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詮釋食物的偏性(二)

甘草,甘草是主中焦。甘味本來就入脾,甜類的東西,我們剛剛講過甜的東西是補脾胃的。甘草本身就是入脾胃的,入中焦的。所以一方面散了表,一方面固了里,同時固住人的脾胃。中醫里講,脾胃是後天之本,如果我沒固住這個脾胃,那麼這個表寒也容易入里,對吧。所以這就是甘草是固中焦,我們前面講了中焦的概念,固脾胃,是固攝脾胃的。 那麼生薑大棗管什麼呢?生薑我們剛才也講過了,生薑也是主散的,也助陽。實際上生薑在這裡幫助的是桂枝,這就叫佐使,幫助它的。我怕你這個生髮之機不夠,把這個寒拱不出去,所以我用生薑來幫助你往外拱,這就是生薑的作用。那麼大棗呢?大棗入脾胃,大棗,也是幫助甘草的,也是佐使。所以大家記住,大棗非常有意思,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句話,是成語:囫圇吞棗,為什麼要囫圇吞棗,古人是認為,棗吃多了以後,比如山西產大棗,那山西人如果吃棗吃得過度的話,牙齒就會壞,為什麼呢?這在中醫里叫什麼呢?吃棗吃多了,吃甜類的吃多了以後,這叫土克水。水是腎,土是脾。我們說過牙是腎的外現,如果我們吃棗吃多了的話,那麼就等於土,它這個就能夠侵蝕了你的牙齒。你甭看牙齒是非常密固的,但是它怕一個東西,怕甘類的東西。就是最密固最收斂氣機最足的,他怕散。甘類的東西也是主散的。所以大棗一定要囫圇吞棗,為什麼呢?你就整個的,因為大棗是補脾胃的,所以大棗的最好吃法就是把大棗整個吞下去,不經過牙齒。所以這也是我們吃棗的一個要訣.那麼在這個方子里,在桂枝湯這個方子里,大棗要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它的那個皮給剝裂,皮,大棗外邊的皮。皮是主包裹的,主收斂的。而在這裡是用它的中土之性。因為大棗的中央,你看肉是什麼顏色的,黃色的。中醫裡面就講,凡是黃色的東西都入脾。所以他就說肉本身,脾也是主肌肉的。大棗擗開實際上用的是大棗的肉的濡潤之性。開中藥為什麼叫開方子,方子裡邊是有理的,而葯字是怎麼寫呢?葯字是這樣」薬」(繁體字),什麼叫」薬」呢?底下是個音樂的樂,上面是草,那麼什麼叫葯呢?葯就主和諧,音樂是最和諧的,如果無音不和諧的話,這個音樂就不成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葯是最講究和諧的。所謂和諧就是講究它的配伍,你的配伍一定要很精準,所以開方子,開藥方是要講究裡邊的和諧,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開方子,開的是,你來什麼病,好,你有胃酸,假如有16味葯是去胃酸的,我把這16味都放在葯裡邊。那叫葯,那不叫方子。看這個方子,裡邊沒有一個治感冒的葯,可是它卻把感冒一劑而愈。中醫不是不能救急症,你像感冒發燒這些好像是急症,實際上中醫是完全可以治的。關鍵要辯證準確,我看你是哪類發燒,你如果是太陽經脈的發燒,就是表受寒的話,那我就可以給你用,如果身上微微出汗的話就可以用桂枝湯。如果無汗的話我就用麻黃湯。如果是少陰的發燒,那麼我就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你要完全根據它的理來走。 所以如果真的能把《傷寒論》學好,其實《傷寒論》張仲景是非常有慈悲心的。像我們開中藥,開西藥很少有人去告訴你,吃完這個葯以後,該怎麼樣。張仲景還舉了一些例子,張仲景說你服下這個葯的時候,你感冒初起服下這個葯以後,馬上怎麼樣呢,馬上進被窩發汗。如果汗發不出來,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啜熱粥一碗,喝一碗熱粥,助他的發汗。因為粥是補脾胃不傷脾胃的,對不對。它是幫助你的,所以食物可以幫助治病就在於這,然後它是可以幫助你,啜熱粥一碗。這樣的話你發出汗來了,你的病邪就去掉了。去掉以後,馬上藥就停。再好的葯也不可以多吃。如果發汗太過的話你就啜涼粥一碗,因為涼粥也是主收斂的,它也不損傷脾胃。然後就可以了,就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在這種情況下,你吃這個葯的時候,你在食物上要注意哪些,所以他說凡是腥的,臭的,味道濃的這些東西你都不要吃。這就是中醫很人文的地方,中醫為什麼人文,現在我們開了葯誰也不會告訴你該吃哪些,不該吃哪些,對吧。中醫很人文的地方告訴你什麼呢?在這個時候你不可以吃腥的,臭的,味道濃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只要一吃這些飲食,這些飲食,我們剛才講過了,凡是味道特別濃的,特別腥的,特別臭的這些東西,一下去它就調元氣。 本來你的病在表層,如果它一往下走把元氣一調上來,使得你這個外邊的病也往裡走。