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可以作為生活信仰

張其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蔣立冬 黃松 繪圖 什麼是國學?「國」就是中國,「學」就是學問,「國學」就是中國傳統的學問或學術。「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不完全是一回事,準確地說,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按照學科分類,我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教材里分了五大類:文、史、哲、科、醫。 為什麼把中醫學專門列了出來?因為中醫不能簡單地歸為科學,它和文史哲都有密切關係,但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歸為文史哲,實際上中醫具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雙重屬性。在當下、當今社會,中醫是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精華的亮點。它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觀念和根本精神,而且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和生存方式。當今中醫的危機說到底是中華文化的危機,而中醫的復興正是中國文化偉大復興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國學」從思想史層面有一個結構,我把這個結構歸納成六個字「一源三流四支」。有意思的是中醫講的人體生命結構也是「一源三流」。中華文化的「一源」我認為是《易經》。中國當代「三大聖人」之一馬一浮說:「國學者,六藝之學矣」。馬先生講的是大「六藝」,即「六經」,也就是說中華文化源頭在「六經」。「六藝」是第一批經典,是中華文化的源頭。 「六藝」里誰又是源頭呢?另外一位聖人熊十力說:「義理歸宗於六經,六經歸宗於大易。」熊十力融貫儒佛,最後歸宗於大易。所以「一源」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易」。「三流」指三家,就是儒家、道家以及中國化的佛家,中國文化在東漢以後主要就是這三家。佛家由古印度創生,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此後反而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到隋唐時期形成八個宗派,其中最具中國特色的是禪宗。「四支」里的三支就是儒、道、禪,第四支是「中醫」。 當代中國最大的危機是什麼?是信仰危機。那你要信什麼?信儒?信道?還是信佛?我認為最好是儒、道、佛三教互補、三教合易。而中醫直接源於「易」,所以我認為日常生活、養生保健層面可以有一種信仰:信中醫——符合大易之道(陰陽中和)的中醫。上世紀90年代我寫過一本書叫《易道:中華文化的主幹》,最早的題目是《易道: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這個觀點我到現在還是堅持的。我們學國學不是要學知識,而是開智慧,要轉識成智,最終找到我們的精神支柱,這就是我們民族的、每個人的信仰。中國人要信能夠統領儒、道、禪、醫的這個主幹,只能是「易」。 我經常說,學國學一定要學五部經:《易經》、《論語》、《道德經》、《六祖壇經》和《黃帝內經》。我還說過一句話,「現在的書千萬不要多看,要看就要看經典」。作為中華民族的經典,這五部書是必須要讀的,它們是「一源三流四支」的代表作。要搞清楚中華文化的結構和脈絡,讀懂這五部書就大體清楚了。《論語》告訴你來這個世上要做什麼,《道德經》告訴你來這個世上不要做什麼,《六祖壇經》告訴你來這個世上要往哪裡去。《易經》和《黃帝內經》呢?告訴人這一輩子、當下怎麼生活,怎麼安康地經過。 錄入編輯:李琪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找穴位
懂了「清水理論」,就懂了小兒推拿的精髓,從此寶寶不再容易生病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260)
國粹 中醫文集:幼科心法要訣
中醫茶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茶

TAG:生活 | 中醫 | 信仰 | 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