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朱仁康:皮膚病的辯證論治

皮膚病屬於中醫外科範圍,而且占其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待皮膚病,首先必須具有整體觀念,皮膚病雖見於體外,但與整個機體有內在聯繫,往往由於營衛血氣不和,臟腑功能失調有重要關係,因此皮膚病的發病原因,內因與外因不能截然分開,而且強調內因是居主要地位。中醫治病著重辨證,西醫治病著重辨病,兩者必須結合。皮膚病種類很多,從現代醫學來分,不下幾百種,似乎錯綜複雜,只要通過辨證分析,審證求因,找到它一定的治療規律,就不難迎刃而解。通過審證求因,內因營衛氣血方面有營衛不和,衛氣不固,以及血熱、血燥、血虛、血瘀等等;臟腑病機方面有心火(血熱)、肝風(內風)、脾濕(內濕)、肺燥(內燥)、腎虛等等;六氣六淫方面,雖有風、寒、暑、濕、燥、火,而在皮膚病中,則以風、濕、熱,最為主要,其中與上述因系互相關聯,現在僅就風、濕、熱三者作簡單的闡述。一、風證論治(一)病因:風為百病之長,風為六淫之首,皮膚病以風命名的很多。其病因可分外風、內風兩者。1.外風:包括一切外來因素如接觸花粉等。風邪外襲,有隙必乘,入於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或以衛外失固,風寒易襲。2.內風:肝藏血,營血不足,血不養肝,風從內生。特徵:(1)風善行而數變,表現癥狀為變化多端,倏隱倏現或突然發作,如蕁麻疹、風毒腫等,或皮疹多樣化,如紅雲風。(2)癬常有形,風常無形,皮膚表面雖毫無跡象,但肌膚淫淫作癢或如蟲爬,如風瘙癢症,此屬內風。(3)風性趨上,多發現在上部,如白屑風、面游風等。(4)風勝則燥,皮膚乾裂,常見層層脫皮,如銀屑病、鵝掌風等。(5)風屬陽邪,易於化熱化火,如風毒腫等。(二)辨證論治:風與兼證,大致可分風熱、風寒、風濕、風燥四型。(1)風熱治法:疏風清熱法、涼血消風法、活血消風法、搜風敗毒法。(2)風寒治法:固衛御風法、疏風理氣法(3)風濕熱治法:祛風滲濕清熱法(4)風燥治法:涼血消風法、養血息風法二、濕證論治(一)病因病機1.內濕(1)從脾胃產生。脾為濕土,脾虛失運,水濕內生,如飲食失當,多飲茶酒、油膩葷腥,五辛甜物(甘傷濕)均使脾生濕。多吃生冷水果,損傷脾陽,脾陽不振,水濕不運。脾主四肢,胃主肌肉。脾濕常走竄四肢,浸漬肌肉而發病。(2)一般濕與熱兼,一方面由於多食油膩產生濕熱,更主要的與心火有關,心主火,心主血,心火旺則生血熱。心主思維活動,如精神緊張、失眠、心煩,均易生心火,而導致血熱。經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血熱肉濕,濕熱相搏,浸淫肌膚而成瘡。2.外濕如地居卑濕,坐卧濕地,水濕浸漬,(水中作業)雨後濕蒸,赤足涉桑田,如水田皮炎,鉤蟲皮炎等。特徵:(1)濕性下趨,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濕病多見於下部,如腳濕氣、濕臁瘡之類。(2)濕亦可浸淫上行,如濕與熱結,易於上蒸,濕化水氣而上升,或受風之影響亦可上犯,如旋耳瘡、羊胡瘡等。(3)濕為陰邪,粘滯難化,因此病多纏綿。(二)辨證論治:可分濕熱、脾濕、風濕、陰傷四型。(1)濕熱治法:利濕清熱法、燥濕清熱法、淡滲利濕法(2)脾濕治法:健脾理濕法(3)風濕治法:祛風勝濕法(4)陰傷治法:滋陰除濕法三、熱證論治(一)病因1.外火熱為陽邪,熱重則化火化毒。熱常與他邪結合,如風熱化火則起顏面丹毒或風毒腫,濕熱化火則成流火(下肢丹毒)。暑屬夏令之氣,亦為熱邪,暑熱成毒則起熱癤痱毒。2.內火五臟之火屬於內火,心經有熱,心火亢盛,易起瘡腫,《內經》「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此外,心肝之火則起纏腰火丹(帶狀皰疹),肺胃經火則起粉刺等。特徵:(1)「諸逆衝上,皆屬於火」,火性炎上,火焰上竄,熱氣上騰,常見於頭面諸病,如抱頭火丹(顏面丹毒),風毒腫(過敏性皮炎)。(2)火性暴速,發病快為特點,火色鮮紅。(二)辨證論治:(1)清散風火法(2)涼血清解法(3)清暑解毒法(4)利濕清火法(5)清肺泄熱法(十三行國醫館中醫學碩士程桂生中醫師摘錄)
推薦閱讀:

老年斑是一種皮膚癌嗎?
夏天躲開6種皮膚病
一顆痣引發的皮膚癌!請馬上對照這5點,判斷你的痣是不是有癌變可能……
不良情緒誘發皮膚病 情緒減壓最關鍵

TAG:中醫 | 辯證 | 皮膚 | 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