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蓋茨媒體見面會文字實錄

新浪科技訊 9月30日上午消息,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今日上午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媒體見面會,就中國慈善行業的發展等問題回答了與會記者的提問,以下為媒體見面會文字實錄:

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感謝各位參加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關於慈善的媒體見面會。

今天蓋茨先生和巴菲特先生將在媒體見面會上做簡要的發言並接受記者提問,本次媒體見面會只接受關於慈善方面的問題。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先生,於昨天晚上同中國50名商界領袖和慈善人士就中國的慈善事業進行了探討,並分享了各自的慈善經歷和對慈善的熱情。

謝謝大家,馬上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將與大家見面,請大家稍作等待。

比爾·蓋茨:各位早上好,謝謝大家今天能夠光臨,我們感到非常興奮,能看到中國的慈善事業令人感興趣的不斷的發展,我們昨天晚上有一個非常好的活動。我們請了50多位的中國商界和慈善界人士進行了會面和交流,我們談到了介紹了慈善方面的經驗,進行了小組討論,互相分享我們自己關於慈善事業發展的看法和體會。而且我們也非常感興趣聽到了中方的人士談到了他們在這方面想做的一些想法。同時也提出了問題,比如說能從美國學到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討論和交流的體驗,我想慈善是自願的一個事情,並不是說強迫的一件事情。

當然了,我們是相信要做慈善事業,而且我們認為我們有這樣的職責來回饋社會和人們。

沃倫·巴菲特:各位早上好,昨天晚上和商界人士和領袖們進行了會面,他們都談到了對慈善方面的看法,以及他們的疑問,我想差不多25位到30位人士,都發言談到了慈善各方面的情況。而且我也從他們的發言中學到了一些新的東西,我們也介紹了我們的經驗。

記者:我們知道你們在美國已經說服40、50位富豪人士來進行捐助,中國現在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和美國發展的階段是不一樣的,而且很多的資源都應該注入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儘管現在有些人已經是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從昨天晚上的活動中和其他的活動中你們肯定了解了中方很多的情況,而且你們此次來華也會幫助更多的人,投入慈善事業,也會非常成功,同時對中國的社會也會做很多的好事。謝謝。

比爾·蓋茨:我想你在年輕的時候創建自己公司的時候,你的時間和你的財力都是集中在擴展公司業務這方面,而且你年輕的時候也不認為你應該開始做慈善,我們在美國聚集的這一群人,他們已經承諾了要捐贈,把自己的財富捐出來,他們有80歲的人,也有更年輕的人。

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不管什麼樣的年紀都應該來做慈善,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領先的工作,當然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進行選擇。我們在美國就有幾十個人聚在一起投身慈善事業的發展。我們認為在中國有可能有同樣的慈善事業的發展。

當然了,中國有自己的特點,慈善事業也有自己的發展道路。但是一個有活力的經濟,實際上是可以和慈善事業平行共同發展的,而且慈善事業不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只能使得社會更平等的來均享社會財富和社會發展的紅利。我們在美國有40、50個人已經做出了捐贈的承諾。每個人對慈善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說給多少錢,或者是捐贈什麼樣的項目和事業以及領域。

我們對於別人做捐贈,我們沒有具體的看法,這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他們可以自己選擇。

記者:在昨天舉行慈善晚宴前,事先聲明了不要求出席者認捐,這樣做是為了不給他們壓力嗎?是向中國富翁說慈善的理念嗎?如果是的話,二位在中國向富翁說出理念是更難,還是更容易?

沃倫·巴菲特:我們不想對中國任何的富豪施加壓力。我們在美國做慈善事業的時候,我們沒有這樣做,也不讓人們來簽合同,或者一定要同意做什麼事情,這都是自己的決策。

在美國我們確實給了一些人打了電話。但是我們都將認識而且沒有受到任何的壓力。或者是要求別人做什麼,在中國也是這樣,我們也不會這樣做,當然了,我們要求他們做,就是說如果他們想做慈善事業的話,他們可以給我們來交流一些想法,告訴中國做慈善是如何做的,稅收對於慈善、捐贈有什麼樣的規定,他的家庭、事業、公司等等各方面的情況。

我們沒有要求任何人,不管是直接還是非直接的來簽署什麼樣的文件來做出任何的承諾。我想中國的慈善事業是中國人民自己決策的事。

記者:從中國的這些富翁當中,你們希望獲得什麼,你們有沒有接到這方面的反饋呢?另外,你們在美國有沒有過像昨天在中國這樣進行的酒會或者是這樣的討論呢?如果有的話,你們覺得這兩者之間有沒有什麼區別?

