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學會格律詩詞》之第三天課程:知對仗[詩詞學堂授課內容]

《七天學會格律詩詞》之第三天課程:知對仗  格律詩詞的格律三大要點「聲律」、「韻律」、「對仗」(學名也叫「對律」),一旦掌握,後面的勢如破竹,所以主要放在前三天開講。  「對律」是專門針對格律詩中的律詩來說的,也是律詩都有的特點。對律指律詩中的寫作必須講究對仗的手法,而且必須講究,否則就不能算是律詩。因此,對律一旦平常化,人們就用「對仗」替代了對律的稱法。  關於對仗,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對聯就是專門以對仗為表現手法的一個獨立的文學體裁了。而且嚴格地說,對仗出現的年月日遠比格律詩久遠,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因為對聯的影響實在太大,所以格律詩也將其吸收到自己的格律當中去,成為自身的一大特色了。  不過有趣的是,很多的人對對聯的認識,居然是從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周星馳的大作《唐伯虎點秋香》的笑料電影中得來的,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很值得深思呢。  記憶閃回:——(潛川借用了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呵呵)  場景一:  那書生一呆,本以為這字謎頗為難猜,縱然猜出,也得耗上半天,在這窄窄的石樑之上,那少年武功再高,只怕也難以久站,要叫二人知難而退,乖乖的回去,豈知黃蓉竟似不加思索,隨口而答,不由得驚訝異常,心想這女孩兒原來絕頂聰明,倒不可不出個極難的題目來難難她,四下一望,見山邊一排棕櫚,樹葉隨風而動,宛若揮扇,他是狀元之才,即景生情,於是搖了搖手中的摺疊扇,說道:「我有一個上聯,請小姑娘對對。」黃蓉道:「對對子可不及猜謎兒有趣啦,好罷,我若不對,看來你也不能放我們過去,你出對罷。」   那書生揮扇指著一排棕櫚道:         「風擺棕櫚,千手佛搖摺疊扇」這上聯既是即景,又隱然自抬身分。   黃蓉心道:「我若單以事物相對,不含相關之義,未擅勝場。」游目四顧,只見對面平地上有一座小小寺院,廟前有一個荷塘,此時七月將盡,高山早寒,荷葉已然凋了大半,心中一動,笑道:「對子是有了,只是得罪大叔,說來不便。」那書生道:「但說不妨。」黃蓉道:「你可不許生氣。」那書生道:「自然不氣。」黃蓉指著他頭上戴的逍遙巾道: 「好,我的下聯是:         「霜凋荷葉,獨腳鬼戴逍遙巾」  這下聯一說,那書生哈哈大笑,說道:「妙極,妙極!不但對仗工整,而且敏捷之至。」郭靖見那蓮梗撐著一片枯凋的荷葉,果然像是個獨腳鬼戴了一頂逍遙巾,也不禁笑了起來。黃蓉笑道:「別笑,別笑,一摔下去,咱倆可成了兩個不戴逍遙巾的小鬼啦!                     ---------摘自《射鵰英雄傳》之「一燈大師」場景二:寧王想找華太師的茬,帶著文武二高手進場,先讓綽號為「對穿腸」的參謀上。參謀對著華太師出對:       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 華太師緊張之餘,加上對方有備而來,準備的都是難度很高的對子,一時說不出話來。寧王:對呀,怎麼不對呢,你不給我面子,我可真的要發飆啦! 唐伯虎從旁竄出解圍:讓我來試試!——       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寧王:好工整啊! 華太師如釋重負,像沒媽的孩子找到了娘,一頭撲進唐伯虎懷裡:華安,你來得正是時候啊! 唐伯虎也像媽媽般拍著華太師的頭:沒事沒事,沒事! 寧王:嗯! 參謀:在下是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綽號"對王之王"的對穿腸,閣下是?唐伯虎:小弟讀過兩年書,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華安! 參謀:好,我就來會一會你!——於是兩人擺架勢上,先是繞步已探虛實,然後越轉越緊,感覺到對手都不是一般人,於是快近一步,貼身站立,精彩戰爭即將開始之際,周際圍觀之人緊張之際,這兩個就差沒拿刀砍人的男人忽然相互親密地吻了一下嘴,圍觀的眾人皆翻倒。唐伯虎趕緊解釋:對不起,我倆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參謀:言歸正傳,我們開始了! 