋尊與毗盧遮那佛的色身其實是平等一致的,而講說者則想到二佛圓滿資糧平等、獲證法身平等、利眾事業平等。《俱舍論》云:『諸佛資糧與法身,行利眾事平等性,彼等身壽與種姓,以及身量非相同。』

轉變秘密:諸如為了遣除某些人因此法容易理解而認為比其他法下劣的罪過,宣說此法極難證悟。如《因緣品》云:『父母為所殺,國王二所凈,境眷皆摧毀,彼人得清凈。』這其中的含義:父母是指行於輪迴中的愛取;國王是指各種習氣的所依或基礎——阿賴耶;二所凈是指婆羅門的壞聚見與沙門戒禁取見;境眷是指內在的處、二取等八識聚;皆摧毀是指以上這些完全遣除,彼人則得清凈,即可成佛。」

佛護原文: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破斥:如來這些功德法並非佛護曲解的「巴不得和盤托出,從不遮遮掩掩。」

佛護原文:還有,「以上師三寶的加持」,《金剛經》沒說到「上師」,若上師是凡夫,如何加持凡夫?索法師講密續時,可加上密教習慣;如果講《金剛經》,最好依經典原文講。

破斥:《金剛經》沒說到「上師」不等於否定上師,說上師三寶加持與《金剛經》不相違。

佛護如此詆毀、拒絕上師,將永世得不到任何一位上師的絲毫加持!

經文:「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佛護原文:經文「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索法師釋為「佛經的意義內容的確不可思議」。讀者以為如何?「是」,為代詞,「這」;是經,這部《金剛經》,非泛指「佛經」。「義」,應為「義理、真實義」。

破斥:如前所說,佛經是總名,《金剛經》是別名,說「佛經」就是把總名用在別名上。

如果佛護不承認總名用在別名上,那佛護就不是人,「人」這個總名不能用在「佛護」這個別名上故。

佛護原文:索法師說「則佛法的加持可以常常感受」,應作「則可以常常感受佛法的加持」。這樣的語病比比皆是,因讀者建議不苛刻,又篇幅有限,不一一指出。

破斥:是佛護有病,索達吉上師沒有病句。一個文盲妄想改智者的句子,就像乞丐妄想改國王的飲食般可笑。

佛護原文:關於「念經有心念、默念、金剛念等六種方法」,應該說,漢語「念」是多義詞,有惦記、打算、想法和說、誦讀等含義。如果單純說「念經」,主要是「誦讀」。把六種方法都籠統歸為「念經」,不符合漢語習慣。

破斥:「念經有心念、默念、金剛念等六種方法」,是密續所說的教言,佛護說「把六種方法都籠統歸為『念經』,不符合漢語習慣。」是在否認密續。

佛護原文:引「朝聞道,昔死可矣」,這是強調「聞道」的重要性,與索法師前面說「誦經必須思維經義」所強調的「思維經義」並不連貫。再加一個反問句「何況求解脫的修行人呢?」把自己否定了。

破斥:自己不理解就怪罪於他人,這就是佛護的流氓本面。

「朝聞道,昔死可矣」孔子尚覺得聞道的重要性,求解脫的修行人更應該明白「一剎那思維經義也有極大的意義。」及「即使生命只有一天,看一天經論的功德果報也不可思議。」

佛護原文:為什麼呢?修行解脫的人,人身難得,佛教承認生命的相續,不會鼓勵「朝聞道,夕死可矣」,

因為聞對於解脫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菩薩道要歷盡長劫磨練自己,光「聞道」,哪裡就可以去死了!儒家沒有輪迴說,不談生命的相續性,僅此一生,有機會聞道,比渾渾噩噩有意義。個人淺見,供諸位讀者參考。

破斥:原來這個法盲加文盲,將「朝聞道,夕死可矣」,誤解為「鼓勵光『聞道』就可以去死了」!!!

讀者明鑒。

佛護原文:《金剛經獻疑》到今天,已將經文前半部分略為勘完。

破斥:佛護的胡言亂語也叫「堪」?真正而言是詆毀,積累他前往地獄資糧。

佛護原文:索達吉堪布依自智慧作的釋,各位讀者想必也有一個簡單的認知。

破斥:讀者依靠索達吉上師智慧流露的《金剛經釋》,獲益匪淺,只是佛護業障深重,想出風頭,百般詆毀,卻沒想到我這個大鵬鳥將他盯得死死的,令索達吉上師的智慧得以維護,令佛護的陰謀詭計無法得逞。

佛護原文:因文體和時間所限,未能按傳統呈現整部經的架構、脈絡,望有識者明白。要讀完這樣一部「索釋」委實不易。不是讀不懂,是讀不下去。但不這樣勘經,不足以了解漢傳佛教這十幾年遭遇了怎樣無知地歪曲和肢解。

破斥:佛護每次都說「學習」,在此他說「勘經」,一方面證實他不是學習,另一方面表露出他對佛經不滿,需要他來「校勘」後,再「呈現整部經的架構、脈絡,」足見其心不善。

其實,索達吉上師的《金剛經釋》並不長,佛護覺得讀完「委實不易」,明明是他沒有理解的智慧,卻解釋說「不是讀不懂,是讀不下去。」俗語說:「越解釋越掩飾。」佛護再掩飾也沒用,廣大讀者可以通過他的行文,完全可以看出他對佛法的無知,他才是真正「歪曲和肢解」漢傳佛教的罪魁禍首!

