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律法師《藥師本願經講記》08

《藥師本願經講記》08

太虛大師講述

慧律法師講解

[而此師為中國唐前之極重密宗者,亦見其所從來之西域,其時密部已極流行,故翻譯時,將此《藥師經》,亦攝入《大灌頂神咒經》之最後品。故此《大灌頂經》,亦猶《大寶積經》之揉集]揉集就是揉雜收集,綜合的意思,揉本來的意思是混雜的意思,混雜收集起來的[多經而成,在此師譯附於《大灌頂經》觀之,固視為密宗之經典也。]

[乙二、宋]再加一個「劉」,劉宋[慧簡譯]也可以作為智慧的慧,恩惠的惠,就像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有人寫智慧的慧,也有人寫恩惠的惠,所以這是南宋劉宋翻譯的,一個出家眾叫做慧簡,這個籍貫、世壽、生平的事迹統統不了解,他譯出的經總共二十五部,就是二十五卷,劉宋慧簡譯,[此在東晉後,]諸位,[南北朝之劉宋孝武帝時代,]劉宋孝武帝在西元四五四年到四百六十四年,只有十年,劉宋的朝代才多久呢?劉宋的朝代是西元四五四年到西元的四七九年,只有二十六年,劉宋這個朝代只有二十六年,所以宋朝二百九十年,也算不少了,劉宋是西元四五四年到四七九總共二十六年,孝武帝是四五四年到四六四年。[有慧簡法師,在鹿野寺再翻此經。]譯出的時間大約西元四百五十七年,西元四百五十七年翻譯這一部《藥師經》,[名《藥師琉璃光經》。]已經接近了,[今藏經中已佚此本,]佚就是散失了,[但古大藏目錄中,尚載其名。又在達磨笈多第三譯之序文上,亦敘述其事,故信有此譯也。]但是已經消失無從查起。

[丙三 隋達磨笈多譯]

這個「隨」字,他打字打錯了,他打成隨便的隨(新版已更正),隋達磨笈多又作達摩崛多法密或者是翻譯成法藏也可以,隋代的譯經僧,南印度羅啰國人,剎帝利種性,世壽不詳,翻譯的經典總共九部四十六卷,在隋朝,隋朝是西元五百八十一年到六百一十八年總共三十八年,翻譯成這一部經典,大約在西元六百一十五年,就是譯出的時間,這個朝代也很短,三十八年朝代就滅亡了,隋朝西元581年到618年。

[在六朝之末,]六朝末怎麼樣?[隋文帝大業十一年時,達磨笈多復翻此經。達磨譯法,笈多譯行,即法行三藏所譯。法行為主譯,尚有餘人為助譯,]所以有的人翻譯成法行,有的人翻譯成法密,有的人翻譯成法藏,[故其經上表法行等譯。名《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又更接近了,[序因慧簡之譯,於梵文、華文未善,]就是還沒有最完善的地步,[故作第三譯雲。]

[丁四 唐玄奘譯]

