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志紅:所有的自卑,都是在愛面前的自卑

文/武志紅出處/黑天鵝圖書(ID:htebook)本文經授權發布2012年度,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問自己。腦海里第一時間出來的答案是,那三個夢。不是我的兩本新書,不是我的工作室的發展,不是我上過的什麼課程,也不是我第一次去了西藏,而是——那三個夢。那是2012年夏天的一天,應該是六月,一天晚上我接連做了三個夢。今天先說說其中一個夢境。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有點胖,身高約165,一確認妻子愛他,就大哭,一邊哭一邊喊:「我要去新疆!我要去新疆!」他數次確認妻子愛他,也數次大哭。這個夢,其實是幫我深入理解,我的自卑感到底是什麼。這個夢一開始讓我有些費解。我想,夢裡那個胖子是誰?那是我嗎?我身高177,情緒表達不自然,而他身高165,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多流動……但隨即明白,他是我,他是我的一個子人格,是我主人格的對立面,也即榮格所說的陰影。他哭什麼,為什麼而哭?對於這一點,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媽媽說過,我一歲四個月前一直在哭。她說,我嬰兒時不斷地哭,必須抱著,一放下就哭。因奶奶不幫我們家帶孩子,所以媽媽就一直抱著我,為此乾脆不去地里幹活,成了我們村幾乎唯一的一個全職媽媽,受盡人白眼。到了一歲四個月的時候,突然就不哭了,同時也學會了走路。我想,一歲四個月前的哭,就是這個夢裡男人的哭。嬰兒時的哭,是渴望與媽媽建立鏈接,鏈接就是愛,這個鏈接整體上沒形成,但一直都有希望,所以一直哭,用哭聲來表達對愛的渴求。最後,突然不哭了,而那意味著對渴求鏈接的絕望。心理學一個說法越來越深入人心:媽媽要陪孩子到三歲,三歲前不要有大的分離。之所以如此,是研究發現,在良好的養育環境下,孩子到三歲時才能形成客體穩定和情感穩定的概念。客體穩定即,我看不見媽媽,但媽媽是存在的。情感穩定即,媽媽有時對我不好,但我知道,她對我的好是恆定存在著的。一個孩子有了這樣的概念才能承受與媽媽的分離。否則,他會將短暫的分離視為永遠的被拋棄。如孩子三歲前,媽媽與孩子有兩星期以上分離,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被拋棄創傷。孩子形成的被拋棄創傷,不會因媽媽回來而自動化解,媽媽必須做很多努力才可能化解。很多媽媽沒修補的概念,或修補時因碰到了孩子的保護殼,而很快失去耐心。結果是,這些孩子的被拋棄創傷一直留在心裡。所以,有心理學家說,如果孩子三歲前,媽媽與孩子有了兩個星期以上的分離,那麼,請攢下讓孩子看心理醫生的錢吧。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家庭,那麼試想,十幾億中國人中,能有多少人是幸運兒,在三歲前一直和媽媽在一起,而沒遭遇兩星期以上的分離呢?我是一個幸運兒,沒和媽媽怎麼分離,吃奶吃到四五歲,沒挨過父母一次打一次罵,爸爸僅有一次不耐煩吼了我一句,我還哭著找媽媽去告狀。為何作為這樣一個幸運兒,我的夢中和我的生活中,仍顯示有嚴重的被拋棄創傷呢?這涉及到母嬰關係的質量。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觀察了約六萬對母嬰關係,他提出一個概念:足夠好的媽媽。意思是,若媽媽足夠好,則一個孩子就會形成基本健康的心理。足夠好的媽媽中有一個條件:原始母愛貫注。原始母愛貫注即,媽媽對孩子有心靈感應能力。他發現,許多媽媽在懷孕最後幾個星期,和孩子出生後的幾個星期,對孩子會非常敏感,能感應到孩子的需求和內在的心聲。當看到原始母愛貫注就是心靈感應時,我不禁驚嘆一聲,天啊,這是要讓媽媽成為神一樣的存在嗎?這句驚嘆,也是我這個夢的答案所在,也即,儘管我在中國已是幸運兒,沒遭遇嚴重分離,但我仍無緣得到溫尼科特所說的原始母愛貫注。這有兩個看得見的原因。第一,因長期遭爺爺奶奶和叔伯聯手欺負,還曾被村幹部在大喇叭上點名廣播,說我爸媽是不孝子,我爸媽都陷入嚴重抑鬱狀態,特別是媽媽,只要稍有衝突,她就會被氣得躺在炕上不能動彈。我多次進行自我催眠時,都看到媽媽有氣無力地躺在炕上,而幼小的我驚慌地這樣碰碰她,那樣碰碰她,希望她能給我一些反應,媽媽會掙扎著有些回應,但有時連回應都做不了,最後我無助地躺在她身邊,依戀著無助的媽媽。第二,媽媽那邊的親戚,都不習慣表達情感,就好像一表達感情和情緒,就會不好意思似的。這兩個原因合在一起,我想我也沒得到溫尼科特所說的原始母愛貫注。足夠好的媽媽與原始母愛貫注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論,而他最廣為人知的概念,就是足夠好的媽媽。