比爾·蓋茨:我們在美國所做的慈善捐贈承諾,根據我們對於富翁或者是慈善捐贈的理解,大約會有400位,現在已經有40個富豪家庭已經加入到慈善捐贈承諾當中來。

在中國,我們不太清楚,有多少富豪會加入到這樣的承諾。但是我們最關注的就是我們的慈善是在全球開展的,我們自己做慈善事業,像沃倫和我做慈善,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對於政府和企業的活動,都是進行補充,然後來更好的造福於社會。我們可能形成了自己的慈善模式,那麼這樣的慈善工作,可以很好補充政府和企業所做的活動。

中國正處於一個階段,就是慈善剛剛開始起步,像在昨天我們曾經和一些人士接觸到,他們來自不同的年齡段,他們也都表示,慈善事業不只是哪一個年齡段,或者是哪一個階層的工作。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可能非常關注企業的發展,但是並不是說慈善就做不了了。

沃倫·巴菲特:我們在美國,進行這樣小規模聚會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完善的想法。大家只是坐在一起談怎麼做慈善的,他們的家庭是怎麼做慈善的,講這麼多年來他們對慈善的體會。我們並不是事先就有一個慈善捐贈承諾這樣的一個框架,然後圍繞著這個框架來進行討論的。

我們也利用自己平時的一些機會和這些富豪進行接觸,然後逐漸的形成了我們的承諾,這樣的想法,在美國我們有大概400位這樣的富豪是可以加入到我們的承諾當中來的。現在也已經有了40位富豪家庭。

昨天晚上,我們所參與的在中國的慈善討論,讓我們感受到,在中國富豪們也有著同樣的心情,當然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大家做慈善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國情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方式,但是我感覺大家的心是一樣的。

比爾·蓋茨:沃倫,你們對於你們的這些成果,還有你們討論的時候,以及酒會有沒有在實物上面有什麼區別嗎?

沃倫·巴菲特:這是開個玩笑。

記者:昨天的晚宴我諮詢了一些企業家,他們感到非常的輕鬆、愉快。非常感謝你們,也代表中國的工業向你們表達一份謝意。對於媒體來講,您二位的中國之行令媒體非常的苦惱,我們無所適從,一路奔波無所獲,我們感到非常失望。今天有這樣的機會,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據我所知,中國的慈善家陳游標,他昨天說給您一份見面禮,他的裸捐,您怎麼對待這份見面禮?

比爾·蓋茨:我覺得在這裡具體談哪一位先生並不是很合適。我們做慈善有各自的方式,有些人可能會願意非常公開的去談,他是怎麼做慈善的,我們也有一些朋友給予了我們非常獨特的小禮物,或者是表示心意的東西,我們已經把它們放在我們的辦公室里。

沃倫·巴菲特: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在中國大家對慈善事業的關注和努力,我們也會繼續進行這方面的合作和幫助。那麼至於談到他們所給我們的這些小心意或者是小禮物這裡談並不是很合適。在美國,我們也經常會有聚會,有這樣的朋友,我們並不會直接談他們給了什麼,或者是什麼禮物。他們有跟媒體的接觸,媒體可能會很希望,多聽到一些這樣的信息,但是這在我來說,我們是不會具體的提及和他所說的內容的。

記者:蓋茨先生、巴菲特先生早上好。我是來自於一個慈善雜誌。請問一下關於品牌的問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比方說在氣候變化領域等等,這個企業的CEO應該怎麼樣來表現自己?

比爾·蓋茨:你的問題是對企業的CEO來說的。

沃倫·巴菲特:如何把他現在在氣候變化方面,比如說環保事業上面的變成仙一般的人物或者是怪人比較好,我覺得這個可能要由自己的企業來決定,自己企業的產品,以及企業對客戶有什麼樣的態度,還有對待股東的態度,這應該根據一系列的情況,看企業有什麼樣的想法,怎麼來塑造這個形象。

總得來講,在美國有一些例外的情況。CEO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一個企業,在財富500強的企業當中,我想大家對於其中很多的CEO耳熟能詳,可是對於其中的一些CEO並不是十分的了解,因為他比較低調。

記者:各有一個問題問一下巴菲特先生和比爾·蓋茨先生。首先問一下巴菲特先生,您此次來中國的行程非常的豐富和緊湊,您認為此次來中國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是關於中國慈善方面的交流還是對於比亞迪的視察?對此次的中國之行是否達到了您此前的預期目標?

