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簡史
隋唐山水畫家和作品中國古代繪畫,按傳統的分法,分成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畫科。其中,山水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展子虔、李思訓的青綠山水隋朝展子虔,他的山水畫《游春圖》被稱為「中國古代山水畫之祖」。因為《游春圖》(圖1-1)反映了中國隋唐時期山水畫的風格和水平,是山水畫由萌芽趨於成熟的里程碑,開啟了「青綠山水」畫派的新時代。《游春圖》以青綠勾填法描寫山川、人物,尚無皴法,樹木直接用粉點染,體現出樸拙而真切地描繪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畫已由六朝以來的萌芽狀態而趨向於成熟。
圖1-1 游春圖 展子虔
直接繼承和發展了展子虔山水畫藝術,而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青綠山水畫派的畫家是唐代的李思訓與李昭道父子,人稱「大小李將軍」。
《江帆樓閣圖》(圖1-2)被認為是李思訓的作品,以這幅作品與《游春圖》相比,可以看出始於展子虔的青綠山水在藝術上的繼承與發展。這幅作品明顯地追求著特定的季節效果,波瀾壯闊的江流、岸邊林間的院落以及悠閑人物的暢遊都獲得了較為成功的表現。
圖1-2 江帆樓閣圖 李思訓李思訓之子李昭道,同樣以山水畫創作享有盛名,史稱小李將軍。他在畫山水樓閣上,設色用筆稍變其父法,被認為「變父之勢,妙又過之」。傳為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圖1-3)表現的是安史之亂時,唐明黃避難入蜀的故事。
圖1-3 明皇幸蜀圖 李昭道
王維、張璪的水墨山水盛唐期間,山水畫出現重大變革,有異於青綠山水而出現了王維水墨簡淡的山水畫。王維以詩入畫,創造出簡淡抒情的意境。特別是他首先採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發展了山水畫的筆墨意境,對山水畫的變革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流傳下來的繪畫尚無可靠的真跡。在水墨一派的山水畫創作中卓有成就的還有張璪。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強調的即在於通過摹寫自然山水來傳達人物的主觀性情。
五代山水畫家和作品
荊、關、董、巨和山水畫的創造五代時期一些畫家深入自然,創造了真實生動的北方重巒峻岭和江南的秀麗風光。荊浩,為躲避唐末社會動亂,隱居於太行山中。他長期接觸北方雄偉的自然山川,有著較深的認識和感受,筆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層巒疊嶂,氣勢宏偉而壯觀。傳為他所畫的《匡盧圖》(圖1-4)巨軸中,全景式構圖,高遠、平遠、深遠兼具,技巧上較唐代有了明顯的提高。
圖1-4 匡盧圖 荊浩
荊浩的追隨者關仝系長安人,活躍於五代末及宋初。他多描繪關陝一帶山水,寫景繪形更為概括提煉,筆簡氣壯,景少氣長。關仝善畫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現存傳為他所畫的《山溪待渡圖》(圖1-5)和《關山行旅圖》(圖1-6),都畫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氣氛。
圖1-5 山溪待渡圖 關仝
圖1-6 關山行旅圖 關仝
關山行旅圖局部
江南畫家董源、巨然則開創了與荊、關迥然不同的山水畫風貌。董源,生活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所畫風光,煙霧溟濛,江湖縱橫,林木清幽,與北方荊、關畫中雄偉險峻的山水相比,更帶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開創了披麻皴和點子皴等表現手法,其傳世名跡有《瀟湘圖》(圖1-7)、《夏山圖》(圖1-8)、《夏景山口待渡圖》(圖1-9)、《龍宿郊民圖》(圖1-10)等。
圖1-7 瀟湘圖 董源
圖1-8 夏山圖 董源
圖1-9 夏景山口待渡圖 董源
圖1-10 龍宿郊民圖 董源
董源的追隨者巨然是金陵開元寺僧人。他的山水畫筆墨秀潤,較之董源更充滿田園自然風致。現存巨然名跡有《萬壑松風圖 》(圖1-11)、《層巒叢樹圖》(圖1-12)等。
圖1-11 萬壑松風圖 巨然
圖1-12 層巒叢樹圖 巨然
北宋山水畫家和作品