佛護原文:索達吉堪布說,「《金剛經》講義,藏地以前沒有和印度只有一本」,事實上,印度《金剛經》講記:據南宋善月法師《金剛經會解》(見《卍續藏》第 24 冊 No. 0462)說:「凡四論:一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無著菩薩造,隋天竺岌多譯;二名同上,三卷,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三名《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三卷,無著菩薩造頌,世親菩薩釋,義凈譯;四經名同上,《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功德施菩薩造,地婆訶羅譯,有唐御制序。」范古農《金剛經講記》序也提到「無著、天親、施功德」三論……(按:此「施功德」即上四之「功德施」)。至於西藏譯的《金剛般若經》注釋,楊白衣教授《金剛經之研究》說:有相當於「無著頌」部分,收錄在北京版藏經五八六四號,著作、譯者不詳。三卷本的世親釋論,收錄於德格版大藏經中,末尾附記世親造。還有僅傳於西藏的蓮華戒《金剛般若經》釋(東北三八一七號,北京五二一六號),《世親釋論》立七句義,蓮華戒則分為五句義,內容有相通之處……足證索達吉堪布上說,純屬一派胡言。

破斥:一派胡言的是佛護你,索達吉上師說「《金剛經》講義,藏地以前沒有和印度只有一本」,你首先誤解成「藏地沒有和印度只有一本」,然後就列出以上講義,妄想駁倒索達吉上師未遂。可見,佛護簡直是發瘋了。

21

佛護原文:上回學完《金剛經》第十六分,也即經的前半部分,談到索法師說「《金剛經》沒有藏文講記,印度也只一本」的不靠譜。

破斥:痴人佛護看清楚索達吉上師的原話:「藏地以前沒有和印度只有一本」,並非你的瘋言所說的「《金剛經》沒有藏文講記,印度也只一本」。佛護的瘋癲行為才是真正不靠譜。

佛護原文:今天補充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據《大智度論》和無著菩薩論及傳到東土後,吉藏、智者等大師的弘傳,「《金剛經》的二周說」(即須菩提經首提的兩個問題,重複了兩次)為大多數人共許,近代江味農居士更從「總說和分說」釋二周。總說方面,江居士認為前十六分是「約境明無住」,後十六分是「約心明無住」。

破斥:佛護例舉再多也枉然,根本不是索達吉上師說的「以前」時間。

「近代江味農居士更從『總說和分說』釋二周。總說方面,江居士認為前十六分是『約境明無住』,後十六分是『約心明無住』。」之說,佛護有誤,江氏自相矛盾。江氏曾妄言:「須知此經後半部之義,是從前半部開出。其義前半部中已有,不過說之未詳耳。若非長老再為請問,則說了前半部,便可終止。」請問佛護和江氏,「約境明無住」與「約心明無住」意思是否一樣?「約心明無住」是否從「約境明無住」開出?

整部《金剛經》都是說勝義菩提心,前半部分是發大乘者菩薩勝義菩提心境界,尚有能所二取,故分別說心、境無相,如經文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因為所境色等無相,能境心亦無相。後半部分是發最上乘者佛究竟勝義菩提心境界,主說能所現空平等無二,如經文所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諸法指能境心和所境色等法,如就是現空平等無二,「諸法如義」就是能境心和所境色等法之現空平等無二本性。經文還說:「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此處佛法指,一切法現空平等無二本性。

江氏妄言「前十六分是『約境明無住』,後十六分是『約心明無住』。」純屬一派胡言。

佛護原文:二、智者大師據《大智度論》說《大般若經》兩番囑累(前宣說般若體,後宣說般若方便)而判《金剛經》初問初答為般若道,後問後答為方便道。

破斥:方便是出定修的六度,般若離一切相。佛護說「前宣說般若體,後宣說般若方便」,及「《金剛經》初問初答為般若道,後問後答為方便道。」純屬一派胡言。前面主說菩薩境界,後面主說佛的境界,難道佛還要出定修六度?菩薩反而不用修六度?你自己穿皇帝新衣發瘋就算了,別抹黑智者大師。

佛護原文:般若無住的現覺,是離相菩提的分證。按菩提說,二道即五階菩提:發心菩提(發世俗菩提心)、伏心菩提、明心菩提(發勝義菩提心)、出到菩提、究竟菩提。這也是傳統上釋《金剛經》的重要角度。

破斥:佛教說五道,二道是佛護胡說。

發心菩提是資糧道;伏心菩提是加行道;明心菩提是見道;出到菩提是修道;究竟菩提是無學道,亦即究竟佛果。

本經對已發心的菩薩宣說降伏其心的修法,以及所證悟的境界,不包括如何發心的內容。如經文說:「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沒有問「善男子、善女人如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可見,佛護說「五階菩提是傳統上釋《金剛經》的重要角度。」純屬一派胡言。

佛護原文:三、《金剛經》的思辨模式:「如來說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第一句舉法:所聽聞、所見到,所修學、所成就的;第二句約第一義而說「即非」;第三句是世俗的假名。