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比爾·蓋茨先生。您對中國的富豪,對於財富、對於慈善,您認為中國的企業家與國外的態度有何區別,您對中國慈善有何建議?

沃倫·巴菲特:我對比亞迪的訪問是很久之前就計划了的。剛好跟這次和慈善的酒會時間重疊在一起,所以我這次中國之行行程比較緊張,我們都實現了我們對於這次中國之行的期待。無論是我的哪一個目的,我覺得都非常的好。我們在比亞迪看到了很多,我去了深圳,3年前我在大連待了1天,15年前我在中國花了17天的時間。所以在過去的15年相比較,這幾次拜訪,我感覺中國的變化太讓人吃驚了。

當然,我們聽說了很多,你能親眼看到,去親身感受是完全不一樣,我們能看到城市如何的發展,見到了非常傑出的人士,他們做出了非常傑出的事情。而且是在非常短時期就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有了這樣的成就。實際上他們所做的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包括昨天我們見到中國商界和慈善界的人士,他們說得也非常好,做得也非常好,我覺得非常好。我想以後能有機會我願意再重新開始做這些事情。

比爾·蓋茨:剛才沃倫已經說了,昨天和今天都在北京,在中國看到了很多的經濟發展的例證,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和它的成就都使得我們感到非常的印象深刻。

30年以前,中國沒有什麼人有錢,所以中國現在的這一代的富人是第一代的富豪,所以很自然就是他們現在的想法,以及他們在慈善這方面的想法。比如說他們對他們的家庭成員做出安排,他們的公司,他們自己的業務發展等等,以及包括對社會的回饋,他們都要有他們自己的想法,特別是一些高技術公司,很多有錢的人年紀也都非常年輕。

我們以前也接觸過這一些技術背景的新富豪,也跟他們交流過慈善方面的看法,他們也問問題,他們捐贈如何確保他們捐贈的錢得到非常得體的適當的應用,以及對他們的公司做出什麼樣的安排。我想我們和他們都做了非常好的交流和討論。而且我們也討論了什麼是能夠增加我們能力的最佳的辦法,以及能夠把我們的事業辦的更加成功。

記者:我們是在中國對慈善家都進行排榜的機構,胡潤富豪榜,中國有400、500人的億萬富豪,有人公開說出來要捐贈。我的問題就是說為什麼您選擇先到中國來而不是去歐洲?歐洲像美國一樣有長期的幾代人的財富的積累,而不是像中國這樣是新富豪。

沃倫·巴菲特:我們對歐洲的富豪也有接觸,我們其實並不是說要做一個全球的巡迴的這樣一個訪問,比爾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主意到中國來,所以我們就把這個訪問定下來了,我們並不是說把世界地圖拿出來,規劃一個全球的巡迴訪問。

這和我們自己的計劃沒什麼規劃,只不過是一個想法,財富對中國來說是比較新的事物。雖然他的範圍不是特別小,但是比較新。而且像發展慈善事業,在歐洲,在北美他們有幾代人的積累和機制已經都建立起來了。而且在歐洲,在這些發達地區,他們已經有幾代人的積累,已經有了自己做事行為的準則,也更難有改變。

比爾·蓋茨:作為中國的選擇,我認為中國億萬富翁的數目是位居世界第二,這是用美元來計的。我想在有些地區並不是有很多人能夠進入這個範疇的,很多歐洲的慈善家和基金會,已經運行了很長時間了,而且沃倫和我也和他們進行過交流,也去過歐洲。

歐洲的慈善事業都是分國別來做的,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亞洲,明年我們會到印度做一個相似的活動,來討論一下印度的形勢,以及探討一下他們有什麼樣的相同性和不同性,以及發展慈善事業的機會。我們在美國很成功,我們很幸運有這樣的財富,和大家分享這樣的財富。我們和其他的成功人士來交流,也可以互相學習和幫助,把慈善事業做得更好。

如果沒有慈善事業的話,社會也不會像現在情況這樣,就會比現在的情況要差。

記者:我想問兩位先生。先問蓋茨先生,您的公司在中國有很多的公益的項目,這個是有所知的,您的基金會在中國建立以來,在中國已經投入了多少捐贈?在未來將捐贈多少?巴菲特先生,您在中國的捐贈有什麼計劃?