參謀(出對):       圖畫里,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當即接對):       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 眾人:好好,對得好!對得好! 參謀(出對):       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唐伯虎(當即接對):       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眾人:華安真行呀,華安好棒啊! 寧王:快出對,對死他,對死他! 參謀(出對):       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 唐伯虎(做猶豫狀,再做觀望狀,深呼吸):       八目共賞,賞花賞月賞秋香!(順便還看了一下夢中情人秋香,呵呵,暴露真實目的了)眾人:好,好--- --- 參謀(出對):       我上等威風,顯現一身虎膽唐伯虎(當即接對):       你下流賤格,露出半個龜頭——各位,到這裡,已經開始罵街了!參謀大怒,開始撕破麵皮了:我堂堂參謀將軍會輸給你個書僮再出對:       你家墳頭來種樹!——純屬罵街唐伯虎(當即接對):       汝家澡盆來配魚!——純屬罵街參謀(再接對):       魚肥果熟入我肚!——純屬罵街唐伯虎:       你老娘來親下廚!——純屬罵街參謀:啊!(後退數步,口吐鮮血,噴出數尺高,蔚為壯觀)唐伯虎做驚嘆狀:對對子本為消遣作樂之舉,今日穿腸兄竟然對得嘔出幾十兩血,可謂空前絕後,小弟佩服佩服!(晃出一把3公分的小扇子搖啊搖,做書生的瀟洒狀)  潛川旁白:其實以上都是歷史上的名對,金庸和那導演來盜用了的。不過各位都以為是書或電影裡面的了。想不到我們的國粹要靠武俠小說和電影來傳播。慚愧呀慚愧

對仗六大要素            第一個要掌握的內容:律詩分聯、對仗六大要素  對仗作為格律詩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法,主要用於增加律詩的表現效果,但並不是非得要用對仗手法的。律詩共八句,中間四句必須採用對仗,倘若寫成排律,那就更有難度了,反正前面兩句和後面兩句可以不用對仗,但中間無論寫多少句,都必須是對仗,這也是排律的作品很少,因為要求確實太高。至於絕句,用不用對仗,看作者的心情,也就是說,不要求對仗,但是你在絕句中使用了對仗,也無所謂。  為了便於區分,律詩是這樣分組的,把12、34、56、78分成四組,每組叫一聯,每聯根據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分別還予以了不通的取名:如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或者首聯、頸聯、腹聯、尾聯,甚至還有首聯、頸聯、頷聯、腹聯,不過你只要記住是以人的器官為標準,由上往下排下來而已,這沒有別的技巧,便於記憶而已)。案例:    七律 長征             作者:毛澤東①紅軍不怕遠征難 ━━┓            ┣━首聯②萬水千山只等閑 ━━┛ ③五嶺逶迤騰細浪 ━━┓           ┣━頷聯④烏蒙磅礴走泥丸 ━━┛ ⑤金沙水拍雲崖暖 ━━┓           ┣━腹聯⑥大渡橋橫鐵索寒 ━━┛⑦更喜岷山千里雪 ━━┓           ┣━尾聯⑧三軍過後盡開顏 ━━┛  因此,再次重複前面的規定,可以這樣理解,只要是律詩,它的頸聯和腹聯,也就是第二、三聯或者說第3、4句,5、6句,必須使用對仗的手法,也就是必須是對聯。  反過來思考,只要是律詩,它的34句、56句,拿出來就是十分工整的對聯。  絕句是不用對仗的,所以絕句不受律詩對律的約束。但作者水平高的時候,他也會在絕句裡面也來寫成對聯,有些是12句,有些是34句,有些所以全對,1234句。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絕句很象是律詩的一半,或是上半部前四句,或是下半部後四句,或是中間四句,這都好像是從律詩截取一部分似的,因此絕句據說以前又稱為「截句」,念久了才叫做絕句的。  譬如:  絕句12句對仗的示範: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絕句34句對仗的示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青月近人。  絕句全篇都對仗的示範:遠看山有色,靜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何謂對仗?——對仗也叫對偶,這稱呼還真來源於古代宮殿前的儀仗隊,兩兩相對的形式。簡單地描述它來說,有以下特徵:  1.常規是兩句且在格律詩中必須是兩句。