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那與龍脈相結合的人文山水,恰恰是中國人嚮往的佳境
前言
中國人自古便對風水之說的講究是世界皆知
因為風水學是幾千年勞動人民
從生活實踐之中歸納
總結出來的精華
而風水之說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龍脈」
從陰陽角度說
龍脈與氣韻可作一對美學範疇
龍脈是正符號,由畫家筆墨描繪於實處
氣韻是負符號,畫家不施筆墨
以負畫法描繪於虛處
這一正一負,與山路水路殊途同歸
成為山水畫中另一對二元符號
黃老深知此道
因而,在黃老的山水畫中
我們細看時總能尋覓到龍脈的蹤跡
但與多數畫家所不同的是
大部分畫家對龍脈的描繪意為點綴
而在黃老畫中
龍脈則成為了貫穿整幅畫
與山、水、人相融合
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點
在黃老從藝的60年間
他不斷積累對山川地理考察的經驗
親身探尋山、水的走勢、起源
從而形成了對龍脈清晰的認識
在黃老的畫中
龍脈為畫中氣勢、源頭
起到了「取氣」「得氣」
「迎機」「得勢」的作用
黃老依據龍脈的形成規律
將山脈從遠而近相疊,連綿不斷
又以雲氣相合
龍脈與雲氣相掩映
頗有龍忽而現首不現尾的意味
踴躍奔騰,聚散無定
同時,黃老對山的遠近、疏密
高深、開合變化的處理極佳
開與合的矛盾運動形成了
真實的龍脈走向
使得整畫氣韻生動,極為自然
又深具匠心,深意蘊藉
在群體大格局效果上凸顯了龍脈立意
完整的展現出了國人對龍脈崇拜的審美
黃老畫中的山脈講究龍脈相接
故能氣勢不斷
氣不斷則恢弘生魂
因此黃老在畫中的山脈
總能順應著龍脈的軌跡自遠蜿蜒
使其山石流動多變,形無定向
具有雄橫厚重,元氣淋漓
千變萬化,節奏明快的風格
崎嶇山勢,起伏錯落
使人耳目一新,過目不忘
且更有久經風雨的滄桑之感
山脈則逐漸順應著其他景物開合起伏
如同環抱著龍脈
驀然回首
龍氣已然被黃老的筆墨匯聚於一處
巴山蜀水的奇特,變幻,壯美,澎湃
剎那間便湧現而出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黃老的山因為與龍脈的巧妙融合
從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仙氣
這也使得欣賞過黃老畫的人
無不嘆其出神入化
所謂山為龍之骨肉
水為龍之氣血
水如山一樣與龍脈密不可分
水勢活則氣韻始生,滿幅生輝
黃老在畫中,對水的描繪多以
江流的形式反映在畫面上
大面積的江河
將幾處山石分割得錯落有致
加上水面零星飄蕩的幾點白帆
給人一種輕靈、遠邃之感
匯聚於龍脈之時又給人
以剛強振奮之感
可謂是柔美中不失剛勁
雄偉中透著靈秀
而正統中國山水畫不僅要有山有水
還要有房子,房子里住需著人
還有小橋流水
畫出來了這就叫文化了
如果只是光禿禿的一座山
畫下來就跟拍照沒有區別了
也就沒有畫的意義了
也就是沒有文化的東西並不值得畫
黃老深知這點
所以在他的畫中
龍脈與人文的關係融合
便是變相的人與環境的關係
龍既顯氣勢,也需氣勢
這關係的實質是以人為中心
這便是黃老縱情與山水間
的一種傳統精神
以個人情感去尋求共鳴
繼而表達的了大眾的情感
中國有句古畫叫「大象無形」
之中的「象」寓意的便是將自身的情感
融入到大眾客觀之中,表達大眾所想
是一種共性情感的表達
也是黃老畫中靈魂所在
黃老的畫便是一直遵循著
龍脈與山、水、人密不可分的文化傳統
並在其理論和實踐中應用發揮
正是這種嫻熟細膩的實際處理技巧
才使得人們對自然的審美觀照
得到細緻入微的表現
黃老的龍脈貫穿著
他的每幅畫中的各種內容
這其實是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不棄的繼承
他在描繪大自然的美好空間的同時
寄託情性
他在山水畫中對龍脈的選擇
恰恰就是符合了我們中國人的審美
那樣的山水
恰恰就是我們心靈嚮往的佳境
END
海度藝術俱樂部
HIQ ART CLUB
HIQ ART CLUB
以真善美經營藝術·以藝術弘揚真善美
Http
address
北京通州宋庄藝術東區海度藝術俱樂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