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音樂
音樂是心靈的話語。道可道非常道,但是音樂卻可以道語言不可道。音樂的產生是人類精神的偉大升華。音樂也是人與動物的最大的區分。音樂的生命律動把生命本身與主客觀完全化為一體,音樂激起了生命的慾望,也修復了生命的慾望,實現了生命的慾望,音樂最深度地表現了生命存在的的空間屬性----在時間的節奏中,心靈走到了什麼高度,什麼深度,什麼可能性,什麼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境界。音樂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審慎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所謂的音樂的定義仍存在著激烈的爭議,但通常可以解釋為一系列對於有聲、無聲具有時間性的組織,並含有不同音階的節奏、旋律及和聲。音樂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來體驗,最傳統的一種是到現場聽音樂家的表演。現場音樂也能夠由無線電和電視來播放,這種方式接近於聽錄音帶或看音樂錄像。有些時候現場表演也會混合一些事先做好的錄音,如DJ用唱片做出的摩擦聲。當然,也可以製作自己的音樂,通過歌唱,玩樂器或不太嚴密的作曲。甚至耳聾的人也能夠通過感覺自己身體的震動來體驗音樂,最著名聾音樂家的例子便是貝多芬,其絕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喪失聽力後創作的。人們想學習音樂的時候會去上音樂課。音樂學是一個歷史的科學的研究音樂的闊領域,其中包括音樂理論和音樂史。音樂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極大量的音樂流派已經發生變化。人種音樂學作為類學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研究這些流派起源及發展的學科。
音強就是人們在聽聞時感到的響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聲音的強弱或大、小,重,輕。它是人耳對聲音穩弱的主觀評價尺度之一。其客觀評價尺度——也即物理量的測量,是聲波的振幅。音強與振幅並不完全一致或成正比,在聲頻範圍的低頻段相差很大,高頻段也有相當的差別。聲頻範圍也就是人們可以聽到的聲振動頻率范國,為20赫到20千赫。20赫以下稱為次聲波,20千赫以上稱為超聲波。在聲頻頻率範圍內,人耳對中頻段1~3千赫的聲音最為靈敏,對高、低頻段的聲音,特別是低頻段的聲音則比較遲鈍。人耳還有一種特徵,對很強的聲音,感覺其響度與頻率的關係不大,或者說同振幅的各頻率的聲音,聽起來響度差不多.但對低聲級信號(即很輕的聲音),感覺到它的響度與頻率關係甚大:對於同樣振幅的聲音,低、高頻段的聲音聽起來響度比中頻段的輕。聲音振幅愈小,雞種現象就愈嚴重。對1千赫的聲音信號,人耳所能感覺到的最低聲壓為2X10(負4次方)微巴。微巴是聲壓的單位,,它相當於在1平方厘米面積上具有1達因壓力。電聲工作者把這一聲壓稱為聲壓級的0分貝,通常寫為O分貝SPL(SPL是聲壓級的縮寫),正如把0。775伏定為在6OO歐電路中的0分貝一樣。不用聲壓而用以對數表示的「聲壓級」來表示聲音振幅的大小,有明顯的好處。這是因為人耳能聽聞的聲壓範圍很大,可由2X10(負4次方)微巴到2XlO(負四次方)微巴,相差一千萬(1C)倍。對如此大範圍的變化,計算很不方便,用聲壓級表達就比用聲壓方便多了。另外由於人耳對響度的感覺是非線性的,用對數來計量更接近於人耳的主觀特性。當聲壓級達120分貝SPL時,人耳將感到痛楚,無法忍受,因此,人聽聞的動態范國由0~120分貝SPL,在音樂廳中聽樂隊演奏,音樂的自然動態範圍是多少呢?對大型交響音樂,最響的音樂片段可達115分貝SPL,最弱的音樂片段約為25分貝SPL,因而動態範圍可達90分貝。當然,這是很少有的情況。通常交響音樂的動態範圍約為50~80分貝,中、小型音樂的動態范國約在40分貝左右,語言的動態範圍約在30分貝左右。人們除對響度、音高有明顯的都別力外,還能準確地判斷聲音的「色調」。單簧管、圓號雖然演奏同一音高(基頻)的音符,但人們能夠明確分辨出哪個是單管管,哪個是圓號,而不會混淆。這是由於它們的音色、波形包絡不同。音色決定於樂音的泛音(諧波)頻譜,也可以說是樂音的波形所確定的。因為樂音的波形(可由電子示波器上看到〉絕大多數都不是簡單的正弦波,而是一種複雜的波。分析表明這種複雜的波形,可以分解為一系列的正弦波,這些正弦波中有基頻f0,還有與f0成整數倍關係的諧波:f1、f2、f3、f4,它們的振幅有特定的比例。這種比例,賦予每種樂器以特有的「色彩」一——音色。如果沒有諧波成分,單純的基音正弦信號是毫無音樂感的。因此,樂器樂音的頻率範圍,決非只是基頻的頻率範圍,應把樂器樂音的各次諧波都包括在內,甚至很高次數的泛音,對樂器音色影響仍很大。高保真放聲系統要十分注意讓各次泛音都能重放出來,這就使重放頻串範圍至少達15000赫,要求潮的應達20千赫或更高。另外,語言的泛音可達7~8千赫。
