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榮五明佛學院·有關如何辯論的重要開示

喇榮五明佛學院·有關如何辯論的重要開示

如果有人在辯論的過程中生起了忌恨與傲慢心,那這種辯論最終就會背離它的初始目的,從而使辯論失去它的積極意義,尤其當辯論對手是金剛道友的時候。如果發生了這種狀況,我們就應立即中止辯論,否則,這種辯論非但沒有任何功德,反而會產生極大過失。

米拉日巴尊者:「佛法豈有好壞別,執著宗派即謗法,是為斬斷解脫根。」

倘若自己不懂經論祖語,沒有依教證理證抉擇的能力,最好對佛法的高低賢劣不加評論,唯以此舌根精進誦經、持咒即可。

《寶性論》云:"嗔恨正法者,彼豈能解脫?"

造舍法罪之人甚至連獲得人身的希望也沒有,何況說獲得解脫呢?

就一般情況而言,眾生往生凈土存在兩大障礙:其一是五無間罪,其二是舍法罪。

喇榮五明佛學院 彙編 有關如何辯論的重要開示喇榮五明佛學院諸上師有關如何辯論的重要開示:

  

丹增活佛對網路論壇佛弟子如何參與討論的簡要開示大致如下:

   1、要如理如法辯論,讓自己和他人能夠從中有所受益;   2、不清凈地討論問題容易引起自己和別人煩惱,辯論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說過分的話;   3、佛教徒應該是世間的表率,不該讓不是佛教徒的人來了一看,佛教徒就是這樣天天互相爭鬥。對佛教造成不好的影響。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第一:探討或辯論佛法時,最重要的是發心清凈。  探討或辯論佛法,目的是為了澄清我們對佛法錯誤含混的認識,以便更好地修行。所以在探討或辯論時,在自己的心中不應攙雜了貪、嗔、痴等煩惱的動機。

  第二:雙方的言論應節制如法,語言要文雅。   在討論過程中,不應有諷刺、挖苦、誹謗等言語出現,而要使用尊重、禮貌的語言。

  第三:內容上不要對密法等甚深法義過深的探討。  探討或辯論佛法時,要以共同的基礎為主,應主要討論有關因果觀、出離心、菩提心等問題。網路上不應該探討甚深密法的見解。普通修學者是不可以隨意探討密法的,較密較深的問題也不宜在網路上討論!對於這些甚深的法義,只有依止具德善知識,次第聞思、修證才能逐漸明白。

且討論時,一定要依據佛教的經典和論典,一定要有教證和理證。否則,若只是信口雌黃,一切立論便沒有了成立的基礎,一切討論也會因此沒有了意義。


   索達吉堪布開示:

   佛教徒在現實和網路上應發揮的社會作用

  環顧我們周圍的生存現實,世間凡夫的愚痴可謂比比皆是。那麼佛教徒的凈化人心、凈化社會的作用又體現在哪裡呢?

  現在只要你打開電腦上網瀏覽一番就會發現,網上每天都集聚著一群皈依或未曾皈依過三寶的人在那兒吵得不可開交。沒有任何正知正見指導下的「辯論」,發展到後來往往演變成互相之間的謾罵、人身攻擊,這樣的論爭除了使相續不成熟之人造作惡業,廣積惡因以外,對自他、對社會又會有何幫助、教益?已然處在一個佛法衰微的時代,再要你打我鬧、互爭風頭,豈不有些太沒意義、太過無聊?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傳授   索達吉堪布 口譯

  智悲精滴:四、審慎辯論

  作為密乘弟子,還要特別加以注意的是,不論我們修學內道的哪一個宗派,都應當堅持不懈、不改初衷。

例如我們現在修學寧瑪巴教法,這表明自己與寧瑪巴具有殊勝的因緣,或許多生累劫均是此宗弟子,所以不可輕易放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雖然主要修持本派教法(即寧瑪巴),但對其他教派也應平等對待,並且盡己所能去加以了解。例如對噶舉派的塔波仁波切、噶瑪巴等大成就者所作的教言,也要學習參考,萬萬不可隨意誹謗。

如果在沒有理解他宗觀點的前提下,就隨意批駁和指責,所造的罪業將是不可思議

對此,我本人也十分擔憂。

大家知道,我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就一般情況而言,眾生往生凈土存在兩大障礙:其一是五無間罪,其二是舍法罪。

第一條我堅信自己不曾違犯,但有時我卻會擔心自己會不會違越第二條。因為在護持自宗觀點的同時,言辭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誹謗他宗的過失。因而為往生極樂世界,我必須經常猛烈懺悔。

這方面,大家也應該小心謹慎,尤其在辯論的時候更要注意,因為一個人在辯論的過程中往往容易情緒激動,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便開始指責他人,甚或意氣用事。即便心境平和之時也容易言辭欠妥,衝撞對方。

這種事情一旦發生,一定要加以懺悔,並且發願要堅決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當然,如果在沒有生起嗔恨心、也不以惡念誹謗他宗的情況下,就某些觀點與人辯論,則具有很大功德,因為講(講經說法)、辯(辯論)、著(著述造論)本來就是智者的三大事業。

現在,有一部分人並不贊同僧人們的辯論風氣。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理解辯論的目的和重要性。

麥彭仁波切在讚揚寧瑪派的願詞中曾經指出,我們寧瑪巴辯論的傳統異常殊勝,所以修學寧瑪教法必須學習自宗的辯論風格以及造論方法。

麥彭仁波切同時指出,只會增長分別心與妄念的爭論則毫無意義。但就顯宗與密宗的某些相關問題,以了義與不了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辨別,則十分必要。對於這一點,每一位修學佛法的人都應當深刻理解。

