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給將要去世的人以關懷和幫助

《西藏生死書》是一部偉大的生死學巨著,也是一部實用的臨終關懷手冊,它把生和死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不但向我們傳授了如何向死而生,如何正確地面對死亡,如何在活著的時候及死亡時刻獲得證悟和解脫,還向我們介紹了如何給將要死亡的人以真正的關懷和幫助,讓其積極地面對死亡和安祥地離開人世。

一、表達無條件的愛

在死亡面前可以說是人人平等的,每個人都免不了最終的死亡,死亡意味著失去所擁有的一切,進入一個完全陌生和未知的世界,所以臨終者往往會表現出巨大的悲傷、恐懼和不安,有的還會嫉妒健在的人。我們應該理解和接受臨終者的這些情緒,並儘可能地給他們自由表達情緒的機會。

臨終者渴望有人可以談話,當我們面對一個將要死亡的人,如果他想說什麼,就盡量滿足他們的願望,讓他們盡情地表達,不要打斷或否認他們,不要和他們辯論,只是靜靜地並且專註地傾聽他們訴說,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接受的,而不要企圖「教育」或「拯救」他們。

臨終者更需要真正的朋友,需要被真正地接受,需要別人無條件的愛,我們要學會表達這種無條件的愛,那麼首先需要我們對臨終者產生愛。

《西藏生死書》的作者提出兩個對臨終者產生愛的方法:第一,「看著你眼前的臨終者,想想他跟你完全一樣,有相同的需要,有相同的離苦得樂的基本慾望,有相同的寂寞,對於陌生世界有相同的恐懼,有相同的隱秘傷心處,有相同的說不出的無助感。」第二,「把你自己直接放在臨終者的立場上。想像躺在床上的人就是你,正在面臨死亡;想像你痛苦而孤獨地躺在那兒。然後,認真地問自己,你最需要什麼?最喜歡什麼?最希望眼前的朋友給你什麼?」

只有設身處地地為臨終者著想,才能對他們產生慈悲和愛,才能夠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另外,作者認為,臨終者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正常人而非病人,所以應該與臨終者保持身體上的親密接觸,「只要觸摸他的手,注視他的眼睛,輕輕替他按摩或把他抱在懷裡,或以相同的律動輕輕地與他一起呼吸,就可以給他極大的安慰。」

二、是否告訴臨終者實情?

《西藏生死書》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臨終者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告訴他們真話,不應隱瞞他們的病情或是否將要離世的消息,要讓他們做好死亡的準備,不然的話,他們會感到孤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個被病魔折磨的人,大家為了安慰他,總是說一些讓他們寬心的話,而把實際的病情隱瞞起來,有些人認為,把親人或朋友的病情說出來可能會傷害或打擊他們,所以會儘力隱瞞,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呢?

遇到是否告訴病人真話的情況時,除了要根據病人的個性、心情、心態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而外,還是應該盡量告訴臨終者實際的情況,因為即使你不告訴他們實際情況,他們也會根據周圍人的態度和情緒了解正在發生的一切,這樣反而讓他們感到自己被孤立起來,造成更大的傷害和痛苦,不管臨終者多麼地痛苦和煎熬,他們的意識是清醒的,只要我們有足夠的真誠,想著為他們好,他們是可以體會得到的,如果真誠地告訴他們實際病情,並真誠地開導他們,或許會減少他們的一些痛苦。

每個人都有知道和了解自己病情的權力,每個人也都想知道事實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而不希望自己被蒙在鼓裡,臨終者尤其想知道自己是否將不久於世,因為他們或許會有很多事情交代,或許會說出自己多年想說而未說出的話,如果不給他們充分準備的機會,就會造成很大的遺憾。

一個即將過世的人,雖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已經為時不多,但是還是希望親人或醫生告訴他們這個事實,如果家人不告訴他們,他們或許會以為家人不願意接受他們會去世這個消息,雖然這是出於好心,但是會給臨終者留下牽掛,會對自己的去世感到抱歉,並為此感到焦慮不安。所以,當我們面對臨終者時,不應忽視他們的處境,而是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為他們著想。

坦誠地面對病人,及早地告訴他們即將過世,這對於臨終者儘快進入死亡準備也是有好處的,臨終者對死亡有一個從否認、憤怒、失望到接受的過程,如果不能儘快地告知他們將要死亡,他們會來不及準備,一下子被拋入未知的領地,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更可怕的殘忍。

