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今何在?
游牧民族是坐觀君很感興趣的話題,也是「坐井觀天」公眾號(微信ID:china_2049)關注的重要內容。之前給大家分享過一些文章,包括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簡史,以及匈奴的前世今生。在公眾號回復「中國」都可以看到。
今天,我們把目光投向另外一個曾經叱吒一時的游牧民族:契丹。坐觀君查了一些資料,這次就在此基礎上給大家講講契丹人的前世今生。
提到契丹人,你首先想的是誰?義薄雲天、俠骨柔情的蕭峰大俠一下子就浮現在了坐觀君的腦海里。
據說,蕭峰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他當時是遼朝大臣,契丹乙室部人。曾經幫助遼道宗耶律洪基平叛而立了大功,被封為南院大王。病死後,遼道宗謚號文忠,追封遼西郡王。
還能想起誰?大家耳熟能詳的楊家將的故事,當年作戰的對手也正是契丹人。
還有嗎?可能很多人就沒有啥印象了。下面就隨坐觀君(微信ID:china_2049)一起回到那遙遠的年代,了解一下契丹人的的起源、輝煌和今生。
契丹人的起源
「契丹」是漢譯,它的原始含義是什麼?眾說紛壇。通行的說法是「鑌鐵」之意。另外還有「切斷」說、「刀劍」說、「奇首之領地」說、「酋名」說、「寒冷」說、「大中」說、「草原、沙漠或與森林相關的意義」說,等等。有人說,這些說法都不靠譜,認為契丹的名稱來源於其先人鮮卑宇文部首領名字的發音,因為宇文部首領中有悉獨官、乞得龜、逸豆歸等名,如果省去語尾,悉獨、乞得、逸豆,發音和契丹非常相似。
關於契丹族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有男子乘白馬自湟河(今西拉木倫河)而來,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八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以後的契丹族。
當然,這只是傳說。關於契丹人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認為他們源於東胡或鮮卑宇文部,《魏書》、《通典》、《新五代史》、《契丹國志》、《遼史》等都是這麼記載的。契丹最早的記載見於《魏書》,其中專門有一章《契丹傳》:「炎帝之裔曰葛烏菟者,世雄朔陲,後為冒頓所襲,保鮮卑山以居,號鮮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庫莫奚,曰契丹」,裡面提到的庫莫奚也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原與契丹同屬一支,後分開,再後又被契丹吞併。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是源於匈奴,《舊五代史》、《冊府元龜》、《宋會要》、路振《九國志》等都是這麼說的。然後,在這兩種說法基礎上,又派生出另外兩種說法:一說「是匈奴和鮮卑融合的產物」,一說「起源於鮮卑系的別部而不是鮮卑的直接後裔」。
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無法斷定。多數觀點認同契丹出自東胡或鮮卑宇文部的說法。《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就這麼認為,史學大師顧頡剛也是持這種觀點。所謂東胡和鮮卑,本是一回事。坐觀君在此前分享的《最簡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史》(點擊閱讀)中有提到,鮮卑出自東胡。看下面兩張圖就明白了。
從商周時代開始,匈奴和東胡就存在了。
後來,由於匈奴的打擊,東胡分裂成了兩部分,鮮卑和烏桓。
契丹4世紀中從鮮卑族中分離出來後,游牧於潢水(今內蒙古赤峰市境內的西拉木倫河)和土河(今赤峰市境內的老哈河)一帶。下圖就是今天的西拉木倫河。
那麼,契丹人究竟長啥樣呢?據說是下面這樣。
契丹王朝的輝煌與覆滅
契丹存在大概有1000年左右的時間,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自4世紀中葉至10世紀初為第一階段,是形成期;從10世紀初至12世紀初為第二階段,是發展壯大期,主要標誌就是契丹人建立遼朝;遼朝亡後至14世紀中葉為第三階段,是契丹民族衰落、分解和融合入其它民族的時期。
6世紀前期,契丹族還處在部落階段,到唐初的時候形成部落聯盟,曾臣服於漠北的突厥汗國。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聯盟背棄突厥,歸附唐朝。契丹與唐朝之間,既有朝貢、入仕和貿易,也有戰爭和擄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權,成為中國北方一個強大勢力。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年號神冊,建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大遼。大遼王朝最強盛時期,曾經雄霸中國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
五代十國期間,中原與遼朝之間發生了一件遺禍後世的事情。那就是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想當皇帝,可惜實力又不夠,於是向契丹求援。為了拉上這個靠山,石敬瑭竟然認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後來契丹出兵幫助他建立了後晉,如願當上皇帝。但代價很慘重。既然當爹了,耶律德光從兒子手裡拿點兒東西,那也是天經地義的。這點兒東西就是幽雲十六州。
