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裡的哲學韻味
「太極圖」是在古今中外有巨大影響的特殊和珍貴的圖案,我們除了了解「太極圖」的來源之外,更應該探索和了解「太極圖」中所蘊含的中國哲學的理念,它不僅代表著濃厚的中國哲學韻味,而且還濃縮著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意韻。首先,「太極圖」蘊含著中國古代哲學理念的基本範疇——「陰陽」。陰陽觀念是中國古人認識宇宙與人生的根本觀念。在中國古人看來,混混沌沌的世界是有可循的準則的,天地,日月,風雲,男女……,對立的因素互相依存,於是,聰明的中國古人就用「陰陽」來表示。不管是後來被稱之為「形而上」的宇宙之道,還是後來被稱之為「形而下」的日常生活法則,似乎都有著天人關係,都有著「陰陽」的對立與和諧。更妙的是,天地、男女、陰陽,後來居然能用「太極圖」來表現,陰陽魚的對立與和諧,對應與統一,其哲理十分深刻。用近現代的哲學觀念來解釋,「太極圖」充分表現著對立因素是統一體的構成部分,它們是互相依存、互相呼應、互相協調,既對立又統一地共處於一個太極和諧的態勢中。從「太極圖」中可以看到,「陰陽魚」的對立不是絕對的對立,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對立的因素是共處統一體中的,矛盾的雙方互相呼應,在動態的衍生變化中促進了事物的發展,而事物發展的終極目標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陰和陽的要素在對立、對應中,在共存與共容中,在包容與調和中,求同存異,揚棄積優,對立的因素在互動中尋找平衡,注重互補,追尋和諧,共創雙贏。對應統一,圓潤諧和的「太極圖」啟迪我們,對立中求平衡,矛盾中求發展,互動中求和諧才是最根本最理想的目標。在對立態勢中,平衡,包容,互補,協調,創造多元統一的結果,才是事物發展的積優趨勢,也是中國哲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其次,從太極圖中,我們識讀出了中國古代先民最早概括出來的系統的哲學觀念。人們對「太極圖」的詮釋常常追溯到《易傳·繫辭上》。「太極」一詞可能最早是見於《易傳·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中國古代哲學,不僅把「太極」視為宇宙之「本」,而且也視為人世之大道。「太極」運行,使陰陽相分併產生天地兩儀,陰陽不斷相分,便產生春、夏、秋、冬四象,後來衍生宇宙萬物。比如,《老子·四十二章》就表達了「太極」哲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以此觀之,太極是「一」,是宇宙萬物之根,陰陽為二,對立、呼應、互補、協和,之後衍生宇宙萬物,可見,生生不息的運動與發展正是太極之本性。從現代哲學的觀點看,這是相當具有系統思想的哲學觀念,萬物統一於「太極」,「太極」隱含著對立統一的因素,萬物歸一,多元統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統一,世間萬物構成了一個大系統,生化發展,衍生演進,與時俱進。現代「三論」(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中的系統論,其基本思想,不是可以在中國古代「太極圖」所隱含的哲理中找到思想萌芽嗎?再次,從太極圖中,我們看到了圖解式的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理念。在先秦諸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各家各派都這樣那樣地融合、繼承和解釋著「太極圖」的思想觀念,作為儒家六經之首的《易經》,吸取和釋解了「太極圖」說,儒、道、兵、法,縱橫、陰陽等家皆有「太極圖」觀念影響的影子。先秦之後,歷代的哲人對「太極圖」作了很多的詮釋,表現了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比如,三國時的魏孟康,以「太極元氣,含三為一」來解釋太極圖。在他看來,「三」是指陰陽魚太極圖中的白、黑及白黑的分界線。「含三為一」表面上指的是指白、黑及其分界線,也就是「太極圖」主要的構成要素。而實際上,「含三為一」從哲學觀念上看,是指事物由正、反、合三者組成,宇宙是由天、地、人「三極」組成的統一體,古人講「天時、地利、人和」,這也離不開太極的和諧哲理。再如,在宋代大儒們的視野中,「太極圖」不僅蘊涵著宇宙哲理,而且還蘊涵著人間道理,「太極」為「人極」,天道通人道。周敦頤說,「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見《太極圖說》)在周氏看來,「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地、人組成了對應而和諧的整體,天人合一,天道通人道,這是中國哲學的基本觀念。可見,「太極圖」以簡易的圖形表達了一個龐大、深奧、豐富的太極哲學體系,彰顯了中華先民領悟宇宙萬物變化之道的非凡智慧,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精彩表現,有人說,「太極圖」是「中華第一圖」,這是很有道理的。
推薦閱讀:
※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你應該學會吃喝嫖賭
※為什麼要堅持唯物主義
※百釋因緣:道理在矛盾,實踐分真偽。
※如何看待朱熹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