比爾·蓋茨:我們做捐贈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企業做,微軟在這方面可以做很多的捐贈,還有我個人做出的捐贈,而且像巴菲特先生,也向蓋茨基金會做了捐贈,蓋茨基金會的工作重點是關注最貧窮的國家,中國已經不再算是最貧窮的過程,我們在中國所做的一些贈款項目是有關於艾滋病、結核病、煙草等等。這些項目並不是我們原創的,而是作為一種催化劑的作用來推動項目的成功,我們做的更多的還是在比較貧窮的國家,哪怕是在未來,我們在中國和非洲國家,希望藉助中國專家的力量,能夠幫助非洲國家的人們來獲得更多的藥品治療、疫苗等等。

講到具體的捐贈規模和數目的話,現在已經超過300億了,如果你去蓋茨基金會網站上看,能夠找到更加詳盡的信息,以及巴菲特先生對蓋茨基金會做的捐贈,還有我們做的捐贈項目。

沃倫·巴菲特:在過去幾年當中,我們很少談企業做的捐贈,我們講的都是個人做的捐贈。我們公司大概有60萬的股東,他們把錢放心的交給我們來打理。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你們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網站上去看的話,你會看到在網站上有5封信,其實,是3封信,5個承諾,有幾封信是給我的孩子的。這裡面談到了我為什麼捐贈,我捐贈的錢能給受益人帶來什麼好處。我已經承諾99%我個人的財富將會用於慈善事業,而且會在我去世之前和去世之後的10年內把這些財富都用到慈善事業當中去。

我希望我的做法和其他的人有一些不同,我並不是設立一個遺產性的基金,成百上千元的用下去。我是希望在我去世前和去世後的這10年之內,把我的財富用到慈善上面去,我們一共捐贈了5個基金會,大家可以從網站上面找到詳細的信息。

記者:我的問題是現在在捐贈人把慈善捐款捐給誰,在中國是有爭議的問題,請二位談談,美國的捐贈途徑是怎樣的給予受捐人的,以及機制是怎樣的?

比爾·蓋茨:在美國慈善事業或者說慈善基金的捐贈渠道有很多種,你可以捐贈給慈善機構,也可以捐到健康領域,教育和衛生是最大的接受善款的兩大領域。慈善機構用這些錢來改善人們的健康,比方說做癌症方面的研究。曾經有一位母親死於癌症,他的後人對於癌症研究非常的熱情,做了大量的捐贈。還有在教育方面,來提高教師的素質,改善素質的質量。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項目。

我們在美國,這些非營利性的組織數目非常多,而且資源來源也非常的清楚,他們很好的用好這些錢。我知道現在一些機構、大學、研究院所他們接受了這些的善款進行了更多的努力,中國也開始起步。美國的情況對於中國來說有借鑒意義,當然兩個國家的國情並不完全相同。

沃倫·巴菲特:是的,在美國大約2%以上的GDP是每年作為善款進入到社會發展當中的。很多並不是由基金會來捐助的,而是由很多個人做出的捐贈,也有很多是捐給教會的。

剛才問到的透明度的問題,基金會做出的善款會有明確的記錄,這都是向公眾披露的,大家可以查閱到。比方說蓋茨基金會或者是我的孩子的基金會拿了這些錢是做什麼事情。

有的時候,有些個人在做捐款的時候,並不會來說明自己的姓名,有的就可能會希望指定善款的用途。還有很多人做的這些慈善的捐贈並不是出於稅收方面的考慮,他們是真有這樣的熱情,所以你們可以去看一下,美國的慈善基金會,或者是個人他所做的一些捐贈,我們可以去借鑒一下。

記者:在你們昨天晚上的討論當中,有沒有談到目前在中國發展慈善事業面臨的一些挑戰和障礙,能不能給我們分享這方面的情況?