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丟失,使得中原政權受到北方的威脅持續長達二百年。目前,坐觀君(微信ID:china_2049)的中國歷史系列正好講到了五代十國,很快就會講到後晉,這段慘痛歷史將會在那裡詳述。
1124年,中京決戰失敗,耶律大石率部西遷。1125年,遼國為金所滅,一共延續了218年。之後在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1218年,西遼政權為蒙古所滅。
關於契丹王朝的故事,坐觀君(微信ID:china_2049)還會專門和大家分享。今天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由於契丹王朝在中國北部持續存在了200多年,與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在此期間,中國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被阻斷,以至亞歐大陸中西部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治之下。於是,契丹成了全中國的代稱。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以契丹來命名中國,時至今日,在斯拉夫語國家中,仍然稱中國為「契丹」,現在在俄語中中國的發音是「Kitay」。
南唐契丹人李贊華畫作:射騎圖
軍事和經濟上的強盛,也讓契丹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遼寺和遼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體現。至今在黃河以北地區保存下來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於遼代,有的在遼代翻修過。巍峨雄偉,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堅固。其中的標誌性建築就是山西省應縣的釋迦塔,是全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塔式建築,歷經多次地震都沒有倒。
另外,坐觀君去過多次的京郊八大處,也有一處遼代建築。靈光寺的招仙塔,不過被八國聯軍禍禍後,只剩下塔基了。
然而,如此一個強大的民族,後來竟如同過眼煙雲一般消失了。契丹王朝的滅亡從史書中是不難查到的。據記載,大遼和北宋對峙長達160多年,但最終滅掉大遼的卻是曾經歸附於契丹的女真人。
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在大遼的疆域內攻城掠地,並於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後,完全取代了盛極一時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倖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員耶律大石帶領下被迫向西遷移,在今天的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又稱哈喇契丹國。這個帝國也一度強盛,但最終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滅。之後,契丹的殘餘勢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兒漫王朝,但不久還是在黃沙瀰漫的異國他鄉銷聲匿跡了。
契丹王朝滅亡後,整個契丹文化也隨之消亡。對此,有說法是這樣認為的:
從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這短短的300多年間,中國出現了遼、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由於取得政權的統治者分屬於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導致了整個民族的地位和相關文化都發生了轉換。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遼朝後,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其中一次見於史書的殺戮就持續了1個多月。很有可能契丹文化也在這時遭到捨棄。另外,金朝剛建立時,並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漢字和契丹字。當女真文字參照漢字創立後,金朝皇帝就下令廢止了契丹字,契丹文字可能由此失傳。以此類推,契丹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難理解了。
遼北宋西夏時期的地圖
契丹人最終去了哪裡?
據史料記載,遼國滅亡的時候,契丹人還有數百萬之多的。那麼,這些人都哪裡去了呢?
據坐觀君(微信ID:china_2049)看到的資料,史學界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如遼國後面的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第二種可能,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第三,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
不過,即便是擴散,但他們的後裔今天應該還是存在的吧?
