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陳氏太極拳的「泛臀」

前 言

太極拳「斂臀、泛臀」要領之爭議隨處可見,有關網路書籍都有論述,更使很多人在練習陳氏太極拳時理不清臀部該「斂」或是「泛」。常有周圍一起練拳的和外地前來求學的朋友問及此解,總想探究釋疑,且此「斂、泛」雙意語言解說著實難釋疑,最後還是以身示範並讓其親身體會一番才理悟開通。當地有一位高大英俊、涉武四十多年且持有國際氣功師證書的武術氣功大師,練氣功也近三十年了,其弟子已上千,近來時常在我晨練太極拳的地方附近練站樁氣功,一日我正在給一位江蘇來學拳的太極拳愛好者講解太極拳「泛臀」要領時,他在一旁認真仔細聆聽,憋不住也來親身體驗一下,我當時只給他胯部輕輕點壓了一下,使其松胯且由「斂臀」轉為「泛臀」,他大叫真的有熱氣感沉到丹田去了,還說一直以來就是氣沉不下去呢,今天終於有感覺了,看來還是得有人指點才行啊。一位練武術氣功幾十年且大小周天早已通了的老武師尚且如此,何況初學太極拳者想要掌握「泛臀」要領的難度可想而知。事實證明正確掌握習練太極拳要領的重要性。筆者的啟蒙恩師陳小星大師及磕拜恩師陳正雷大師在教學時曾說過「含胸塌腰、曲膝松胯、泛臀圓(開)襠」。經恩師親授加之本人近三十年苦練探究陳氏太極拳的體悟,認為陳式太極拳應是松腰「泛臀」而不是縮肚「斂臀」。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拳照

一、骨盆構造簡析

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機體形成了許多特殊的構造,如頭顱骨構成顱腔,保護大腦;胸骨、肋骨、胸椎構成胸腔保護心、肺等重要臟器。而人體的臀部區域由骶骨、尾骨和兩側的髖骨構成骨盆腔保護膀胱、結腸、前列腺和女性的子宮、卵巢,在對人類生延繁殖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骨盆區域解剖解構最為複雜、構造最為奇特。

先從骨盆構造上說起: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兩側的髖骨構成,骨盆具有傳導重力、承托、保護盆里器官等作用。

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組成,一般在16歲前三骨之間由軟骨結合,16歲後軟骨逐漸骨化才融合為一骨。

骶骨17-23歲之前,尚為5個分離的骶椎,之後才融合成一骨。尾骨由3-5塊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一般30-40才融合成尾骨。尾骨上與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與後翹之尾骨相接處有微隙可活動,有穴名腰俞。髖骨與骶骨通過骶髂關節相連接,此關節兩關節面對合緊密,關節囊緊張,周圍有韌帶加強,主要起支撐體重功能,十分穩固,男性幾乎不能運動,女性分娩時,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使關節囊及韌帶鬆弛,骶髂關節能作小幅運動,從而擴大盆腔,利於分娩。骨盆前端關節為恥骨聯合,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的恥骨間盤連接而成,上下方有韌帶加強。恥骨間盤有一矢狀位的裂隙,孕婦在分娩時恥骨聯合可輕度分離,以利胎兒娩出。骨盆底部有兩塊扁肌肉(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蓋其上面的筋膜構成盆膈,盆膈起到和固定盆里臟器的作用,並可與腹肌、膈肌協同增加腹壓作用。

據以上人類生理特點,陳氏太極拳鍛煉時所強調「泛臀」有其獨特的一面,與通常意義上的太極拳中的「斂臀」有著本質的區別。

二、太極拳的斂臀說

筆者認為把「泛臀」與「斂臀」作為陳氏太極拳和其他太極拳的區別是有失偏頗的,不夠嚴謹。太極拳有強調「斂臀」,主要是為了避免「挺腰、突肚、厥臀的錯誤而提出的「矯妄必先過正」的做法,而不應該是其他太極拳的特點,其真正目的無非是要練功者不要過份翹屁股,而非斂尾閭把脊椎尾段違反自然彎曲狀死硬外綳受壓,那樣長久下去就會有損此處脊椎與神經,而且髖部也難以鬆開。陳式太極拳要求虛胸實腹,氣沉丹田。要使內氣沉于丹田,必須小腹斜向下後方收,有沉墜的感覺。如斂臀則使小腹有上提之感,內氣自然難以沉降丹田。練習者細辯之。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授課中

三、太極拳的松胯

「曲膝松胯」在太極拳界並無疑異,天下太極拳套路無數,可膝曲胯松要領惟一爾。任何門派太極拳演練者都強調要做到曲膝松胯,而筆者經演練陳氏太極拳近三十年感悟到確實如此,不過還是應該提松胯曲膝更為精準,因為在練太極拳時,強調要立身中正,所以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膝雖曲而胯不能松者大有人在,胯松膝必曲卻是不爭的事實,否則胯雖鬆了膝卻不曲,那一定是彎腰駝背了,所以筆者建議應該用「松胯曲膝」,而不是「曲膝松胯」來要求習拳者更為適宜。