破斥:佛護多次詆毀二諦,現在他又依二諦解釋,真是自己扇自己嘴巴。

第一句舉法:所聽聞、所見到,所修學、所成就的,指世俗假相;第二句約第一義而說「即非」,指勝義空性,或勝義中不存在;第三句是世俗的假名,即是世俗假相之名。

這回佛護的二板斧回到了他自己手上,正好自己坎自己。

佛護原文:(例: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破斥:以上都是從而地宣說的,佛護請記住你在此承認二諦的事實,後面再見你詆毀索達吉上師用二諦解釋,就證實你是個人地地道道的瘋子,神經正常就認可二諦,發瘋時就詆毀二諦。

佛護原文:今天繼續學習《金剛經》第十六分及相應的索法師釋文。

破斥:別用「學習」做擋箭牌,佛護的本意是詆毀,因此,改為「今天繼續詆毀《金剛經》第十六分及相應的索法師釋文。」積累前往地獄資糧。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護原文:「無上正等覺菩提心」是索法師新造。漢語里只有「無上正等覺心」。

破斥:是佛護孤陋寡聞,「無上正等覺心」之心難道不是菩提心嗎?漢語同樣可以說「無上正等覺菩提心」。

佛護原文:「心是萬法的根本,八萬四千法蘊主要是為了調伏自心」,我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奇葩地解釋「心是萬法的根本」的。

破斥:孤陋寡聞者沒見過的解釋多著吶!

《華嚴經》:「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地藏菩薩本願經》開端 覺林菩薩偈 :「一切唯心造。」這不說心是萬法的根本嗎?正因為心是萬法的根本,所以須菩提就請問佛:如何安住心,如何降伏心?

可見,佛護在詆毀佛經及菩薩「奇葩」。

佛護原文:「阿羅漢與菩薩相比,菩薩的心更寂靜」,也是第一次看到拿「心寂靜」來比較各階位聖者的高下的。

破斥:凡是佛護第一次見到的都奇葩?如此,佛護第一次見到母親,他母親一定很奇葩!

本經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證悟無為法令心寂靜,而一切賢聖對無為法的證悟有高低差別,心的寂靜程度也有高低差別。因此,「一切賢聖,皆以心寂靜而有差別。」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意思相同。

佛護原文:「上來講般若道,以下說方便道。方便道即現證般若,進而到達佛果的階段。

破斥:印順人云亦云的胡言亂語,前文已破斥,在此不贅述。佛護的爛牌都不管用。

佛護原文:須菩提的請問,及如來的答覆,與前一樣。不同的,即在答發心的末後,多了『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一句。

破斥:前後發問不同之處是「多了『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一句」?印順這種超低級的解釋真是與佛護臭味相投!

前者為利他而問,後者為自利而問。

佛護原文:眾譯相同,惟有玄奘所譯,前文也有此一句。上來說到明心菩提,約從凡入聖的悟證說,是成果;但望於究竟佛果,這才是無相發心的起點,即是發勝義菩提心。前文所問發心,以立願普度眾生而發,是世俗菩提心。

破斥:本經從頭到尾都是說勝義菩提心,哪裡有宣說世俗菩提心的地方?印順真是不懂裝懂。

佛護原文:此處,由深悟無我,見如來法身,從悲智一如中發心,即諸經所說的『紹隆佛種』,『是真佛子』。前後同樣的是發無上大菩提心,所以須菩提又重行拈出舊問題,請示佛陀:應怎樣安住?怎樣的降伏其心?」(見印順法師《金剛經講記》)

破斥:印順真是一派胡言,初學菩薩如何「,從悲智一如中發心」?如果「前後同樣的是發無上大菩提心,所以須菩提又重行拈出舊問題,請示佛陀:應怎樣安住?怎樣的降伏其心?」豈不是說《金剛經》前後內容重複累贅?印順這是嚴重謗佛謗法!

前面是為發大乘(利他菩薩乘)者而說,後面是為發最上乘(自利佛乘)者而說。可見,整部《金剛經》就是宣說成辦自他二利的殊勝教言。

經文: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佛護原文:「本來智慧前,任何相狀也不成立,若實相中有相狀,則以勝義量抉擇時也應存在」,這好像在說,智慧具有破壞「相狀」的作用。實際上緣起性空不是割裂的,如果智慧前「任何相狀也不成立」,緣起法豈不被智慧破壞了?

破斥:佛護說「實際上緣起性空不是割裂的」,就像一根柱子,上下不割裂,有上下區分,緣起性空不割裂,也有緣起法和空性區分。即是說,佛護以執著緣起法和空性分開的邪見,去理解索達吉上師的解釋,因而得出「智慧具有破壞相狀的作用」,「緣起法被智慧破壞了」的結論。

真正而言,緣起性空,即是緣起法和空性平等無二,如同火和火的熱性平等無二。以二諦解釋就是,緣起法是世俗假相,空性指勝義諦,在勝義空性中,世俗的緣起假相是不成立的。索達吉上師說的「本來智慧前,任何相狀也不成立,若實相中有相狀,則以勝義量抉擇時也應存在。」就是這個意思。