可能很多同學都知道,現在一般認為達斡爾民族是契丹人的後裔。達斡爾族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鄂溫克族自治旗一帶;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遼寧省等地。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是我國北方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達斡爾,本意為「耕耘者」,最早見於元末明初的文獻中。乾隆年間,清廷修《欽定三史國語解》時就提出,在《遼史》中出現的「大賀氏」就是達斡爾人的祖先。在現代達斡爾語中,雖然許多辭彙出自蒙語和滿語,但有些辭彙卻為其所獨有。達斡爾人稱鐵為「曷數」,這與《遼史》中契丹人對鐵的稱謂驚人的一致。 後來,也有學者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限於篇幅,就不具體展開了。
不過,契丹人並非只有這一支後裔。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雲南民族研究所稱,在距我國北方萬里之外的南部邊陲雲南省施甸縣和保山、臨滄、大理、德宏、西雙版納等地,發現了15萬契丹人的後裔。其中以居住在施甸縣的為多。這些特殊族群現在仍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使用契丹小字,統稱「本人」。
據史書記載,契丹原先沒有文字。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創製契丹大字,這種大字是採用漢字加以簡化或增添筆劃而成的。除了契丹大字之外,還有一種契丹小字,據史載是皇子迭刺創製的。
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
契丹數字
當地村民也都說自己祖上是契丹族,他們則是契丹後裔。那麼,他們真的是契丹族的後裔嗎?坐觀君查到,雲南當地的媒體《春城日報》曾經對此做過一次報道。裡面提到:
1992年,來自內蒙古的專家以及包括楊毓驤在內的雲南許多專家一起來到施甸縣考察。那次考察的一項重大收穫,是在施甸縣城東北約6公里處蔣姓契丹遺裔聚居的大竹篷村(即長官司村)東山小田壩伯墳坡,意外尋得「皇清待贈孝友和平一世祖諱阿蘇魯千秋之墓基」的墓碑。碑右首行「甲山庚向」四字之下,竟刻有兩個典型的契丹字。根據內蒙古社科院孟志東等專家對這些契丹小字做的考釋,這兩個字譯為漢文是「長官」之意。之後契丹小字研究專家陳乃雄教授也認定這一發現是完全可靠的,並將施甸縣長官司發現的施甸契丹始祖阿蘇魯墓石上的兩個契丹小字「穴」讀為「太守」或「有司」,正與阿蘇魯曾任長官司正長官的經歷相吻合。其後另一位契丹小字研究專家劉鳳翥教授在為《雲南契丹後裔研究》一書所作的序中,也對這些契丹小字予以充分的肯定。
刻有契丹小字的阿蘇魯墓碑
那麼,這個阿蘇魯是什麼人?史書是確有記載的。他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後裔,是施甸契丹後裔的一世祖。13世紀初葉,蒙古族興起強大起來,相繼征服了西夏和金。在金統治下的契丹人,由於復仇心理和對金統治者監防政策的不滿,紛紛投向蒙古貴族。投向蒙古人的契丹族人被編入「探馬赤軍」中,他們隨忽必烈征服大理並參加統一全中國的戰爭。1253年,忽必烈率大軍先後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烏白等蠻三十七部,基本上佔領了雲南地區。隨蒙古軍征戰各地的契丹族官兵,當戰爭告一段落時,多留居各地從事防戍和屯墾。於是入滇的契丹族軍官與士兵就地安家落籍,開了契丹族入居雲南之先河,成為雲南契丹族的來源。
但是,僅僅靠文字還不能完全證明」本人「就是契丹後裔啊。這個時候,現代科技DNA檢測技術就該派上用場了。坐觀君之前在分享人類是不是起源於非洲的文章時,提到過這個。就是《人類真的都起源於非洲嗎?》(點擊閱讀)。
要比對DNA,首先得需要歷史上契丹人的DNA。2001年,在一次考古發現中,出土了一具完整的契丹古屍,專家們採集了這具古屍的牙齒、毛髮、骨髓樣本等提取其DNA,然後與北方的達斡爾人和雲南施甸長官司村自稱是契丹後代的村民們的DNA進行比對。最後得出如下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他們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除了這些證據,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生活方式和圖騰方面的證據。比如,施甸「本人」的圖騰為青牛白馬。在文章最開始提到的傳說中,契丹人就是由一個騎白馬的男人和一個騎青牛的女人繁衍而來的。另外,當地人從小就習慣吃生肉。據史料載,契丹人以前是常吃生肉的,只不過後來才習慣把肉煮熟食用。這就成為當地許多人認為自己是契丹後代的「證據」之一。當然,這種說法並不那麼嚴謹,畢竟吃生肉的不只契丹人。所以這個是無法確證的。
總之,關於契丹人的後裔問題,誰也無法給出百分之白的確定答案。歷史嘛,從來就是如此。今天先講到這裡。關於契丹王朝的故事,下次分享。
推薦閱讀:
※契丹人是什麼人種,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什麼?
※契丹族的祖先是鮮卑族、柔然族還是其他民族?
※「金兵過萬,勢不可擋」指的是金國哪支軍隊?鐵浮屠?拐子馬?忠孝軍?
TAG:契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