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前沿(5)
06-06
(十二)以加強各個具體學科領域的前沿問題研究作為落腳點毫無疑問,中國社會科學總體前沿研究的進展,有賴於各個具體學科前沿研究取得進展,因此,各個學科領域前沿研究如何取得切實的進展,便成為整個社會科學前沿研究取得切實進展的基本落腳點。在調查問卷中,各主要學科的專家們對於本學科前沿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專門的見解。1關於哲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一位專家指出:(1)從哲學方面看,中國學者對於相關西學已有較多了解;關鍵是如何結合中國問題創造中國現代學術;而從事哲學研究的學者,還必須較充分了解主要的社會科學研究進展和主要成果,否則只能寫一些大而無當的東西。(2)要敢於面對中國的實際變化和一些深層的矛盾;知識分子進行理論研究首先是把事實真相揭示出來,然後提供解答或解決的建議。學者有從學術看問題的特定角度,所以對問題的看法更為根本和長遠,這與行政官員從當下現實看問題是不一樣的,但這正說明學術的獨立意義;學術與政治應當是良性互動的關係。一種觀點認為,哲學前沿研究應該更重視哲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對哲學研究中一些最深層、最厚重、最前提性的理論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而不要太多地追逐那些時髦但實際上沒有理論含量、新鮮但實際上不能帶來真正理論推進和思想變革的東西。在有的專家看來,就本學科而言,前沿問題的核心之一就是如何帶著當前現代化的時代課題思考傳統哲學的問題,進而解決現代化過程中的民族身份的認同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說,純粹知識性的研究、基礎性的研究不重要。一位專家說,就我所從事的倫理學研究而言,加強中國社會科學前沿問題的研究,在方法論上有兩點特別重要:(1)要「頂天立地」。「頂天」即致力攻克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道德形而上學中的一些尖端性理論課題,如道德體系的精神哲學基礎等,這些尖端性的理論難題不攻克,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很難有真正大的突破;「立地」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深入調查研究,不是靠感覺,而是依據可靠的調查,摸清中國當代倫理關係、道德生活的真正性狀及其發展規律,然後進行分析研究。我們的研究,在很多情況下因為並不真正了解情況,往往是在「與風車搏鬥」。二是要直面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現實問題進行「問題研究」,不是「實際聯繫理論」,不是「理論論證政策」,而是以真正的知識分子的態度和作風去研究問題,當代中國學者至少要有點當年梁漱溟先生進行鄉村調查和鄉村建設的勇氣。(2)要進行跨學科的對話,這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進行的努力已經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幾次高層論壇。但對每個學者來說,如何基於對「學科」、對研究對象的現象學的生態還原,衝破學科牢籠,建立研究的生態視野和生態方法,乃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建議雜誌社在刊物上就某些重大問題進行跨學科筆談,推動跨學科研究團隊的形成和建設。2關於歷史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有的專家指出,歷史學基本處於新學術體系的發生期,應促成不同學術流派和解釋系統的建立,同時處理好國際化和本土化的問題。對學科範圍內具有共同困惑的問題適當進行探討,如近幾個世紀的中、西歷史有無一致的發展趨向,現代化的敘事方式是否仍有改進的可能,是否還可以作為我們理解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依據等。在研究實踐中,似應注意避免偽問題、刻意設立問題以及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另外,在個人理解能力和興趣範圍內,應重視大眾社會歷史的研究,只關注少數社會精英的歷史,可能還不夠,普通大眾如何參與和影響歷史進程,對他們的觀念世界和行為方式的存在狀態,似乎還缺乏真正的了解。政治制度史是中國歷史很核心的內容,似應在突破文本的前提下,拓展制度史的研究;制度的發生與運作機制、方式、效率等,也有現實性的意義。一種觀點提出:(1)加強學科整合(包括歷史學科中的二級學科),更新研究方法;(2)系統挖掘和整理相關史料;(3)避免短平快的短期效應,有意識地組織相關研究群進行較長時段的紮實研究;(4)進一步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爭取取得具有國際水準的重要研究成果。一位專家建議:(1)繼續探討史學理論以及方法的研究與爭鳴,特別要注重探索適合中國歷史傳統的研究理論與方法;(2)加強近代中國知識與制度轉型變遷研究;(3)深入日常社會生活史研究;(4)重視環境生態史研究。3關於文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有的專家認為,當前中國文學研究中最應該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重新認識中國的文學傳統與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體系。回顧以往的中國文學研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沒有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下的封閉式的傳統研究,第二個階段是從20世紀初以來受西方文化影響下的現代的中國文學研究。第二個階段是第一個階段的進步,但是也存在著嚴重不足,其要害是拋棄了傳統的中國文學理論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中國文學發展的實際,是在用西方的或者說是近代的文學觀念和文學理論去套。現在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這種研究所帶來的弊病,要站在21世紀的立場上來重新思考中國文學的一系列本質問題,重新審視中國文學的民族文化特質。4關於經濟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對於如何進一步加強經濟學前沿問題的研究,有的專家提出了如下具體建議:(1)著眼於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總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已有經驗和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2)運用國際通用的研究方法,研究上述問題,切忌從數理到數理,既要有便於國際對話的方法論基礎,例如計量檢驗等,但更要注重經濟學的機理分析和現實應用。5關於法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關於法學學科領域前沿問題的研究,有的專家提出的建議是:(1)注意跨學科的研究,不僅在法學內部不同學科之間進行,而且還要在法學與經濟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之間進行。這些年一直在呼籲,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做的仍然很不夠。比如,關於《物權法》的討論,基本上被搞民法的人所壟斷,其他學科,如法理學、經濟法學、憲法學專家學者的意見被看做是說外行話,更何況非法學領域的人士。