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職場媽媽應該道歉的人,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作者|王富貴 費知 編輯|金快樂
咪蒙說,職場媽媽欠孩子一個對不起。但我們認為,職場媽媽們身兼兩職,為了家庭和孩子透支自己的生活,他們不僅無需道歉,反而應該被所有人理解和尊重。
一個典型職場媽媽的一天
每天下午四點半,辦公室同事正忙的熱火朝天,鄭開欣就得掐準時間,靜悄悄地,略帶愧疚地離開公司,趕在幼兒園放學前去接女兒。這導致公司里原本分給鄭開欣,希望她能挑大樑的一塊業務,不得不分配給了別人。
接到孩子之後,如果趕上女兒晚上要上英語培訓,鄭開欣還得陪女兒去某個寫字樓去上課。通常兩小時的課程,鄭開欣只能和其他家長一樣,躲在寫字樓的樓梯間乾等。
工作上的事情,根本忙不完。在昏暗的樓梯間里,鄭開欣必定得打開手機、電腦,處理公務。樓梯間里信號不好,鄭開欣經常為此抓狂——總不好意思老是跟領導、同事說「信號不好,聽不見」。
回到家中,女兒的陪玩、講故事、洗澡、哄睡覺一整套程序走完,也到了晚上十點多。
終於,鄭開欣可以靜下心來,繼續埋頭處理白天幹了一半的工作了。
鄭開欣是中國無數職場媽媽中的一員:需要同時為職業責任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成長,耗費幾乎全部精力和時間。並且經常處於兩者不可能完美平衡的乏力和愧疚之中。
上周,公眾號「咪蒙」發表文章《每一個職場媽媽都欠孩子一個對不起》。這篇文章引發了公眾的諸多討論和媽媽們的吐槽。
但我們認為,像鄭開欣一樣的職場媽媽們,不欠任何人一個對不起,也不需要任何人增加她們心理的重負。
相反,她們更加值得敬佩,且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最多10%的時間留給自己
4年前,剛生完孩子、休完產假的鄭開欣便遞上了辭呈。在決定不依靠老人和保姆,自己一邊帶娃一邊兼顧事業後,她不得不主動離開自己工作多年的體制內單位,來到一家不要求坐班的公司。
對於大多數職場媽媽來說,帶娃對職業發展的影響顯而易見。短暫的辭職,中斷之前的職業位置,隨處可見。鄭開欣不但一度辭職,後來也不得不放棄所有需要坐班的工作。」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面是考慮到父母一輩人「有很多奇怪的帶娃風俗」,更多是因為老公工作特別忙。「能陪玩兒,但不能指望他帶孩子」。為了帶孩子,雖然自己已經犧牲了部分職業目標,但希望能讓老公的家庭負擔小點,可以專心工作。
直到去年,女兒幼兒園入學,鄭開欣才敢接受領導的升職要求,代價是部分工作日需要坐班,這在之前是萬萬不敢應下的,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時間沒有保證。
隨著女兒長大,接送女兒上幼兒園和興趣班成為她最耗費精力、擠占工作時間的事。
為了讓女兒從小接觸英語環境,鄭開欣給女兒報了英語培訓班,一周兩次課,一次兩小時。因為興趣班一般都在商場或者寫字樓,出於安全考慮,家長們都不敢離開。
「一周4小時,一年200小時,等我女兒18歲,光是陪上英語課這件事,我要為她耗費了3000小時的青春啊!」鄭開欣每次坐在培訓班旁邊的樓道里,都忍不住要想。
而在不需要上興趣班的周末和寒暑假,鄭開欣也時不時要請假陪伴女兒,她十分擔心此舉會讓領導不滿。
「一旦孩子生病,誰都不找就黏著我,我就什麼也幹不了了。」鄭開欣說。
寒暑假,娃必須得有人帶,這更是所有職場媽媽的噩夢。這麼長的時間無法安心工作,誰都擔心領導會有意見。
今年暑假,鄭開欣在家一邊帶娃一邊工作,但女兒老是纏著自己玩,她只能一遍遍地告訴女兒:「媽媽要工作,你先自己玩一會兒」。
如今,鄭開欣60%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娃身上,30%是工作,留給自己的時間只有10%。自己也幾乎無法擁有和朋友吃飯約會,跟老公二人世界的時間。做做面膜保養、健身等個人娛樂時間,也是稀少無比。
說來說去,要麼影響了職業,要麼影響了帶娃,兩難。最終,職場媽媽們只能犧牲自己。
3大痛點困擾職場媽媽
「咪蒙」的文章《每一個職場媽媽都欠孩子一個對不起》,引發了職場媽媽的反彈,並不令人意外。
一位職場媽媽憤怒地表示,我們既要在競爭中比男性加倍付出取得認可,又肩負著相夫教子的傳統責任,恨不得十項全能,一天當48個小時用,怎麼到頭來非但得不到鼓勵還要被扣上「虧欠」的帽子?這還要不要中國的職場媽媽們活命?
