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儉約」的陵墓 道光慕陵之謎

一個「儉約」的陵墓 道光慕陵之謎

  道光拆毀在東陵剛建不久的陵墓後,就在西陵選定了一塊萬年吉地重修一陵,最後這座墓中葬入了道光和三個皇后。這座陵墓稱為慕陵,它是怎樣得名的?道光皇帝一再聲稱建陵時要「儉約」,果真修得十分儉約嗎?慕陵的隆恩殿全部用金絲楠木構成,雕刻了上千條昂首空中的龍頭,這又是為什麼?  道光慕陵在嘉慶昌陵西南的龍泉峪,地宮中葬著道光皇帝與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和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後者是咸豐的生母。  關於道光慕陵,有多個問題需要了解清楚。  道光陵為什麼叫慕陵?清代制度,帝後陵寢的名稱一般由嗣皇帝選定,匾額與碑銘也由嗣皇帝書寫。道光十一年(1831)二月,道光帝在西陵為自己選定了萬年吉地,賜名龍泉峪。道光十五年,他又到西陵拜謁泰陵與昌陵,再次閱視了行將竣工的龍泉峪陵寢。見到萬年吉地工程堅固整齊,晉監工大臣穆彰阿為太子太保,並將孝穆、孝慎兩皇后梓宮奉移至龍泉峪大殿,等陵寢竣工後奉安地宮。據說道光帝揮淚奠酒,在大殿月台之上提筆寫下了「敬瞻東北,永慕無窮,雲山密邇,嗚呼!其慕歟慕也。」寫畢,招呼年僅4歲的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至御座旁,教讀硃諭,後來藏於殿內東暖閣。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皇帝因肺病死於圓明園慎德堂,時年69歲。咸豐皇帝即位,重讀當年道光的遺旨,見「其慕歟慕也」一句,特別有所感觸,認為道光當年瞻望東北方向的泰、昌諸陵,仰慕列祖列宗的功德,其實是要將「慕」字傳給自己,他已經寓意深遠地默定龍泉峪萬年吉地工程為「慕陵」。道光死後不到一月,咸豐帝就說:「仰見皇考,感念松楸,孝恩不匱,用垂遺訓,昭示來茲。所有龍泉峪陵名,應敬稱慕陵。朕當和淚濡墨,敬謹書寫,命武英殿選工鐫刻。」於是在石牌坊上親筆寫下了「慕陵」二字。為了進一步說明自己為什麼題名為「慕陵」,咸豐二年(1852)二月,他又寫了一篇碑文,刻於大殿前石幢上。文中說:「當年皇上恭謁諸陵,至龍泉峪大殿,召我同恭親王奕訢至御座旁,命讀硃諭,藏於殿內東楹。這是聖意深遠,默定陵名。現在已經恭敬地鐫刻在牌坊上,這是為了遵守遺訓啊。」慕陵的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  慕陵是清陵中規模最小的帝陵,無大碑亭、石華表、石像生,無方城明樓,地宮之上惟有石圈。道光帝一直提倡要儉約行事,在建造慕陵的過程中,他也是不斷提到要儉約。那麼事實上慕陵的修築真的儉約了嗎?  早在東陵寶華峪修陵時,道光就一再說要儉約。在挑選地方時,他對大學士戴均元等說選擇陵地「只要擇坤靈鍾毓、干脈延長之處,是為了以定福基。其四至之廣狹不必過分拘泥。如果地點選擇了很好,即使比以前的陵墓規制儉約點,朕認為也是可以的」。之後,他反覆說修陵「不在宮殿壯麗,以侈觀瞻」,自己要「永守淳樸家風」。當時的寶華峪工程的確是裁減了寶城頭、寶城內月牙碑亭,地宮內起脊黃琉璃磚頭、金券內的經文佛像、二柱門、井上欄杆,並且落矮了大殿舉架,收小了石像生。  