北宋山水畫主要沿襲五代以荊、關為代表的北方畫派,著重塑造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宋初以李成、范寬成就最高,李成尤負盛譽。中後期山水名家許道寧、翟院深、郭熙、王詵等人皆不同程度受李成的影響,同時又出現以燕文貴的集山水界畫於一體的「燕家景」,以趙令穰為代表的富有詩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創造的表現江南煙雨迷濛的「米家山水」及王希孟、趙伯駒等人以臻麗細密著稱的青綠山水。
李成與范寬李成生活於五代宋初政局動蕩之際,他尤以畫寒林平遠著稱。李成作畫善用淡墨表現豐富的層次和虛曠的空間,以活脫的筆致畫出寒林的情態,以「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景色抒發胸襟。從傳為他的作品《讀碑窠石圖》(圖1-13)、《寒林平野圖》(圖1-14)中可見其風格特色。
圖1-13 讀碑窠石圖 李成
圖1-14 寒林平野圖 李成
范寬畫山水初學荊浩及李成已甚精妙,繼而深入自然山川,觀察體驗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等不同自然氣候下山水的形態變化,終於創造出與李成迥然不同的壯美景色,又善畫雪景。他的《溪山行旅圖》(1-15)以峻偉屹立的大山,一泄千尺的瀑布,路邊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驢隊行旅,真實地畫出北方山川壯美,使人如身臨其境。傳為他的作品還有《雪景寒林圖》(1-16)等多件。
圖1-15 溪山行旅圖 范寬
溪山行旅圖局部
圖1-16 雪景寒林圖 范寬
郭熙與《林泉高致》郭熙雖是李成畫派,但能博採眾長,對山川自然有著敏銳的感受,描繪出雲煙出沒、峰巒隱顯之態。現存郭熙作品有《早春圖》(圖1-17)、《窠石平遠圖》(圖1-18)等。其中《早春圖》敏銳地畫出冬去春來、大地復甦的細緻變化,山間霧氣浮動,陽光和煦,穿插以行旅待渡等活動,傳達處欣欣向榮的感情。
郭熙的山水畫主張,經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開篇首先闡明表現林泉之意。郭熙強調對真山水進行深入的觀察體驗,要注意不同角度、季節、氣候等條件所形成的變化。畫家必須「神於好,精於勤,飽游飫看」,才能胸有丘壑。他還強調繪「可游可居之」,其中「三遠」對後世影響深遠。
圖1-17 早春圖 郭熙
早春圖局部
圖1-18 窠石平遠圖 郭熙米氏雲山與小景山水北宋山水畫在表現雄偉的全景式山水之外,還出現了富有抒情詩意和文人情趣的米式雲山和小景山水。米式雲山創造者為米芾、米友仁父子。米芾借鑒了董源的山水畫法,又根據對江南山水的親身感受,以水墨揮灑點染表現煙雨掩映樹木,信筆作畫而不求工細。米友仁畫山水亦「點滴煙雲,草草而成」,自題為「墨戲」。這一新畫風不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貢獻,也開創了文人畫的新局面。米芾山水畫真跡已不存,米友仁有《瀟湘奇觀圖》(圖1-19)、《雲山得意圖》(圖1-20)等傳世。
圖1-19 瀟湘奇觀圖 米友仁
圖1-20 雲山得意圖 米友仁
北宋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偉山水畫外又別開新境,它以引人入勝的幽情美趣、水邊沙岸、柳溪野趣、富有詩意的小景見長。北宋擅此者有惠崇、趙令穰等人。傳世作品有《沙汀煙樹圖》(圖1-21)、《湖庄清夏圖》(圖1-22)等。
圖1-21 沙汀煙樹圖 惠崇
圖1-22 湖庄清夏圖 趙令穰
王希孟與趙伯駒唐代興起的青綠山水,在宋代雖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宮廷貴族的欣賞,而且畫風趨向細膩典雅,其中以王希孟、趙伯駒為代表。
王希孟,生平畫史失載,現僅存其所繪《千里江山圖》(圖1-23)長卷。徽宗曾親自指授其畫藝,十八歲時畫成此卷呈進。大青綠著色,染天染水,富麗細膩,代表了畫院青綠一體精密不苟、嚴格遵依格法的畫風。
圖1-23 千里江山圖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局部1
千里江山圖局部2
千里江山圖局部3
趙伯駒的山水繼承李思訓而更趨秀雅,趙伯駒的作品不傳,現題為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圖1-24)應是北宋畫院的作品。
圖1-24 江山秋色圖 趙伯駒
江山秋色圖局部1
江山秋色圖局部2
推薦閱讀:
※三合二十四山水法左右倒水圖解
※客廳怎麼掛字畫?山水國畫裝飾的四條建議!
※詩若山水,山水成詩,13首史上最美山水詩,首首讓人神往心醉
※王士年山水畫作品賞析
※如何理解《江雪》的畫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