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的生活
多倫多的生活
每當多倫多華人新移民發生一件不幸的事, 總是立即引起華人社區嘩然, 成為熱點新聞, 各網站上議論紛紛, 其中有不少好文章, 也有不少牢騷, 更有人要進行轟轟烈烈去大游 行, 去市政府省政府門前抗議。筆者就覺得奇怪, 在多倫多這個風和日麗, 環境優美的地方, 怎麼會動不動就會湧現出這麼多苦大仇深憤青來的?是因為多倫多生活壓力太大活不下去了嗎? 我看不是, 其實在多倫多生活應該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正如一位博士所說, 在多倫多難以生存, 那簡直是在開玩笑,。
前幾天曾在網上看到網民A說他每個月的生活費是200加幣, 就有網民B不理解, 譏笑他要注意身體, 不要吃得太省,我看網民A說的是大實話, 網民B就不知是何方來客了? 好像沒在多倫多生活過, 在多倫多一個單身漢如果一個月能吃200塊, 該是可以吃得很好了, 要知道這裡的大排骨1.99
這裡的車不貴, 花萬把元就可以搞定一輛不錯的二手車, 二萬來塊就可以買新車, 保險雖然貴了一些, 二百來塊應該是差不多了,而且每年都會減, 等拿到G牌就可以減得更多。然後再說租房, 三四百塊可以在「別墅」里租上一個單間, 千把元可以租二間Aartment, 至於買房, 十幾萬可以買Condo,二十來萬可以買鎮屋, 三十來萬就可以搞定一棟獨立的別墅了。由此可見, 在多倫多, 只要能找到工作, 哪怕是打累博, 過一種富康的生活根本不成問題, 而十來元時薪的工在多倫多應該是不難找的,
最好的例子是那些從中國偷渡過來的難民同胞們, 幾年下來不都是家家有房有車, 個個手上都有幾個像大青蟲似的金戒指,每年還要不斷往老家寄錢, 幫家人建房修墓, 光宗耀祖, 這些連英文都說不好的難民且能這樣, 你為什麼就不能?
要說後顧之憂就更不用擔心了, 這裡老了人人都有養老金, 病了人人都有醫保, 失業了人人都有救濟金, 小孩子一來就給牛奶金,這裡上學不用花錢, 也不愁上不了世界名牌大學, 這裡天藍草綠, 陽光燦爛, 空氣清新------, 能來這樣的地方生活, 本是一種福份,卻不想還有這麼多憤世嫉俗, 苦大仇深的憤青冒出來, 真不知這是一群來自何方的神聖? 居然在多倫多受苦受難, 累死累活。
其實說這些人不累是假, 他們真的很累, 累得要死要活, 太沉重, 那是累在心裡, 多年來,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培養出來的文化人, 個個都對平實的體力勞動苦大仇深, 同仇敵愾, 以至於有人至死都不願意再去干累搏,難道不該我們好好反省嗎?
想想自己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從幼兒園時起, 就開始爭當幹部, 讀小學時, 為爭當那幾條杠的幹部, 就開始懂得踩著別人往上爬,老師指著窗外拉板車的農民工, 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 不好好學習, 這就是下場, 我們被社會風尚鞭策著要考第一名, 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 讀碩士博士, 最好還要出國留洋, 不少人就這樣鑽進了濃霧瀰漫的象牙塔, 牛角尖, 再也不能腳踏實地地活著了, 最後走火入魔,跳了下去。
古人曾經有曰: 學者應知書達理, 可看看我們的中國精英, 個個知書, 滿腹經綸, 達理的卻不多見, 有不少高級知識分子, 讀了十多年書,裝了滿滿一腦袋瓜公式定理, 偏見謬論, 還自以為是, 自命不凡, 動不動就想干一番大事業, 看不起勞動人民, 不願意干體力勞動,這樣的人能不累嗎?
本人也曾是這樣的一個精英, 工科碩士畢業, 來加拿大後, 找不到理想工作, 也曾苦惱過, 也曾經歷過一場To be or not to be的思想鬥爭, 最後還是想通了, 改行幹了工業電工, 理由其實很簡單, 就是你改變不了這個世界, 只能去適應它, 這叫適者生存,連動物都懂這事, 人為什麼就不懂? 於是就只能委曲求全, 穿上骯髒的工作服, 幹了電工。
真是不幹不知道, 一幹才知這裡的工業電工與國內的概念完全不一樣, 並不簡單, 什麼PLC, 伺服控制, 機器人, 氣動原理,樣樣都要會, 不單要有國內維護工程師的頭腦, 還要有國內電工的手上功夫, 這可不是吹的, 是要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 要是沒那金剛鑽,就千萬別攬這瓷器活, 不然的話, 機器轉不起來事小, 小命搭上就慘了, 這裡的自動化設備都很聰明, 個個老謀深算, 反應敏捷,你要是玩不了它, 就準會被它玩了, 玩到死也不知是怎麼死的, 那就不值了, 所以這是真功夫, 容不得半點虛假, 也正因為如此,工業電工的工資不比工程師差, 有的甚至更高, 在多倫多地區, 經驗豐富的工業電工永遠是最搶手的, 根本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幾年干下來, 等把這裡的一套全吃透了, 得心應手了, 也就當起老師傅來了, 有時候也敢翹翹二郎腿了,每當看到自已調試的大機器重新轟鳴起來, 創造出滾滾財富的時候, 看到同事敲起了大拇指, 得到老闆的敬重,就覺得這種半腦力半體力的工作還是很有價值的, 也不想再換什麼工作了。