新建的慕陵工程,在外觀上也保持了儉約的風格,比清代其他帝陵少了很多東西,但慕陵在形式上的儉約無法掩蓋實質上的不儉約,人們發現慕陵在建築形式、材質結構上卻是最為精緻的一座陵墓,造價驚人,毫無儉約可言。  如隆恩殿和東、西配殿,在西陵其他陵寢中均施以油漆彩畫,大殿外圍是漢白玉石欄杆。慕陵的三殿完全不同,全部是用金絲楠木建成,不施彩畫,天花、隔扇、藻井等處刻有楠木雕龍上千條,其雕刻技藝可謂巧奪天工,是其他隆恩殿根本不可企及的。慕陵隆恩殿後有御帶河一條,石平橋三座,過橋是三路石階踏跺和三間四柱三樓頂的石牌坊,不同於其他陵墓琉璃瓦結構的三座門建築。整座牌坊用漢白玉雕成,柱下有夾柱石。牌坊兩側有紅牆向上伸展,與圍牆相接,把慕陵分成了前宮後寢兩個部分。穿過石牌坊是磚石墁地的廣場,中間設祭台。迎面是三路石階踏跺,旁護漢白玉石欄杆,頂級欄杆向左右伸展至外圍牆。圓形寶頂矗立於石階對面的月台上,寶頂外有龍鬚溝環繞。慕陵的女兒牆、字牆、方城、明樓等建築,位置醒目,氣勢不凡,與眾不同。  龍泉峪慕陵形制雖簡而造價驚人,共耗銀240多萬兩,超過了工藝壯美的乾隆裕陵203萬兩,比後來豪華無度的慈禧定東陵227萬兩還要多13萬兩。如果加上寶華峪的陵墓200多萬兩以及後來的拆毀搬運費用,道光的耗費是驚人的,用作修建陵墓的經費竟達五六百萬兩之多,哪裡還像他口口聲聲說的「儉約」?可想而知,大清帝國在這樣的帝王手中,怎不快速衰敗!  今日慕陵的隆恩殿是一座全部由金絲楠木構成的建築。它的天花藻井與通常各帝陵採用彩繪不同,而是全部採用香楠木用高浮雕的手法,刻成一條條向下俯視的龍頭,有的地方採用凸出平面半尺多高的透雕手法。如果從底下向上看,只見龍頭濟濟,張口鼓腮,噴雲吐霧,栩栩如生。加上濃郁的楠木香氣陣陣襲來,恰如龍口噴香。樑柱檁枋上又以高浮雕加淺浮雕的手法,刻出各式姿態的猶如翻騰于波濤大海之內的群龍矯健之身。有人粗略計算了一下,大小龍頭計有一千多個。那麼,當時為什麼要雕出這麼多龍頭來呢?  有一種說法認為,寶華峪地宮建成後,孝穆皇后的梓宮奉安地宮,有一天道光夢中遇見皇后在海中向他呼救,醒來後心裡十分鬱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擔心皇后的屍身遭受不幸。第二天,他派人到寶華峪地宮勘視,發現地宮浸水,十分潮濕。憤怒中的道光重重地處罰了修陵大臣,並決定將陵墓修到西陵。道光認為,寶華峪地宮浸水是群龍鑽穴、龍口噴水所致,因而命令在新建的陵寢殿內用楠木雕龍,嵌刻在天花雀替、門窗隔扇上,為的是不使群龍去地宮吐水而聚至殿內吐香。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樣的說法基本上是一種演義傳說而已。如果這種說法真是從皇帝口中傳出,那也無非是為他在西陵新建慕陵作點掩蓋。依筆者的猜測,用珍貴的金絲楠木建造大殿,並且雕刻上千條游龍蟠龍,其實就是道光精緻修建慕陵的證明。道光修陵不注重形式,而是追求實質的完美和超越前人。在波濤雲際飛騰、跳躍的群龍,是道光帝表面儉約而實質窮奢極欲的最好證據。


推薦閱讀:

第三談 陵墓里的金井
孫殿英為何要挖慈禧的陵墓,原來除了寶藏還另有隱情
此皇帝活了104歲,熬死了所有兒子, 熬死9個皇帝, 陵墓至今成謎
天子陵墓前為何不種柏樹?西漢始以樹代表尊卑等級
揭開李蓮英陵墓的驚人謎團:棺內為何只有頭?(2)

TAG:陵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