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使人……

俗話說「讀書,多讀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寧靜志遠;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讀書可使人獲得諸多好處:

  讀書使人優美

  優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個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絕大多數人的心愿。誰不願意美好啊?除了心靈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為了這份美好,人們使出了萬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見的整容,比如塗脂抹粉的化妝。為了撫平臉上的皺紋,竟然發明了用肉毒桿菌的毒素在眉眼間注射,讓面部微小神經麻痹,換來皮膚的暫時平滑……讓我這個曾經當過醫生的人,膽戰心驚。

  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美容之法,卻被人們忽視,那就是讀書啊!

  讀書的時候,人是專註的。因為你在聆聽一些高貴的靈魂自言自語,不由自主地謙遜和聚精會神。即使是讀閑書,看到妙處,也會忍不住拍案叫絕……長久的讀書可以使人養成恭敬的習慣,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為師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會沿襲洗耳傾聽的姿態。而傾聽,是讓人神采倍添的絕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視,而每一個生命也都不應被忽視。你重視了他人,魅力就降臨在你雙眸。

  讀書的時候,常常會會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嘆的同時拈頁展顏。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裝點,微笑可以傳達比所有語言更豐富的善意與溫暖。有人覺得微笑很困難,以為是一個如何掌控面容的技術性問題,其實不然。不會笑的人,我總疑心是因為讀書的不夠廣博和投入。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濃縮的歡愉因子,當你靜夜撫卷的時候(當然也包括網上閱讀),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迷住了你的雙眼,你眉飛色舞,中了蠱似的笑起來,獨享其樂。也許有人說,我讀書的時候,時有哭泣呢!哭,其實也是一種廣義的微笑,因為靈魂在這一個瞬間舒展,盡情宣洩。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樂累加一處,都抵不過我在書中得到的歡愉多。而這種欣悅,是多麼地簡便和利於儲存啊,物美價廉重複使用,且永不磨損。

  讀書讓我們知道了天地間很多奧秘,而且知道還有更多的奧秘,不曾被人揭露,我們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圖書館堆積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華書店裡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靈的墓志銘。你在書籍里看到了無休無止的時間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當你把他人的聰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輕輕說出的時候,你的紅唇就比任何美麗色彩的塗抹,都更加光艷奪目。

  你想美好嗎?你就讀書吧。不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但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優美就像五月的花環,某一天飄然而至,簇擁你頸間。

  

  讀書使人明智

  古今中外,但凡有建樹者,無一不是飽學之士。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隨筆錄.論讀書》中說:「讀史使人聰慧」。列寧說:「書籍是巨大的力量」。諸葛孔明說:「非學無以廣才」。郭沫若說:「能讀書才必博」。 中國農民說:「三代不讀書,猶如一圈豬」。 無論偉人還是草民,都站在不同角度,用自身體會或當時的社會背景共同詮釋著一個道理,即: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使人變得聰穎睿智。

讀書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將書比做可以治療「愚昧病」的良藥,告誡人們,只要好生讀書,就會變得聰明起來。的確,讀不讀書或讀多少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清晰地表現出來。例如,服飾和化妝,讀書多的人儘管是淡妝素服,卻盡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而讀書少或尚未讀書者,儘管塗脂抹粉珠光寶氣,卻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了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淺陋。

  諸葛亮之所以料敵如神能掐會算,是因為他「蝸居」隆中時,發奮苦讀博覽群書,從前人的智慧結晶——書中,汲取了知識,豐富了自己,從而幫助劉玄德成就了一番霸業。溫家寶總理在每次記者招待會上都表現得從容鎮定,古人詩句哲言信手拈來而恰到好處,也是因為他在青少年時期飽讀詩書而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功底。

  最近幾年,組織部門通過「雙推雙考」選拔了幾批幹部。這些幹部在走上更高一級崗位前,必須通過筆試和面試關。可以肯定的是,要在眾多報名條件同樣具備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他們就必須比別人讀的書更多並且更有效果。所以說,讀書是超越的前提,是自我思想誕生的產床。同時,讀書使人明智,使人善辯,使人深刻,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讀書是跟上時代節拍的客觀要求