看過咪蒙的文章,鄭開欣也氣不打一出來。同時帶娃和工作,已經辛苦無比,實在不需要人再在傷口上撒鹽,煽動她們的愧疚心理。
鄭開欣認為,除了永遠覺得陪孩子時間不夠,職場媽媽普遍還會面臨三大痛點:睡眠常年不足、個人娛樂時間常年沒有、經常要請假擔心領導不滿。
此外,生育後難以復出職場、職位或被別人頂替、個人價值被拉低、升職加薪難等,也是職場媽媽的普遍擔心。
由於「咪蒙」的文章是一篇廣告軟文,所以不清楚咪蒙本人對女性角色和育兒的真實看法。不過文章本身,卻也暴露了公眾對職業媽媽處境的幾大認識誤區和盲點。
一、對職場媽媽體力上的極度疲憊視而不見。
光睡眠嚴重不足,就已經足夠令眾多職場媽媽們疲憊不堪。
在女兒出生的頭三年里,鄭開欣就沒有整夜睡足過。由於嬰幼兒的睡眠時間很短,夜裡時常會要求喝奶。即使長大了一些,孩子也可能在夜裡鬧,比如故意尿床等等。
▼
別做夢了,絕大部分女性找不到這樣的老公。育兒的壓力主要仍由女性承擔。
這導致鄭開欣常年晚上睡不好,白天暈暈乎乎難免影響工作。領導委婉地表達「最近活做的有點糙」,鄭開欣也只能保持沉默,再多擠一點自己的時間出來補償。
職場媽媽黃美麗也為了孩子犧牲了大量個人時間和職業發展空間。孩子2歲前,黃美麗也從未睡過整覺,哺乳期往往只有3-4小時的睡眠時間。而在家裡無人接送孩子放學,或孩子生病時,自己不得不請假回家。要麼匆匆忙忙往單位趕,要麼著急往家裡趕,奔波不停。
調查顯示,職場媽媽的幸福感要遠低於全職媽媽。
二、對女性的職業重要性自動貶低。
每當討論起職業媽媽「對不起孩子」,有時會暗含「女性的職業不重要,在家庭里只是輔助性的,為了這點事沒帶好孩子,不應該」之類的潛台詞。
但職場媽媽們的職業生涯,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職業訓練和積累,幾乎不會有職場媽媽們願意否定自己的職業生涯,將自己定位為「帶娃機器」。
在越來越高的養娃成本面前,大部分媽媽怕也不敢放棄職業,當個全職母親。
一次,女兒突然問鄭開欣,「媽媽,是不是工作比我還重要?」鄭開欣心裡止不住的難受,但還要對女兒解釋,雖然她才是最重要的,但媽媽的人生也有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理想,所以媽媽也要工作。
鄭開欣的老公有時也說,太累就別幹了,做全職太太也未嘗不可。但一想到如果不工作,等以後孩子大了,自己什麼都沒有,鄭開欣就覺得那將是一種更可怕的狀態。
更重要的是,她不希望女兒覺得,女性的追求就是結婚生子做個全職太太。在她看來,女性一樣可以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
「職業媽媽其實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勤勞上進的好榜樣,對她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三、對職場媽媽們的心理負擔、心理健康了解不足。
由於過於辛苦,焦慮,產婦經常會面臨或大或小的心理壓力和問題。
產後抑鬱症,就是一些年輕母親需要面對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66%的職場媽媽在生育後出現過「產後心情鬱悶」的情況。
此外,一些年輕媽媽會真的以為自己「孕傻」了——當媽之後,原本聰明伶俐冰雪聰明的自己,經常會犯低級錯誤,記憶力嚴重下降。這令媽媽們心理負擔更重,對自身評價降低。但實際上,這僅僅是因為新生兒耗費媽媽們腦力過多,大腦實在忙不過來而已。
工作反而有利於媽媽們的身心健康。不少媽媽認為,重返職場有利於緩解鬱悶的心情,僅13.8%的職場媽媽認為工作反而變得更鬱悶。
不管如何,多關心、減小職場媽媽們的心理負擔總是對的,而不是增強她們的愧疚感,胡說什麼「欠孩子一個對不起」。
四、認為男性對育兒的參與度低是理所當然。
中國男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參與度較低是不爭的事實,他們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對職場發展的影響,都遠遠低於女性。
許多女性在網上調侃,當了媽媽才頓悟什麼叫「父愛如山」——山一般就是呆在那啥也不幹,一動不動。更有許多媽媽直言這是「喪偶式育兒」。
2016年天津市婦聯發布的《天津市家庭建設現狀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僅11.6%的家庭由父親承擔教育子女的任務,而母親承擔的比重則高達36.3%。
一場逾萬人參加的網路調查中,23%的調查者認為「中國男性對家庭的責任意識不夠,責任感缺失」是職場媽媽壓力較大的最注意原因,在7個選項中排名第一。
「社會傳統意識對女性束縛太緊,要求太多」則憑藉18%的投票比,排名第二。
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影響,極少有人要求男性平衡家庭和事業。自動認為帶孩子、做家務是女人的事,男人只要專心在外打拚事業、賺錢養家就好。
這導致男性、女性在職場發展上的進一步不公平。
《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六成職場女性認為生育對女性的職業發展有很大影響,而男性中這一比例尚不足50%。此外,男性用戶認為生育影響一般和沒有影響的比例,也都遠遠超過女性。
