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格律詩中應避免的「三仄尾、三平尾」大忌問題

關於格律詩中應該避免的「三仄尾、三平尾」大忌問題七律:送楊少府貶郴州作者:王維(唐代詩人)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愁看北渚三湘遠,惡說南風五兩輕。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此詩所用的格律為:⊙仄平平⊙仄平(韻),⊙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表示可平可仄周佳磊單就近體詩的平仄格律要求上分析了,以免除一些朋友對格律詩在格律上的誤解而導致亂填寫格律詩卻最終導致成為打油詩的結局了。我們必須以《平水韻》(隋朝《切韻》演化來的)規定的字體平仄要求來確定王維的該詩是否出律,如果用所謂《中華新韻》、《今韻》或者普通話發音來確定其格律問題那王維的這首詩勢必大錯特錯出大律了。此詩首聯:1、「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屬於對句相救,即首字此處應為仄聲而用了平聲「明」,對句第一字應該是平聲則此處用了仄聲「若」這就是說王維做到了對句的拗救了。2、「聽」此處為:徑定聽勝[勝敗]罄磬應[答應]贈乘[名詞]佞鄧證秤稱[相稱]瑩[庚韻同]孕興[興趣]剩憑[蒸韻同]逕甑寧脛暝[夜也]釘[動詞]訂飣錠謦濘瞪蹭蹬亘[亘古]鐙[鞍鐙]瀅凳磴涇)「第三句里的「看」為平聲即(《平水韻》:寒韓翰[翰韻同]丹單安鞍難[艱難]餐檀壇灘彈殘干肝竿闌欄瀾蘭看[翰韻同]刊丸完桓紈端湍酸團攢官觀[觀看]鸞鑾巒冠[衣冠]歡寬盤蟠漫[大水貌]嘆[翰韻同]邯鄲攤玕攔珊狻鼾桿跚姍殫簞癉讕獾倌棺剜潘拼[問韻同]盤般蹣瘢磐瞞謾饅鰻鑽摶邗汗[可汗])「說」為《平水韻》入聲即(《平水韻》:屑節雪絕列烈結穴說血舌潔別缺裂熱決鐵滅折拙切悅轍訣泄鍥咽[嗚咽]軼噎徹澈哲鱉設嚙劣玦截竊孽浙孑桔頡拮擷揭褐[曷韻同]纈碣[月韻同]挈抉褻薛拽[曳]爇冽瞥迭跌閱餮耋垤捏頁闋觖譎鴂撇蹩篾楔惙輟啜綴撤紲傑桀涅霓蜺[齊,錫韻同]批[齊韻同])3、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此二句中「過」為平聲即:歌多羅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鵝蘿荷[荷花]何過[經過]磨[琢磨]螺禾珂蓑婆坡呵哥軻沱鼉拖駝跎佗[他]頗[偏頗]峨俄摩么娑莎迦痾苛蹉嵯馱籮邏鑼哪挪鍋訶窠蝌髁倭渦窩訛陂鄱皤魔梭唆騾挼靴瘸搓哦瘥酡)「出」為入聲(即仄聲)即(《平水韻》里的:質日筆出室實疾術一乙壹吉秩率律逸佚失漆栗畢恤密蜜桔溢瑟膝匹述黜弼蹕七叱卒[終也]虱悉戌嫉帥[動詞]蒺侄躓怵蟋篳篥必泌蓽秫櫛唧帙溧謐昵軼聿詰耋垤捽茁觱鷸窒苾)4、「青草瘴時」與「白頭浪里」為拗救里的一種自救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5「浪」為平聲即(《平水韻》里的:陽楊揚香鄉光昌堂章張王房芳長塘妝常涼霜藏場央泱鴦秧嬙床方漿觴梁娘庄黃倉皇裝殤襄驤相湘箱緗創忘芒望嘗償檣槍坊囊郎唐狂強腸康岡蒼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倡倀羌慶姜僵韁疆糧穰將牆桑剛祥詳洋徉佯粱量羊傷湯魴樟彰漳璋猖商防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當襠璫滄綱亢吭潢鋼喪盲簧忙茫傍汪臧琅當庠裳昂障糖瘍鏘杭邙贓滂禳攘瓤搶螳踉眶煬閶彭蔣亡殃薔鑲孀搪彷胱磅膀螃)因時間緊張我就不多說了;按照現在普通話發音來看待王維此首詩那麼:聽、看、過、出、說、浪這幾個字按現在讀法都不對了,也大大出律了,但是事實上王維的這首詩沒有出律,完全符合律詩要求,不失為一篇律工韻美的嚴謹格律詩了。