  處在信息時代知識經濟的今天,讀書學習不僅是滿足個人的提干、漲薪的必要條件,更是適應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的必然要求,是迎接新挑戰的必然選擇。信息時代的突出特點就是知識在不斷更新變化,只有不間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從大里講,我們不能只拘限於從優秀的典籍中學習做人的道理,更要向世界各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既要從我國的「神七」上天遨遊太空的輝煌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應該看到,南海爭端中,我國尚無航母巡查的現實差距。

  從小里說,為什麼國家要嚴格控制耕地面積?為什麼強調低碳生活,控制環境污染?以及什麼是基尼係數?什麼是消費指數?什麼是物價指數?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再小一點,「8十1」城市圈、「三城同創」以及《市民手冊》的內容是什麼?哪些是環保食品?哪些是垃圾食品?如何識別假煙、假酒、假錢幣?如此等等,哪一樣知識能不通過學習而獲取呢?而只有讀書,才能豐富人的智力背景,充實人的精神世界,增進人的文化教養。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說的還是要多讀書。

  讀書是做好本質工作的前提條件

  作為一名基層的文化工作者,我們的任務就是為城鄉人民群眾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竭盡所能做好文化方面的服務工作。而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決不是輕而易舉的。除了客觀因素之外,自身的主觀因素尤其重要:一是要有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礎;二要有做好工作的能力,而能力的擁有靠的就是讀書學習。

  有人將讀書比作與高貴的靈魂促膝交談;與智者進行深層的精神對話。還說,「讀書」能讓人暢遊千山萬水;鳥瞰古今中外。強調讀書能拉近時間的距離;縮短空間的間隔。從十幾年的工作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因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我們發奮苦讀終生不懈也難知其萬一。

  人們通常將不讀書的人看成沒文化,其實即使讀了幾年乃至十幾年書的我們,也很難說清楚什麼是文化。有資料顯示,自1871年至1951年的80年里,文化的定義有164條之多,也有說迄今為止文化的定義達200多條。一直以來,究竟什麼是文化或者說文化是什麼,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許多人在文化圈子裡摸爬滾打了一輩子,臨了還沒弄明白文化的確切定義。由此可見,在文化戰線工作,讀書學習是何等的重要!

  話說回來,雖說學無止境,畢竟開卷有益。通過十幾年的邊干邊學,本人對文化的概念也有個大體了解:從廣義上講,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狹義的則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對文化下了個簡單的定義: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方式。文化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要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或文字、或動作、或影像、或繪畫、或雕刻、或語音)對以上所說的「方式」進行記錄、提煉、加工並進行傳承。而要做好以上工作,就需要從業者不斷地加強讀書學習,畢竟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我國自古就有「修身、齊家、平天下」,從孔子的「學而優則仕」到明末清初顧炎武的「經世致用」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深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聯繫了實際使自己能適應或至少基本適應上述工作。

  總之,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尤其是從事群眾文化工作,都要把讀書學習當做是一種對信念和生活方式的堅守。牢記「學然後知不足」的古訓,把讀書當作人生最重要的投資。因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而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

  讀書能使人明智,讀書本身也是明智之舉。

  讀書使人進步

  高爾基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博覽群書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書,就變得枯燥乏味。因此,書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我愛讀書。因為書中有知識,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奧秘,有生活中的趣事,有幽默、笑話、漫畫、腦筋急轉彎,還有做人的道理。每當我有了一本新書時,我會抱著新書,愛不釋手,然後就看得廢寢忘食。吃飯時,媽媽喊七、八遍,我還捨不得放下自己心愛的書。因此,我三天就能看完一本書,有的書半天就看完了。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作為一名現代教師,站在這三尺講台上,我們需要的已不僅僅只是一本教科書和自己的專業知識,而應把自己變成一個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源泉。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多種渠道豐富自己的知識。但是工作以後,我發現,看書的時間似乎越來越少,所以我欽佩於竇桂梅老師對讀書的摯愛,她說:「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讀書比作光合作用,讀書猶如在進行化學反應,她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傾羨於竇老師讀書的境界:「每每讀書至深夜,甚至凌晨,此時我總感覺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盡情地舒展綻放。」「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我都懂,在實施過程中卻給自己找了種種借口。想想文人書豪的魯訊和特級教師的竇桂梅尚且如此,更何況我這個平凡的人呢?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讀,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要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竇老師的這段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

  一本好書,就像一座寶藏,有著無窮無盡的知識財富等你來發掘;書中的好文章,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人生的路……