  其實,辯論的傳統也並非寧瑪派所獨有。

根據《俱舍論》的論述,心所法被劃分為五十一種,受與想是其中的兩大類。受的對境是痛苦與歡樂,即是心識於外界色法的種種感應。世間的在家人即常常沉湎於對受欲的追逐之中。

而想的對境則是宇宙間的一切萬法,故而出家人經常針對有關人生根本的諸多問題,進行研究和思考,進而就思維結果之異同,於內道間進行交流和探討。例如對於心識的常有與否等諸問題,進行的辯論極為頻繁。

再比如就聲聞是否已圓滿證悟法無我這個問題,寧瑪派與格魯派之間的辯論也可謂曠日持久。後者堅信聲聞羅漢已經圓證,前者則認為尚未圓證。由此可見,無論內道與內道之間,還是內道與外道之間,就某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辯論,是無法避免的。

  

實際上,辯論也是維護和弘揚佛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麥彭仁波切本人也非常擅長辯論,他曾經在石渠縣依止格魯派舍西拉龍寺的舍西格西為上師,學習因明,最後舍西格西卻無法辯贏他。無垢光尊者和噶瑪喬美仁波切也經常參加辯論法會,為了清凈自己的罪障,噶瑪喬美仁波切甚至在手腳劇痛的情況下仍不停止辯經。而無垢光尊者與對手的辯論,則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辯論的反面典型:當不少出家人在無法辯過尊者時,他們居然抄起木棒就來攻擊尊者,這哪裡還談得上是增進聞思的辯論呀!

此外,印度的南桌兒寺和白玉的達塘寺至今還保持著辯論的傳統,其他一些小寺院則因不具備這種條件而不得不放棄。我們學院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這種規模,也同保持辯論的傳統具有很大關係。

當初,在學院準備開設辯論課的時候,我曾在夢中見到了托嘎如意寶,對此問題,他老人家為我進行了特殊開許,此後課程開展得果然非常順利。如今回想起來,假如當初沒有開設辯論課程的話,內道的其他一些宗派,或許會因誤認為我們不精通經論而輕視我們。

正是通過辯論這種方式,學院中的某些堪布們才會以廣博的學識名揚世界,令人不敢小視。現在,很多具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我們學院的辯論水平非同一般,因而不敢輕易前來挑戰。因此,我希望本院的僧眾們能在這方面多加鍛煉,經常參加辯論會,即使大堪布們也不例外,大家共同努力把辯經這種優良傳統健康地維繫下去。

在這裡,我還要藉助法稱、陳那二位論師的事迹,來進一步說明辯論的重要性。

法稱論師與陳那論師都是真正的大成就者,陳那論師是因明的倡導者,法稱論師則是因明的弘揚者。當初在陳那論師造《因明論》的時候,他才剛剛寫下對釋迦牟尼佛的頂禮句,大地便開始震動,彩虹也突現於虛空。

除此之外,當時還出現了眾多瑞相。他們二位論師都非常擅長辯論,在他們二位住世時,印度外道極為興盛,毀壞了許多佛教道場。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為了護持佛法挺身而出,同外道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並最終取得了所有大小辯論的勝利。

在那個年代,幾乎完全是依賴他們的辯論才能,才最終得以降服外道,從而在生死關頭拯救了佛法,保障了佛教在印度的繼續傳播。因此,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才被尊列為我們南瞻部洲的二聖六莊嚴之一。由此可見,辯論對於佛法的弘揚是多麼重要。

  

但是,如果有人在辯論的過程中生起了忌恨與傲慢心,那這種辯論最終就會背離它的初始目的,從而使辯論失去它的積極意義,尤其當辯論對手是金剛道友的時候。如果發生了這種狀況,我們就應立即中止辯論,否則,這種辯論非但沒有任何功德,反而會產生極大過失。

麥彭仁波切曾經指出:「凡夫的辯論猶如迴音一般空洞。」

由此可見,智慧愚鈍者在尚未理解佛法真正道理的情況下,以貪執之心讚歎自宗、貶低他宗,其行為可以說是毫無意義。

  

我們在看格魯派平日的辯論時,便經常會遇到類似情況:有的人明明已經失敗了,卻還要強詞奪理、胡說八道。還有些人認為自己智慧超群、見解過人,因此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也不管從事任何事情,都堅持說自己永遠正確,就算他人已經將所有的正確道理和盤托出,他也依然不願接受。

這種人真是剛愎自用、頑固透頂,他們的我執大大超過了常人。一個品格正直的人,往往會把辯論過程中的失敗看成是正常現象,不僅不會大驚小怪或為之沮喪,相反,還要從中汲取許多經驗教訓,以便增長個人智慧和辯論才能,好使自己的修行不斷增上。

而那些在辯論過程中,觀點既站不住腳、語言又自相矛盾,明明知道已經無法挽回局面,卻仍然要絞盡腦汁為自己竭力辯護之人,卻總是遲遲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他們表面上看來天資聰慧、能言善辯,實際上卻是愚蠢之極,即便是旁觀者也能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

這種人爭強好勝、虛榮驕蠻,其性格上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長此以往,他們的智慧將很難得到提高,其他方面的才能也不會有什麼進步。

  談到這裡,我又想起這樣一個公案:

當年,薩迦班智達曾經在尼泊爾同外道進行辯論,但出師不利,在辯論之初他接連失敗,眼看就要徹底無望了。這時,對手中有一人以為此刻的薩迦班智達定會悲傷莫名、痛苦絕望,便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情特意前往窺探。哪知他看到的竟是薩迦班智達身邊的文殊聖像正心口發光、光明赫赫地加持尊者,這個外道便馬上對其生起不共的信心。

當時,文殊菩薩對薩迦班智達開示道:「昨天你將我觀想在你前方的虛空中,明天再次辯論時,你應將我觀想在你的頭頂上方或右側肩頭,如此則必勝無疑。」

第二天,薩迦班智達依教奉行,果然力挽狂瀾,轉敗為勝。他的對手在見到了自己的失敗後,就將頭髮攏於腦後,然後張開雙臂飛至空中,妄圖以顯示神變來令尊者折服。看到這一情形,與薩迦班智達同行的一位寧瑪巴瑜伽士便以手中的金剛橛指向外道落在地面的身影,外道的身體馬上就應聲落地。

但遭到徹底失敗的外道並非心服口服,他又對薩迦班智達說道:本來我的辯才超勝於你,怎奈你肩膀上有一個紅黃色的人手舉寶劍,非常厲害,才令我無法取勝;按理我的修證也比你精深,之所以從空中掉落,完全是因為你身邊的瑜伽士,實則並非你的能力高超等等等等。

不過,無論如何狡辯,這位外道也掩飾不了失敗的事實。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文殊像和金剛橛輾轉流傳,如今都為我所擁有,金剛橛是由智悲光尊者傳至菩提金剛,再傳至多拉晉美三藏,最後由晉美丹畢寧瑪傳到我手中;至於文殊菩薩的聖像,則是由當年一位名叫加瓦寧瑪的藏族學者設法找到的。

今天談及這些歷史,並非有意聳人聽聞,誇大其詞。只是希望大家記住一點,那就是今後無論在進行或接受灌頂,還是行持密宗的其他事業時,我們都應將本尊觀在頭頂或右肩上,在與他人辯論乃至做降伏儀軌時當然也不例外。


   堪布索達吉:密宗斷惑論

  ……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來認識一下對佛法輕易評論甚至誹謗的過失。

佛法是佛陀從大覺智海中流露出來的度人方便,是芸芸眾生離苦得樂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諸佛的「法身舍利」,來顯示其重要。

不管我們是出於有心還是無意,如果對佛法說上一些與其相違的話語,無疑將斷送自他的慧命,障礙解脫,,其果報至為嚴重。  

我們知道,六道輪迴是佛為我們揭示的,因果緣起也是佛開示給我們的,在這輪迴苦海的對面,有究竟安樂的涅槃彼岸也是佛給我們指明的。出家修道、守持戒律同樣也是佛賜予我們的教誨。

我們在學佛之前,對這些卻完全是一無所知。佛所說的種種法門,凡夫以分別心根本無法揣度衡量,即便是十地菩薩也無法完全測度佛的密意。因此,我們又怎麼可以用自己庸俗的分別心,去對遠在我們認知能力以外的佛經論典說三道四呢?即使諸大班智達與諸大尊者著書立說、講經說法也必遵循嚴格的規範。比如,以前印度那爛陀寺等有一明確的規定,只有經所有大班智達同意後,才能著書造論,以此來確保所造論典與佛法不相違背。

而且,即使地上諸大菩薩也須借佛力說法,而無完全憑自己說法的能力。歷史上龍樹菩薩等親得佛的授記,顯現了甚深的證悟、無礙的神通與辯才,也是依靠聖教正理而宏揚教法。

藏地直到如今仍然保持著這一良好傳統,凡堪布們講法時要陳述一個觀點,必定引用經論作為依據。而沒有傳承,沒有聖教依據的論點根本不可能受到大眾許可,因此也確保了藏地佛法的純正性。


  法王如意寶:竅決寶藏海   ……

  不管修學任何一個宗派,自己宗派的觀點必須精通。我們在坐的大多數人,全部是佛陀和寧瑪巴的後學弟子,因此我們一定要掌握見修行果的關鍵密要,此外,就沒有必要破斥嘎登派、薩迦派和世間各宗派的觀點,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不破斥其它的宗派,也不要誹謗他人,如果恆時默默地修持自心,最終就會戰勝一切外魔。  ……  

對得地菩薩所造的論典有沒有爭議呢?

當然也不乏辯論,如宗喀巴大師、米拉日巴尊者以及還有覺囊派、薩迦派等許多登地以上的高僧大德所著的論典都存在爭議,這在末法時代的今天還是有辯論的。但我認為,作為一個普通凡夫人是沒有與聖者菩薩進行辯論的資格,否則就猶如烏鴉想偽裝大鵬鳥。如果真的想去與米拉日巴尊者等聖者教言進行辯論,也根本不可能獲勝,這簡直是痴心妄想。   ……  同樣,龍猛菩薩等很多得地的菩薩都要依靠佛的教證,可是當今末法時代一些薄地凡夫在稍微知道一些佛理時,就自以為是,眼高過頂,然後輕易地對前輩高僧大德的觀點提出質疑,這種愚痴的做法確實是很可憐。

對於前輩高僧大德的教言,我們作為後人為了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有益的增上,是可以進行詳細的分析觀察和學習研究,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凡夫妄圖否定前輩高僧大德的觀點,簡直是異想天開。

  以前,不管是薩迦派還是嘎登派或寧瑪派的高僧大德,他們都是初地以上、功德巍巍的高僧大德,他們互相之間作一些有意義辯論,甚至作了針鋒相對的辯駁,這在聖者之間確是如理如法,其有甚深的密意,這對眾生具有深遠意義,但是我們作為凡夫就不能以那種方式隨便否定前輩高僧大德的觀點。   ……