一位名叫庸人自閑的先生寫了首自認為是格律詩如下:《七律古風:感賦》清風何處不吹塵,嫩柳池邊也及人。一日還來月染色,千山未到雲沾身。煙樓動止虛輪廓,蚩尾安歌透雨痕。莫道徑行難做客,琴聲遠處更知音。其中:「一日還來月染色,千山未到雲沾身。」出現了「三仄尾」和「三平調」犯了格律詩的孤平和三平調,為近體詩的大忌,又是古體詩的典型特徵之一。這位先生在我指出錯誤時候,他竟拿王維大詩人的《七律:送楊少府貶郴州》中的「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這兩句,來說明自己這兩句不是三仄韻和三平韻,我想大概是他拿普通話發音或者《中華新韻》來看待這首詩,因為王維這麼做了,自己這樣做就是正確的。這其實是對學術的不嚴謹對待,不懂裝懂的結果。希望喜歡近體詩(格律詩)的朋友們在填寫格律詩一定要用《平水韻》來寫,也才能正確理解古人的格律詩,不然仍然會出笑話的。再駁庸人自閑先生的所謂「三仄尾」合律的錯誤說法:只能說凡是詩中的句子都是詩句,而「律」,好像是愈來愈嚴,「放寬」也只能是在允許的範圍內。無原則的「放寬」,還會成「律」?我自從出生以來,就只聽到一個聲音——「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是律詩的大忌,「三仄尾」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破律」使用。既然是「破律」了,還會是「律句」嗎?雖然有人認為在唐人中無法找到理論依據否定「三仄尾」是「律句」,所以,「三仄尾」也是「律句」。但是,在唐人中找不到否定的理論依據的句子就可以說是「律句」嗎?「孤平」「三平尾」能在唐人中找得到否定是「律句」的理論依據嗎?「平平平平平平平」或「仄仄仄仄仄仄仄」的句子在唐人的理論中也找不到否定依據呀!若能如此推斷,豈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說是「律句」了!三駁庸人自閑先生的錯誤說法:(1)「悵望千秋一灑淚」一句出自於杜甫《詠懷古迹》(其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此句格律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悵望千秋一灑淚」是杜甫按照格律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變通後的結果,他的變通格式為:「平仄平平仄仄仄」(也可以為「平仄仄平平仄仄」或者為「仄仄平平仄平仄」這三種形式)。這三種的變格格式始終保持了該句7個字里的4仄3平字體的規律,雖說大多數詩人不提倡,但這也沒有違律,是符合格律詩的基本要求的。再看一直堅持自己所謂「三仄尾」、「三平尾」是正確的那位先生的這兩句「一日還來月染色,千山未到雲沾身。」其出句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對句是:「平平仄仄平平平」。4仄3平7個字體在這裡變成了出句為5仄2平合計7個字,出句為2仄5平合計7個字體的「怪胎」。就因為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了,所以對句不得不為「平平仄仄平平平」了,其結果勢必出現了「三平尾」和「三仄尾」的笑話,這是這位先生自己發明創造的只屬於他自己的「格律形式」了,我一直未見過。七言格律詩里是不允許其「三連仄、三平尾」現象存在的,不允許出現這種問題的。至於「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愛兩三然,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關柴門月色新。」里的「秋水才深四五尺」和王維的「朝罷須裁五色詔」與杜甫的「悵望千秋一灑淚」是一回事情,也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變格成「平仄平平仄仄仄」一種形式罷了,不是三仄尾現象。(2)「走覓南鄰愛酒伴」一句出此於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這是絕句詩,七律與七絕對平仄要求是有異同的。這位先生把絕句和七言律師混為一談了。(3)張謂的「將軍張下來從容」和「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杜甫)」以及「水檻虛涼風月好,夜深誰共阿憐來。(白居易)」、「振錫導師憑眾力,揮金退傅施家財。(白居易)」、「祥雲輝映漢宮紫,春光綉畫秦川明。(杜牧)」。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些「三平尾」現象多半與片語有關。歸納起來有三類情況:第一類是雙音節詞,如「麒麟」、「琵琶」」、「從容」等;第二類為專有名詞,如「阿憐」、「施家」、「秦川」;第三類為固定搭配片語,如「春風」、「江東」、「長風」、「林塘」。