足夠好的媽媽的關鍵,就是敏感,溫尼科特稱「一個真實的母親對嬰兒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夠敏感」。他認為,嬰兒最初追求全能自戀感,即,他想怎樣事情就會怎樣發展。譬如,他餓了,媽媽的乳房就會送上來,他冷了,就有媽媽的懷抱,他想玩,媽媽會陪著他……實際上,這樣的描繪遠不足以表達嬰兒的全能自戀感。嬰兒甚至是覺知不到他與媽媽的分別,他和媽媽一體,他和世界一體,所以,世界、媽媽與他的心意是相通的,而且完全按照他的心意運轉。足夠好的媽媽,能夠很好地滿足嬰兒對全能自戀感的追求,而一旦這種感覺得到了很好的滿足,嬰兒就可以接受生命中的挫折,接受媽媽、世界和他不是一體的事實。要做到足夠好的媽媽,細緻的照料很關鍵,而與照料至少同等重要的,是溫尼科特所說的原始母愛貫注。即,嬰兒出生前後的數周時間內的,媽媽對嬰兒全神貫注,嬰兒的成長充滿了媽媽的身心,她全然關注新生命,而她的自我、個人興趣、生活節奏和自己關心的東西都退到背景中去。她的自我消退,而她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適應嬰兒的願望和需要。原始母愛貫注是一種很特殊的狀態,不能持久,一般是持續幾周,並且「母親一旦從這一狀態中恢復就不易回憶起」。這個夢,還讓我想到初戀。初戀開始是單戀,曾有三年時間,每天晚上做同一種的噩夢:在各種各樣的場合找她,但找不著。2013年春節後,想買二手房,已看中,卻看到「新國五條」出台,說二手房交易,房主要交20%的增值稅。二手房是賣方強勢,這部分增值稅自然要買方出,看到這個條款,我又急又怒。結果,當晚又做夢,夢見去找初戀,又是找不到她。醒來納悶,這種夢已很久不做,這怎麼了。隨即想到20%增值稅帶給我的情緒,然後明白,這兩者有同樣感覺——我最想要的美好事物,是得不到的。初戀,是那時最想要的;房子,是我現在特想要的,當我升起強烈欲求時,這種愛而不能的夢就會襲擊我。這個夢揭示的,是自卑感。自卑感,貌似都是因某種條件而自卑,但其實所有的自卑,都是在愛面前的自卑。每個人,第一個最想要的,都是母愛。若孩子時,不能得到足夠好的媽媽的愛,每個人都會形成程度不一的自卑感。自卑一旦形成,就會導致一個矛盾:渴望愛,但當愛真降臨時,卻會焦慮緊張到極點,這是真的嗎?這可能嗎?這個夢中,那男子一感覺到妻子的愛,會大哭,會喊著去新疆,就是這一矛盾的表達。確認妻子的愛了,但隨即不安,要逃離,要逃到「心」的疆界。愛是什麼?愛存在嗎?每個人都會思考這個問題,法國著名哲學家雅克·德里達甚至說:所有的愛都是不可能的。他的意思是,你要放下渴求絕對之愛,你才能看到真實的愛存在。在這個問題上,溫尼科特給出的答案是母親與嬰兒的心靈感應,而我最喜歡的說法,是以色列哲學家馬丁·布伯的「我與你」。布伯說,當我在關係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設想,不再將你視為我的目標或實現目標的對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間與全然的「你」相遇。不過,馬丁·布伯說的「你」,是上帝。他的意思是,若我突破「我」這個概念的框架,即可能在某一瞬間,我的神性與你的神性相遇,從而構建了「我與你」的關係。若將溫尼科特的原始母愛貫注和馬丁·布伯的「我與你」結合在一起,那就可以說,心靈感應,即是遇到上帝。基督教說,信上帝才能得救。溫尼科特的心理學說,心靈感應的發生,才能讓嬰兒構建真正的安全感。原來,這是一回事。文章寫到這裡,說實話,已超出我的設想。我事先並未想到,這篇文章會談到,心靈感應就是遇見上帝。這就是文字,或真正思考的力量。真正的思考,是一個單獨的生命,它走到哪裡,是思考者控制不了的,思考者只能服從。█關於本書《為何家會傷人》極具人氣的資深心理學家、百萬冊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用最溫暖有力的文字貼著當下讀者的心,憑藉十年行業經驗,帶領為家庭關係所困的萬千讀者一起踏上自我治癒與尋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本文選自《為何家會傷人》,黑天鵝圖書(ID:htebook)出品。如需轉載請保留本行及以上圖書相關完整信息。正能量∣一個有熱度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推薦閱讀:

不是屌絲,卻不敢追求心儀的女生,該怎麼辦?
2017巴黎時裝周高馬尾髮辮編髮教程
在面對有錢人和帥哥的時候心裡會感到自卑,不敢和他們掙。我是男的。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也特別不自信。?
路虎情殺案 | 性格極端偏激的人有多可怕?
被人輕視,認為軟弱可欺怎麼辦?

TAG:自卑 | 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