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以上老人近六成營養不良,應改「一日三餐」為「一日五餐」
武漢晚報(微信ID:whwb82333333)訊記者唐智峰
從古至今,我們都一直延習著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年過九旬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學家周韞珍教授日前表示,如果選擇少食多餐——每天五餐,更有利於老人健康。
近六成老人營養不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為營養過剩、肥胖而發愁的時候,殊不知,老年人群隨著年齡增加,營養不良發病率升高。
據2015年一項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隨機抽樣調查統計顯示,老人營養不良接近60%;貧血患病率為 25.6%,遠高於中年人群;低體重(BMI≤18.5kg/m2為消瘦)的發生率為17.6%,是45歲-59歲人群的2倍。
周韞珍教授介紹,一項針對老年人營養調查結果顯示,老人熱量攝入不足有67%,蛋白質攝入不足有20%,維生素D攝入不足有82%,維生素B12攝入不足有13%。
四大原因導致老人營養不良老人營養不良的原因很多。周韞珍教授表示:老化、經濟與社會問題及健康狀況都可能造成老人營養不良。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因為缺牙、假牙不合,咀嚼硬的食物就會有困難,加上味覺功能退化,經常沒胃口,他們會避免進食某些食物,尤其是含纖維的食物,如穀類、蔬菜和水果,而喜歡吃有些軟的食物,如麵條、粥或饅頭等。這就限制了老人所攝取的食物類別。
老人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因此一次吃不了太多,即便吃了,也不容易消化吸收。這樣時間一長,老人就會導致營養缺乏。
經濟能力不好的老人,可能會選吃較便宜、可儲存更久的食物,例如腌制食品。一些老人則因行動不便以及對食物和營養知識缺乏認識而影響營養的攝取量。還有一些獨居老人,選吃一些比較方便的食物,一樣不利他們的營養均衡。
此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部分病患的飲食習慣會因為服用多種藥物而受到影響,一些藥物還會影響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營養不良者住院時間延長2倍「營養不良是一個危險信號。」周韞珍教授說,這意味著身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以至於增加對疾病的易感。而且體重不足的老年人,還易出現精神癥狀,比如易激惹、倦怠、精神抑鬱、不安或失眠等更為明顯,低體重的老年人更加經不起疾病的消耗。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年老病人若營養不良,住院時間會比較長,自理能力也較差,營養不良的老人,平均住院時間為31天,比營養良好的老人多了20天。
養成一日五餐飲食習慣
周韞珍教授峰建議老年人的飲食應少量多餐,每天吃4-5餐,飯菜盡量多樣化一些,這樣既可保證有足夠的營養補充,又可以獲得更多的口味體驗,增加食慾。
一日五餐,每餐都只吃少量食物的話,不僅有助於體內營養、血糖和能量的平穩吸收。另外,這種飲食方式,將減輕消化和新陳代謝系統負擔,並且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要改變飲食習慣不太容易。周韞珍教授說,這大概需要連續堅持14天至21天,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生活習慣。一旦新的生活習慣形成,它就成為了一個無意識的身體反應。
相關鏈接
一日五餐
選好時間
第一餐——7:00
這時有些人可能還「睡」在床上,可實際上機體體溫已經開始上升、脈搏開始加快、交感神經變得逐漸活躍,消化功能也已經開始運轉,胃腸道處於蘇醒狀態,能最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早餐的最佳時間。
第二餐——10:30
此時,需要吃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能量。
第三餐——12:30
此時,體內胃腸道的消化積極性已經遠不如早餐的時候,所以用餐時需要細嚼慢咽,萬萬不能一邊盯著電視一邊吃午餐。不僅容易發胖,營養也無法吸收。
第四餐——15:30
這也是需要立即補充能量的時候,因為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已經大大降低,不僅思維速度變慢,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也開始冒頭。此時,要及時補充能量。
第五餐——18:30
晚餐一定要在睡前4個小時解決,這是食物在胃腸道中完全消化吸收所需的時間。否則帶著未消化的食物入睡,不僅會堆積脂肪,你的睡眠質量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編輯:田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