這些片語本身都是平聲字,如果出現在韻前(格律詩一般都用平聲韻),自然就形成了「三平尾」。這是他們不得已的無奈之舉,非唐代詩人們一心要這麼追求的結果,先生在此也是寫的不可避免了嗎?納悶!!!補充說明:杜甫七律,就格律而言,嚴格符合律詩規則者一一一首(含〈新秋〉一首),其他四四首在格律上或多或少存有不足,這些不嚴格的七律表現在:(一)通首無一律句者一六首,它們是:《鄭駙馬宅宴洞中》、《崔氏東山草堂》、《題省中院壁》、《九日》、《至後》、《白帝城最高樓》、《暮春》、《愁》、《晝夢》、《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其二、《暮歸》、《曉發公安》、《早秋苦熱堆案相仍》、《閬水歌》、《秋風二首》。(二)前半古詩後半律詩者五首,它們是:《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五、《灧澦》、《江雨有懷鄭典設》、《簡吳郎司法》、《柏學士茅屋》。(三)失粘者一二首三處失粘二首,即:《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其二。兩處失粘四首,即:《城西陂泛舟》、《所思》、《立春》、《即事》。一處失粘六首,即:《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有客》(一作「賓至」)、《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奉寄章十侍御》、《詠懷古迹五首》其二、《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四)一二處不合律詩規則者八首,它們是:《望岳》、《卜居》、《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赤甲》、《見螢火》、《長沙送李十一》、《撥悶》(一作「贈嚴二別駕」)、《覃山人隱居》。(五)為一地名不拘平仄者三首,即:《題鄭縣亭子》、《黃草》、《白帝》。偶們不能因為古代大詩人們存在了這些不合格律的所謂格律詩,我們就可以沿著大詩人的這些錯誤繼續錯誤下去,放著數以萬計流傳下來的符合格律的詩不學習,反而拿了大詩人極其少數的不合格律的非格律詩來嚇唬人,只能說明作者的更加無知和頑固。周佳磊在這裡權且做一笑料罷了。佳磊不會再在這方面浪費精力和認真較勁了,因為再苦口婆心也無益,我沒精力也沒興趣,只是闡明個人觀點而已。就此打住啦!!呵呵!!!提供平水韻網址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108you.html百度百科上打「平水韻」三字,就會出現以下文字:「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為206韻,過於細,唐代規定相近的韻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劉淵,將同用的韻合併,成107韻,後人漸為106韻,被稱為平水韻,一般叫『詩韻』,近體詩用韻根據『平水韻』,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7個韻部(其書今佚)」。翻開2008年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吳淮生《詩詞曲格律手冊》16頁,又有這樣的文字:「南宋時期,平水(今山西臨汾)人劉淵編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根據當時和以前的詩歌創作實際情況和詩歌作者去繁就簡的需求,把二百零六個韻部合併為一百零七個韻部。同時代稍後的金朝,也是平水人的王文郁又編了一本《平水新刊禮部韻略》。把劉編的一百零七個韻部中的『拯』『迥』兩部合併,成為一百零六個韻部,大大放寬了韻部對作詩的限制,因而得以長期流行迄今,這就是『平水韻』」。
推薦閱讀:

跑步後四個必做的伸展運動 放鬆肌肉避免粗腿-頭條網
避免變成「只懂按快門」的人
鍾鷹揚 | 如何在運動中避免膝蓋受傷?
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避免不了血腥戰爭
2017年是非星方位!如何避免情感婚姻不利,財運不佳

TAG:格律 | 避免 | 問題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