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武則天立侄子做繼承人行不通

為什麼武則天立侄子做繼承人行不通廖保平03月18日 14:01(轉自:百度百家)摘要 : 回頭看武則天,她縱是坐有天下,仍然逃不出夫權。夫權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廖保平武則天曾在決定將帝位傳給唐李後人還是武氏後人上頗為周折,她打算將帝位傳給侄子,卻一度阻力重重、左右為難。最後,一代女皇還是將帝位傳給了兒子,而不是侄子,這是為什麼呢?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高宗去世後,武則天權勢空前強大。武則天與唐高宗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早夭。次子李賢被高宗立為太子,這個兒子才能出眾,深得群臣敬服。武則天深感這個兒子是她奪權路上的一大障礙,在680年,武則天派人誣告李賢謀反,廢其太子稱號,不久又派人把他殺死。於是高宗就立三兒子李顯為太子。唐高宗死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但事實上把持朝政,影響全局。唐中宗打算封自己的皇后的父親,也就是岳父大人韋玄貞為宰相,遭到裴炎的阻止。裴炎有助武則天臨朝之功,深得武則天寵信,所以有恃無恐,敢頂撞皇上。中宗很不爽,說了句氣話:就是把天下全部給了韋玄貞也未嘗不可。裴炎把這話傳到武則天耳里,武則天震怒,廢中宗為廬陵王並貶出長安,自己接過李唐王朝,稱帝即位,是為武周皇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當了皇帝,當然要考慮皇位的繼承之事,也就是立皇儲的問題,這是帝國的一件大事,不容閃失。按一般規矩,皇帝首立長子,次立其他兒子,再次立弟,或是立孫,或是立本姓宗室之人。無論如何,不能讓皇權旁落到異姓手上,這是最最基本的原則。如果按照皇權不旁落異姓的原則,武則天應該將帝位傳給武氏。因為考慮到了這一層,武則天廢三兒子李顯後,強迫四兒子李旦跟自己姓武,徙居東宮,立為皇儲。可是武則天的娘家人見此不樂意了,武則天當皇帝,這天下就是武氏的天下,怎麼能傳給李旦呢?李旦再怎麼改姓,他還是李治的兒子,還是李家的後人。武則天的兩個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更是積極活動,企圖讓武則天立武氏後人為皇儲,以鞏固武氏權力。武承嗣授意王慶之等人上表,要求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就問,李旦已經被立為太子,為什麼要廢掉改立武承嗣?你倒是給個說法啊。王慶之就搬出「自古以來未有立異姓為嗣者」的理由,講了一番大道理。王慶之的道理委實沒有錯,現在是武氏天下,豈可以李姓後人為皇儲。她武則天雖然強迫李旦改姓武,可一旦李旦擺脫她的控制,肯定會恢復李姓,只認父系血統,周武王朝就得結束,這不能不讓武則天擔憂。其實武則天想立武三思為太子,可每一次徵求大臣意見,都遭到反對。武則天非常惱火,借故屠殺和罷免一批「擁唐派」,後來再徵求意見,群臣就裝聾作啞,立武三思為太子的事就擱置下來了,但並未完全消除她要立武氏後人為皇儲的心思。真正讓武則天放棄立武氏後人為皇儲的,恐怕還是狄仁傑那的一番話。698年,武則天詢問狄仁傑:我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為太子,你認為怎麼樣啊?狄仁傑說:陛下與武氏弟兄是姑侄關係,與廬陵王是母子關係,姑侄與母子,你認為哪個更親呢?當然是兒子更親。陛下立兒子為太子,等陛下千秋萬歲之後就能入太廟,與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來,哪有皇帝在太廟供奉姑母的呢?這一席話無異於一盤冷水,澆滅了武則天立武氏後人為皇儲的希望。這句話的要害在於,一代女皇武則天並沒有活在丈夫李治的陰影下,但她卻無可奈何地活在夫權之下。她萬上之上,一言九鼎,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但她卻無法改變一個現實,那就是整個社會被夫權所掌控。夫權是舊時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丈夫對妻子的統治和支配權力。即女方嫁於男方後,便脫離父家而加入夫家,身份、姓氏均依其夫,其子女姓氏也依夫家,其財產不論婚前或婚後所得,一律歸夫所有。妻子再能幹,也要生男育女,繼血統,承祭祀。夫權的形成源於古代婚姻的流變。人類最早出現過群婚制,「男女雜游,不媒不聘」。之後出現過族內婚和族外婚,再後又出來了對偶婚,其中包括「望門居」和「居婦家制」的婚居方式。「望門居」是指男女分別在自己的母氏族內生產和消費,男子到異姓女子氏族中過著「夜赴晨歸」的同居生活,就有點像現在的「一夜情」那樣,那會還沒有夫妻穩居的家庭生活。而「居婦家制」則進了一步,丈夫到妻方家生活,有點像現在的「上門女婿」,血統按母氏計算,財產按母系繼承,子女姓氏也隨母系。隨著金屬器的使用,使犁耕農業和畜牧業成為社會的主要生產部門,男子承擔了大量的農業重體力勞動,男子社會地位提升,逐漸掌握剩餘產品的支配權。經過漫長的婚姻家庭氏族鬥爭,人們逐漸由「居婦家制」改為「居夫家制」,女娶男嫁變為男娶女嫁。如《白虎通》中說「嫁者,家也。」「嫁」表示女子到男方以夫家為家。「娶者,取也」,表示男子把女子取到自己的家裡來。子女從父不再從母,世系按父系計算,財產按父系繼承,姓氏按父系確認,母系社會被打破,父系社會形成,在社會中開始體現出鮮明的夫權支配色彩。回頭看武則天,她縱是坐有天下,仍然逃不出夫權。夫權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唐高宗、甚至唐李宗族對武則天並無統治和支配權,但整個社會,李氏夫權仍然對武則天有無形的控制。換言之,武則天雖貴為皇帝,想要什麼有什麼,似乎天下沒有她擺不平的事,但在世俗的眼裡,她仍然是李家的媳婦,這一定位或說歸屬關係始終未曾改變。當時的很多朝臣,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武周的臣子,而是李唐的臣子,把武則天的權力歸為李唐所有,反對武則天立武三思為太子亦是理所當然。或許正是考慮到哪怕作為一個女皇也無法抗衡的夫權,武則天始終不敢強硬地立武三思為皇儲。其實,為了權力連兒子都捨得殺掉的武則天,她要真的處理掉兩個兒子,立武三思為皇儲並不是做不到。問題是,這樣做對武則天有什麼好處呢?在夫權根深蒂固的情況下,他立武氏而廢李氏,只會讓自己處於尷尬境地。就像狄仁傑所說,死後連香火都不配享受,折騰一番又是為了什麼呢?或許正是這一點自私的心理占勝了她的偏執行為。699年,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召回,重新立為太子。至於為什麼立李顯而不是立李旦,固然是受「立嫡為長」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武則天對夫權的尊重,畢竟,李顯是唐高宗生前立的太子,李旦則是她武則天廢黜李顯後立的太子。讓李顯歸位,表明對李唐王朝的延續,對夫權的尊重,這就順應了世態民心。想必在武則天內心裡,她對婚姻與姓氏這種男權力量,是相當的絕望無奈,留個無字碑,任由你們說去吧。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盛唐」何以變成了「臟唐」?
武則天酒醉賜國名,沿用至今未改變
看了《一代女皇武則天》裡面的武則天該如何評價?
李旦和李顯:難兄難弟間的權利絞殺
武則天曾想立侄為太子,狄仁傑3句話力挽狂瀾

TAG:武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