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日戰爭之四——清光緒甲午戰爭

歷史上的中日戰爭之四——清光緒甲午戰爭

(2009-11-21 22:28:24)

轉載

標籤: 外國郵票 日清戰爭 甲午海戰 日俄戰爭 旅順 分類: 集郵茶座

日本圖謀朝鮮上千年,圖謀中國亦已幾百年,歷經唐、明時期的慘敗後,安穩了幾百年,但是其心一直未死,只是在等待時機而已。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強盛,而此時的朝鮮和中國卻日益衰弱,當時的中日兩國雖然實力相近,但卻是上升的日本遇到了下沉的中國。於是,一個千年不遇的機會終於來臨。吞併了朝鮮之後,1894年甲午之年,日本終於開始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對中國本土發動侵略戰爭,史稱「中日甲午戰爭」,戰爭以中方的慘敗而告終,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東北、台灣之地,賠兩點三億巨款。

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從遠東三強之一(中、日、俄)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同時,甲午戰爭給日本帶來了巨額的財富(3.5億,相當於日本4年的財政收入)用於擴充軍力,中國勢力全面退出朝鮮,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實際是給日本提供了侵略華北、華東的兩隻跳板,中國的咽喉已被日本全面鎖緊。更重要的是中國全面戰敗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全面侵華並侵略亞洲的野心,直至二戰時期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浩劫。

日本1896年8月1日發行「日清戰爭勝利」郵票4枚,以紀念日本對清朝宣戰的文告正式發布2周年。

4-1 有栖川宮熾仁參謀總長肖像,紅色

4-2 北白川宮能久近衛師團長肖像,紅色 4-3 有栖川宮熾仁參謀總長肖像,藍色 4-4 北白川宮能久近衛師團長肖像,藍色

有栖川宮熾仁親王,1835年3月17日(日本天保6年)出生於京都,因病死於1895年1月15日(日本明治28年)。他是當時有栖川宮家出生的第一位王子,有栖川宮第9代親王。明治時代的重臣,陸軍大將兼參謀總長,實際是天皇軍令大權的第一輔佐人,與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共為天皇之左膀右臂。他幫助天皇從幕府手中奪回政權。更是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推動者之一,日本對中國的整體侵略計劃就是他參與制訂的,這一計劃被執行到1945年日本戰敗。日本在甲午戰前為建立戰時最高統帥部而制定條例,此條例即由時任參謀總長有栖川宮熾仁親王制定。1893年5月19日天皇正式批准該條例,條例規定:大本營是天皇親自主持的戰時最高統帥機構,有關戰時統帥事項,不受任何國家機關限制。天皇戰時的軍令大權,由總參謀長輔佐行使,「在大本營中參與帷幄機要,並制定帝國陸海軍之作戰計劃,乃參謀總長之任務」。大本營的幕僚完全由陸海軍軍官組成,沒有文官參加。這一條例把軍權完全凌駕於任何國家機關之上,奠定了日後日本軍國化的基調。今日本有「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紀念公園」,下圖為其戎裝銅像。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弘化四年(1847年4月1日)生於京都伏見宮邦家,是第九子。明治28年(1895年)10月28日在侵台戰爭中死於中國台灣。明治天皇與幕府奪權的戊辰戰爭時,反對天皇方面的官軍,曾被幕府殘餘勢力奧羽越列藩同盟擁立為「東武天皇」。不久垮台,被朝廷指為「朝敵」,被軟禁在京都削髮為僧。明治三年獲特赦並還俗,加入陸軍,率軍團赴普魯士深造。回日任大阪師團長。因中日甲午戰爭中立下站功,提升為近衛師中將。

1895年,已被日本佔領並設立台灣總督府的台灣發生抗日起義並成立「台灣民主國」政權,能久親王擔任征台司令官,率領近衛師團進攻台灣,展開為期數月的乙未戰爭。台南攻下後一周,北白川宮能久因感染瘧疾而病死於台南豪族吳汝祥宅邸中。但日方正式公布的消息為能久於11月4日因病返回東京,第2天死於家中,所以關於他的死亡日期又有11月5日的說法。但是當時台灣人並不相信總督府所發布的死因,民間普遍認為能久親王是死於佳里一帶義軍之手,而當時偽稱親王死於瘧疾,乃是唯恐影響日軍軍心。日本人後來為了將其神格化而在虛構的「終焉之地」興建台南神社,並將其「薨去」之日定為10月28日。其遺體則運至豐島岡墓地於11月11日舉行國葬。之後日本佔領台灣的五十年間,能久親王被神格化,台灣神社更以能久親王為主祀的神祇。

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於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材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製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並不比日本弱。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中國的自強相當有利。但是中國卻在與實力均等的日本的戰爭中一敗塗地,箇中原因實在值得全體中國人深刻地反思。

  

中日甲午戰爭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完全控制朝鮮,同時獲得東北地區。這就與長期圖謀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的俄羅斯發生了矛盾。俄羅斯糾結法國、德國發動「三國干涉還遼」,原先支持日本的英國和美國也因各自利益改變主意,保持中立,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中國需賠償白銀3000萬兩。這是日本一個巨大的外交恥辱。日本痛感要想真正稱霸亞洲,必須徹底擊敗俄羅斯在亞洲的力量。於是,在中國領土上,日俄戰爭爆發了,當時的清政府被迫宣布「保持中立」,並專門划出大片地區作為日俄兩國的交戰區,開創世界外交史之先例。戰爭以俄羅斯的失敗而告終,從此亞洲地區的所謂「遠東三強」局面被打破,日本成為亞洲的唯一超級大國。

1904年2月5日,日本宣布與俄羅斯斷交,2月8日日本海軍夜襲旅順港,不宣而戰,拉開了日俄戰爭的序幕。旅順港在整個戰爭中處於戰略樞紐的地位,誰得到旅順港,誰將掌握整個戰爭的主動權。雙方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經過前後7次大規模爭奪,俄羅斯遠東艦隊幾乎被全殲。1905年1月2日旅順的俄羅斯守軍開城投降。

2004年5月12日俄羅斯發行「俄日戰爭中的旅順保衛戰100周年」小型張1枚,畫面描繪了日本和俄羅斯這兩個強盜為了爭奪中國利益而在中國領土上開展的無恥戰爭的場面。

在海軍拉鋸戰的同時,日俄陸軍也先後展開多次大規模戰役。

由於俄羅斯國內局勢及日俄戰場形勢的變化,1905年9月1日,俄羅斯被迫簽訂停戰協議書。10月14日,兩國簽訂《朴茨茅斯條約》,俄羅斯勢力徹底退出遠東的朝鮮和中國東北,返回歐洲準備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成為遠東超強,開始無所顧忌地圖謀全面侵華計劃。

日本於1906年4月29日發行「日俄戰爭勝利閱兵式」郵票2枚,圖案為東京青山練兵場的武器。


推薦閱讀:

妄稱派軍隊搶佔南海島嶼!菲律賓總統是不是牆頭草?
印度造阿帕奇的背後有哪些意義?
影響所有美國人的南北戰爭,到底有多殘酷
武裝家丁:明軍最後的武力保障
談一談所謂的「武德豐沛」、「向敵人的英勇致意。」

TAG:歷史 | 戰爭 | 甲午戰爭 | 中日戰爭 | 中日 | 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