  法王如意寶教誨:

   凈觀他宗專修自宗

  一、首先應當具有辨別是法非法、了不了義的抉擇智慧   二、了知謗法舍法的過患   三、以正知正念防止謗法罪業的產生   四、了知誹謗持法大德之過患   五、以正確的態度看待不同的佛法

  頌曰:   切莫偏袒執著各宗派,造下毀壞自他舍法業。   修持有緣本尊之法門,凈觀一切他宗我心語。

  善緣的弟子們,你們切莫以偏袒心狹隘地分別自他,執著自己的宗派,這樣很容易造下毀壞自他的舍法大惡業,但願你們一心修持與自己有緣的本尊法門,同時以清凈心觀—切他宗法門,請謹記老父我的這句忠言心語!

  隨著五濁洪流的日益洶湧,眾生福報的日益衰減,在這個世界,能明辨善惡、是非、了不了義的大德智者已寥若晨星,邪魔外道世智辯聰者紛然出世,於是乎邪說橫行、黑自顛倒。

如斯之徒,將法說為非法,非法說為法,正法甚為模糊,而無知愚夫競相追逐大興謗業,真可謂是群魔亂舞!再看佛教內部,忠實的佛弟子中亦多缺乏聞思智慧,不明佛陀教法的了不了義及祖師大德應機建立不同宗派的密意,更不明白各宗大德幻化游舞般辯駁破立的目的,這樣一來在凡夫分別妄心的驅使下,勢必演成是此非彼、立自謗他的混亂局面,佛所懸記的末世斗諍堅固惡相也就隨此共業日益滋長起來。

有多少人尚不知道,就是憑藉著這種顛倒邪慧的無知妄評、狹隘偏袒的感情用事,使得佛教內部宗派對立、勢同水火,而原本圓融無違的佛法變得分崩離析,佛弟子間亦分黨分派形同散沙,他們意氣用事地以貪心護持自宗的上師、法門、道友,同時以嗔恨、嫉妒心毀謗打擊他宗的上師、法門、道友,如此惡相若不及時遮止,不消多時佛法就會被我們自己毀滅,無量眾生都將因此墮入深不見底的輪迴深淵。不忍現見佛法的毀滅、眾生的沉淪,上師在此苦切勸導,授予我們療治謗法惡病的良藥,若能如法服用必能消除惡病。

以下陳述此葯服用的方法。

  

一、首先應當具有辨別是法非法、了不了義的抉擇智慧

  

這樣才能不盲從受騙、隨聲附和、無知興謗往往外道的經典所用的詞語、說法與內道經論非常相似,但如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兩者的意義與宗旨迥然有別。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相反,凡是鼓吹殺盜淫妄等導人棄善從惡,教人放縱貪嗔痴三毒的必定都是非法。再者,能以四法印印定的才是正法,否則均為外道。就名言諸法來說,外道顛倒妄執其為常、樂、我、凈,而內道則開示無常、痛苦、無我、不凈的真諦,二者恰恰完全相反。進一步,佛法空性的勝義諦理更非外道所能夢見。

因為在勝義方面,小乘開示人我空性,大乘從空性而言則開示人法二空,遠離一切戲論,從顯現而言則開示法身常樂我凈離言絕思的大無為法。所以在佛法的究竟義中雖說空不墮斷見,雖說有不落常見。為了對治眾生的顛倒實執,宣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為痛苦不凈,而相應聖諦涅槃時則宣說真空妙有雙融、不墮諸邊。

其目的是以名言之理使眾生認識到有漏輪迴的過患,觀無常痛苦無我不凈,從而可厭離三有;以勝義之理使眾生了知自性空,由證人空得小乘涅槃,及證法空遠離二障,得大涅檗。所以佛陀教言完全相合於二諦本性,相反,外道為邪分別所染,其見解非常即斷,與諸法本性相違,故應判為非法。因此欲判斷某宗某派的法門是否為正法,必須以四法印的正印來印持。

儘管佛法在傳播的過程中,由於地域、語言、根性的不同,為了隨順眾生,會有語言表達、修行方法的差異,但只要法門的內涵與佛法的宗旨一致,便應平等承認都是清凈的佛法。

如今地球上存在的南、北、藏傳佛教,雖然形式各異,傳承各不相同,但都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因此彼此之間不必排斥毀謗。

再者以佛法而言,由於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所以相應眾生根基建立的法門也就各不相同。

佛在世時曾三轉*輪,佛滅度後教分大小顯密,僅一小乘又有十八部教,大乘顯宗唯識、中觀,一一門中又開多門,此外金剛乘密宗亦有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四部之別,如是法門無量各立其說。

面對這些,倘若弘法之士無有善加抉擇的智慧,則很難避免謗舍正法的罪業。

所以當務之急,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到一切法門或暫時或究竟均為引導眾生趨入解脫的清凈佛法,應當平等恭敬皈依。另一方面,一一法門自有其見修行果,差別宛然,不可混濫,所以須明辨法門的了不了義。

而欲辨了不了義,切不可隨心武斷、信口雌黃,凡有所言應有依據,或依佛所授記的聖者龍樹、無著二大菩薩的判定而信受,或具慧之士以四依而辨別。否則毫無根據的隨心妄說必將種下毀壞佛法、損害自他的惡因。自宗寧瑪巴可依全知麥彭仁波切及沃巴活佛總結的觀點來判斷了不了義,即主要抉擇世俗之法均為不了義,主要抉擇勝義之法均為了義;

凡與究竟基道果相合的見、修、果均為了義,反之則非了義。如是抉擇後得知,初轉四諦*輪為不了義,二轉般若*輪為了義,三轉*輪中抉擇唯識的部分為不了義,抉擇如來藏光明的部分為了義。

而在密宗,則將般若與如來藏同時圓滿抉擇,而且由事部,行部、瑜伽部、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越往上見解也越趨於究竟,如是一切見中大圓滿見乃諸見之頂,故是了義中的了義。因此佛弟子們應以教理作衡量,切勿固執己見,如此才能了知佛法中邊皆甜的涵義。《大集經》云:「五部雖別,不妨諸佛法界涅槃。」誠哉斯言!