  書,它給予了我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教會了我怎樣去學習,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閱讀使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讓我更加親近書本,變得感情豐富、喜歡思考,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教會了我如何辨別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誠實與欺騙、友愛與仇恨、正直與狡猾、勇敢與軟弱、智慧與愚笨……他像一盞神奇的燈,照亮了我的心和我前進的道路,引領我茁壯、健康地成長。

  歲月悠長,我寄情於書我便永不孤獨。我與文字有著永久的盟約。時乖命蹇她將我安慰。患難悲愁她為我解憂。

  俄國作家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托爾斯泰也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寧說得更明白:"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因此,讀書便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德國著名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高爾基還說過:"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我愛讀書。知識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踐,但我們獲得知識和途徑大都來源於書本。回顧我這二十幾年的讀書經歷,從兒時書攤一分錢看兩本小人書,到上學接觸課本一直到大學課程需要的文史子集,也自謂博覽群書。可回顧想想我只是漫無目標的見到什麼讀什麼,博而不精。自從走上工作崗位,踏上講台,我深深地知道: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的知識遠遠不夠,所以只有繼續讀書, 只有讀書,並且在讀書的同時進行實踐研究、反思和寫作,才是實現作為一個教師專業化發展,並進而促進我得人生髮展和生命成長。

書籍中,那些大文學家、大教育家、大藝術家充滿生命魅力和智慧的言語,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們超脫的情懷,甚至平民百姓、推車賣漿之流的可貴的品質和真誠的愛心,都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鮮亮。書籍中不管是激動人心的豪壯情,催人奮進的崇高情,還是令人蕩氣迴腸的悲劇情,匡正粗俗的喜劇情,以及發人深省的哲理情,怡神養性的各種美好的情趣……都會使人的感情特別豐富和細膩,特別飽滿和高貴。讀書能促使人永遠不滿現狀、不斷進取、大膽創造、革新自我,永遠追求那種令人希望滿懷的生命境界。講起課來,會讓人全身心沉浸在作品特定的情境里,完全地把自己化在作品的角色中,將作品的情思、形象的意義,充分地表現出來,從而使教學產生那種令人蕩氣迴腸的藝術魅力。

  讀書能促使人更好的反思,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反思,是一個自我總結、積累、提高的過程。反思對於教師很重要,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俗話說,做事要三思而行。我們的教學更要反思而行,行則再思,思則再行。「風中蘆葦在思索」,一旦進入思索和反思狀態,尤其當讀書、研究和自我反思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成為一種必需的生活,成為一種習慣,也就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一種思想的自覺或精神的自覺的哲學境界。

  為了獲得精神和心靈的滋養,為了獲得鮮活的想像和幻想,為了獲得豐厚的心智和高尚的教養,讓我們走進這色彩斑斕的書的世界吧!

  讀書使人優雅

  畢淑敏有篇文章《讀書使人優美》,我覺得她說得還不夠,只說出了讀書對人七分的作用。使自己變得美好,是每個人的天然願望,在此方面,唯有讀書使然。美好著重於人的心理狀態與儀態姿勢。我認為,讀書帶給人們的除了這兩點最重要之處,它還可以加深人的道德修養與精神蘊涵,使人變得優美高雅。

  對於女人,讀書可能是一種簡單而又高效的美容。自古以來,這方面就不乏著名例證。鍾離是歷史上眾所周知的醜女,然而她飽讀經書、賢惠淑德,令齊王折服,被封為後。至今仍傳有「無鹽娘娘長得丑,她為齊國定邦基」的美談,她的美德被載入《列女傳》。歷史上讀書使醜女變美的經典故事至今仍在影響著現代女性的行為方式,但似乎也變得有限起來。儘管女人的美麗是天生的,但後天的環境也是一個致命的影響。試想,一位女士穿戴高檔,塗脂抹粉,珠光寶氣,形象足以和明星媲美,但若她一開口,就是令人倒胃,那她何談高雅之有?相反,儘管你眼前的女人相貌平平,甚至醜陋,但若你看到她掩卷而讀,睫毛低垂,你不覺得這樣的女人也很可愛么?醜女和美女相論,是需要細節的,是需要精神這個大層面的。古人黃庭堅也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看來,讀書是使女人變美的一個不老法寶!

