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議裁縫與西服師傅的區別

我們服裝行業長期以來,把會「量體裁衣」的人,統稱為「裁縫」,顧名思義,就是會「裁」又會「縫」的技藝者。裁縫熬到能帶徒弟的時候,也就成了師傅,成了師傅便可以「裁縫師傅」稱謂。

做服裝原本沒有設計師,衣服的「版型」都在裁縫的腦子裡裝著,量幾個尺寸,直接在面料上畫線出形,一裁一縫就能做成衣服,至於做出來的衣服款式如何,那就要看裁縫的造詣、顧客的造化了。

裁縫一般在裁縫店接活,當然,在一些特定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少曾經遊走於街邊小巷子擺攤子接活的主兒。

作者仍然保留了一套九十年代初在廣東佛山金魚街口,由蘇北裁縫師傅做的粗紡毛呢方格子面料的「西服」套裝就是例證。

不難發現,中國裁縫原本指的是一個服裝「萬能手藝」者。

無論顧客是窮人富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活人甚至死者;也無論是什麼面料;或者顧客要求什麼樣子;裁縫基本都要能對付。因為活得接下來、得有活做得生存,一般不可能給顧客說「我做不了」之類的話,因為這樣等於砸自己的牌子。

我們說,「量體裁衣」是服裝定製的第一特徵和基本特徵,由此推理,中國裁縫的活其實都屬於「訂製」範疇。

只是現代定製要求的是專業細分,因為只有細分才有可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好,「做出好活」才是定製的根本。

所以,對於現代裁縫,作者認為也需要轉型,讓自己成為某一專門服裝品類的「師傅」。

這就說到了「西服師傅」,熊可嘉先生的西服店,前多年就被福布斯評為全球十佳西服定製店。熊先生稱自己「西服師傅」,他堅決否認自己是服裝「裁縫」,他說他「除了西服其它都不會」。

我們借熊先生的說法來理解裁縫與西服師傅:

1、英文的說法是「The tailor for King , sewingworker for every one」,西裝師傅得黃金聘約,一般百姓則以銅錢支付裁縫。

2、中國的裁縫是一個職稱,既會裁也會縫。西服界則是兩個職稱,一個裁剪師稱 「cutter 「,一個西裝縫製師稱 「tailor」。

像熊先生這樣專註於西服定製的師傅,在全國鳳毛麟角。

但是,現在我們有許多「裁縫師傅」自稱也會「裁」、「縫」西服,但是,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因為許多人認為「西服大致就那個樣子」,把西服認為就是一個服裝「小品類」,完全是錯的。

其實,「西服」與我們腦子裡的「服裝」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比如,你把「西服定製店」招牌改成「服裝定製店」,其內涵一定不是一樣的。

西服定製店裡是「西服師傅」駐店,「服裝定製店」應該是「裁縫駐店」,「服裝定製店」就是眼下許多人認為所謂的「全品類定製店」。

試想顧客想做一套西式禮服(比如晨禮服),他是選擇「西服定製店」還是選擇「服裝定製店」,我想一定是「西服定製店」,就是這個理。

再說西服,一定不能把西服理解為僅僅是一個服裝「小品類」,一定要理解「西服是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國際流行服裝」,它「發端於歐洲,後來發展到美洲、亞洲並進入中國」,而西服名正言順進入中國才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

所以,要承認我們服裝行業的人和絕大部分國內消費者,對於「西服」的認識都還是比較陌生的,包括作者自己也才是近幾年對西服有所研究。

「西服」是中國人給它起的名字,日本和南亞一些國家也叫「洋服」或其它名字。

西服有它自己的一套體系,它的分類、它的規制、它的文化內涵、它的禮儀規範及其所承載的文明等等,建議大家買一套北京服裝學院劉瑞璞教授編著的《優雅紳士》一套六本仔細看看(劉瑞璞教授精品課程《西服著裝規則》將近期在雲衣時代商學院平台開講)。

必須先充實好自己,說到西服才會有底氣,否則,只能是「半瓶水」,自己也不踏實。

由此可見,只會做一套兩套西服,成不了「西服師傅」,西服師傅與裁縫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給自己定位是一個「裁縫」還是「西服師傅」、「旗袍師傅」,自己想專業到哪個層級,要有所定位、有所選擇,有句話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用在這裡合適。


推薦閱讀:

紅幫裁縫 巧裁天津老西服
張裁縫聊裁縫 / 第一篇:自學裁縫最值得關注的專欄
紅都-----裁縫
衣戀裁縫
張裁縫聊裁縫/上海面輔料市場分享

TAG:裁縫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