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宗教迷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列。佛教的創始人是三千多年前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的王子所創,它屬於釋迦族人,所以又叫做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佛教在西漢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佛教不是宗教,所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法不是迷信,不是宗教,是師道,是佛陀對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是揭示人生至宇宙真相的,教導我們如何做人、處事、待人、接 物的,明白其中一分道理,就能看破一分煩惱,自然能過上無憂無慮自在幸福快樂的人生。 佛教變成了宗教,變成了迷信的時間還不到300年,在清朝嘉慶以後,佛教才漸漸被人曲解,演變為宗教,將佛教演變為宗教迷信的人是慈禧,慈禧喜好駕乩扶鸞,在慈喜之前,清朝宮廷裡面,請儒釋道的高人在宮廷講學。帝王帶著嬪妃、文武大臣學習。慈喜將這個條例廢除,換成些駕乩扶鸞的。自此上行下效,所以扶鸞的風氣就民間都學了。佛教由講經變成搞超度、搞經懺佛事。所以從慈喜到現在也不過兩百年,佛教漸漸變質,成為了宗教迷信。現在大部分人都認為佛教是宗教迷信,很少有人會了解佛教的本質是什麼,「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佛與其他宗教的不同在於,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簡單地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覺者」由梵語音譯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簡稱。 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說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 還有一個簡明扼要的定義,普遍地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說: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佛教的特色之一,「佛是人而不是神」,其他任何宗教的的教主都是以「神」自居,這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它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人類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讚美與謳歌,把一切成就榮耀歸於萬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對他的只有墮入地獄,絕無抗辯申訴的餘地。而佛教卻不同,佛祖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釋迦牟尼將他的覺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於人自己的努力與才智。 釋迦牟尼認為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成敗榮辱,決定在自己的行為善惡與努力與否。沒有一個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獄。讚美與謳歌不能離苦得樂,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凈化升華,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 釋迦牟尼也不能像變法似地點石成金.他主張"人要怎麼收穫,就先要怎麼栽。』他不能使一棵蓮霧樹長出蘋果來,你若想要收穫蘋果,就先要播下蘋果的種子。釋迦牟尼只不過是告訴你如何栽培,以便來日有豐碩的收穫,但栽培的工作還是要你自己動手。 佛教的特色之二,「眾生平等」,釋迦牟尼未成佛之前,是迦毗羅衛國太子,他見到當時社會階級的不合理,見到眾生疾苦,想要找到一種解脫眾生疾苦的方法,毅然樹起平等的旗幟,主張廢除階級對立,倡言眾生平等。而且佛教又將平等的意義更推進一步,主張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麼什麼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大慈:佛教主張不但對跟自己有關係的人要慈愛,如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等;同時對跟自己沒有親戚、朋友關係的人也要慈愛,如跟我從不交往或素不相識的人,也一樣地關懷愛護。 「無緣大慈」用儒家的話來說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禮運大同篇所說的"不獨親其親,子其子。』的意思。 「同體大悲"就是一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間一切眾生看成人我一體,休戚與共、骨肉相連。 儒家所說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又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正可表現"同體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深心,更是同體大悲的極致。 最後我要加以說明的,也就是最能表現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把平等的觀念,不局限於萬物之靈的人,佛教反對除人類以外的一切動物都是被創造來給人飽享口腹的論調。一切動物臨死的悲鳴哀號,真是慘不忍睹,慟不忍聞,連孟子都要慨言:"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佛教更進一步地肯定這些被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濫捕亂殺的動物,無不具有佛性——一種來日可以成佛的潛能,縱使人與其他動物之間,在形體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權利上,在佛性上卻是平等的。(就像一個窮凶極惡或是愚蠢無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樣,我們要以"人道』來對待他,用"人道』來教育他、感化他。) 古人說:"天有好生之德。』又說:"萬物與我並生。』都是一種視萬物為一體的平等思想。只不過是沒有佛教說的如此透徹罷了。偉人、科學家、名哲們的對佛法的評價:佛學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孫中山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近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佛學之博大精深,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康有為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他居然早已明白地啟示了。——魯迅佛教不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解的真義。——中國現代科學家尤智表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馬克思
推薦閱讀:

全部放下——阿姜查
別人不是你的彼岸(心靈)
卐是否描繪了銀河系四條懸臂的模樣?
人間佛教思想的源和流
如是我見 《正見 Almost Buddhist》

TAG:宗教 | 佛教 | 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