[今本題「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即此第四譯是。]譯出的時間,西元六五0,這部經典在西元六百五十年翻譯出來,[玄奘三藏於唐太宗]唐太宗即位在西元六百二十六年到六百四十九年,是一個做了很長,二十四年的皇帝,唐太宗[貞觀初年間,]唐太宗貞觀初年是西元六百二十七年,[因感經典義理殘舛,]殘舛就是殘缺不全,這個念chuǎn殘舛,舛就是錯誤、紊亂,殘就是殘缺不全,舛就是錯誤、紊亂,[發願入印求法,所謂策杖]很辛苦的一步一步走,所謂執持錫杖也要木部不是人部,所謂策杖[西遊,周曆諸國。居印度十七年,遍學大小乘教典。至貞觀二十年]貞觀二十六年就是西元六四六年,六百四十六年[外,重回中原,從事譯經。在中國譯經史上,翻譯最多,亦最正確。]就是唐玄奘,中國最偉大的一個留學家,曾去印度留學的,[今此《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即其所譯。玄奘其名,三藏法師乃所稱之德號;以其能通徹經律論三藏之法,依此為師,且能將三藏法廣為宣揚為人天之師,故名三藏法師。其譯經歷唐太宗、唐高宗兩朝。]唐高宗西元六四九年到六八三年,這是他的即位的時間,也是三、四十年,三十五年,唐高宗即位相當長的時間,當皇帝當了三十幾年。[奉詔]就是奉了皇帝的命令,[譯者,即奉太宗或高宗之詔,建立譯場。]翻譯的道場,[其翻譯時,有度語者,]有度語,什麼叫做度語呢?度語簡單講就是宣講的人,現在講的叫做譯主,最重要的譯主,其翻譯時,有度語者,[筆受者,證義者,潤文者]四種人,度語簡單講就是翻譯最重要的人叫做譯主,筆受就是把梵文翻譯成漢文,趕快把它寫下來,再來證義,證義就是評審、審查梵文,來判斷他翻譯的文是不是正確,不正確就誤導後代的人,再來潤文,潤文就是找中國的文學最棒的人,你看《楞嚴經》,《楞嚴經》那個文詞之美,首屈……可以說是,所以佛經裡面第一等的,潤文,滋潤修飾這個文章很重要的,要不然翻譯的經典,讀起來艱澀又難聽,你看那個《楞嚴經》,文詞有多棒,潤文者[多人,而以唐三藏為主,故標以斯名耳。]以這個為最重要的,標以此為名,以這個為名,所以度語就是翻譯之主,筆受就是把它變成漢文,證義就是證明、審核它是正確無誤,潤文就是使文章貫通,就是使文章通順的意思,更通順、更益於後代的人念,你看鳩摩羅什翻譯的什麼?《金剛經》真是棒,還有《彌陀經》念起來你看有多順,玄奘大師翻譯的《彌陀經》,就比不上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多美《彌陀經》,我們現在每天讀誦的,就是鳩摩羅什的版本,皇帝送給他十個太太,當時如果沒有接受要砍頭的,他為了佛法,所以他不得不接受,我們大家都了解他的苦衷,皇帝叫你娶你就要娶,要不然你要死,要不然你要被砍頭的,但是按照歷史的記載,《高僧傳》,他已經證三果阿羅漢,他沒有問題,他不是凡夫沒有問題,接受娶一百個沒有關係的,為什麼?他早就解脫了,三果阿羅漢他哪會怕這些,為什麼?那個不能影響到他,他又斷見惑、又斷思惑,你看既然斷見惑就沒有身見,斷思惑就沒貪、瞋、痴了,他怎麼會貪著這十個老婆,或者是一百個老婆,當然是很有功夫的人,所以至今我們聽到鳩摩羅什大師,沒有一個人敢輕視他,因為他是被逼迫的,他是被逼迫的,他為了傳法。

好了,明天我們再從唐義凈三藏,這個也是很重要的,義凈三藏還有法顯,法顯二個翻譯師。好,請翻開《藥師本願經講記》:

[乙五 唐義凈譯]