你要不想讓你的病也往裡走的話,你就在這個時候,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家長都很清楚,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感冒發燒的時候,哪怕餓兩頓都沒事,反而忌諱多吃,而且忌諱吃濃的東西,味道特別特別濃厚的東西,這是很忌諱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張仲景的慈悲心。而且他是從醫理上走的,記住這是葯。那正好講的這兒呢,我也講一下醫,古代醫字的寫法。古代醫字是這樣寫的」醫」(繁體字),還有另外一個寫法,就是下面是巫。記住這個字,本身就把中醫裡邊的很多內容都涵蓋進去了。這個醫字外邊這個匚是有讀音的,這個讀方。就是首先你要懂醫學的話,第一,你要懂醫理。醫理要方正,這個是匚(方),醫理一定要方正,這就是醫理。然後這個矢,矢是箭。就是有人說是外傷,實際上這個箭大家看又像什麼?我們醫療手段裡面的什麼?針灸。所以矢指的是針灸。然後上面這個是個殳字,這個字是殳。殳字,實際上是什麼呢?也是一種武器。所以實際上學中醫,不僅僅是對我們養生有用,還可以懂兵,兵法。古代中醫裡邊就有一句話,叫做用藥如用兵,你用藥就像用兵一樣。實際它裡面非常講究道理。那麼這裡面,它這邊是個殳字,殳字代表的是什麼?也是一種武器。但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底下是個又,上面是一個古代水池的那個樣子。那麼這個字這樣一看呢,就是手在水下摸東西。所以有人就認為這邊的這個字代表按摩。你看中醫裡邊,現在有《黃帝內經》,有醫理,講針法,還要講按摩。按摩在治病裡邊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同時又是最高的一個層面。所以我們中醫經常說一句話,叫手到病除。只有當你這個手到了的時候病就除了,這句話好像是,看上去現在我們形容都是,一上手他就好,其實也是這意思。它真正的動機是說你一上手,很多的病,在表層的病,基本上是可以用按摩的方法解決的。就在體表的毛病,進入到深一層(經絡)以後用針刺,再深,入到五臟以後用什麼,用藥。再繼續深的話,那就是另外的,病入膏肓,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就用灸,針灸的灸,用灸法。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所以這邊這是針刺,這個是按摩。然後底下這個酉,酉就是成就的意思,什麼東西成就,到秋天就叫酉。秋天萬物成就了,五味俱全了。五味俱全了以後,就會用這種東西來釀酒。所以這個古代的酒字,不就是水加上這個酉嗎。就是把萬物成就的東西放在水裡面去漚,去發酵。所以你看古代的這個酒,就是古代最原始的葯,也就是上節課我所說的那個醪糟。就是很薄的,叫醪里這個東西。其實在超市都可以買得到。我就希望大家聽了這些課以後,你出去喝那些烈酒不如喝醪糟,還養生。這是酒的問題。你看就一個醫字實際上把古代的所有的治療手段還有醫理全部都涵蓋在裡邊了。那麼這邊是巫,這個巫是什麼?就說中國古代實際上還有一種祝由的方法,是巫術。那麼這種方法現在基本上沒有人用了,這是巫術的一種方法。所以這是古代的醫的兩種寫法。這樣大家就清楚了,到底醫和葯是怎麼回事,有人就開玩笑說現在這醫,說你看現在我們醫是簡化了,就剩這個了,就剩開刀了。這個是很不一樣的,而中醫是不講究所謂的這種東西,中醫認為疾病,人體,就藏傳佛教裡邊,醫學裡面有這麼一種說法,說人體生病就好像水變成了冰一樣。那麼你是把這個冰給剌掉呢,還是把這個冰給化掉了,讓它重新變成水。這可以引導我們對醫學的重新思考。你是把它剌掉,還是把這個病邪去掉或把它直接再變成水。因為人體正氣邪氣都在人體裡邊,邪氣也是正氣變現來的,所謂邪氣就是過度之氣。所以這樣大家記住,從現在開始大家就知道什麼叫醫,什麼叫葯。葯就是和諧。然後如果真的會開藥的話,真正開藥方裡邊是包含有慈悲心的。這也是中國古代的聖王為什麼重醫藥的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

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什麼是正確的風水!
「詩歌鑒賞」出題角度及答題規範歸納
從「歸秀論」角度詮釋《神峰通考》命題(二)
「寒之不寒為無水」的中醫學角度分析
哲理圖文:試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樂趣無窮啊!

TAG:食物 | 中醫 | 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