  羅曼·羅蘭也曾勸導女人多讀些書,說多讀好書是女人唯一的美容佳品。但現在一些女人喜歡看的是時裝雜誌和生活休閑之書,在流行中間行走,讀書的方法講究快速。甚至有些女人把讀書當成了氣質的時裝。這樣讀書對生活有利,但不一定對精神有益。真正的閱讀應該是思想性的,啟發式的。一本好書在手,猶如良師在家,與高貴的靈魂促膝交談,與智者進行著深層的精神對話,從而使人思考問題時能從理性中進出,拓展了女人纖細、狹隘的胸懷,把眼界變成了世界。

  如果說,讀書能使女人變得優美雅緻,那麼男人讀書應該變得優美高雅。社會角色的區別,要求男人在讀書時不能僅僅以打發無聊為主,也不能像女人那樣,可以用讀書為自己美容。因此,男人讀書應該增加自己的智慧與幽默,增加心胸的寬度與廣度。讀書是男人擺脫平庸最好的辦法,不會在遼闊的世界與漫長的時間裡迷失自己。因此,我讀書時,常常喜歡把自己帶入一種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關注紛繁的世界對人內心的襲擾,謀求自我的靈魂充實與精神升華,從而追求一個高遠的人生信念。

  男人讀書比女人讀書應更注重選擇性。每個時代都有時代的大師,只有你在書中與這些大師們建立了真正的友誼,他們才會帶你神遊其中。你享受到的不但有思想的快樂,還有精神上的升華。要知道,女人最不喜歡的就是不讀書的男人。明代詩人于謙曾為此寫詩:「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他本人就是一位清靜讀書的實踐者。當代的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今壽高九十有餘,依然思維敏捷,鶴髮童顏,他靠的是哪門秘方?讀書。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與豁達。

  讀書還是改變人生匱乏、貧弱、蒼白狀態的好辦法。它改變的不但是人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而且使你不斷地增長職業智慧,使你的事業閃耀著睿智與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對於女人如此,對於男人更是如此,唯有讀書能夠使你遠離平庸,使你呈現出美麗與優雅!

  讀書使人聰慧  

  人至中年,不知道是太過忙碌,還是有了那麼一點點經驗或見識後,對書本產生了些許的不屑,自己驀然發現讀書的興趣越來越淡,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哪怕是開會的一些文件和材料,也難以靜下心來仔細研讀一番,而只滿足於知道其中個大概。中學時代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對書的狂熱崇尚;老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對學生的諄諄教導;人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對讀書人的頷首讚美,似乎再也無法成為自己的心境。

  模糊記得,初涉世事的時候,喜歡《讀者》、《青年文摘》那閃爍著智慧和啟迪人生的一篇篇美文,睿智,警人,意境高遠,讓自己陶醉其中,樂而往返。當作者的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和,會忍不住拍案叫奇;當讀大家厚重的作品,會讓人忍不住感慨一番,甚至有與作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我想,慢慢的,正是這,使自己變得更加理性和思辯,變得更加成熟和穩重。

  還記得,人說書是人類最好的夥伴,讀書能夠使人聰明,不看書會讓人愚昧,每天讀書都是在享受一道大餐;書是個好東西,它可以帶給你歡樂,可以化解你的疑慮,可以給你精神上的支持,可以治癒你心靈上的創傷。在煩躁的時候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或重溫一部你喜歡的作品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錯,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枯燥煩悶時,讀書能使人心情愉悅;當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心情愉快時,讀書能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人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好的享受。

  還記得,我家隔壁的小學的教室里,焉然寫著: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

  同時,讀書既是修行,讀書又是養生。讀書能使人聰慧,讀書能使人心裡安逸,提高人的心裡承受能力,從而使人增加幸福感,達到心靈的愉悅。所謂修身養性,我想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在我們社會,上至高官,下至平民,幾乎人人都能講出一套為什麼要讀書的道理,諸如「為革命而讀書」,「為工作而讀書」,為「消遣而讀書」等等,這有點因果循環,但本意是好的。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每一類書籍都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個想讀書的人都可以而且應該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選擇自己讀書、購書、借書的目標。這些書就像「葯」一樣,「對症下藥」,就可以治療自己缺乏知識的「愚」的毛病,使自己變得聰明和充實起來。

  還有「開卷有益」,還有「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坑害」,還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聰慧」等等、等等……