唐朝義凈譯,義凈法師,三藏法師是一位很重要的人,非常的重要,師父這裡有資料,簡單的念一念讓大家了解一下,義凈,西元六三五年到七一三年,世壽七十九歲,年紀相當大,六三五到七一三年,唐代譯經僧,他也是通達三藏,河北人,俗姓張,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穎慧,幼年出家之後,遍訪名德,博覽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顯,法顯是西元三百四十年,三百四十年的人,他是六百三十五年的人,等於說他距離法顯可以說差不多三百年左右,他很仰慕法顯,三百年前的法顯,也很仰慕玄奘大師,二十歲受具足戒,於咸亨二年(671)他由海路,海上,坐船從廣州,取道海路,玄奘大師是用走的,穿過高山,火焰山……等等,他不是,他是由海路坐船,經過蘇門答臘至印度,當然當時西元六百多年,交通一定是不太方便,他到印度的時候禮靈鷲山,還有雞足山,雞足山就是摩訶迦葉入定的那個山峰,摩訶迦葉現在還沒有走,還沒有死,世界上一個年齡最大的人,摩訶迦葉,他進入雞足山整座雞足山裂開來,他持佛的袈裟進去裡面,然後整座山合起來,做什麼?要等待下一尊佛,彌勒佛,彌勒佛的降世,所以摩訶迦葉沒有入涅槃,也沒有用三昧的真火,自己火化這個身體,也沒有,現在在定中,這是佛經記載,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就是摩訶迦葉,到現在還沒走,還沒有死也沒有入涅槃,也沒有火化統統沒有,現在正在入定,他準備把釋迦牟尼佛的袈裟,交代給彌勒佛,就是等於衣缽,一佛傳一佛,然後他以三昧真火火化自己,這個是經典上記載,雞足山,在雲南省的邊界接近印度,再來就是鹿野苑,祇園精舍佛教勝蹟後,義凈法師往那爛陀寺,那爛陀寺當時學生有上萬人,至少都是好幾千人的,七、八千人,佔地幾千公頃,不得了的一個大的……那個時候印度最有名的一個佛教的,等於是佛學院或者是學佛最盛況的一個道場,那爛陀寺,就是戒賢論師他在那裡勤學十年,那爛陀寺不知道你們看過沒有,我曾經在錄影帶裡面看過,它是一個洞一個洞,譬如說玄奘大師,有的人去考察,他們不像我們中國一樣,一整排的床鋪,不是,他們是挖山洞,一個山洞像狗洞一樣,就進去石洞裡面點一根小小的蠟燭,一人發一根蠟燭給你,就在那邊吃飯,然後給你足夠的空間,就是一點點睡覺就隨便躺著,然後你該擺的東西空間統統有,但是沒有多餘的很大的空間,住在石壁裡面冬暖夏涼,以氣候而言,在印度這樣算很好了,因為印度很熱、非常的熱,所以太陽怎麼曬,他在石洞裡面很涼爽,到冬天他也不會很冷,但是統統是石頭,裡面點蠟燭,日本人曾經到那爛陀寺,拍攝玄奘大師睡過的地方,那個空間就是一點點,一個人一個洞窟,一個人一個洞窟就這樣子,他們的學校很大,這邊到那邊要騎馬的話,可能要騎半個鐘頭,非常大,一片,一大片一望無際,可見當時那爛陀寺非常的鼎盛,佛教的鼎盛,從那爛陀的出來的高僧大德,也影像佛教很大,這是題外話,因為師父有看過日本人拍攝的錄影帶,以前的人那個苦學,如果是現在人會受不了,哪一種飲食都是非常簡單的,去是學道的,一心在道,沒有像我們現在這麼享受,種種的享受,沒有,統統沒有,什麼物質的統統沒有,很簡單,就是讓你死不了,讓你全部的精神,都擺在用功的時間上,他在那爛陀寺勤學十年,義凈法師,後又至蘇門答臘遊學七年,經過三十餘國,經過三十餘國,返回中國時,攜梵本經論四百部,舍利子三百多粒來到洛陽,武后就是武則天,武則天親至東門外迎接,敕住佛授記寺,敕就是命令,命令他住在佛授記寺,武則天對佛教而言,她是一個不得了的好皇帝,這個我們要認識,武則天非常的護持佛教,以前有人在我面前這麼說,說歷史記載武則天霸道、淫亂,但是我告訴他,我們每一個佛教徒,都要很感恩武則天,這是一個對佛教而言,很了不起的皇帝,她非常的護持佛教,在以前的律學裡面,我看到這個緣起,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的時候,他在托缽,在托缽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在玩佛塔,把沙堆積起來變佛塔,說:世尊來了,世尊來了,這個小女孩知道要供養,她就在碗里裝一些沙,跑、跑、跑去供養佛陀,要把沙倒入佛陀的缽里,旁邊的阿難尊者,說:小女孩,你在做什麼,對世尊這麼沒禮貌,佛陀微笑說:沒有關係,有這點心意雖然是沙,是小孩子嘛,佛陀的缽就伸過去給她,讓她把沙倒入佛陀的缽里,世尊就對她授記,因為這樣的因緣功德,我滅度以後,東震旦就是經過一千年,震旦,經過幾年,一千年左右,有一個她會做皇帝,會護持我們佛教,真的如佛所說,佛歷如果以二千五百多年來講,義凈三藏大概在西元後六百多年,大概一千多年,剛好的世尊的預言,所以如果以佛教而言,她是一個非常好的皇帝,譬如我們常常念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就是武則天做的,你做得出來嗎?她的學問好到這種程度,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結惡緣,連一個小孩拿沙供佛,這樣她都當皇帝了,是那點心意,那一點心意,如果今天世尊還在印度,吃不完了,我們會組團去,去跟世尊頂禮,整團都包機去,再多的東西都搬去給世尊,如果他現在還在,對不對?所以我們如果以佛法來講,講到武則天我們要讚歎,所以我就跟信徒回答,說:也許她有錯有殺過人,在皇宮裡面有淫亂,或者是說很霸道,是一個很不好的皇帝,動不動就砍頭,這是她的過失,但是對佛教來講,講到武則天我們要很讚歎,為什麼?她非常的護持佛教,所以她有她的罪,但是也有她的功勞,其後參與華嚴經之新譯,師父這裡的資料,與戒律學、唯識、密教等書籍之翻譯工作,自聖歷二年(699)迄景雲二年(711),歷時十二年,譯出五十六部共二三0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傳有部毗奈耶,就是有部的律,毗奈耶就是戒律,等之諸律,大多都是義凈法師翻譯的,義凈法師與鳩摩羅什大師,真諦三藏和玄奘大師,共稱四大譯經家,我們要背一下,鳩摩羅什大師、玄奘大師、義凈三藏、還有一個真諦,號稱四大譯經家,他們四個人翻譯的經典,整個大藏經佔一半以上,所以我們要背一下,這四個譯經家,把梵文翻譯成中文,義凈法師於譯述之餘,亦常以戒律教授後學,講戒律之重要,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並首傳印度拼音之法,印度是怎麼樣拼音的,著作中備載印度南海諸國僧人之生活,就是他到印度留學,他就寫當時印度出家人怎麼生活,寫那爛陀寺種種的生活,還有印度的風俗,和印度的種種的習慣,我們當時對印度不了解,在這本書中都一一詳述,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壽七十九歲,建塔於洛陽龍門,這也是一代的高僧,義凈三藏也是不得了的,義凈法師。再來,看書本。