但就是這麼一個電工工作, 卻被國內的許多精英不消一顧, 認為是大材小用, 檔次太低, 那就看看這些精英是怎麼大材大用的吧,本人也曾在大學呆過, 親眼看見有些教授博導, 不老老實實教書育人, 卻整天拿著國家的錢做一些毫無價值的科學遊戲, 寫一篇篇毫無實用價值,到處瞟竊, 沒人要看的所謂科學論文, 僅僅是為了騙職稱, 騙科研經費, 騙贊助, 還要裝模作樣, 誤人子弟…… 這不是聳人聽聞,中國高校中就有那麼一部分人是專門做這種買賣的, 要不然的話, 中國有這麼多了不起的跨世紀高級人才, 每天都在做著偉大的科技攻關,描繪宏偉藍圖, 中國早應進入科技發達國家行列了, 不知道有人不願再回清華, 是否與看不慣國內的學術腐敗有關?每次回國,見到那些左右逢源的所謂成功人士, 專家學者, 個個油頭粉面, 腰粗肚圓, 滿口大話, 派頭十足, 越來越像商人,就覺得這些人從裡到外都不健康, 不真實, 反而覺得這樣的人活得很累, 很可憐。
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要大家不去努力, 甘心情願去干累搏, 讀了這麼多年書, 是一定要努力爭取Promotion的,加拿大不是找不到專業工作, 而是有難度, 對有些專業的中國新移民來說, 難度更大, 首先是語言能力, 如果你的英文能像說中文那麼流利,你也不會這麼沒有信心了, 所以英文是一定要不斷提高的, 其次是那個人人深惡痛絕的加拿大工作經驗, 平心而論, 人家有這個要求是對的,雖說科學技術沒有國界, 但每個國家的標準規範行規條例都不一樣, 技術水平不一樣, 人家怎敢一上來就讓你挑大樑?
再說你能聽懂人家講專業用詞, 行話俚語嗎? 打一個比方, 要是讓一個沒有本地經驗, 從中國來的醫生使用這裡先進設備,拿進口葯來給你看病, 你願意嗎? 你敢吃他開的葯嗎? 反正我是不敢, 所以說這裡的公司要看你加拿大經驗是合情合理的, 並不帶任何歧視,政府在幫助新移民就業方面, 已有不少Programs, 你應當好好利用, 當然政府還應該做得更好, 我們也還要繼續努力, 不斷爭取,但千萬不要牢騷滿腹, 更不要舉行大游 行, 這樣會適得其反, 被人看不起的, 到時別人就會認為, 中華民族是一個懦弱的民族,是一個需要人家給一根拐杖才能走路的民族, 這樣的話, 豈不要壞了我們中國民族勤奮進取的好名聲。
對新移民來說, 加拿大經驗並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很多新移民都是這樣從無到有, 一步一步過來的, 不妨可以先放下身段,去找與自已專業相關的公司打工, 只要你是一塊料, 有真才實學, 就一定能在打工過程中看出許多門道, 學到很多加拿大經驗,這是一塊敲門磚, 當然還有其他門道, 這裡還有一個變通能力的問題, 出國前曾聽過一個講座, 有一位香港移民專家說:「大體上講,在移民群體中, 女同胞要比男同胞更容易適應, 南方人要比北方人更容易適應, 沿海地區和大城市去的人要比從內地小地方去的人更容易適應,南方人到了那裡, 一看找不到專業工作, 馬上就去打工, 北方人要先等等看看, 不到萬不得已活不下去了決不打工, 一年半載下來,南方人找到了工作, 北方人剛剛開始打工……」
我是把這當一個笑話來聽的, 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我沒有考證, 不敢亂下結論, 但不可否認的是, 一個人的變通能力的的確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萬事開頭難的移民初級階段來說, 更是如此。如果努力了, 還找不到專業工作, 怎麼辦? 可以考慮海歸啊, 現在國內的生活比過去好多了, 又有那麼多迷人的誘惑, 不失為是一條途徑,如果實在想留在這裡不想走, 是不是就應該考慮換一種活法, 幹嗎要千軍萬馬去走那個又擠又俗的獨木橋? 換一種活法也許會有另一番天地的,其實在這個年代, 真的沒必要去死盯著自己的專業不放, 成名成家的年代早已過去, 現在已不是達芬奇那個時代了, 二百年前,你要是有一項發明創造, 就可以載入史冊, 流傳千史, 可在如今, 新科技發明的速度簡直比老母雞下蛋還要快, 現在你就是有偉大發明,也只能是小菜一碟, 成名成家, 光宗耀祖, 流傳千史, 那早已成了一種美麗的傳說, 早已與我們的時代拜拜了, 也就別再做白日夢了,再做下去恐怕又要想不開了, 現在的專業就是職業, 就是打工, 沒別的其它意思可言, 干體力勞動是打工, 搞計算機難道就不是打工?
所以用不著想得太多, 太在意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重要的是要活得輕鬆愉快, 不圖虛名, 為自已, 也為家人真實地活著, 在這裡就是做累博,照樣可以週遊世界, 有車有房, 享受自家院子里的明媚陽光, 你難道還不滿足?總之一句話, 既然來到了多倫多, 就應該腳踏實地, 從零開始, 努力爭取, 三五年過去, 就會穩定下來,開始覺得多倫多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這就是一個來多倫多五六年, 也算是一個半新不老移民的一點感想吧。
推薦閱讀:
※多倫多日料探秘#1-Kingyo
※加拿大安省大學學費
※多倫多實景實述(2)
※多倫多之夜
※5個多倫多我愛去的cafés,沒準可以偶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