音樂的節奏,就是哲學,科學,藝術的完美結合。節奏表明自然是以節奏而變化的,心靈是以節奏而進入變化的,意識是以節奏而思考的,精神是以節奏而起起伏伏的。節奏的舒緩與激烈,節奏的憂傷與喜悅,節奏的明快與憂鬱。。。。都是精神的反映,是自然對人心的作用,是人心對自然的反映。節奏把變化作為系列而呈現出來。節奏也是心靈的文化精神,內斂的民族,節奏的舒緩而悠揚的,張揚的民族,節奏是明快而激烈的。發展的民族節奏是歡快的,停滯的民族,節奏是迷幻的。音樂是民族的語言,音樂是文化的聲音。音樂最深層地表達心靈的歷史,現實和未來趨勢。
音樂的旋律。旋律是把高低不同的音符組織成為一個個意義段落,而這樣的意義段落就是音樂的思想。音樂由於旋律而走向哲學。音樂因節奏而走向科學,音樂因起起伏伏而是藝術本身。音樂的旋律就是哲學,這是因為旋律就是聲音的意義,在什麼旋律下,以什麼旋律體現生命的感覺,以及這樣的感覺的深度,思辨性,這就是偉大的貝多芬的價值。貝多芬奪走了自然的奧秘,這比愛因斯坦還豐富,比黑格爾還細密,比牛頓還具體。所以,旋律就是音樂的意義段落。旋律把運動變成各個獨立的意義段,又把意義段聯繫起來,組成思辨性。
音樂的品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音樂。不同的音樂反映不同負文化精神。音樂的品味,就是這些音樂的消費者是什麼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樂,音樂出自不同的環境,不同心靈感覺,也投向不同的音樂對象。音樂的品味高低就是音樂自身的高低。音樂可以是靡靡之音,可以是迷幻的思想,可以是淫亂的啟示,可以是世俗的宣言,可以是崇高的激揚,可以是俗氣的,可以是情慾的誘發因素,可以是慾望的洗禮,可以是思想的梳理。所以世俗音樂最大限度地毀滅著心靈。音樂品味的低俗就把人類的心靈栽入泥中,就把精神的翅膀砍斷,就把思想搞混亂。神聖的音樂,就是宗教音樂,各種具有神聖思想的音樂凝聚著渙散的人心,愛的音樂消除仇恨,仇恨的音樂激起怒氣。
中國音樂。中國古典音樂是蒼涼的自然記錄,是天籟之音。近代音樂是西方引進的,西洋音樂是各種打擊樂,表達各種我們覺得奇奇怪怪的境界。民族音樂就是民歌,民歌主題大部分是愛情,所以民族音樂的題材很窄。高雅的音樂是什麼?誰是高雅音樂的代表?中國音樂最大的就是民歌。民歌的淳樸性有助於人心的洗禮。20世紀--多元化的發展趨勢20世紀西方音樂發展方向多元化。中國傳統音樂以線條為主,而西方古典音樂更講究和聲。中國傳統音樂注重氣息,而西方古典音樂更講究節奏。兩者技術方面的最大不同在於音色與演奏方法。藝術層面上中國傳統音樂主要表達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並且講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較主觀。藝術層面上中國傳統音樂主要表達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並且講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較主觀。西方古典音樂著重美學及功能性,故此比較客觀。中國傳統音樂境界的表現特點與西方古典音樂不同,西方古典音樂以深刻嚴肅見長,突出主客對立,大都帶有正劇或悲劇色彩,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藝術精神的「壯美」;而中國傳統音樂以曠達悠深見長,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統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和合」精神的「幽美」。影響較大的有本世紀初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等。勛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徹底廢棄了統治歐洲音樂近400年的調性體系,十二個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這一體系為他的弟子貝爾格所繼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崇尚復調和對位法,在調性方面採用多調性,並不象勛伯格的無調性走的那樣遠。本世紀特別是戰後西方音樂發展流派眾多,如無聲音樂、雜訊音樂、微分音樂等,電子合成器等新的技術手段更為標新立異的音樂家們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樂發展潮流日益多元化。
推薦閱讀:
※韓飯網超人回來了2015 8.30裡面所有的插曲有哪些?
※My Back Pages
※【直播預告】一節課搞懂爵士布魯斯!
※美好的音樂胎教
※今晚大家都在刷屏的這首歌,是李宗盛大哥剛寫的舊歌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