為什麼要在這裡強調「松胯」,因為「松胯」是泛臀的重要前提,胯未松,自然泛臀無從說起。松胯,即放鬆來脈穴(腹股溝)。放鬆來脈穴與會陰穴、松(塌)腰泛臀對松胯圓襠起到較大作用,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胯關節的各骨關節能靈活轉動,又能做到松腰沉穩;通過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帶領肢體內外運動,恰到好處地使意、氣、勁合一,練出周身整勁,松而不懈,沉而不僵。胯能鬆了在搏鬥技擊方面也大有作為,既能通過身法的輕靈轉換卸掉對方來力,又能加大腰部轉動的幅度,易於周身協調一致;松胯是形成渾圓勁與泛臀的必要條件;松胯有利於調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運行變得穩固且輕靈。

四、陳氏太極拳的泛臀

所謂泛臀,其實就是在斂臀的狀態下使相頂的胯部完全鬆開使其轉化為泛臀狀態,既長強穴(尾骨下端)微向後翻(只一點點,不可突出),即保持人身脊柱原有的向里自然彎曲狀態,不可過,過為突(會使這一段脊柱過份受壓而出現不適)。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就有強調指出:「尾骨長強穴(尾骨下端)微向後翻。」 使脊椎有上下對拔之感,腰胯才會松塌靈活,這樣的姿勢是在松胯的前提下實現的,它使小腹斜向下後方收(有沉墜的感覺),一來使小腹形成兜襄,內氣有處可貯,真氣易於沉降丹田;二來大腿根內側的兩條大筋易放鬆,可加大軀幹旋轉的角度,並保持重心的下降與平衡,使得下盤穩固紮實而身軀自然靈活。

陳氏太極拳要求在立身中正的情況下,松腰(胯)曲膝、泛臀實腹、頭後緣與臀部後緣(百會和會陰)調在同一垂直線 ...松胯、泛臀相結合,以會陰收縮為中心,形成四周開圓的襠,氣機自然下沉丹田,丹田氣充足,就可沖開後胯,使骶髂關節能夠活動。骨盆後的骶髂關節幾乎不能運動,通過長期練習,把此處練活,使骨盆、骶髂關節能活動,如果能將骶髂關節處練鬆開,把臀泛開,活動範圍就更大,丹田氣就會更充足,發勁發力,勁力會更強大。同時提肛、縮會陰,尾骨微泛、盆膈上提,使丹田氣機更加充實。久而久之,盆膈如同胸膈作上下升降運動,尾骨作前後擺動,骨盆的骶髂關節鬆開,作擴張收縮動作,如同胸廓作呼吸運動一般。好比進入氣功的胎息狀態。(胎息--指鍊氣到較深程度,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打成一片,結成一團,鼻息微微,若有若無,而奇經八脈齊通,遍身舒適,和胎兒在母腹中沒有外呼吸,只有內氣潛行一樣。)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授課中

陳氏太極拳運動過程中的泛臀實施就是以腰旋轉帶動,左旋則左臀上抽、右臀下沉,右旋則右臀上抽、左臀下沉,臀部走橫下弧8字,其實就是重心轉換時勁走鍋底(襠走下弧)形;「左重則左輕,右重則右杳」之句就是由松腰轉胯泛臀加已實現的「輕靈轉化」爾。其運動形式有助於丹田斜向潛轉,增強腰、襠、膝之協調鍛煉,避免練拳時身法起伏重心潛轉中的浮、散、亂等現象出現,這樣既能使身法轉換輕靈,又能使下盤穩如磐石,也易助於任脈的暢通,使真氣貫注丹田而發於四梢。

所以陳氏太極拳鍛煉身體之功效獨特而神奇,十分符合健身之需求。

結 束 語

綜上所析,知道了松胯是泛臀的前提,胯未松,泛臀無從說起,反之泛臀卻是松胯的確認,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印證。斂臀是用於糾正泛臀過而成突臀彎背之病爾,但不能強調及斂過,否則胯松不開,真氣難以沉入丹田。

當然,任何運動都應客觀遵循運動規律,太極拳也應遵循和掌握正確的要領,才能符合人體的自然生理。各要領之間有時也會相互轉換,運動過程中適時而變來應對各種狀況才是符合太極拳的陰陽互變運動規律,所以在太極拳健身運動時,均不可有偏頗強硬之弊。如果違背了人的自然生理程序,其結果也會適得其反,對身體不惟有益,甚至有害。

所以只有正確掌握太極拳要領與運動規律,才能練好太極拳為自身健康和大眾健康服務。


推薦閱讀: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二)
太極拳起式收式的意函與實踐要求
練太極拳有兩種練拳的型式
淺析太極拳的求中、守中、用中
從武派陳固安太極拳談如何練腰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