佛護原文:「勝義量抉擇也不存在,實相中沒有發無上正等覺心的菩薩存在」這段漢語很難懂。讀者替換一下,把「實相」替換成「空性」,勝義量也替換成「空」,替換完再看索法師的解釋,簡直不知所云。

破斥:難懂是你沒文化,怪不得別人。

實相指般若實相,亦即本經所說的離相空性;勝義量指中觀抉擇諸法空性的勝義理論,自續派有共同五大因,應成派有不共四大因,這些內容在《入中論日光疏》有詳細說明。佛護叫讀者把「勝義量也替換成空」,實在是法盲誤人子弟,同時也是在詆毀中觀勝義理論。想必讀者不會和他一起發瘋。

佛護原文:看看《六祖口訣》:「須菩提問佛: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佛言:當發度脫一切眾生心。度脫一切眾生盡,得成佛已,不得見有一眾生是我滅度者。何以故?為除能所心也,除有眾生心也,亦除我見心也。」

破斥:這裡六祖的解釋加了「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把善男子善女人改成「人」,與佛護無端指責索達吉上師的合理髮揮不相符,當然,六祖絕對沒錯,錯的是痴人佛護對索達吉上師的無因誹謗。

六祖此段也是依二諦解釋:發度脫一切眾生心,是世俗假相,成佛後完全是勝義諦境界,也就是說,在勝義中,所有的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無二之性,根本沒有一個眾生是我滅度者。佛教誡菩薩這樣觀修,「為除能所心也,除有眾生心也,亦除我見心也。」

佛護原文:印順法師說:「因發勝義菩提心,即從畢竟空中,起無緣大悲以入世度生。

破斥:剛發心就能「從畢竟空中,起無緣大悲以入世度生」?印順到底懂不懂此話意思?

佛護原文:以大悲為本的菩提心,始終不二,僅有似悟與真悟的不同而已。

破斥:剛發心就能悟?真是痴人說夢。

佛護原文: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前說所度的眾生實不可得,如有所得即著於我等四相,是就所觀的所化境(眾生)而說。

破斥:印順此話純屬一派胡言。

須菩提第一次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第二次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的回答:

1、「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2、「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可見,後面一句「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僅是回答第二次問,也是回答第一次問,否則第一次發心就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過失難免。

佛護原文:「雖悟得補特伽羅無我,而在修證的實踐上,不一定能內觀無我,盡離薩迦耶見(我我所執)。

破斥:剛發心就「悟得補特伽羅無我」,然後「在修證的實踐上,不一定能內觀無我,盡離薩迦耶見(我我所執)」

已經悟得無我了,還不能「內觀無我,盡離薩迦耶見」,印順這瘋癲話只有痴人佛護才會認可。

佛護原文:此處,即不但外觀所化的眾生不可得,更能反觀自身,即能發心能度眾生的菩薩(我)也不可得。

破斥:從佛陀兩次都強調遠離我等四相可知,不但此處,前面同樣是所化的眾生不可得,能度眾生的菩薩(我)也不可得。印順如此誤解法義等同法盲。

佛護原文:「依修行的次第說:先觀所緣的一切,色聲等諸法,人、天等眾生,都無自性可得,不可取,不可著;但因薩迦耶見相應的能觀者,未能遮遣,還未能現證。

破斥:印順懂不懂此經對初發心菩薩而說?初發心就能現證無我?你和佛護髮什麼神經?

如前所說,能所隨存隨滅,既然「所緣的一切,色聲等諸法,人、天等眾生,都無自性可得,不可取,不可著」,能觀者同樣無自性可得,不可取,不可著。

六祖的《金剛經口訣》說:「若言我發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人我等法,是煩惱根本。」四相中的第一個我相,就是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相,遠離了四相,就遠離了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相,亦即經文所說的「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佛護原文:進一步,反觀發菩提心者,修菩薩行者不可得,即心亦不可得,不見少許法(若色若心)有自性,可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這才薩迦耶見(生死根)拔,盡一切戲論而悟入無分別法性。中觀者廣明一切我法皆空,而以離薩迦耶見的我我所執,為入法的不二門,即是此義。

破斥:第一次佛陀就要求離四相,印順見第一次沒有「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這句話,第二次才有,就妄言:「先觀所緣......能觀者,未能遮遣......進一步,反觀發菩提心者」,真是一派胡言。

印順還妄言:「以離薩迦耶見的我我所執,為入法的不二門,即是此義。」言下之意,《金剛經》說大乘菩薩證悟人無我後,才能進入證悟法無我境界。如此曲解經意與佛護等同,都是法盲一個。

比如,只要知道一根蘆葦草是空心的,就能知道所有的蘆葦草都是空心的。大乘菩薩證悟一法空性的同時,就能證悟一切法空性。《中觀四百論》說:「說一法見者,即一切見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三昧王經》說:「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聖虛空藏三昧經》說:「誰不執一法實有,便知諸法如幻焰。」

佛護原文:「無所化的眾生相可得,無能發心的菩薩可得;這樣的降伏其心,即能安住大菩提心,從三界中出,到一切智海中住。……本經於此智證的方便道中,特重於無我的開示。這即是說:即使是聖智現覺,也還是空無我的。」