二、了知謗法舍法的過患

  在這個世界最珍貴的莫過於佛法。昔日世尊因地為求一偈,不惜越過刀山火海,捨棄頭目腦髓;常啼菩薩賣身出血只為求得般若法門;

善財童子百城煙水不辭辛勞參叩百一十位善知識;二祖慧可為得安心大法毅然斷臂……諸佛菩薩如是捨身敬法,其原因何在呢?因為佛法是一切世出世間安樂的唯一源泉,下至人天善趣的世間安樂,上至聲緣菩薩佛陀的出世解脫,其中無一不由修持佛法而產生。

對於此安樂之源的正法,如以妄心肆意毀謗,則會造下極為深重的罪業。依經論所示,毀謗正法者與三世諸佛、菩薩、聲聞、獨覺、空行、護法為敵,挑壞無量眾生的正法眼目,使其蒙受極大損害,故而罪業彌天,甚於毀壞南贍部洲一切佛塔及殺害(歹+克)伽沙數阿羅漢。勿論真實謗法即相似謗法亦罪超五無間業。又毀謗正法者捨棄三世如來平等覺.智、一切種智,亦是謗法謗僧,失壞皈依戒、菩薩根本戒、三昧耶根本戒。謗法者自壞其身亦壞他身,自飲毒藥亦令他飲,自無信心令他無信。謗法者佛尚不願聽聞其名,何況以眼視之?見聞信敬禮拜恭敬聽其教訓悉皆遭大衰損。

從上種種分析,可知謗法業障之重,相續如染謗法罪,今生如何修行也無法生起暖相,縱現神異實為魔所加持,雖求往生實難得生,此生命終必墮無間地獄,受極大丑陋之身,無數劫中受大苦惱,此間劫盡,轉於他方地獄,他方劫盡復轉他方,如是輾轉,無有盡期。

從無間獄出復經十七地獄,長劫受苦,罪盡之後多劫轉為旁生,旁生中出轉生為人,為人生於貧窮下賤,生無眼目,或一眼、無舌、無耳、無手,出生於無有三寶的邊地,以等流果縱遇佛法又會起謗。縱入佛門然由往昔業障,心不入道懈怠放逸,心中恆時煩惱,與法極難相應。

縱然勤修,難生功德。

《大智度論》云:「毀(「此」下加「口」)般若波羅蜜,則為破十方諸佛一切智,一切智破故則為破佛寶,破佛寶故破法寶,破法寶故破僧寶,破三寶故破世間正見,破世間正見故則為破四念處,乃至破一切種智法,破一切種智法故,則得無量無邊阿僧祗罪,得無量無邊阿僧祗罪已,則受無量無邊阿僧祗憂苦。」

《大方廣總持經》云:「若有眾生於佛所說,言非佛說,言非佛說即謗法僧,而此謗者當墮惡道,受地獄苦。」

上經又云:「阿逸多!汝可觀此謗法之人,成就如是極大罪業,難可出離。」又云:「若有愚人謗妙法,即是謗佛,亦名謗僧。」

《入大乘論》云:「誹謗大乘法,決定趣惡道,此人受業報,實智之所說。生墮地獄中,大火熾燃身,焚燒甚苦痛:業報罪信爾。熾燃大鐵犁,具滿五百數,而耕其舌上,遍碎身苦惱。若從地獄出,復受諸惡報,諸根常缺漏,永不聞法音。設使得聞者,復生於謗法,以謗法因緣,還墮於地獄。」

  

三、以正知正念防止謗法罪業的產生

如是謗法所感地獄苦報及其餘報至極慘重,信因果者誰願造之?然而欲不受此果,必先滅其因,而欲滅因又依於了知業因之相。若連謗法的業相都不認識,如何能勵力遮止謗業的產生呢?末法時代,由於廢棄了經論的聞思,多少人造下誹謗重業,猶不覺悟,可憐整日服毒,命在旦夕,尚不自知!因此為方便有緣者遠離謗法之罪,以下依據佛經論典宣說謗法的業相。

《遍攝一切研磨經》云:「曼殊師利!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

佛法依理固有了不了義的差別,而依作用,則無論了不了義都是應機所施的妙藥,對於當機者而言,如能相應修習,必可療治無明業病。以此而觀,應知一大藏教同為諸佛如來大悲利生的顯現,如果對此妄分賢

  劣進而取一舍一,則已造下謗法的罪業。《地藏十輪經》中說:若對聲聞法有信心而毀謗緣覺乘法及阻止他人修持皆造謗法罪。

《大方廣總持經》云:

「佛言:彌勒!如汝所說,我從成道乃至涅槃,於其中間所言所說,皆悉真實,無有虛妄。若有愚人不解如來方便所說,而作是言: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誹謗正法及佛菩薩,我說是輩趣向地獄。」又云:「若有眾生作如是言:佛為聲聞所說經典,諸菩薩等不應學,不應聽受,此非正法,此非正道,辟支佛法亦不應學。復作是言:諸菩薩等所修行法,聲聞之人亦不應學,不應聽受,辟支佛法,亦復如是。復作是言:諸菩薩等所有言說,聲聞辟支佛不應聽受。」

宗喀巴大師云:「一切佛言或實或權,皆是開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義者,妄執一類為成佛方便,及執他類為成佛障礙,遂判好惡、應理非理及大小乘,謂其菩薩須於是學,此不須學,執為應舍,遂成謗法。」

米拉日巴大師云:「佛法豈有好壞別,執著宗派即謗法,是為斬斷解脫根。」

永嘉大師云:「欲得不造無間罪,莫謗如來正*輪。

由以上教證,可知謗法的業相極其細微,心如稍有偏袒即易造下,如同行走於獨木橋上身體稍偏便會墮入河中。而要遮止謗法的罪業,必須恆時不離正知正念防護三門,欲使正念堅固,應努力聞思生起諸教無違的定解,方能從根本上破除非理的分別取捨,又應反覆憶念謗法的過患生起恐懼心,以此防護心口的放逸。另一方面,無始以來深植於相續中的謗法習氣非常深厚,為了凈除業習,應當勵力懺悔,而要防止習氣的現行,則時時不能離開正知的觀照,在三門之中尤其要謹防口業。

《大方便佛報恩經》云:「一切眾生,禍從口出,夫口舌者,毀身之斧,滅身之禍……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燃,能燒一世,惡口熾燃,燒無數世。猛火熾燃,燒世間財,惡口熾燃,燒聖七財。」  

又云:「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聖及善人。」

倘若自己不懂經論祖語,沒有依教證理證抉擇的能力,最好對佛法的高低賢劣不加評論,唯以此舌根精進誦經、持咒即可。

四、了知誹謗持法大德之過患

  自古以來,在佛教中,無論印度大乘二大車軌的開創者,小乘十八部的論師,還是藏漢兩地諸宗的祖師,他們都是不可思議的成就者,如果對其誹謗過患無邊,因佛曾說末法時代我以善知識的形相度化眾生,持法大德為了度化眾生在幻化游舞之中方便示現,究其密意何在以凡夫分別心實難測度,所以對於各宗大德、持法之士切勿妄加評論,否則易造誹謗的深重罪業。   以下引諸教證,以事實略說誹謗持法大德的過患。

  

《入行論》說:若對已發菩提心的凡夫菩薩生嗔恨心,其心生幾剎那,便當於幾劫中墮落地獄。

《三摩地王經》說:若誹謗菩薩較殺南贍部洲一切眾生,其罪尤重。

《大方廣總持經》云:「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故,得無眼報;以惡口謗發菩提心人故,得無舌報。阿逸多!我更不見有一惡法能過毀破發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墮於惡道。況復毀余菩薩等。」又云:「爾時達摩以其噁心謗持法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經七十劫,具受眾苦。

  滿七十劫已,墮畜牲中,過六十劫後,值遇香寶光佛於彼法中發菩提心。於九萬世猶生畜牲中,過九萬世已,得生人中,於六萬世貧窮下賤,恆無舌根。」

《法華經》中廣說了毀謗法師的嚴重過患,如謗常不輕菩薩者,千劫之中在阿鼻地獄受大苦惱。

依此類推,凡具佛法功德者如皈依三寶、受持凈戒、聽聞讀誦、思維法義、禪觀實修、講經說法、證悟成就等,若對其一毀謗則罪過無量。關於受報的情況,大小乘經論及歷代感應錄中廣有說明。

身為凡夫,我們根本不具辨別誰凡誰聖、誰有德誰無德的能力,所以切勿以不清凈的噁心觀察他人的過失,更不可惡口對他人抨擊、嘲諷、挖苦、誹謗,而應時刻反省自己的身心言行,發慚愧心,觀別人都是佛菩薩,唯有自己是業障凡夫。

六祖大師云:「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又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再者如於僧團之中互相惡言相諍,則會毀滅佛法。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云:「比丘喜鬥爭,共相罵詈,彼此諍言,口如刀劍,互求長短,是為疾滅正法。」

《本事經》中也說,若僧眾和合則佛法大興,若不和合則損壞佛法。在五明佛學院,團結和合是全體道友必須遵守的紀律,在法王如意寶講《百業經》時四眾弟子都共同發願:道友間不說惡語,不作毀謗。因此我們應樹立正見,以正念守護三門,切勿違犯上師、佛陀的教言。

五、以正確的態度看待不同的佛法

  我們受皈依時,所皈依的是十方虛空界的一切尊法。以教法來說,除此娑婆世界現在宏傳的一切顯密法要之外,過去、未來以及他方國土所宣之法,我們同樣須要皈依,又不但化身佛所傳的法,就是報身法身佛所傳的法也要皈依。因此對於浩瀚如海的諸佛教法我們不

  能有半點的捨棄,必須全部信受。在四弘誓願中,大乘佛子必須「法門無量誓願學」,我們都反覆念過,應該時時反觀自己是否違背這條誓言。再以證法來說,大小顯密諸乘修行者相續中所攝的一切戒定慧功德都是我們必須皈依的對境。既然如此,為何對具足三學功德的高僧大德不行恭敬反生毀謗、捨棄之心呢?加之他們是大乘僧或小乘僧,也是我們必須皈依的對境。