英劇《蘋果園》的一幕,清晰地展現了這一現實:
女主角是一位遺傳學科學家,中產階級,大齡高知,丈夫是一名生物學教授,二人結婚近30年,膝下一雙兒女已長大成人。
這個表面上看似幸福的家庭其實暗藏危機。毫無波瀾的生活背後,積壓著女主多年來的不滿。和所有母親一樣,她的事業因家庭及育兒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女主為家庭犧牲職業生涯的同時,丈夫的事業則一帆風順,當上了教授的他還與青春洋溢的女學生糾纏不清。
在此情形下,女主越來越缺乏自信,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充滿了焦慮與不滿。
在一潭死水般的婚後生活中,一個風度翩翩的陌生男子的搭訕,讓女主迅速放飛自我,毅然地給丈夫戴上了綠帽。
幫助職場媽媽,才是真愛
別人或許有諸多不解,但職場女性本身,對作為「職場媽媽」的巨大壓力,心知肚明。例證就是,職業女性的生育意願走低。
《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僅有7%的職場女性已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超四成育有一個孩子,還有近半數暫未生育。
其中,超過40%尚未生育的職場女性表示暫時不想要孩子,她們普遍認為時間精力不夠、撫養孩子費用較高、擔心生育會影響工作和職業發展。還分別有四分之一的受訪女性表示,目前尚未買房、住房條件不適合養育孩子,或者為了免於懷孕與生產的痛苦,而未能把生孩子提上日程。
即使在那些已有一個孩子的職場女性中,希望生育二胎者也僅佔兩成,絕大多數職場媽媽根本不想生育二胎,或者還未考慮過二胎問題。
擠占時間、耗費精力、影響職業發展都在不斷削弱著她們的生育意願。
「80後」和「90後」職場女性的意見最大。作為新銳中產階級的主力軍,她們普遍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雙重壓力中,如果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生育很有可能讓自己失去晉陞甚至工作的機會。
《報告》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判斷。2017年,36.1%的職場女性在生育後,崗位有所下降,而這一數字去年為26.6%。
平心而論,職業女性選擇生育,確實需要一定的勇氣。從社會到企業,也需要更多地理解職場媽媽們的處境,儘可能給予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被問及如何改善生育和產假政策時,近半數職場女性認為應該延長產假時間,其次是夫妻共享產假,而且父親也必須休假。
此外,增加哺乳假、提供哺乳室、不加班、不夜班、不安排出差,不以任何形式解除勞動合同等訴求,同樣代表著眾多職場媽媽的心聲。
▼
對於用人單位給予職場媽媽的福利措施,職場男女有不同的觀察。值得注意的是,男性選擇「沒有任何措施」這個選項的比例遠高於女性,究其原因可能是男性較少注意到企業為女性員工提供的福利,往往忽略了企業為此所做的努力。
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已經在想辦法為女員工提供更多便利。
比如今年4月正式開張的京東幼兒園只接收4-24個月的嬰兒,對員工子女免費入學,並提供免費的母嬰產品,意味著京東員工可以帶娃上班。據稱,京東所有女員工在享受法定產假外,還會額外增加1個月全薪產假的待遇,男員工亦可獲得7天額外陪護假。
京東並非國內首家實行自辦託兒所的民營企業。早在2009年,滬江就允許員工在緊急情況下帶娃上班,並在隨後6年里開闢了兒童房和寒托班。2016年,攜程在公司內實行「朝九晚六」全日制幼托的職工親子中心,職工每月繳納2300元費用即可解決帶娃問題。
此外,在一些工作和公共場所也設立了不少母嬰室,方便職場媽媽哺乳。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有1800個由聯合國兒基會驗證和認證的母乳餵養室,1400個在公共場所,400在工作場所。
真心希望社會和企業,都能實際減少職業媽媽們的育兒成本,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不是將職業媽媽們作為「買買買」的潛在客戶,進行廉價的貶低和消費。
最後,我們還想提醒所有寶爸,多花一些精力在寶寶身上,讓寶媽多休息一點,如果實在無法兼顧,請多多包容寶媽,少一些指責,多買些包包。
歡迎職場爸媽們,在留言里與我們分享你的辛勞和快樂。
關注公號鳳凰WEEKLY並在後台回復關鍵字「小學生」,獲取《一位小學生媽媽的告白:老師,別掐我家孩子了,我送禮還不行嗎?》
新媒體編輯|馬茹均
- END -
推薦閱讀:
※戲說乾隆跟如今的劇比算良心劇嗎?
※要救溫州,就先救救它的良心!
※「良心」讓狗吃的人,請遠離!(看完心痛)
※歷年來關於醫生、醫療行業,媒體有過哪些不負責任的失實報道?
※良心商家可以有多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