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很少?說不定是因為我們比較聰明

我們有時候會認為身邊特別聰明的人是一個孤僻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感到傲慢自大,無所不知,或者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他們的社交能力較差(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謝耳朵)。而最近的一個新研究發現,在避免了那些所謂的「社交」(比如與他人進行無謂的客套對話後),這些聰明的人真的會更為快樂。換句話說,就是聰明的人可能在獨處的時候更為開心

研究者們分析了一項包含15000人樣本的全國性調查,得出了兩個結論:

(1)當一個人生活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時,他的快樂程度與人口密度成反比。原因很多,不過最簡潔粗暴的方法就是在高峰期感受一下市中心交通。

(2)一個人的社交越多,這個人就越快樂。

但是,研究者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特例,即這兩個規則並不適用於聰明的人群,因為研究發現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生活並且不需要無謂的社交的話,聰明的人反而會生活的更為開心。另外,一個人越聰明,上面的這兩個規則對他的影響就越小

研究數據發現人口密度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對低IQ的人的影響是其對高IQ人的影響的兩倍。而高智商的人對社交的需求也與普通或者低IQ的人相反,因此,當他們需要與他人頻繁地社交的話,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反而會下降。即使是對他們的朋友也不例外,也就是說高智商的人在與朋友交往中花的時間越多,他們的快樂程度就越低。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聰明的人更少地社交是因為他們能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的自己感興趣的長期事物。就像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對各種理論的沉迷一樣。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所認識的聰明或者有成就的人,比如一個潛心寫作的作家,專註於患者治療的醫生等等,如果繁瑣的無謂的社交妨礙了他們去做對他們來說真正重要的事的話,那麼他們的生活滿意度自然就下降了。

研究者也提出了另一個原因:在石器時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通常為百人的小聚落為單位生存,在這種條件下,更多的社交以為著更多的盟友和食物,因此也能帶來更好的生存條件與後代。雖然到了現代,科技進步飛速,我們有了網路,電視,電話,但是我們人類的進化速度卻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仍然保留著上古時期的「大腦」,即更多的社交意味著更好的生存條件。而聰明的人,很可能更早得進化出了新的應對方法,他們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應對日益更新的問題與場景。

當然,這個研究使用的樣本大部分都是高於平均智商水平的人,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是研究者通過特定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理論而已,並不是百分百正確的結論。因此這個研究的結論並不能成為避免社交的借口,或是驗證自己是「高智商」,某某喜歡社交=低智商的工具。畢竟避免社交的原因有很多,很簡單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人無法忍受戴上」面具「裝作對他人話題(比如影視劇,明星)感興趣的樣子而去社交,卻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最後,用一句前美國第一夫人,安娜·埃莉諾·羅斯福的名言來結尾

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 --- Eleanor Roosevelt

上智論道,中智論事,下智論人

PS:看了下評論,發現不少人覺得不社交=情商低,但是希望大家仔細思考一下,那些每天交遊廣泛,看似朋友遍天下,但本質上卻都只是一面之交的人,情商就高嗎?那些社交稀少,但是只要去社交,就一定會讓他人如沐春風,記憶深刻的人,難道就該因為社交少而被定義為情商低嗎?而且,不喜歡社交不一定就等同於沒有朋友,社交狂人也不一定就有無數的真朋友。有的人覺得自己擁有大量的「人脈」,樂在其中。有的人覺得自己有幾個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就已滿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對於社交的定義,不是么?

----

Li, N. P., & Kanazawa, S. (2016).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my friends: How intelligenc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friendship affect modern happines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psychomindhack

推薦閱讀:

幾大比較容易遇到爛桃花的星座,還是要看看
別拿婆婆和親媽比較!別問我為啥!生完你就知道了!
愛情路上總是遇到愛你比較多的另一半的人
水鬼、海馬和五十尋的比較
做人最忌一味地跟別人進行比較

TAG:朋友 | 聰明 | 比較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