  明朝蓮池大師云:「析理不得不嚴為辨別,入道不得不務有專門。然而執己為是,概他為非,又不可也。此在昔已然,於今尤甚。執一家者,則天台而外無一人可其意,而執簡便者,又復詆天台為支離穿鑿非佛本旨。執理性者,則呵念佛為著相。

而執凈業者,又復不念佛人便目之曰外道。乃至執方山者,病清涼分裂全經。執持咒者,疑顯教出後人口。如斯之類,種種未易悉數。矛盾水火,互相角立,堅壁固守,牢不可轉,吾深慨焉。奉勸諸仁者,曷若各舍其執,各虛其心,且自研窮至理,以悟為則。大悟之後,徐而議之未晚也。」

  有人見祖師大德也常互相辯論破立,甚至顯現說呵毀不敬之語,於是草率隨學,豈知畫虎不成反類犬,東施效顰唯現醜態,因祖師大德安住於如夢如幻的境界中大作夢中佛事,外現雖似出語不敬,或將不了義說為了義、了義說為不了義,但其內在本無自相嗔心,也並非不具抉擇了不了義的智慧,實因為了度化各種根機的眾生,有必要作如是的方便顯現。

相比之下,凡夫如果立自破他,則可斷定大多難免生起自相的貪嗔,而顛倒了不了義也全是愚痴薄慧所致,這樣在無有方便智慧攝持的情況下,妄加破斥他宗的大德與法門極易造下誹謗的罪業。

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大弟子堪布根霍說:

「為了增上智慧可以學習祖師大德之間的辯論,此外如對大德妄加破斥則會產生無窮的過患,連同那些盲目無知的追隨者也因加入誹謗的行列而造下謗法、謗大德的罪業。」

法王如意寶說:時值末法的如今,佛法異常衰微,各宗各派應該互相幫肋,攜手共進,不應互相排斥打擊,如此則佛法會興盛,否則只能加速佛法的滅亡。

因此為了平等護持三乘的佛法,為了一切有情暫時、究竟的安樂,為了自己今生來世的前途,我們應當捨棄門戶之見,平息宗派紛諍,彼此讚歎,互相幫助,在根本上應當了知一切佛法都是修行的教授,悉皆圓融無礙、毫不相違。

如此則一切教法現為修行教授、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易於獲得聖者密意、自然消滅極大謗法罪業的四種殊勝自然具足。

總之,由於宿世的因緣願力、串習深淺,形成了今生自己學法的根基意樂,無量的法門對自己來說會有緣深緣淺、相不相應的差別,所以擇一最有緣的法門修學自宗、一門深入非常重要,而對一切他宗祛門應當一律現想清凈,這樣才能不造謗法舍法的罪業,對於佛法以及自他都有極大的利益而無任何損害。


  

《極樂願文大疏中》關於謗法罪的宣說:

   拉喇曲智仁波切著   堪布索達吉譯   ……

  暫時有兩種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即造舍法罪及五無間罪者。

然而,並非是佛根本不慈悲攝受他們,最終這兩種人也能如願以償(往生極樂世界)。但因其惡業深重,暫時無有成就所願的機會。因此,《佛說大阿彌陀經》中也宣說了此二者不得往生極樂剎土。

何為舍法(誹謗正法)呢?

有些稍微知道求學的人根本未懂得了義不了義、所化眾生根基差別的密要,而認為所有教法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將顯密宗派上下全部混為一談而宣說,認為一者存在一切都需要存在、一者無有一切都不需要……將正法轉為非法而宣講,為貪執自造宗派之觀點所染污而將非法說為正法,令他人也造舍法罪。

如律藏中說:"劣慧宣邪道,稱為邪法師,彼法若正法,非法將如何?"如此之人都是謗法者(舍法者)。

此外,自稱只學密宗的那些人以此為借口說別解脫學處是聲聞乘,視其為低劣的法門而捨棄,認為有些是賢妙之法等等(都屬於謗法)。

如月稱論師所說:"貪執己見嗔他見,此等皆為邪分別。"讚歎自宗、詆毀他宗,或者試探別人後妄加評價說這是智者,這是愚者。即使是極為愚痴之人,若他僅了知一句法義也是教法。所以,他直接誹謗某人而間接詆毀了正法,也成為舍法者。本來,只有智者才了知智者愚者的差別,自己愚昧無知,怎麼能辨別他人是智者還是愚者呢?

  

又如,給別人講法、聞法等造違緣,是舍教法;

對於他人受出家戒等製造障礙,或者,若有人受持過午不食、不飲酒等少分學處,則譏諷他說:你是假裝的,勝過你的高僧大德們也不受持這些學處,所以你應當捨棄!而唆使別人舍戒,以及對修法者製造違緣,這都是舍證法,也是毀壞法身。

如果為(講聞)一句一義之法製造違緣不是舍法,那麼對(講聞)眾多正法造違緣也同樣不是舍法了。

如今處於內教佛法衰敗、大多數人以口滅盡福德之時,舍法罪業十分嚴重,因此我們應當小心謹慎。

如《寶性論》云:"嗔恨正法者,彼豈能解脫?"

造舍法罪之人甚至連獲得人身的希望也沒有,何況說獲得解脫呢?

