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談話「四不談」、「五注意」

「四不談」、「五注意」

孩子不聽話是父母最頭疼的事,但是孩子為什麼不聽話?這往往是因為家長教育不當,沒有把握談話的藝術,與孩子的批評性談話,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須把握時機,做到「四不談」、「五注意」。

「四不談」是指:(1)吃飯時不談;(2)孩子在氣頭上,頭腦不冷靜不談;(3)有外人在場不談;(4)家長心情不好不談。

「五注意」是指:(1)要注意經常與孩子談話,不要等出了問題,有人告狀時再談;( 2)要注意及時與孩子談話,不要錯過了教育的時機;(3)注意分析問題要全面,不要迫使孩子接受不公平的批評;(4)批評談話也要注意適當肯定做得好的,不要全盤否定;(5)注意談話時態度和藹,不要聲色俱厲,也不要不痛不癢。適當的挫折教育要有,適當的打罵也不是不可以,但打罵過後還是要談。

身教勝於言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可言喻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將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很大。作為家長,應該有意識的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尊重教育規律,科學地教育孩子。 一、父母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影響孩子,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俗話說得好:「身教勝於言教」,孩子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以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我有一同學,夫妻兩人都喜歡打麻將,經常晚上有麻友聚在一起打麻將到很晚,試想一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又學習些什麼? 再比如,有的父母平時粗言穢語,或者不知道尊老愛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會形成不良的品質。 現在提倡建立書香家庭,讓孩子從小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少孩子不喜歡讀書,有時間就看電視或者上網玩遊戲,這種情況下,就不但需要父母進行語言教育,更需要父母首先做好表率,用自身良好的讀書習慣影響孩子,如果自己經常讀書,給孩子講述一下書中的內容,孩子在這種良好習慣的影響下,也會形成良好的品質。 二、環境決定性格,家庭中要注意創造良好的環境。 很多年前,在讀《學習與革命》中,曾背誦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就學會了爭鬥。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中,他就學會了自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嫉妒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由上述論述可以看出,家教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一環,一個人生存的文化環境對一個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孩子如果生活在某種氛圍中,就會受到那種氛圍的影響,日久天長,耳濡目染,就會形成某種氣質。所以,作為家長的,本著對孩子終生負責的態度,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教育孩子形成開朗的個性。一個樂觀、開朗、熱情、勇敢的人,在工作中總給人生龍活虎的感覺,而一個沉默、內向、孤獨、膽怯的人,在工作中卻只會給人一種畏畏縮縮的感覺,工作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良好的個性又是需要父母用愛去塑造的:鼓勵、讚揚、肯定、支持,會讓孩子充滿自信;批評、指責、打罵、否定,只會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 身教勝於言教,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家長要善於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許多家長抱怨說,初中孩子特別不聽話,愛和大人頂嘴,叫他向東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彆強。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 在孩子的發展過程度中,會出現兩個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歲的時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階段。但兩個反抗期有不同的特點: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為了爭取自我主張,獲得活動自由。如「讓我自己穿衣服」、「讓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獨立自主要求則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髮育和心理發展劇烈變化的時期,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開始覺醒,強烈渴望擺脫家長的束縛,按照自己的意圖和想法獨立行事。家長不妨回想一下,上小學的孩子,當您去接他,孩子看到您高興得不得了,會跑過來與您親熱。孩子上了初中,您還去接他,孩子大多會不理您,或板著個臉,跟同學繼續說話,覺得您像跟班一樣跟隨在旁邊,給他丟人,甚至會認為您在偷偷跟蹤他。具體地說,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有哪些主要特點呢? 一是對現有社會地位的欲求不滿。由於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們要求具有和大人相當的社會地位和決策權力,反抗在家裡的從屬地位,更反對家長權威式的干涉。 二是與大人在觀念上的碰撞。初中孩子開始對自然世界、社會生活、人際交往等問題進行思考,並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於他們受思維發展水平的局限,其觀念具有幼稚性,表現出主觀、偏激、絕對性。他們不理解為什麼大人的想法與他們格格不入,更反對家長強加給他們的觀念。 三是不能自控的情緒波動。由於孩子生理加速發展而造成的對身心發展現狀的不適應和不平衡,他們在缺乏準備的條件下,面對許多矛盾和困惑,這些不斷出現的「麻煩」,常常讓他處在焦慮的情緒背景中,遇到不滿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現突髮式的情緒失控。 如果家長依然像教育小學生那樣,事事干涉,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滿。倘若家長用高壓手段,會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滿和反抗。因此,教育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是行不通的。那麼,家長應該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第二反抗期呢? 對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幾條妙方 1.給孩子平等的發言權。當父母讓孩子發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耐心傾聽。無論孩子講什麼,家長一定要耐心傾聽,這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對症下藥,解決矛盾的一個途徑。(2)不隨意指責或草率評論。家長應剋制自己的情緒衝動,讓孩子把話講完,避免隨意的指責引起雙方的不快。(3)作出積極反應。當孩子充分表達意見後,家長應作出積極的姿態:「你這個想法不錯,要是再加一點或再改一點就更完善。」家長的積極反應可以讓孩子心情愉快,充滿成就感,有利於雙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明智的家長應懂得如何熟練地運用批評藝術:(1)分清場合和措辭。當著親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評孩子,孩子會感到難堪和不滿,也聽不進家長的批評。(2)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真笨」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3)對事不對人。真正懂得批評的家長,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正缺點上,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即就事論事,不翻舊賬。(4)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衝動的時候,家長乾脆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衝動後再作批評。 2. 讓孩子學會將心比心。家長過問、干涉孩子的行動,應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比如,處理孩子放學晚歸這種事情,有的家長是等孩子回家後,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勒令以後不準晚歸。這種處理方式過於急躁,孩子不但沒有體會到家長的愛心,反而對家長產生了抵觸情緒,認為小題大做,管得太寬。而有的家長則會盡量壓住怒氣,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並說明因為不知道你為什麼晚歸,心裡很著急、很擔心、希望你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以後早點回來。相信懂事的孩子聽了這一番話後,會為自己的晚歸給家長帶來不安而感到內疚自責,對家長的干涉行為也不會產生反事情與抵觸。 3.採用實踐體驗法。用實踐體驗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頭說教有效得多。一位父親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傍晚,父親與兒子散步時,兒子看到西瓜攤賣西瓜就非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抱回去太累人,不買。」兒子不高興了:「我要買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習。」父親略一思量,對兒子說:「買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兒子抱著買的西瓜走,一會兒就累得滿頭大汗,一路歇了幾次才把西瓜抱回家。這一體驗讓孩子感觸頗深:「吃個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體會到父親的苦心。


推薦閱讀:

[轉貼]莫言大江健三郎張藝謀十年前的一次談話 【文化散論】
冒鶴亭與毛澤東的談話,至今仍是金玉良言
劉伯溫有多神?跟朱元璋談話時,準確預知後世五百年,令人嘆服!
談話有技巧:與人交談如何選擇話題

TAG:孩子 | 談話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