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春節」
讀到一篇文章,是談過年習俗的,題為《400年前的春節》。文章挺有知識性,只是這個題目,似容易讓人誤解,以為400年前便有「春節」這一說法。其實,「春節」的得名至今不過百年的歷史。「過年」古已有之。它源於原始社會的「臘祭」。一年農事既畢,為了報答神的恩典,人們舉行隆重的祭祀慶祝活動。甲骨文「年」字,便是谷穗低垂的形象。不過,何時「過年」,漢以前並不固定,直到漢武帝時創製了「太初曆」,才確定夏曆正月初一為「歲首」。這一天,也稱「元旦」。南宋吳自牧《夢粱錄·正月》:「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正月朔日即農曆一月一日。1911年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國際交往,利於財會結算,我國和世界接軌,從1912年起改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這樣便有了公曆年和農曆年之分。公曆年歲首稱元旦,農曆年歲首也稱元旦,同一名稱指稱不同的節日,未免讓人有點尷尬。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時任內務部總長的朱啟鈐看到了這一問題,曾上書《定四季節假呈》。其中有云:「我國舊俗,每於四時令節,游觀祈獻,比戶同風,固作息之常情,亦張弛之至道。」為此,朱總長提出應定「四季節假」:「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袁大總統接到呈文後,當即批示「照準」。這是我國第一次把農曆年稱為「春節」。儘管春節、夏節、秋節、冬節已成為法定假日,但隨著時間推移,後來「四節」中只有「春節」這一名稱,因有區別公曆元旦的現實需求,一直流傳至今,而其他三節因原有端午、中秋、冬至之本名,用不著多此一舉,也就無疾而終。(本文刊於《咬文嚼字》2017年第4期。
推薦閱讀:
※杭州春節期間禁售禁放煙花爆竹,春節到底該不該放鞭炮?
※「選」大日子的神奇曆法:今年春節為啥這麼晚?
※[ 心契相依 ] 祝你猴年春節快樂!
※春節「瘋狂」大掃除:要由高處向低處打掃
※春節應酬要喝酒? 酒精的「死對頭」, 酒前喝一勺, 酒桌以一敵十
TAG:春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