破斥:聖智現覺是空無我的,但能安住大菩提心;出了三界,又到一切智海中住......真是瘋言瘋語。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護原文:經文「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索法師理解為「實相中如來沒有法得無上圓滿正等覺」。《六祖口訣》說:「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不除四法終不得菩提。若言我發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人我等法,是煩惱根本。」

破斥:佛護將六祖的《金剛經口訣》改為《六祖口訣》,該當何罪?再者,佛護未理解六祖的意思就亂指責,簡直就是發瘋。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所證的法,我人眾生壽者是能證,沒有能證的四相法,就沒有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六祖從能證而說,索達吉上師從所證而說,二者說法並不相違。

宣化上人也是從所證而說,《金剛經淺釋》:「如來我呀,在於然燈佛那個地方,『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說,我在然燈佛給我授記的時候,我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我有法所得嗎?」

佛護原文:索法師說「此處的兩個『如是』,其一說明在世俗諦中世尊在燃燈佛前得過法,其二是說勝義中未曾得法。」相當奇葩的解釋。

破斥:佛護的理解何止奇葩?簡直是無知!

須菩提正確理解佛所說義後才回答:「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佛說「如是!如是!」其實是印證須菩提理解的正確,不墮空執:在世俗諦中世尊在燃燈佛前得過法,勝義中未曾得法。

佛護原文:江居士說:「兩言如是,許其非無法非有法之說不謬。『實無』略斷,『有法得阿耨菩提』連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原問辭,加『如來』,如來是性德之稱。覺性圓明,『名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法塵便非圓明,何名得無上菩提?故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言得成如來、有法如來得、有法得成如來。實無,謂彼時在然燈佛所,實無絲毫有法得成如來之心。不曰『得成如來』,曰『如來得阿耨菩提』,因正在破法執,故帶無上菩提法來說,明實因心中無此果法而後得成如來。

破斥:「非無法」即是有法,「非有法」指無法,須菩提是說這些話嗎?難道佛認可有法可得?

江氏次段話內容混亂,錯漏百出。

佛護原文:「印長老所解不謬。長老以果明因,故舉『佛言』;世尊約性德明覺性圓明哪容有法,故舉『如來』。使知雖得而實無所得,方為性德圓彰之如來。為下文『如來者諸法如義』作前提。」

破斥:江氏將「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改成「如來者諸法如義」,刪掉「即」字,佛護聾了還是瞎了,怎麼沒發現?不過二人同坐一條賊船,理解的。

「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意思完全不同,前者「如來」是佛的一種世俗名號,後者指勝義諦了義佛,亦即諸法如義。

經文:「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佛護原文:經文「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索法師釋為「如果有殊勝正等覺菩提心獲得的相狀」。熟悉的套路,世俗諦有,勝義諦無。「名言中有燃燈佛授記,是說明萬法並非實有的一種象徵,以諸法性空而有緣起,有種種緣起顯現萬法而知法性本空。」

破斥:佛護詆毀佛說的二諦法,重重扇打其嘴!

凡見有佛護詆毀二諦,不用與他辯,直接扇他嘴巴就好!

《寶性論》中云:「應畏謗深法,及謗法知識,決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獄。」

佛護原文:要知道,緣起性空不是割裂的。「以有空性故,一切法得成」,

破斥:對佛護「緣起性空不是割裂的」之謬說,前文已破斥。

以有空性故:勝義諦;一切法得成:世俗諦。

佛護一邊詆毀二諦,一邊又使用二諦,他神經正常嗎?

佛護原文:索法師卻總是「隔別二諦」,把緣起性空打成兩截。非常不符合中觀見。

破斥:佛護詆毀佛說的二諦法,重重扇打其嘴!

凡見有佛護詆毀二諦,不用與他辯,直接扇他嘴巴就好!

《寶性論》中云:「應畏謗深法,及謗法知識,決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獄。」

佛護原文:江居士說:「上皆就今日佛地果位,明昔時八地因心。此中就昔得授記之果行,明今初發覺之因心。

破斥:佛當時得授記就已經明白「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非江氏妄言那樣,到今日佛地果位才明白;佛在登一地聖位時就明白「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並非江氏妄言那樣,到八地得授記時才明白。

可見,江氏在謗法謗佛。

佛護原文:故上說皆為此處作引案。以成佛成如來由於昔日之授記。

破斥:成佛靠如來授記嗎?那些沒有機會獲得授記的人豈不是無法成佛?江氏簡直在胡說八道。

成佛靠斷證圓滿,該斷的煩惱障礙已徹底斷完,該證的真如實相已證圓滿,就成佛了。

佛護原文:而昔日授記實由於證法無生。一切發覺初心之菩薩,若知得有法則不授記,無法乃與授記。則受持讀誦此經必應如教,於一切法無住而住。方為信心不逆荷擔如來。方能生福滅罪當得菩提。其義昭然若揭。」

破斥:江氏的意思是說,菩薩為了獲得授記而發心?別誤人子弟。

江氏加了「受持讀誦此經必應如教,於一切法無住而住。方為信心不逆荷擔如來。方能生福滅罪當得菩提。其義昭然若揭。」佛護裝聾作啞,賊護賊。

經文:「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佛護原文:索法師說「燃燈佛雙足置於世尊頭頂」,還加註「詳見《百業經》」。讀者們想像一下場景:釋迦佛是站?跪?五體投地?燃燈佛「雙足置於世尊頭頂」,能想像得到嗎?