三、允許臨終者死亡

有些人面對將要死亡的人,表現得依依不捨,好像失去他們自己將無法生活下去,這樣似乎可以提升臨終者的尊嚴,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可另一方面也讓臨終者捨不得離世,並且對塵世產生很大的依戀,無疑會加重他們的痛苦,可見以這種方式面對臨終者,並不是一種仁慈的做法,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允許他們死亡,好讓他們安詳且沒有牽掛地離世。

當一個人接近斷氣的時刻,很多習俗的做法就是哭天喊地,悲痛欲絕,這樣的做法會把自己的傷心轉移到臨終者身上,讓他們不能安心,一些佛教信仰者對待將死者的辦法是保持安靜,讓吵鬧哭喊者離開臨終者,其實,臨終者也會像我們活著的人一樣,當我們要離開一個人一段時間的時候,需要的是祝福的話,而不是死死地留住他們,不讓他們出發。

有些臨終者會擔心自己親人今後的生活,唯恐在自己不在的時候,親人不能好好地生活下去,或者在自己死後,那些親人無法得到照顧,這個時候,臨終者會對自己將要死去感到極大悲傷,他們不是怕自己不能夠留在世間,而是怕自己的親人離開自己後無法更好地生活下去。

不少人在將死的時候,一直無法咽下最後一口氣,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牽掛,太多的顧慮,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以真誠的勸慰,讓他們不要挂念,或者承諾一些在他們死後的安排,這樣便會給他們以實實在在的安慰,這也是允許臨終者離世的做法。

有些人想盡各種辦法延緩臨終者斷氣,這也是不允許臨終者死亡的表現,比如採取各種現代醫療機器或急救手段,延長和維持最後的生命,目的就是讓他們多活幾分鐘,可是這樣做是否有利於臨終者,並不能一概而論,很多病人並不希望自己受到過多地干擾,如果最後的醫療不是臨終者的意願,只會增加他們的煩惱和痛苦,而不是真正地愛他們。

總之,作者把對於臨終者的關懷歸納為兩點:愛和慈悲。慈悲就是「願意盡一切可能來幫助他們緩和痛苦。」

四、如何給臨終者精神方面的幫助?

給臨終者精神方面的幫助,也就是使他們在即將死亡的時刻,盡量減少不良念頭和情緒的發生,所以,為了讓臨終者感到舒適和安靜,最好讓他們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比如家裡,如果不能夠死在家裡的話,最好把他們曾經用過的東西帶給他們,或者把他們很喜歡的東西放在其面前,或者放一些他們喜歡的歌曲、喜劇等等,而不要把他們置入陌生的環境或事物面前,也不要試圖說一些他們不容易接受的道理,如果他們不需要,也不要給他們講經說法,因為這不是「教育」他們的時候,而是盡量讓他們放鬆、平靜和莊嚴。為了使他們能夠多安靜一些時辰,盡量不讓醫生去干擾他們,一些急救措施其實並不是病人所希望和需要的。這些都是幫助臨終者免受不良情緒干擾的外部環境方面的布置。

另外,還要儘力給他們心理方面的暗示和指引,本書在方面提出要給予臨終者希望和找尋寬恕,多強調他們的美德,而不是他們曾犯過的錯誤、失誤,這樣可以讓他們死得比較安詳,引導他們多往正面和快樂的事情上想,不要往後悔和仇恨的事情上面想。即便是勸慰一個活著的人,也要盡量讓他們往積極方面想,而不是總是想著不好的事情,畢竟,不同情緒對一個人身心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待一個將要死亡的人,更應該引導他們的情緒往正面和積極面傾斜,因為「死亡前的最後念頭和情緒,對於我們的立即未來,會產生極端有力的決定性影響。」

所以,「對於親友,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啟發正面的情緒和神聖的感覺,如愛、慈悲和恭敬,盡量幫助他們"放下攀緣、慾望和執著』。」


推薦閱讀:

活字 | 蘇東坡,一碗豬肉的關懷
「大男人」更 需要關懷
[轉載]關懷助念問答集——入川法師_轉帖用
窺探臨終關懷室 叩問最後的尊嚴
暖心 Street Furniture | 城市,也可以不冰冷

TAG:去世 | 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