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要來了!各市GDP排行及藍圖曝光,前景可期!
近日,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訪問時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而且相信很大機會在兩會後就會公布。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為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
2017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灣區內各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將共同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額逐年增加,並且增速連年第一,遠超三大灣區。日前,廣東統計信息網公布了2017年4季度各市地區生產總值,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名列前5名。
深圳持續保持超高增速,預測8-10年可翻一倍。2017年香港經濟表現十分亮眼,GDP增速預計為3.7%,遠遠高於過去十年間2.9%的趨勢增長率。
有相關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只需要6年即可超越東京!成為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
等到規劃公布後,打造「世界級灣區」將從戰略規划進入全速落實階段,各領域合作舉措和初步成果將會密集上線。
目前,粵港澳灣區內各城市都開始根據城市特色,逐漸規劃和明確未來發展的戰略定位。
從2018年各市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
各市正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樞紐型網路城市。
加快推進一批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白雲機場擴建、南沙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廣深港高鐵等等。
在116.2平方公里的廣東自貿區內,規划了10平方公里的粵港澳深度合作區,今年將正式啟動與香港的合作開發。廣州南沙就是其中一個片區,將會把更多高層次的香港人才吸引到南沙來,未來大有作為。
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引擎、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一帶一路」交通樞紐、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將發揮自身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與毗鄰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進行緊密合作。另外,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落馬洲河套地區作為深港合作和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將能有效提升灣區的對外開放水平。
增創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如推動深莞惠「3+2」經濟圈發展,推動穗莞深城際線深圳段建設,加強與中山等珠江西岸地區產業協作。
珠海: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
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完工,珠海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與港澳陸地相連的灣區城市,珠海的城市發展將迎來全新的變局。珠海將大力發展物流業,推動珠港澳物流合作園建設。
加快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全年計劃引進省創新創業團隊不少於3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不少於30名、各類人才不少於2萬名。
東莞: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
將以濱海灣新區為平台,加強與港澳及周邊城市的產業對接,藉助海洋經濟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
將依託東莞港打造一條藍色臨海產業帶,建設麻涌、沙田、虎門和長安四大海洋經濟主體區,加強同周邊地區分工協作,構建深莞惠海洋經濟合作圈。
佛山: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全球製造創新中心、大灣區西部航空樞紐、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
加快建設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部航空樞紐。落實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重點抓好廣佛環線及對接廣州的9條地鐵線規劃建設,推進荔灣—南海、番禺—順德、花都—三水同城化合作示範區建設。
努力把佛山機器人、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打造成世界級的先進位造業集群,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加快形成經濟新增長點。
中山: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先進位造業基地,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和歷史文化名城。
中山計劃在6年時間投入1400億元布局交通版圖,未來將通過公路網,軌道路網,全面對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將配合推進深茂高鐵規劃、南沙港鐵路建設、廣佛地鐵延伸到中山和深中通道建設等。
惠州: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全面對接深圳「東進」戰略,也提出要積極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打造深莞惠「3+2」經濟圈,加強與東莞、汕尾、河源互補合作等。
江門: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
重點謀劃推進「5+1」重大產業平台建設,即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深江產業園、台山工業新城拓展區、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拓展區等五大萬畝園區和江門人才島,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三角新一輪產業轉移,提供更大空間、更高水平的產業平台作支撐。
肇慶: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城市。
融入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做好深江肇高鐵、廣湛高鐵等前期工作,協調增加肇慶至深圳高鐵班次。並在未來利用這些基礎設施和區位優勢來吸引大西南地區的產業資源。
培育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3個千億產業集群;引育6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新增6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極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隨著政策的推動,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人口紅利也將持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國家新經濟發展的策源地。」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艷華認為,發揮港澳優勢,深化港澳與內地的資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便捷互通,對於實施高水平雙向開放的國家發展大局都有著重大意義。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前景,他充滿信心:「"粵港澳三地不僅同根同源,血脈相通、文化相同、語言相同,而且早有合作基礎。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