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讀三國三十之「舌戰群儒」

劉備被曹操一路緊逼攜民渡江,投奔駐守江夏的劉琦,曹操在長江北岸屯兵,並下了戰書要與孫權會獵於江東,東吳是戰是降形勢未定,作為劉備集團的第一謀士,孔明早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而這一仗對於劉備集團和三分天下的戰略部署意味著什麼孔明自然非常清楚,所以他趁魯肅來江夏弔喪探聽消息之際,與魯子敬一葉扁舟來到江東,於是舌戰群儒的好戲就此拉開了序幕。

首先關於群儒為何會如此的為難孔明,我們需要在此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東吳的天下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的是一幫武將,而文臣儒者是在孫氏集團建立之後才陸續被吸引和歸降過來的。

我們講過,一個人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付出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感情和放不下。孫氏政權不是靠群儒打出來的,所以他們對於該政權的存在與否並沒有太多的感情和心理歸屬,誰做自己的的主人其實對於他們來說並無太大的區別和意義。

第二、曹操的實力和愛才的名聲。

曹操協天子令諸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統一北方,三分之二的天下盡歸其下,在白門樓斬殺呂布,而今又不費吹灰之力收復了荊州,實力不可謂不大,而江東不過六郡之地,怎可與之抗衡。另外曹操滅掉各路諸侯的時候,對其下面的文臣武將並無任何苛待之處,鑒於此,文臣儒者更不希望做出無謂的犧牲來換取自己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的一切。

第三、劉備集團的勢單力薄。

劉備身邊的武將只有關張趙三人,謀士也不過孫乾、糜竺之輩,孔明新加入並未太久,加之文人相輕的毛病,他們也並未將孔明真正的放在眼裡。連一席根據地都沒有的劉備在他們心中不過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就算漢獻帝認其為皇叔,而今漢獻帝尚且受制於人,自身難保,一個虛名皇叔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他們不會相信東吳聯合這樣的盟友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而且聯合劉備還有可能激怒曹操,因此他們對於孔明的到來是非常不歡迎的。

舌戰群儒的結果自不必說,但是該事件對於劉備集團、孫氏集團及儒者本人的意義都是有非常重大的,我們試析之!

一、劉備集團

諸葛亮雖然是孤身前往,但他代表的卻是整個劉備集團,所以在舌戰群儒的過程中,他不僅最高姿態的表達了劉備集團抗擊曹操的信念和決心,最大程度的維護了劉備作為正統皇叔的意義,還淋漓盡致的將自己的智慧展現了出來,讓孫氏集團從此不敢小覷自己的盟友,為孫劉日後的平等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孫氏集團

在孫氏集團內部,文臣和武將就戰與降的問題本就沒有達成一致,作為主帥的孫權也對此猶豫不決,群儒雖然理屈詞窮,但是孔明卻在整個舌戰的過程中,將敵我雙方的實際實力、盟友的堅定態度等等進行了明明白白地分析和展示,對於日後孫氏集團內部形成齊心協力聯劉抗曹的局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三、儒者本人

文臣儒者無論是對形勢的認識,還是對於作為臣子的本分都局限於一個文人的小思想、小格局,並沒有真正將自身利益與集團利益捆綁到一起,孔明在整個對答過程都在採取激將與對比的方式來對其進行教育和鞭策,所以在每一個問題之後,提問之人都理屈詞窮、羞愧萬分。

舌戰群儒作為孫劉聯合抗曹的前奏,既是赤壁大火的火種,也是三分天下的引子,它不僅讓曹操徹底結束了南征的美夢,還讓孫氏集團從此站穩了腳跟與曹操公分天下,更從真正意義上開創了劉備集團前進的方向,為劉備集團佔領荊州、進取西川做了最高意義的鋪墊!

該文素材均選至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內容瑾代表小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不吝指教!

如喜歡該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解構經典!


推薦閱讀:

「美國夢」解讀
解讀掌紋密碼》第二章第一講部分(連載2)
【十神淺釋】全文解讀
解讀八字命例

TAG:三國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