破斥:佛護因孤陋寡聞而質疑佛陀!

《釋迦佛廣傳》:「眼見大雨傾盆已使整個場地泥濘不堪,智賢便欲將自己金色髮髻鋪在地面供如來行走。他邊剪下髮髻,邊發願道:『具智之如來,我若得菩提,無生死雙足,速踩我頭髮。』滿其心愿,燃燈佛雙足終於踏上智賢頭髮。一直跟隨智賢之智慧此刻忍不住嗔心大起,他以不滿語氣惡狠狠說道:『諸位請看,燃燈佛竟像對待畜生那般踐踏婆羅門子智賢頭髮。』

燃燈佛踩過智賢頭髮後,一邊回望地上金色髮絲,一邊告訴諸隨行比丘道:『你們切不可踩踏這些頭髮,此婆羅門子實為已在無量如來前廣積大善根之大士夫。』他又對智賢授記說:『過一大阿僧祇劫後,你將於娑婆世界成為整個三界之怙主、導師、明燈、如來正等覺,號釋迦牟尼佛。』」

佛護原文:《六祖口訣》說:「佛言:實無我人眾生壽者,始得授菩提記。我若發菩提心,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以實無所得,然燈始與我授記。此一段乃『總成須菩提無我義』。佛言諸法如義者,諸法即是色聲香味觸法。於此六塵中善能分別,而要體湛然不染不著,曾無變異,如空不動,圓通瑩徹,歷劫常存,是名諸法如義。《菩薩瓔珞經》云:『毀譽不動,是如來行。』《入佛境界經》云:『諸欲不染故,敬禮無所觀。』」

破斥:佛護將六祖的《金剛經口訣》改為《六祖口訣》,該當何罪?

經文:「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佛護原文:索法師引《宗鏡錄》「言法味者,即真如真為。」解釋說「所謂的法味即真如,真正如來的證相叫真正的法味,通達了真如的本性,才得到真正的法味。」諸位讀者,看得懂嗎?什麼叫「真正如來的證相叫真正的法味」?

破斥:讀者當然看得懂,就是佛護這個法盲看不懂而已。

《攝大乘論釋》云:「言法味者,謂契經等無上法味,謂證真諦所得理味。」法味就是佛經宣說無上真諦的內容,亦即證得無上真諦者所獲得的法理滋味。真正的法味就是如來的證相。

經文:「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護原文:多麼熟悉的套路。真是「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破斥:佛護詆毀佛說的二諦法,重重扇打其嘴!

凡見有佛護詆毀二諦,不用與他辯,直接扇他嘴巴就好!

《寶性論》中云:「應畏謗深法,及謗法知識,決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獄。」

佛護原文:江居士說:「若有,或有。

破斥:若有指如果有,或者假設有,並非或有,姓江的真是胡言亂語。

宣化上人在《金剛經淺釋》說:「『若有人言』:假設要再有人說。」

佛護原文:上文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恐不得意,聞如來即諸法如義,懷疑既是如來之義,為諸法一如,則無菩提可得。何故上言如來得阿耨菩提?遮疑故設一『或有』,疑其仍為有法,不知實無有法。為明其覺已究竟無以名之,名為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約性德言,實是諸法一如。不曰如來而曰佛,明稱為得菩提者,顯其已證無上正等覺,即諸法一如之果。豈謂有菩提法可得,何疑之有。下文以無實無虛,明說得而實無所得,雖無所得而亦不妨名之曰得。」

破斥:經文只是用了一個假設:假設有人說:「如來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可得。」佛對須菩提說:「確實沒有任何法,令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這麼簡單,江氏卻添油加醋百般賣弄,實為畫蛇添足之舉,毫無意義。

經文:「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佛護原文:套路得人心。索法師世俗諦有,勝義諦無的套路又來了,說什麼「但在勝義實相的角度,佛所說的法皆非法,唯是隨順眾生的名言習慣,而安立了一切法的名稱,實際理體中不著一塵,所謂的一切法非真正實有,能言所言全都不存在。」套路之外,還有一句「不存在」。套路太多,讀者已明。

破斥:佛護詆毀佛說的二諦法,重重扇打其嘴!

凡見有佛護詆毀二諦,不用與他辯,直接扇他嘴巴就好!

《寶性論》中云:「應畏謗深法,及謗法知識,決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獄。」

佛護原文:索法師翻譯經文為「於是中,謂所得中也。意謂,縱許如人所言,如來得菩提。殊不知如來所得者,惟一無實無虛耳。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如義也。此義當廣演說,以便領會。」

破斥:看來佛護穿皇帝新衣已經神智不清了,明明是江氏說的話,卻說索達吉翻譯經文。

佛護原文:江居士說:「於是中,謂所得中。

破斥:江氏此說有誤。

於是中的「是」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宣化上人在《金剛經淺釋》說:「『於是中』:在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上邊,『無實無虛』:也沒有一個常法,也沒有一個斷法,也沒有一個真,也沒有一個假。那麼沒有真,沒有假,這是中道;中道了義,這個中道實相的般若。」