[自唐太宗後,經過唐高宗,至武則天朝,]武則天就是武后,大家所說的女皇帝,這個武則天,武則天在位,西元六百八十四年,到西元七百零四年,[約在玄奘三藏後二三十年間,有義凈法師者,]所以他們相差二、三十年,玄奘大師和義凈法師相差二、三十年,[踵]踵就是追隨,[法顯之芳躅,]躅就是足跡,踵就是追隨,這個法顯也有知道,這個是中國的第一位留學生,第一位不是玄奘大師,玄奘大師是第一位最偉大的留學生,但是在玄奘大師前三百年,就有一位法顯去印度取經,但是他是第一個人,但卻不是最偉大,我們聽過最偉大翻譯得最好的是玄奘大師,第一個去的年代最早的是法顯大師,法顯,東晉人,山西省人,俗姓龔,或謂師生於西元三百四十年,東晉咸康六年,三歲出家,這個法顯三歲出家,那個時候可以,農業時代可以,如果我們現在三歲出家,做師父的還要替他換尿布,還要買電動玩具給他玩,還要常常帶去逛夜市,現在如果三歲要跟隨我出家,就要常常帶他出去玩,那個時候可以,現在不行,二十歲受具足戒,後因慨嘆僧團規範與經律論之殘缺,乃與同學,和幾個同學慧景、道整、慧應等,於隆安三年(399)離開長安,西渡流沙,越過蔥嶺,他不是取海線,義凈三藏是取海線,他是取陸線的,往天竺求法,印度,時年六十頃,六十歲才開始要去取經,前後凡十餘年,經三十餘國,你看他的生命多長,攜回許多梵本佛經,其路程經過長安、敦煌,于闐到中印度,遍歷佛蹟後,三年學於華氏城,二年學於恆河下游加爾各答附近,後至錫蘭二年,錫蘭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斯里蘭卡這一帶,經由蘇門答臘,於義熙九年(413)歸國,西元四百一十三年歸國,其間所學,有律學、長阿含、雜阿含、涅槃經等,還有涅槃經,歸國後於道場寺與佛馱跋陀羅合譯摩訶僧祇律,大般涅槃經、雜藏經、雜阿毗曇心論,法顯把它所旅行的,這當然是自費旅行,那個時候沒有飛機可坐,哪有什麼飛機,那個時候都是用走的,那個時候的飛機都是二隻腳,就是因為這二隻腳,開始用走的,記錄成書,即佛國記,後來人家幫他作高僧法顯傳,因為別人替他寫的,讓他了解這個人很偉大,六十歲發大願留學印度,最老的留學生,系描寫當時印度及中亞之實情,具有文獻上之重要意義,佛國記就是去印度,現在印度沒有什麼正法,剩下不到二千個出家人,印度的比丘來我就請教他,印度差不多剩下多少出家人,他說印度差不多剩下二千個出家人,印度那麼大,印度差不多台灣的幾百倍,印度的面積差不多台灣的幾百倍,人口八億,八億才二千個出家人而已,二千人,比我們台灣的出家人還少,踵法顯之芳躅,就是足跡。[慕玄奘之高風,]慕就是欽佩、仰慕,高風就是高遠的視見,高節的德行、風範叫做高風,所謂的高風亮節,高風就是高遠的視見,或者是高潔的德行,或者是高潔的風範,都可以叫做高風。[遍游印度,歸而復譯此經,]譯出的時間大概西元七百零七年,[名曰《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七佛本願功德經,義凈法師也有翻譯這部經典,《藥師經》這是第五次。[然玄奘既譯此經,義凈何須再譯?其所以重譯者,藥師佛雖與奘譯相同。而餘六佛,則為奘譯所無,故須重譯。其譯本今在藏中,上下兩卷,七佛本事,備述其中。]就是講得很清楚。

