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代最牛的兩位落榜生是誰?

古代的「高考」也是這樣,一朝金榜題名,全家歡樂開懷。不過,古代考生似乎比現代考生要看得開,他們更會「認命」。考不上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復讀,繼續十年寒窗苦,來年再考。如唐代文學家韓愈便是這樣,後來終於考中。如果家境允許,想考到什麼時候就考到什麼時候,甚至抱孫子進場,運氣好的話,也許能如清人吳敬梓《儒林外史》中范進那樣,在鬍子發白時中個舉人。    據《清稗類鈔·考試類》記載,清代湖北便有這樣的一位考生,到70歲了,連個秀才也未考中,還是一名「童生」。但考試情結很深,年年不中年年都會參加「院試」,這院試相當於現代高考前的預考,通過了才有資格參加下一輪的科舉考試。這位古代湖北考生的應試匠技巧非常老道熟練,令晚輩嘆服,但就是考上不,沒有老范進那樣的運氣。    復讀自然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沒有恆心和決心,似乎很難支撐。於是有的考生考不上後,乾脆選擇放棄,好好耕種家裡祖上留下的那二畝薄田,或是憑之乎者也混飯吃,帶幾個小孩做私塾的啟蒙先生,然後娶妻生子,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    歷史上,這類造反放棄和考生佔了絕大多數。如北宋元祜年間蘇東坡的得意門生李廌(zhì),蘇老師冒身敗名裂的危險,有意透露考題給他作弊,卻因差陽錯,讓他人所獲,自己落榜了。後來,李廌復讀,再參加考試,仍是金榜無名。據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甲編卷5)所記,李廌少年家貧,學習勤奮,本想通過科舉出人頭第,最後竟然是這樣的結局,李廌好傷心啊,覺得自己命不好,認為這是天意,雖然恩師賦詩「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空迷日五色」相勸,但李廌還是看透了科舉,從此絕別考場,憂鬱而死。    明代畫家唐寅也是一位受到科舉嚴重打擊的落榜生。唐寅,他就大家都會在茶餘飯後說道的風流才子、三點秋香的唐伯虎。當年,他參加科舉時聰明反聰明誤,購買考題作弊,結果東窗事發,被奪去了考生資格,永遠與科舉無緣,這在過去可是最大的人生打擊。唐寅起初也是無法接受這個現實的,視遊山玩水為人生第一樂,把紅顏知已當人間最美尤物,興趣來時拿起畫筆塗上幾幅,難過寂寞時調戲美女一解百愁千恨。但就因為這次打擊,卻打出了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畫家,他的畫現在賣到了幾千萬元人民幣一幅。    考試失利或者說失敗,並不是人生的失利或失敗,即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天生我才必有用」。因為有這種志氣,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不少牛氣十足的「高考落榜生」。其中最牛氣的兩位當是黃巢和洪秀全。    黃、洪二人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他們牛在哪?一位直接把當初考他的政權弄得雞犬不寧,將皇帝趕出了長安皇宮,讓當年的考官丟官回家;一位不只動搖了朝廷的根基,還自己設考場,考上了別人。    黃巢為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據《舊唐書·黃巢傳》(卷200)記載,黃巢為冤句(qú 今山東曹縣或荷澤)人。雖然是農民起義軍的頭領,但他家裡並不是很窮。與西楚霸王項羽一樣,黃巢還是一名鐵杆武術迷,在村裡一班同齡人中,擊劍騎射,樣樣精通。黃巢腦子好使,但科舉就是考不上,「屢舉進士不第,與仙芝共販私鹽」,意思是,因為屢屢考不上,乾脆不考了,以販賣私鹽為生。    正是因為考試的失利,黃巢對大唐李氏王朝表示了強烈的抵觸情緒,憎恨異常,寫下了「反詩」《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懿宗李漼(cuǐ)、唐僖宗李儇(xuān)主政時期,大唐連年災荒,不少人餓死了,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黃巢看準了機會,於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 年)五月,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河南人王仙芝起義,自號「衝天大將軍」,人稱「黃王」。黃巢身邊由此聚集了一大批「天涯淪落人」。雖然沒有考上,但這些人畢竟還是書生,肚裡有墨水,日後都成為了黃巢軍中的「筆杆子」和智慧人物,奠定了黃巢起義的人才基礎,許多討唐檄文都出自這些「高考落榜生」之手。    黃巢的起義軍發殿迅猛,公元880年11月,起義軍佔領了東都洛陽,次年拿下京城長安,並建立了農民政權,定國號為「大齊」。黃巢還把唐帝王的陵墓挖了,給普之天下的落榜生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洪秀全是清朝後期太平天國的一號領導,他造反也與科舉落榜有關。    洪秀全生於1814年1月,家住廣東省花縣(今花都區)福源水村。他原名洪仁坤、洪火秀。與黃巢一樣,洪秀全也是屢考不中,到起義時他的社會身份仍是「童生」,就是如前面說到的古代湖北70歲考生一樣,連個秀才也不沒有考中。比黃巢更為尷尬的是,洪秀全竟然是六試不中,憤憤不平之餘說——「老子不考了!」 還把村學裡面供奉的孔子的牌位舉起來砸了。    洪秀全屢考不中,發生在愛新覺羅·旻寧當皇帝的清道光年間。第六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洪秀全決定不再考了。在那年的回鄉途中,洪秀全也寫下了一首「反詩」——    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等待風雲齊聚會,飛騰六合定乾坤。    不得了,洪秀全也要造反了。回到家裡,洪秀全把全部的書本扔到了地上,咬破了自己的嘴唇狂叫——「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士吧!」    同病相憐。後來的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豫王胡以晃、文臣盧賢拔、曾劍揚、何震川等太平天國的重要領導,也都是與大清王朝科舉的失意人。    1851年1月,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1853年3月,太平軍便攻佔了南京,易名「天京」,洪秀全在此定都,定國號為「太平天國」,自稱「天王」。稱天王后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恢復高考」——設太平天國自己的考場,給天下失意者提供金榜題名的機會。不只開了男科,洪秀全還開了女科,破天荒地讓從來與科舉無緣的女生,也走近考場了。    而且,洪秀全還大大地放寬了考試限制和範圍。據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也是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第三名、「探花」商衍鎏(liú)所著的《太平天國科舉考試紀略》一文所述,「太平天國用人的方法甚為廣泛,凡有一技長處的人,如工匠藝術、醫卜星相等,無不網羅錄用。」    黃巢和洪秀全的「造反」,原因很複雜的,並不僅僅因是考試落榜。但是,黃、洪二人造反與科舉平公、社會黑暗有很大的關係,這是不可否認的。如此最牛「高考」落榜生的出現,不只是人生的不幸,也是國家和社會的不幸!
推薦閱讀: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課堂里遇到的最大挑戰
庄圓|中國命理學的千年往複
淺談中國花鳥畫的寄情和寓意
(901)中國遊客每年幫日本建造5艘航母?
中國自春秋,戰國至當今各時期版圖

TAG:中國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