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李陽波《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

談李陽波《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

讀了大略有五十本跟中醫有關的書,大概還準備讀一百來本,再讀上三五年。但眼下,我漸漸就看得有些清楚了,中醫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偉大。  只想談談這些書最讓我喜愛的一本:李陽波《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  李陽波認為,中醫是研究天、地、人之間的術數轉換變化關係的一門學問。這種轉換過程是以一種象來表達的。易與道都談象,而醫就是道在人體上的學問。所以,要真正理解醫,就得真正了解易與道,而要真正了解易與道,就得真正了解術、數、象。這就是一種陰陽術數體系,就是與現代科學思維方式有著本質區別的「宇宙生物觀」。在這幅壯觀的圖景里,貫穿著時相及與時相相關的一系列重大概念:道、太極、河圖、洛書、陰陽、五行、術數、氣立、神機、司天、在泉、客氣、主氣、病機、病候、四門神功,等等。  這些概念來不及一一申說。我的閱讀不足以自由穿梭於這些概念之間,並將其順理成章地發為一個較為完善的系統。我僅僅只是震驚於這本書所包羅或是部分攤開的一個神奇而壯觀的世界。我暫時還只是一個看熱鬧的門外漢。看到哪裡就忍不住說幾句。  中醫為大學問、大體系,《內經》原本只有十三方、張仲景增至112方,明清時則達多少萬方了,一般以為這是中醫的發展,但李陽波認為這其實是中醫沒落的標誌。道沒有了,道偏離了,於是只剩下了術,而術也未必精了。在他看來,天人合一觀念就已把中醫小了一截,李陽波很不滿意的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天人合一觀,他解釋說:「他提出這個觀念主要是講天的情況與人的情況的統一,實際上,作為天的宇宙自然,人類社會是很難模擬的,可是構成人類社會的植物、動物及人的本身,他們的生長衰老、他們的變化卻無法逃脫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講天與萬物、與人的這種生理狀態的合一,而不是天與人的社會結構的合一。為了作出這樣一個劃分,我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關社會觀的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談生物的部分,並且徑直把它稱為『宇宙生物觀』。」  李陽波同時認為錢學森也看到了中醫、氣功、人體特異功能等等一些情況,從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議的潛力,看到了人天之間所存在的必然聯繫,所以也摒棄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觀」。  在李陽波看來,中國文化的巨大貢獻根本不是那幾大什麼發明,那東西遲早都會被發明出來。真正的貢獻是《易經》的象辭系統,是河圖、洛書、太極、陰陽、五行這些基本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一整套非數理邏輯體系。  古之大醫都是大學問家,唐孫思邈已經將醫、卜、星、相、風水、地理置於一爐,也就是涵蓋了整個子學。孫在《千金要方》里對習業的大醫要求是:「凡欲為大醫者,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荊邵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見事則不能默而認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不讀庄老,不能應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曜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五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但這在李陽波看來似乎還不夠,因為大醫遠比這個還要有更多的業課。他自己不但神遊於古之大醫的各類學問,還出入於現代光學、電子、生物學、幾何學,乃至災變理論、耗散結構、協同學等學問。