[總觀其全文,初亦由曼殊室利菩薩,請佛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釋迦佛乃告曼殊室利:]這只是翻譯的字的差別而已,音都一樣的,曼殊師利、文殊師利,這個都一樣。[東方去此,過四殑伽河沙佛土,]就是恆河,過四恆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無勝,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彼佛國土,清凈莊嚴,乃至初發心時,發八大願等;此為第一大段之文。]

[復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五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妙寶,佛號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乃至彼佛初發心行菩薩道時,亦發八大願等;此為第二大段之文。]

[復告曼殊:東方去此,過六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圓滿香積,佛號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乃至彼佛初發心時,發四大願,及見眾生苦惱,為除業障,即說神咒等;此為第三大段之文。]

[復告曼殊:從此東去,過七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無憂,佛號無憂最勝吉祥如來,乃至彼佛世尊,行菩薩道時,發四大願等;此為第四大段之文。]

[復告曼殊:從此東去,過八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法幢,佛號法海雷音如來,乃至彼佛行菩薩道時,發四大願等;此為第五大段之文。]

[復告曼殊:東方去此,過九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善住寶海,佛號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乃至彼佛行菩薩道時,亦發四大願等;此為第六大段之文。以上六佛,初二佛各發八願;後四佛,各發四願;此總為卷上之文。]總共是七尊佛現在講六尊佛了,最後就是講藥師佛。

[其卷下之文,即從此娑婆東去,過十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從初發心,即發十二大願,且有咒語,皆與今本相同;惟藥師佛說咒後之經文,較今本稍異。今本咒後之文,明聞藥師佛名所獲之利益,而彼則皆明聞七佛名號之利益,此其不同一也。]第一點不同,[又彼於葯叉神將,]十二葯叉神將,[聞七佛名號已,發願衛護是法。時諸天人之眾,有疑惑不信者,佛知彼等心念,即入驚召一切如來]驚召也可以說是警告,警告的意思,即入驚召一切如來[甚深妙定,十方世界六種震動,七佛應召來會證盟其事,為今本所無,]這本《藥師經》就沒有,[此其不同二也。複次、七佛既來,即異口同聲,說大神咒,其咒名如來定力琉璃光,亦為今本所無,此其不同三也。其後、執金剛菩薩,與釋梵四天,復說一咒,亦為今本所無,此其不同四也。最後執金剛菩薩復說一咒,又為今本所無,此其不同五也。是故彼經共有五咒:即初、香積佛說《除業障咒》;二、藥師佛說《消災咒》;三、七佛說咒;四、執金剛與釋梵四天說咒;五、執金剛說咒是也。]