這不是學科成熟的標誌,而是學科不成熟的表現。(2)注意不同理論觀點爭鳴。法學界相對於其他學科領域這一點做得也很不夠,以經濟學為例,早已形成了所謂主流派與非主流派,新自由主義與新「左」派之爭,但是法學界內部這種分野不明顯或沒有真正顯露,為什麼會這樣,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學科沒有充分的爭鳴,是學科不成熟的標誌和「虛假繁榮」。6關於社會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關於如何促進社會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努力擺脫權力支配學術、行政干預學術的狀況,獲得學術獨立與自由;多支持有學術理論內涵同時又是中國社會真正重大問題的研究,減少短、平、快的應景「研究」;改革現有學術評價機制,避免製造學術垃圾。有的專家提出了以下具體建議:(1)搭建學術平台,加強對於例如「社會政策國際論壇」這類規範化平台的關注和支持力度,促進多學科之間的廣泛交流;(2)鼓勵利用項目組建多學科、多機構專家合作的開放式研究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社科基金的項目遴選可將多機構、多學科專家的共同參與作為標準之一;(3)設立多學科合作研究的獎項予以鼓勵,以示這是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的國家支持方向(目前部門分割非常嚴重,都為自己拉資金,而不是真搞項目);(4)綜合學術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綜合性大學)選擇學術前沿方向,組成社會問題研究、社會政策試驗、社會政策應用研究、社會政策基礎研究的學術梯隊,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持續進行合作研究,著眼於長遠的學術發展;(5)建立社科基金項目中間考察程序,撥出相當於項目經費的20%~30%的資金另立中間考察項目,選擇最優秀的多學科專家(要選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的人)組成小組擔綱,給小組以中間停止項目的權力,對那些只要錢不好好做項目的人形成威懾力,同時可以短期招標,給有希望的青年申請者(可以從落選者中尋找)以必要的幫助;(6)刊物選題注重對前沿方向的學術追蹤,國際和國內聯動組稿,每年選擇適當人選作國際學術前沿問題述評。7關於政治學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一種觀點認為:與經濟學和社會學相比,政治學的研究方法更加宏觀,這是由政治環境決定的。可以理解的是,政治學的敏感問題更多,但是我們應該汲取蘇聯的教訓。政治學是研究國家治理的學說,如果因為敏感而不能研究,是一種鴕鳥政策,當面臨全球化衝擊時,就會拿不出自己的理論來應對。其實,30年來我們主要接受的就是西方的社會科學,原因很簡單,我們自己沒有理論。自己的教訓、蘇聯的教訓都要求我們應該更加務實。有的專家還總結了近年來政治學學科演進的趨勢:(1)在研究方法上,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社會科學研究路徑的整合趨勢。也就是說,很多有成就的研究綜合了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歷史學,而不是單一學科門類下的一種流派或方法的研究。(2)在理論和方法論上,主要是新制度主義的流行,因為新制度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既有區別又有密切關係的理論,所以國內學人接受該理論和方法比其他流派更容易。(3)在比較政治學上,民主轉型與鞏固、轉型國家的治理是熱點問題。(4)在中國政治研究上,中央—地方關係、政府部門之間的關係、政治—經濟關係是學術空間較大的現實性問題。四 結語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研究者了解到專家們對於中國社會科學前沿進展狀況的基本評價,以及為促進中國社會科學前沿研究取得新進展的重要建議,本次調查的結果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在被調查的專家當中,超過八成半的絕大多數人對於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前沿進展狀況做出了肯定性的判斷。這種肯定性判斷的量化程度,在人文科學學科專家與社會科學學科專家之間幾乎沒有差別,而京外地區專家比北京地區專家所表示的肯定性態度更加強烈一些。——在被調查的專家當中,超過八成半的絕大多數人對於近年來本學科前沿進展狀況做出了肯定性的判斷。這種肯定性判斷的量化程度,在人文科學學科專家與社會科學學科專家之間幾乎沒有差別,而京外地區專家比北京地區專家所表示的肯定性態度更加強烈一些。——對於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科學前沿研究進展而言,應該努力實施以下策略和舉措:進一步提高對於社會科學前沿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把加強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作為支撐點,弄清前沿問題與熱點問題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重視中國問題、總結中國經驗、創造中國學術;加大跨學科之間交流、對話與合作研究的力度;凈化學術風氣、營造良性的社會科學研究氛圍,加快和強化社會科學的基本學術規範建設,創新並完善推動前沿研究的操作性工作機制;多形式多層次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前沿問題研討會;擴大國際視野、加強國際交流與對話;以加強各個具體學科領域的前沿問題研究作為落腳點;增強學術刊物,尤其是《中國社會科學》的導向作用。最後並且十分重要的是,對於無論哪一項策略和舉措的實施來說,人才的培養是最為基礎的方面,專家們呼籲:在為中國社會科學前沿研究營造廣闊的平台和寬鬆的氛圍的同時,亟須建立起一支富有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感、學術判斷力和開拓創新性的專家學者隊伍,尤其是中青年專家學者隊伍。致謝本次專家問卷調查自始至終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領導的支持與指導,高翔、趙劍英、吳玉章曾對調查問卷的設計和具體實施提出了重要意見。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完善、發放與回收,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諸同仁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他們是:柯錦華、孫輝、馬自力、馮小雙、宋超、徐思彥、王和、王兆勝、許健康、姚玉民、馬忠文、王好立、趙子光、張華偉、錢永中、梁華、劉亞秋、張芝梅、舒建軍等。特此致謝!本文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前沿(2006-2007)》,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授權中國網獨家發布。其他媒體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轉載,否則將負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創新與分享——我也走在了學術路上
※夏鼐的學術之路
※「美學」這門學科究竟學什麼?
※最近學術界的四車連環相撞
※SCI論文寫作方法(超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