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逗小孩背後是律法規缺失更是陋習作祟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不久前,在廣西發生了一起悲劇事件,二伯在逗弄侄子時,竟然給年僅2歲的孩子灌了一兩自釀米酒,導致其嘔吐、抽搐、臉色發黑,醒來以後變得痴痴獃獃連媽媽都不認識了。醫生表示孩子變痴呆是因為酒精中毒,繼發性腦損傷。

因為給幼兒灌酒導致孩子痴呆甚至死亡的事情還不止一例。有人指出,這些悲劇的背後,除了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更是中國式逗小孩的陋習在作祟。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視中國式逗小孩為陋習。

媒體人:科學家表示,從逗小孩這個逗字就可以體現出,中國人似乎對孩子不太尊重。實際上,每一個生命從出生甚至從在母親肚子里開始就已經是一個生命,都要把他當成一個人去看待,不能隨意的逗弄。

國外的成年人會如何與低齡的幼兒相處,有沒有逗小孩的習慣呢?先來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全球華語廣播網特約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說,日本人與他人禮貌相處的同時也會保持一定距離,可能是日本人的性格使然,公共場所極少見到隨意逗小孩的情況。

黃學清:日本的公共場所很少看到大人逗別人孩子的事情,大人們對認識或不認識的孩子也都保持著禮貌,即使看到非常可愛的嬰兒也只是面露微笑,極少有人去稱真可愛啊,也不會主動和孩子的家長搭話交談。就算是親戚或朋友的孩子,大人可能會陪孩子玩,但逗弄孩子的情況是極少的,這主要還是因為跟西方國家那樣,如果不小心觸犯到孩子也會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日本社會在社交方面一直是相對拘禁的,人員之間謹慎的保持著距離,就是在家庭中也不是不分你我。

而在澳大利亞,人們很少主動去抱親戚朋友的孩子,因為連孩子的父母也不會總是抱著孩子逗他玩。這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不大好理解。而在食物分享方面,出於防止過敏的考慮,澳大利亞人也不鼓勵孩子之間分享食物。全球華語廣播網特約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說:

胡方:通常孩子外出的時候家長都是把孩子放在嬰兒推車裡,孩子在嬰兒推車裡坐久了哭鬧,不願意再坐的時候,哪怕讓他在地上爬著玩也不會抱他,哄他。家長在外邊也很少抱小孩,因此其他親朋好友自然不會主動要求去抱孩子,我現在孩子也不大,就一歲多一點。平時帶他出去玩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朋友來逗他。但是也就局限於扮扮鬼臉,最多也就是握握他的小手而已。而在食物分享方面,澳大利亞人其實是不提倡把東西隨意給小孩吃。因為在澳大利亞孩子當中,各種食物過敏的現象非常的常見,小朋友之間如果要體現團結友愛,可以分享玩具,一起做遊戲等等,但是絕對不能分享食物。

澳大利亞的成年人除非得到孩子家長的同意,否則是不會隨意給別人家孩子東西吃的。那麼,如果成年人與幼兒接觸當中出現對孩子安全造成威脅的不妥行為,孩子的家人可以怎麼做?法律又將如何判罰呢?

胡方:由於減少了身體的接觸和食物的接觸,因此澳大利亞人逗小孩通常不會有什麼危險的事情發生。當然如果真的因為逗小孩而有一些危險的事情發生的話,作為旁觀的第三方完全可以去向警方報警。最後發現是虛驚一場,但是只要你出於一種良好的意願,不是故意而為之。那麼通常情況下,並不會被追究。

對於中國人愛逗孩子,也有些外國人感到很驚喜。2013年,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一篇英國媽媽的文章寫到:「在中國,作為外國媽媽的一大好處是,不論你走到哪裡,都有人喜歡你的小孩。而在英國,有一次,一個女人微笑地沖我跑來,她說:他真漂亮!幾歲啦?我聽得心花怒放,可隨後才意識到她說的是我家的狗。在中國逗留五年後,回到一個幾乎把公開誇讚和逗弄陌生人的孩子視為禁忌的國家,我感到很不習慣。」

那麼,英國人對逗小孩究竟是什麼態度?作為幼兒的家長,他們通常會讓小孩子如何在外人面前展現自己,又會幫助孩子學習哪些技能呢?全球華語廣播網特約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稱:

侯穎:英國對於未成年人飲酒有著嚴格的法律約束,如果讓孩子飲酒是觸犯法律的,所以喝酒逗小孩在英國是不存在的。有時候其實國內的大人逗孩子,比如說喝酒背唐詩,或者表演節目,其實是一種成人之間的攀比心理。認為我家的孩子比較優秀,希望在大家面前表現。但是在英國,大多數家長還是會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長軌跡,為了讓孩子能夠日後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他們獨立的生活工作、希望他們能夠尊重他人。並自我剋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現在英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勇敢和堅韌的性格,英國父母經常帶著孩子去探險,深入到大自然當中,目標十分明確,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為今後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準備。

推薦閱讀:

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外國人非工作類居留證件的有效期最短為180天
一個條文,讓刑訴法規定的檢法審限形同虛設?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
管住權力「任性」 守護法規「邊界」
葯事管理與法規(衝刺卷三答案解析)

TAG:法規 | 背後 | 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