佛護原文:縱許如人所言,如來得菩提。殊不知如來所得,惟一『無實無虛』。無實無虛,即是諸法如義……佛說此科之意,凡以明菩提無相而已。以無相故,所以無法發菩提,無法得菩提。故曰無實。以無相故,所以非一法是菩提,乃法法是菩提,是為無虛。

破斥:江氏胡言亂語。

《金剛經口訣》:「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離此心外。更無菩提可得。故言無實也。所得心寂滅。一切智本有。萬行悉圓備。恆沙德性。用無乏少。故言無虛也。」

無實: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本體性空;無虛: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光明智慧原本具足,合起來就是光明和空性平等無二,這就是心的本體,亦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護原文:是故,承無實無虛。由是諸法緣生而無實,同一如實而無虛之故,所以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即以無實無虛,顯明一切皆是。還以一切皆是,證成諸法一如。展轉相生,展轉相釋,展轉相成,其實皆明一義。云何一義?應無所住。此佛法之所以無一不圓,佛說法之所以無往不妙也。」

破斥:明明經文說無實無虛,江氏偏要改成「同一如實而無虛」,他越賣弄越出醜。

再看江氏的病句:1、「即以無實無虛,顯明一切皆是。」一切皆是什麼?

2、「還以一切皆是,證成諸法一如。」

寫成論式:

有法:諸法,

所立:一如,

因:一切皆是?

一切皆是什麼,沒說清楚,諸法一如的理由不充分,不成立。

江氏還說:諸法「展轉相生,展轉相釋,展轉相成,其實皆明一義。云何一義?應無所住。」首先,諸法並非展轉相生,展轉相釋,展轉相成,而是因緣所生;然後以諸法「展轉相生,展轉相釋,展轉相成」這個錯誤說法,無法「明一義」,再者,一義並非「應無所住」,而是無實無虛。

佛護沒看見江氏這些病句,因為他自己也有病。

經文:「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佛護原文:套路依舊得人心!「但在勝義中,以佛智所見人身的大小、菩薩的智慧變化都是不成立的。所以須菩提說:如來所說的人身長大,實際上並不是長大,本來不存在大的概念,實際中沒有大的存在故可假立大的名言概念。」不管引多少經、論,列多少名字,都無法掩蓋索法師的窘困!因為這裡根本不是說人身長大。不過索法師的世俗諦有,勝義諦無的套路用起來沒完沒了。「由此可知名言中一地到十地菩薩有各自之果,但在勝義中都如虛空中的鮮花一般,無絲毫實質。」

破斥:佛護詆毀佛說的二諦法,重重扇打其嘴!

凡見有佛護詆毀二諦,不用與他辯,直接扇他嘴巴就好!

《寶性論》中云:「應畏謗深法,及謗法知識,決定令人入,可畏阿鼻獄。」

佛護原文:看看江居士說的:「譬如人身長大,即前解分中所言,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身如須彌,故曰長大。指佛之報身。

破斥:《金剛經口訣》:「色身雖大。內心量小。不名大身。內心量大。等虛空界。方名大身。色身縱如須彌山王。不為大也。」

佛護不信六祖,信江味農這廝,真是有病。

佛護原文:因前已說過,長老深知其義,故不待辭畢,即申明其義: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是名,不無長大身相;則非,既曰長大,尚落數量。應離相觀之,則法身無邊,乃為絕對之大。長老所以不待辭畢,令人曉然,此即前說過之身如須彌山王。曰如來說,正明報身與法身一如。上三科,得此科而後徹底顯了。上約名號、果德、諸法以明如,皆是法說。此約報身明如,是喻說,故曰譬如。恐聞法說不瞭然,因喻說而得瞭然。上法說,但明其理。此喻說,乃是實據。得事實以證明,其理益信而有徵。」

破斥:江氏一派胡言!

《金剛經口訣》:「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者。以顯一切眾生。法身不二。無有限量。是名大身。法身本無處所。故言則非大身。又以色身雖大。內無智慧。即非大身。色身雖小。內有智慧。得名大身。雖有智慧。不能依行。即非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諸佛無上知見。心無能所限量。是名大身也。」

索達吉上師的解釋與六祖吻合。

經文:「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佛護原文:經文「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索法師釋為「所以佛說:證悟一切法實相時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遠離一切相。」各位讀者覺得對嗎?

破斥:佛護沒有文化就去掃盲,什麼都問讀者,讀者那裡回答得這麼多?

宣化上人在《金剛經淺釋》說:「『是故佛說一切法』:因為這個,所以佛才說一切法,『無我』」。

佛護原文:索法師上面的釋文很長,大大小小的問題層出不窮。讀者有興趣,可以自己找找看。

破斥:讀者是虛心學習,越看越受益,佛護有病,越看問題越多。

佛護原文:據說,最好的老師,教會人家方法。大家不妨用索法師的方法,來找找看。索法師說「了義的菩薩已證悟無任何實有法」,最好明示幾地菩薩算了義菩薩。

破斥:索達吉上師說得很清楚:如文殊、彌勒、普賢等大菩薩。佛護不認識這些字嗎?了義是指他們證悟的真如法性。

佛護原文:且讀者也可思考,這了義菩薩無任何執著,那他和佛的究竟覺差別何在?