  看來,是該抽時間靜下心來再好好讀點書了。

  讀書使人高尚

  讀書可以使人登高望遠,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性情,提升思維能力和精神境界,幫助人在紛繁複雜、充滿誘惑的社會中增強「定力」和抵抗力,可以使人少一些浮躁氣,多一些書卷氣等等,概括地說,讀書可以使人高尚。

  讀書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人的生活實際上分為兩種,一是物質生活,一是精神生活。物質生活並沒有把人和動物真正區分開來。精神生活是人之為人的價值所在,是人真正高於動物之處。精神生活可相對區分為智力生活和心靈生活,前者面向世界,探索世界的奧秘,體現了人的理性;後者面向人生,探尋人生的意義,體現了人的超越性。人身上最可寶貴的三樣東西就是生命、頭腦和靈魂。人如果只有物質生活(掙錢+消費)和交際,他只能是庸人。在物質生活基礎上,精神生活(頭腦+靈魂)又豐富,有知識、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人,才能為社會進步、經濟建設、科技發展、文化繁榮作出較大貢獻。精神生活豐富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讀書人,只有多讀書才能吸收、繼承前人的知識、智慧、思想,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康德說過一句名言,世上最讓人敬畏的兩樣東西,一個是頭上的星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法律。人的頭腦因為能夠思考星空所以偉大,人的靈魂因為有道德法律所以偉大。這兩點都離不開讀書的滋潤、培育和支撐。

  讀書可以使人情操高尚,擺脫低級趣味。現在社會上有些「大款」,雖然住的是高級別墅,吃的是山珍海味,包的是二奶三奶,開的是寶馬賓士……可是他們的精神生活非常空虛,他們的思想創造在負數以下,他們並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有位哲人這樣說過:「有的人將幸福置於肚腹之中,所求於人生不過是飽食之快,高等能力兀自沉睡。他們的理性度假不歸,他們的智力懨懨不振。有些人則樂在物質,雖是資財富厚,但仍是悟力貧乏,難脫人生的最低層。」人們之所以崇敬錢學森,因為他把物質生活看得很低,把讀書研究、科學創造看得很重。他說我雖然姓錢,但不愛錢。他也不把當官看得有多麼重要,幾次推辭上級給他的官銜,他要的就是精神創造,就是航天事業的發展。

  毛澤東曾倡導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怎樣才能脫離低級趣味?讀書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現在有些領導幹部熱衷於吃喝玩樂,沉湎於燈紅酒綠,流連於聲色犬馬,就是難以靜下心來讀幾本書,藉以凈化心靈,去除浮躁。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必須把倡導良好的生活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為一個重要方面。李源潮則提醒領導幹部一定要抗得住誘惑,把好慾望關。習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央黨校的兩次講話中,都專門談到了讀書問題,要求領導幹部要多讀書善讀書讀好書,堅決反對「不願學、不勤學、不深學、不真學、不善學」的「五不幹部」,把倡導讀書看作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克服不良學風,提高幹部素質的重要措施,他指出要把學習收穫體現到自身的道德品格、操守、價值觀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黨性修養上。

  讀書可以培養人的德行。清朝的王晫說過,讀書既是立德,班固也說過:「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深刻的道出了讀書對培養德行的重要作用。曾國藩認為,讀什麼樣的書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主張為人與為學並進,也就是說既要重人品又要講才學。他說「吾輩讀書,一者進德之事,講求學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操於手記誦詞章之術,以圖自衛其身。」這完全符合孔子《論語》中闡述的讀書既是為了做事,更是為了做人的思想,只有先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他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意思是說一個人雖然有好的品質,但如果不讀書很容易偏蔽被人愚弄。讀一本好書就是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正如赫爾岑所說:「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羅素也說過:「精神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高爾基曾生活在一個極為惡劣的環境中,如果不是讀書寫作救了他,他極可能成為一個社會混子。他很有體會地說:「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裡面,會被愚弄和鄙陋的東西嗆住。」可見讀書在培養人的德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作用。江澤民曾指出,讀書學習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並指出了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溫家寶指出:「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讀書學習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讀書不僅可以使人獲智,更能使人高尚。

  …………

  讀書會使人獲得這麼多好處,所有熱愛讀書的人們,趕快抓緊大好時光,珍惜讀書的美好時機,多讀好書,好好讀書吧!

推薦閱讀:

有關讀書的名言
讀書是增強自身氣場的最佳途徑
【讀書故事】孔子韋編三絕
面相掌相看子女讀書命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