他想建立的是一套融合生命工程、易經象辭密碼體系及其泛論工程、心相工程在內的陰陽術數構系。就是這樣一位天才,這位通過望而知之,並時常在人群中,甚至在熟悉的人中不斷去印證某人什麼年會得什麼病,某人還可以活多少年的預言者,一心試圖重振中醫的最神奇學問——運氣學。在他看來,運氣學說是中醫理論里的最高級層次,但兩千四百年來,對這一層次研究並作能作出偉大貢獻的,除了東漢張仲景外,就再也沒有別人了。  簡單地說,運氣學就是李陽波的日課,所謂運氣,指的是五運六氣,五運者,中運、司天、在泉、主氣、客氣也,六氣也,風寒暑濕燥火是也。連起來講,就是運用陰陽術數構系建立起來的一個醫學自己的系統,這個系統首先是討論宇宙與人的各種關係,次之是宇宙運動對人體的各種影響,而人的疾病就應該放到這樣一個廣闊的背景里來談論,所以,中醫絕不是一門簡單治病的學問,即使是治病,那跟疾病的相關性也起碼包括了五行劃分、人神、年忌、運氣、出生時間、手相、面相等等內容。不懂這些,就不知道中醫是一門集大成者的學問,就不足以知道中醫可能還是傳統文化中保存最多、最完善的一門大學問。易經衰落了,儒學沒落了,中醫也式微了,傳統的主要東西都沒有了,我們卻還在這裡大談特談振興傳統,承接國學,想來真正是令人汗顏而又害臊不已。  李陽波有著自己最宏偉的抱負。他與自己的三大弟子劉方、劉力紅、唐農為未來的中醫建構了一副宏偉的戰略圖景,其戰略目標是從傳統文化里提出重大的觀念並與現代科學的重大觀念結合,由此產生新的理論、新的方法,建立一門全新的學問。他設想中的戰役任務是:第一是取得對傳統文化及西方文化的感性認識,其次是嚴肅認真地掌握傳統文化,並提出它的重大觀念,再次是掌握數學、物理的觀念、方法技巧,以及現代科學的重大觀念。他還有自己的戰術方法,那就是每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李陽波八卦、劉方研理占,劉力紅致力象數,唐農研道玄。三人的分工時有人出國、有人出省,有人在家留守。這是一個十分讓人振奮的藍圖,一個似乎可以略略窺見到傳統的部分復興前景的設想。它使我想起斯威夫特曾對朋友的一句感慨:「我經常試圖在所有明智者間建立一個友誼……在一代人之中,這樣的人頂多三四個,如果他們能聯合起來,就可能推動世界前進。」是的,這樣的時代確曾有過,比如伽利略、哥白尼時代、莎士比亞、達芬奇時代,歌德、貝多芬時代,但令人感到萬分痛惜的是,就是這位智力超絕、基本純靠自學,道立天下的李陽波,終因積勞成疾,心髓耗盡,於1991年3月29日絕世而去,壽45歲。  李陽波雖去,但這些年來的中醫發展卻讓人稍感寬慰。其弟子劉力紅更是承繼先師遺志,幾乎憑一己之力使中醫再度成為一門熱學,庶幾乎能讓人看到一絲未來的前景。  當然,時至今日,反對中醫的聲音也很不小。但就像中醫本根於陰陽一樣,這反對的聲音也許不失為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量。在這個道統幽微,群蠅亂飛的時代,也許正是反對者才更有資格說自己是真正的愛國者。中醫的振興要靠療效,但真正合格的中醫我以為不及萬分之一而已,所以,靠這條路數是看不到希望的,我倒以為真正能拯救中醫的,也許就是中醫那一套無所不包的學說體系,當什麼傳統都被振興得差不多衰絕的時候,中醫的理論也許還能存在下去。因為,到某個時候,那差不多就是最大的傳統了。該死的,即使是要完全拋絕了傳統,總也還得留下一小部分供批判來用。  科學只會將這個地球帶入瘋狂,帶入一個毀滅更快的軌道。不需要再討論中醫是不是科學,甚至,《內經》到底治內科病的書,還是內而不外的書,還是君臣在屋子裡對話的書都不必爭論。《莊子》說:「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業,聖人議而不辨。」所以,還是讓我們記住李陽波的話:《內經》也是論而不議的,一議,就把問題弄小了。《內經》不議,《易》與《道德經》也是不議的,一議,東方最有生命力的那點神秘就都沒有了。  當然,你嘴上答應了,也還可以議上一議,只是這有一個前提,即你得跳出宇宙的外圍來看整個宇宙的變化,這當然很難,因為你首先得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給推了。光推了還不算,還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究竟」之學。所以,我不認為中醫真的有死絕的那一天。


推薦閱讀:

中醫防癌有良方(五)
中醫常用穴主治歌
治療咳嗽中醫百家方之銀翹散,主治外感風熱、邪在肺衛之咳嗽
【山西名醫錄】盤點山西各地那些醫術高超的中醫高手,歡迎補充

TAG:中醫 | 運氣 | 李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