[今大清《龍藏》中,]龍藏是清世宗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是清朝開悟的皇帝,雍正皇帝,雍正十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雍正距離今天大概是二百六十年左邊,我們今年是一九九五年,雍正十三年離我們今天大概二百六十年左右,命令於北京開雕,開雕就是用雕刻大藏經,一直雕刻到高宗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才完成,就是從一七三五年,然後到一七三八年,完成這個龍藏,全藏共計七百一十八函,函就是我們信件那個函,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七一六八卷,你記得龍藏有七一六八卷,這樣就可以了,就開始印了,那個版雕刻,雕刻完就開始印刷了,不像我們現在是活字版,那個是死的版本,有時候我們在這裡刻字,刻個印章蓋下去,龍藏就是這樣蓋下去,把它塗進去印上去,塗進去印上去用這種方法,用這種方法,就是用這樣子印上來的,所以龍藏那個字大得不得了,如果你看過龍藏那個字這麼大,很大沒有小的字,沒有,都是很大的、很大的字,現在可以放大了沒有問題,或者可以縮小,照相製版可以放大也可以縮小,這是龍藏,龍藏很大一部,今大清《龍藏》中,[尚有《番字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翻譯的,翻譯的番字,[考其文義,與義凈所譯相同。昔人認作梵文,實為西藏文本,此諳藏文者,一見即知也。此西藏番字本,]真正的梵文都好像在畫圈圈,如果看過梵文的人就知道,梵文都像在畫圈圈,畫很多、很多的圈圈,那個我們看不懂,如果西藏文就不一樣,西藏文我們一看就知道,我們看藏文它是一撇一撇,一撇一撇很粗,如果阿拉伯文就像蚯蚓一樣,縮來縮去、縮來縮去,這是阿拉伯文,中國字最好辨別,中國字最好辨別正正方方的,每個字都是正正方方的,如果你看正正方方的就是中文,所以世界上的語言,人家講的,二種語言一定要懂,第一個就是中文,第二個就是英文,全世界中國的華人,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口,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炎黃子孫傳下來的中國人,中國的血脈,佔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現在很多美國人都學中文。實為西藏文本,此諳藏文者,一見即知也,此西藏《番字本》,[亦譯自印度梵文,故與義凈之譯相同,今存藏中,即在凈譯之下。]凈譯之下就是義凈翻譯之下。[今聽講所用民國十一年之寧波版本,其說咒語,與舊本不同者,即自《番本》中錄出。以其誤認《番本》為梵文,故抄錄之,然實非梵文也。]其實是藏文,[如以「簿伽筏帝」為「八葛瓦帝」等,與西藏音相近,是其明證。又奘譯無咒,]玄奘翻譯的沒有咒語,[其咒乃自凈譯中添入,而義凈譯自梵文,故知今所誦之咒,乃唐譯梵音。]

[如上所言五譯之同異,其藥師佛之文旨大同,]大同就是大概相同,[而與七佛詳略差別。又中三譯無咒,前後二譯有咒,復加西藏之《番字本》;此為本經譯傳中國之略史。由是觀之,初帛屍梨密多羅所譯有咒,且屬大灌頂經之一品,則此經屬於密部。自第二、第三、第四,三譯觀之,]第二、第三、第四,這三譯的譯本來看,[既無咒語,復無說咒之文,則此經即近於凈土經典。迄至義凈之譯,前後五咒,則此經又屬密部無疑矣。由此五譯之相異,]就是差別,[亦可窺見]窺見就是看到,也可以看到、見到,窺見的意思就是也可以了解,[佛教流行變遷史之一斑。]一斑就是小部分,這個斑是小部分,佛教流行變遷史之一斑,就是一小部分,[蓋帛屍梨密多羅來自西域,想其時西域密教已甚盛矣,而在印度、中國則未極流行。以宋、隋及唐玄奘時,印度中國皆大乘性相,法幢高建,]法幢是比喻佛法如幢,幢就是我們所說的幢幡,高高掛起,高高掛起來表示戰勝的意思,以前說法都要樹立法幢,要講經以前綁一塊布吊起來,就是要說法了,說法大家可以來聽,就可以降伏眾生的煩惱之魔軍,後凡於佛法立一家之見,即稱為建立法幢,法幢高建就是弘揚佛法,能夠降伏煩惱。[故其譯此近凈土經也。及義凈時,印度密教復盛,故其譯時多添咒語,則此復屬密部焉。此在佛經翻譯史上,佛教因各處地域之異,]地域之異就是區域性的差別,[各時趨勢之別,]趨向取勢不同,[亦隨之而變易,然吾人亦正由是而可知佛教變遷之歷史與情勢矣。]

[由上說來,知今誦講之流通版本,非全出玄奘所譯,其咒乃從義凈譯本增入;]就是用玄奘法師翻譯的中文,然後再加上義凈法師所翻譯的咒語。[即文句亦間參揉凈譯,]摻雜混合義凈三藏的翻譯本,使它念起來能夠更順,[故今本可說奘凈二譯之合訂本。]幾乎可以這麼說,[且民十一年之寧波版本,]且民十一本就是流行在民國十一年之寧波版本,這裡少了三個字,且民十一就是而且在民國十一年的版本,[尚誤刊「厭」、「魔」等數字,及在觀世音菩薩等名上,增添南無二字,較諸舊流通本,]有一些出入,[不無出入。]就是有出入,不無就是有,就是有所出入,[此乃總稽]稽就是考察,[本經譯史之概要也。]本經就是《藥師經》,他的譯史概要,概要就是概略,大略的要點。

