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中醫食療法

中醫食療法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經驗結晶,是我們無比珍貴的一塊瑰寶。從中國醫學發展史來看,它一直處於重要的位置,就在於它不斷地吸收了同時代的先進科學知識,如天文、數學、哲學等來豐富和發展自己。今天,中醫食療法要有更大發展,也需要運用現代科學的一切先進手段來研究它、發展它,使祖國的這塊瑰寶放射出更加絢爛的光彩,造福於人類。

「養生之道,莫先於食。」飲食養生首先指的是應用食物的營養來防治疾病,促進健康長壽的。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所謂食補,就是通過調整飲食來補養臟腑功能,促進身體健康和疾病的康復。同時食補能起到藥物所無法起到的作用。在我國,利用調整飲食作為一種養生健身手段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處於奴隸社會時期的周代就已經認識到了飲食養生的重要性。在周代的宮廷里己配有專門從事皇家飲食的「食醫」,即專門進行飲食調養的醫生。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節,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的適度,並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積累了極為豐富的飲食養生方法和經驗。

1、進食有時,三餐有別。

俗話說:「早飯要飽,午飯要好,晚飯要少。」 大量實驗表明,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對養生長壽是大有益處的。在食物選擇方面,早餐應選擇體積小而富有熱量的食物,午餐應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晚餐則應吃低熱量、易消化的食物。

2、合理搭配,不可偏嗜

人體對營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飲食合理搭配能夠保證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要避免偏食和飲食的單調,否則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如果偏嗜甜食,特別是老年人可引起高膽固醇血症,甚至誘發糖尿病;如偏嗜肥肉等葷腥食物,則可使人發胖並可導致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如食物過精細,缺乏膳食纖維,易發生便秘、肥胖、膽石症等;膳食纖維過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就會增高。所以要做到膳食的合理搭配,主要是粗細糧混食,做到粗糧細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葷素搭配。

3、食宜清淡,避免過咸

古代醫學家和養生學家都強調,飲食宜清淡,不宜過咸。如《靈樞·五味篇》中說:「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黃帝內經》中說:「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如飲食過咸,攝入鹽量過多,可產生高血壓病,進而影響心腎功能。但在盛夏季節,人體因大量出汗,可使體內鹽分丟失過多,應注意及時補充。

4、飲食有節,利身益壽。

「飲食有節」是上古之人的經驗之一。2000多年前,管子就曾指出:「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每日三餐所攝入的熱能食物均衡,能更好地維持體內能量的代謝平衡。所以說,節制飲食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措施。

古人的這些飲食養生原則,不僅給我們以啟示,而且也被現代科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壽良方。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因而對健康的注重程度大大增加了,這對中醫食療的推廣和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對於中醫食療法的推廣和發展策略,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重點提供一般性及預防、保健性的服務。

2、積極拓展服務市場,將中醫食療法全面推向社會。

3、成立專門的服務機構,提供價廉、效優的衛生服務。

4、多舉辦各種大型的學術交流會議,分享中醫食療的心得。

5、大膽嘗試,不斷創新。

中醫食療法它將預防的思想貫穿於整個醫療過程。中醫食療法在疾病防變、病後防復方面積累有豐富的經驗,且大都經過實踐的檢驗。因此,加強中醫食療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很有必要。同時應該看到,中醫食療法的許多寶貴經驗還缺乏系統的總結與提高,民間流傳的許多保健方法還有待挖掘、整理,個別方面還顯得過於古樸。當前,隨著「回歸自然」的熱潮,中醫食療法的「整體、自然」特性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對中醫食療進行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研究,使之簡明可行、系統完善,使其成為養生保健方法的主流而在預防保健、養生康復中發揮更大作用!


推薦閱讀:

你還在吃山藥嗎?已經害了這麼多人
抑鬱食療方
中醫介紹月經不調食療大全(一)
牛雨卡琪花蒂瑪,萬千用戶養生佳品
食療養生之西蘭花 - 今日快報

TAG:中醫 | 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