破斥:難道文殊、彌勒、普賢等大菩薩未成佛嗎?

佛護原文:「指出真正有相狀的我並不存在,一切法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怎麼能承許菩薩、我、人、眾生、壽者之法存在呢?」索法師這個說法的主語「佛在《涅?經》《圓覺經》為主的諸多經典中」應該換成「佛在以般若經為主的諸多經典中」,既比較合適佛經實際,也讓人知道他是在釋《金剛般若》。

破斥:佛護又開始發神經了,他也不想想,一個文盲,怎麼有資格改大智者的句子?

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佛護原文:索法師在謗凈土。佛的「實報莊嚴土」不存在嗎?讀者還記得第十二講《莊嚴凈土分》,索法師怎樣說凈土的嗎?「莊嚴的剎土真正實相中肯定不成立……總而言之,最究竟是清凈自心一切戲執,得到剎土清凈,此外,沒有其他任何清凈剎土。無論琉璃世界、極樂世界、娑婆世界,這些在名言凈見量或觀現世量中暫時成立,但在真正的本來實相中,這些清凈與不清凈的剎土都不成立。」真是無知無畏,「若密宗而言,密嚴剎土是不生不滅的,如《金剛尖本續》云:「無上密嚴歡喜土,密嚴剎土無壞滅,於此諸佛法圓滿,受用身相而出現。」漢傳佛教中未提及,而藏傳佛教中許多高僧大德清凈現量中所現的香巴拉剎土、清凈的持明空行剎土、東方現喜剎土等,有許多非常稀有的莊嚴剎土。」對比這段話的前後文,是不是在無知的毀謗漢傳佛教的凈土信仰?再對比他第十分的釋,是不是自語相違,胡說八道?

破斥:真正誹謗凈土的是法盲佛護,他不承認凈土在勝義諦是空性,實際上就是執著凈土實有存在,這是最嚴重的誹謗。漢傳佛教中未提及《金剛尖本續》所說的密嚴剎土,及香巴拉剎土、清凈的持明空行剎土、東方現喜剎土等,這是事實,與漢傳佛教的凈土信仰無關。

因此,自語相違,胡說八道的是病者佛護!

經文:「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佛護原文:索法師添加了「證悟諸法空性之義」。

破斥:通達無我法,即是證悟諸法空性之義,對於這樣合理的解釋,佛護卻說成添加,他真的有病!

佛護原文:索法師說「學習大乘者必須要通達人無我與法無我的本義」;還說「否則不僅得不到菩薩的果位」,然後說「聲聞緣覺的果位亦無法獲得」,最後這句話其實很多餘。

破斥:《般若二萬五千頌》中云:「欲求聲聞地,須修般若波羅蜜多,獨覺與大乘菩薩亦復如是。」

《般若攝頌》云:「誰求聲聞獨覺果,乃至法王如來果,必依般若法忍得,離此恆時不可得。」

可見,佛護在說般若經說的教言是多餘的,實際上,佛護才是多餘的,該刪掉他。

佛護原文:索法師又引龍樹菩薩語並釋。諸位讀者,「是名為中觀」,應為「這就名叫『中道正觀』」;

破斥:佛護不是改,而是歪曲龍樹菩薩的意思,此人越來越神經,想藉此出名想瘋了,難怪他愛穿皇帝新衣。

佛護原文:至於「得無我智者,是人為稀有」,怎會有「形象雖與普通凡夫一樣,但實際上其境界無法言說」的意思?太能扯了吧!又索法師怎麼學漢語的呢?

破斥:佛護實際上是詆毀龍樹菩薩,「得無我智者,是人為稀有」是龍樹菩薩說的教言。

佛護孤陋寡聞,不懂「形象雖與普通凡夫一樣,但實際上其境界無法言說」,就誹謗「太能扯了吧!」實際上,佛教經常說:「很難看出誰是佛菩薩。」與「形象雖與普通凡夫一樣,但實際上其境界無法言說」吻合。佛胡身為法師,連這個都不懂,不覺得汗顏嗎?

佛護原文:把「通達無我法者」,竟然理解為「無我法與通達者」!

破斥:佛護沒文化,誤解句意在所難免。

無我法指所證的法,通達者指能證的修行人。

佛護原文:推薦三種漢地的釋,看索法師有否閱盡,有否更高明吧!《六祖口訣》說:「於諸法相,無所滯礙,是名通達。不作解法心,是名無我法。隨分行持,亦得名為菩薩,然未為真菩薩。解行圓滿,一切能所已盡,方得名真是菩薩。」

破斥:索達吉上師引經據典的解釋,與六祖吻合。

佛護原文:江味農居士說:「無我法,即是法無我。證得諸法之一如,謂之法無我;通達一如之諸法,謂之無我法。」

破斥:江氏說的顛三倒四,重複累贅。

「證得諸法之一如」與「通達一如之諸法」意思相同,都是指通達無我法者。經文說通達無我法者,是真菩薩。


推薦閱讀:

金剛經-第23集
《金剛經》通俗版
金剛經-第21集--金剛經-第40集
《金剛經》系列開示 40
【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二四) —— 「具足色身」與...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