(如《涅槃經》中說:"法為佛母,佛從法生,三世諸佛,皆供養法。")   ……

  壬三、(懺悔舍法罪):

  三寶殿經所依等,以彼作證違誓等,

  發露懺悔舍法罪。

  

此類舍法罪是指以殊勝的對境三寶、廟宇殿堂、經典論典三所依等為證,說綺語時也是隨便發誓、賭咒,打官司、作生意等時明明盟誓,爾後卻故意自食其誓。甚至僅僅說天尊為證,也要塑造其身像,否則便是已捨棄了這些本尊。(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發露懺悔所造的此類舍法罪業。

  

如今有些人,連做一個小泥塔和刻印一句觀音心咒的能力也沒有,竟然口口聲聲以《甘珠爾》、《丹珠爾》作證而發誓,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大多數人以開玩笑的方式發大誓,結果福德在口中耗盡了。

如鄔金蓮師說:"劣者自食其誓時,滅福損失莊稼(草木)也。"如今的人們為了區區一件小事也作大量盟誓。這都是不顧盟誓言、而無信的徵象。如果誓言確鑿可靠,那麼何需作許多盟誓呢?

  

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境上:土地貧瘠,食物無營養,恆遭四大的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力薄弱。所以應當備加警惕,以免因自食其言毀壞善根。本頌中的"等"字所包括的真正舍法罪前文中也稍微講解了。

  

依止了一位無有智慧、具偏袒心的上師後以貪嗔之心擾亂佛教,僅僅表面上聽聞了一點點法便自認為是大修行者、受持宗派者而生起我慢,便說:"我通過觀察認為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盲人評說色法的賢劣一般對新舊宗派的見解、教規進行取捨、破立,致使眾多愚人跟在他們後面跑,隨聲附和,令別人捨棄正法比自己單獨造五無間罪還嚴重。因此,我們這些孤陋寡聞、貪執偏袒的人們小心謹慎十分重要。

如《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

又說:"理解聲直義,生慢失智慧,捨棄諸善說,毀自嗔法障。"

  

如果所有的法與自己的心不相應,那麼修持自己感興趣的法也是自己有緣之法,結果也會有收穫。對其餘的法也應當結上一個緣。

珠巴根拉大師曾說:"我遇各種勝法理,每一竅訣皆結緣。"

即使不能如此,也不要妄加褒貶,沉默不語、平等對待無有罪過。

世尊說:"住於中間者,舍法我未說。"

又《經莊嚴論》云:"意之罪過自性惡,於色亦不應生嗔,況於生疑之佛法,是故等住無罪過。"

  

因為眾生有不可思議的根基,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也宣說了不可思議的法門。這所有的法門從不同方面講都是真實不虛的,直接或間接來看,無一不是獲得解脫之道。

同樣,後代高僧大德所著的一切善說也是如此。因此,不能判斷賢劣,應了知它們是不可思議的。

經中說:"於所宣深法,縱未生信心,亦莫詆毀之,念法不可思。"

如薩迦班智達曾說過:"一所無知的愚者若沉默不語則對佛法損害不大。"

  

尤其是當今時代邪見、貪嗔惡濁泛濫,公平正直的智者極為罕見,即使清凈宗派的智者們進行庸俗的辯論也將成為嗔恨之因,何況是那些冒充成就者的愚人呢?

《龍王鼓音頌》中說:"品質惡劣者,為邪見所毀,粗暴生嗔時,沉默獲安樂。"

又云:"愚者宣講法,摧毀諸善根,攝受多眾生,將於地獄焚。"

  

此外,

末法時代許多出家人誹謗正法,從而以舍法罪墮入大地獄中,於數劫中感受痛苦,又於多生中轉為面目不正、聾盲者、無舌者、醜陋者、駝背者、無頸者、跛足者、聲音如狗叫者,恆為饑渴所逼,身體枯瘦、嘴巴糜爛、眾人不喜等。

  

特別是評價大圓滿、大手印見修的是非,猶如用一拃來衡量虛空一樣。甚至連這些話語被風吹到的地方都應十分戒備。

如《寶性論》云:"何人若嗔法,彼豈能解脫?"

宣說了許多謗法的過患。

《等虛空邊續》中說:

密中之勝密,何人若誹謗,密中之勝密,則棄佛勝密,永離解脫道。"

《智深圓滿續》中說:"違背了義罪業者,定墮地獄誠可悲。"

《護意續》云:"若謗普賢此密意,乃至虛空存在間,死後墮入金剛獄。"

《眼珠續》中說:

"佛教末世時,惑苦極熾盛,縱厭輪迴法,行法入佛門,然受劣宗染,偏袒執佛法,增上邪念諍,因煩惱嫉妒,以法造舍法,偏執經律藏,贊自貶他法,真正出慢言,誹謗精密乘,造彼舍法罪,濁世修行者,如覆口沙箱,墮金剛無間,地獄等惡道。"

未理解此等佛法的要點而舍法的人很難擺脫輪迴。

如經中說:"不知諸妙法,愚者長輪轉。"

諸經續註疏中宣說了舍法的無量過患。在印度藏地關於此類公案有許多,但此處不繁述。

 

 在家人不要聽到別人的一種說法便評價佛法的好壞,正法吉不吉祥(有無加持)等等。否則,僅僅在口頭上也會造舍法罪,危險性極大。所以,今後應當備加謹慎,對以前所造的此等罪業以強烈的追悔心懺悔,爭取得以清凈。

原文地址: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006

博主私人微信號ID:zgfsxy私人微信號:(暗號要求:不閑聊,非業務及非有需要者請不要隨意加):zgfsxy


推薦閱讀:

【蝶舞驕陽政論】達德學院 丘哲
內學院佛學五科講習綱要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彭冰:股權眾籌的法律與商業邏輯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八三集)  2006/2/26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02-034-0183
丨譯文丨常見3種顱內囊性並強化壁結節腫塊【影像學院J156】

TAG:辯論 | 佛學 | 學院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