[甲三 提綱要分二]

[未講經文之義,先提綱要者,如網得綱萬目皆彰,]我們常常說綱舉目張,大綱,繩子粗的地方,既舉一拉細目自明,大綱既舉,既然舉起來則細目自明,譬如說可以抓住重點,執其要領,細目自自然然的順理成章,後也引申為條理分明,這和管理學一樣,像我這裡也是一樣,做師父的人,我都和徒弟講,師父才一個人,我們這裡有五十個人結夏,不可能一個人,或者是七間道場,每間道場,一個一個開門檢查,不必如此,不可能的,大綱就是大原則,早課、晚課,誦戒、過堂這樣參加就可以了,如果你缺席就登記起來,缺席都太厲害我就會找你,我這裡有糾察,缺席得太厲害我就會找你,大綱把它捉住,其餘的法師們自己開會,僧團自己開會議,如何來落實在生活的組織和系統化,大綱我捉住就是不能傷害這個僧團,不能鬥爭僧團這樣辦起事來就輕鬆多了,交給當家,當家就要負起這個責任,交給糾察,糾察就要負起這個責任,誰領著職務誰就負責,這樣來分層負責,做師父的人才不會太累,有師父在大家就用功,如果師父不在就全跑光了,就算師父不在照樣點名,照樣點名到師父回來,如果今天我到外面弘法五天,回來我一樣看點名,大綱捉住就好,不必每天和徒弟啰嗦,不必,你修什麼宗都於我無關,為什麼?生死你自己負責,所以說做什麼事請,如果你能夠捉住綱領和原則,管理員工很輕鬆,管理法師也很輕鬆,很簡單制度化,制度化、系統化、綱領化,其他的細目慢慢的討論,說:師父,那個人脾氣很壞,沒有關係慢慢改,只要他住在講堂不吵到別人,不要十二點大家都睡覺了,他在那裡大聲喧嘩,這個不能讓你如此,綱領如果捉住就好了,學佛、研究經典、待人處世,都是這樣子,原則捉住了、綱領捉住了,不怕你跑掉的,如網得綱,萬目皆彰。[如衣提領]衣服有領子,出家人就沒有領子,你要提綱挈領,對我們出家人沒有,你看我們的衣服都沒有領子,我們的衣服都沒有領子,領,後面要折一塊過去,我們的衣服都沒有,這個就是我們出家人,沒有多那一塊,都不必多那一塊,如衣提領這是指世間人。[全襟齊直。]襟就是衣服的前服齊直。[聞者能握得此宗要,則全經文義,自可瞭然。通常解釋經題,如天台之五重玄義,賢首之十重玄談等,今在此經之釋名題,考譯史,]考察翻譯的歷史,[提綱要亦可攝之。]所以做事要有智慧,要不然你會累死的,以前我們住在一間道場,老法師……這個不要講道場,老法師什麼都管身體又很硬朗,那個也管、這個也管,如果師父在就很認真,師父如果不在,計程車來把師父載出去,底下偷偷的說今天太平了,要吃什麼自己煮,師父不在了,我們這裡我不要這樣子,不要整天一直監視著你,好像你欠我什麼或者是我,弄得身心疲乏,也並不一定收到……如果不修行可以出去,如果要修行進來就要遵守戒規,就這樣子而已,我這裡只有二條戒規而已,第一條監視出去,第二條監視進來,如果出去你自己負責,如果進來我對你負責,但是要聽我的話,聽整個團體的,我這裡只有二條戒規而已,如果要進來,這一條統統要符合這裡的規矩,所以不跟你講太多,朽木不可雕,講不通就請你出去,會擾亂到全體,如果要住下來,很簡單要聽僧團的羯磨,看僧團怎麼羯磨我們就怎麼做,僧團怎麼訂規矩我們就怎麼做,這個很簡單,不符合戒規,我會問你什麼原因,先給你解釋的餘地,先讓你有講話,日本人有一句我們要背起來,這是連鎖性的,「先吃飯再講道理,先講道理再生氣」。


推薦閱讀: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大願法師講解 )
【劉博藥師】國內常見的胰島素種類與特點
(藥師七佛經)灌頂 
藥師經講記 述
《藥師經》的啟示

TAG:法師 | 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