比爾·蓋茨:我對此的回答,其實和在美國很相似。大家提到了善款的用途,而且也談到了和家庭和子女的關係,當你進行捐贈的時候,和子女怎麼去進行交流,他們有什麼樣的想法,我覺得這些都是很相似的。

那麼有一個區別就在於中國的富豪因為是第一代的富豪,所以他們很多對於慈善事業不是特別的了解,而且慈善事業在中國發展,還處於比較早的階段。

沃倫·巴菲特:不過,它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有些人的擔心,可能和美國富豪的擔心並不完全一樣。他們有些人可能還是跟個人有關係,有些人希望保護自己的隱私,有些人可能擔心孩子的安全。有一系列大家都很能夠理解的、很正常的擔憂。其實這樣的擔憂在美國也同樣存在,那麼,我覺得在中國聽到更多的擔憂害怕被誤解,害怕會影響自己的聲譽等等,這樣的擔憂在美國也一樣有,不過大家關注的重點不一樣。對於隱私的擔憂,比方說我希不希望我的名字登在報紙上被所有人都傳頌或者是念到。

我們在美國鼓勵大家進行慈善的捐贈,我和蓋茨先生經常去和這些富豪接觸。也有些人提到,希望他們的捐贈不影響到子女的行為和其他機構的行為。我們在美國幾十年以前就開始這樣做了,而且我們的前輩做這樣的慈善事業,對我們也是有非常好的影響,我們這樣做對我們將來的後代,幾十年以後,也會有好的影響,我想中美在這方面都是一樣的。

所以做慈善是非常個人的一個決策,比如說他們覺得暴露在公眾的視線之下覺得不舒服的話,他們可以自己選擇。

記者:兩位這麼多年做慈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兩位提到過,昨天晚上和中國的富豪有中美兩國做慈善的經驗、教訓和交流,在中國的慈善制度和慈善的專業化方面,兩位對中國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建議中國避免美國出現過的什麼樣的問題?謝謝。

沃倫·巴菲特:我想最大的問題是把它做好,這些人都很有錢,但是要想把它用的很明智,很聰明,他們在自己有信心的領域裡,決策起來是非常有利的,非常迅速的。但是做慈善,對他們來說是個新的領域,所以他們感到有點不安,不太放心。而且,他們在尋找能夠信任的機構和人來幫助他們做這些事。

比爾和我在過去幾年也經歷這樣的過程。我們剛開始做慈善的時候,同樣也是沒有這麼大的信心。而且作為我們來說,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信心,或者是不特別了解的話,我們自己就不太願意去做。

所以我想這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大家交流,通過討論來解決你的問題,吸取教訓,學習到成功的經驗,這樣的話你會慢慢越做越成功,越來越有信心了。

比爾·蓋茨:你在開始的時候做慈善事業,它和你業務成功的領域是不同的領域,雖然你在別的領域非常成功,但是慈善領域是一個新的領域。對於蓋茨基金會,我們對於醫藥和教育領域的投入,是我們主要的投入的方向,有些其他的領域我們不太熟悉,不太有把握。過了這麼多年,我們有些項目做的是非常好的。我們的範圍也在不斷的擴展,而且我們跟各個領域的專家,業內人士來進行交流。比如說我有錢,但是我不知道,我如何把這個錢用到最佳的地方。

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交流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所以你就得不斷的學習。你如果學得好的話你可以進步的更快,因為慈善事業是一個新的事業,特別是在中國,所以慈善家更應該互相的合作。

昨天晚上的晚宴,我們一起交流,而且也談到了我們僱傭了很多專業的人員來專門做慈善事業,大家都很坦誠,他們舉了很多的例子。也從中間得到了很大的精神上的慰藉。如果碰到了問題,他們可以討論,合作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以便提高大家的信心。

慈善事業會越做越精明,而且我們也看到了大家要把這個事情做好的這樣的一個想法和願望。我想我們都在不斷的學習,你們你不能夠怕失敗,我們可以承受失敗,但是我們在不斷的學習。

沃倫·巴菲特:在蓋茨基金會,人們正在努力,在縮減,在幫助各種各樣的疾病患者,比如說像小兒麻痹等等,當然不是我們所有投的項目都能做到成功,但是我們幫助了數百萬的患病的孩子,像瘧疾患者。當然了,我們這些不成功的事例就不值得一提了,我們幫助這麼多人所產生的效果是可以證明一切的。因為你不可能把什麼事情都做好,把什麼事情你想做的都做成。這也是慈善事業培育和發展的過程。

主持人:我們的媒體見面會到此結束,謝謝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先生。謝謝大家光臨。

推薦閱讀:

寫給最速足球的第50萬個關注者
媒體:對比倫敦事件和昆明事件 西方「雙標」顯露無疑
做自媒體怎麼獲得收益?
自媒體小編不願刪帖被人持菜刀砍骨折,你怎麼看?
一點簡介

TAG:媒體 | 文字 | 巴菲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