上句叫出句、上句或上聯(特徵是最末一個字一定是仄聲字);下句叫對句、下句或下聯(特徵是最末一個字一定是平聲字)。  2.上下兩句必須滿足六大要素:①字數相等;②節奏相同;③詞性相當;④內容相關;⑤平仄相反;⑥節奏相應。  因此,對仗是對聯的基本手法.甚至在某種角度上說,懂得對仗就會寫對聯了。  潛川曾經在一個帖子里給網友「古龍傳人」發了個帖子,說得比較完整。不妨轉貼一下,因為針對實例來分析,更容易理解:潛川不才,對網友古龍傳人的作品淺評如下,就以以下一聯為例:          騎馬來西亞          射象牙海岸  潛川竊以為此聯不公,何以見得,其實上聯結構殊屬奇特:1結構:騎馬來西亞,可視之為「1+4」結構,即「騎+馬來西亞」。2結構:騎馬來西亞,可視之為「2+1+2」結構,即「騎馬+來+西亞」。  對聯之強調六大元素: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當、結構相稱、平仄相諧、節奏相應。  一、字數相等:常人一般不會犯字數不等之弊病(除非是特定時期,譬如民國袁世凱掛的時候,勒令家家戶戶掛輓聯,有人出了這麼一幅對聯:             袁世凱 千古             中華民族萬歲  有人指出對聯寫錯了,袁世凱是三字,中華民族是四字,對不住,立聯人答曰:「就是要這效果,因為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華民族嘛。」路人大叫妙極了,一時傳為佳話。——這是插嘴了。)  二、詞性相當:這是不用多說的,起碼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天文對地理,等等,也就是說「實對實,虛對虛」,義類相當。  何謂實——指實詞,意義比較具體的詞。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  何謂虛——虛詞:沒有完整的辭彙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  何謂「義類」——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聯在這方面是分得很細的。      1.天文(日月風雨等) 2.時令(年節朝夕等) 3.地理(山風江河等)      4.官室(樓台門戶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飛禽(雞鳥鳳鶴等)      7.走獸(狼虎象馬等) 8.魚蟲(蛇魚蟻蝗等) 9.飲食(茶酒萊餚等)      10.器物(盆杯壺盞等) 11.文具(筆墨紙硯等) 12.衣飾(衣冠巾帶等)      13.形體(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倫(父子兄弟等)      16.珍寶(金銀玉珠等) 17.軍事(弓箭刀劍等) 18.文藝(詩詞書畫等)      19.文史(經典史冊等) 20.精神(智愚苦樂等)  當然,為了普及,實際對仗時,可以採取以下權益的方法,所謂鄰類對應是也。  鄰類對應,指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      1.天文與時令 2.天文與地理 3.地理與宮室 4.宮室與器物 5.器物與文具      6.器物與衣飾 7.衣飾與飲食 8.文具與文學 9.植物與動物 10.形體與人事      11.人倫與代名 12.疑問代詞與副詞 13.方位與數目 14.數目與顏色      15.人名與地名 16.同義與反義 17.同義與連綿 18.反義與連綿      19.副詞與介詞 20.連詞與助詞 21.介詞與助詞 22.嘆詞與助詞  三、內容相關:上下聯的內容常規下是必須相互聯繫和呼應的,例外的是有一種格式稱之為「無情對」,是指上下聯形式上(字面上)對仗工整,而內容上(意義上)卻有意不相關,從而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如: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  以閣下所出之對聯,「騎馬來西亞」,以動詞和國名相連,造成兩種特殊效果,宜用無情對來對以達到諧趣之效果。  四、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片語和句式之結構)應當儘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騎馬來西亞」既然形成了兩種結構,1結構是動賓結構,2結構是主謂賓結構,其應對之聯也必須同時具備兩種同樣結構,方顯工整。  從這個角度上說,以下之聯是不工整的,2結構無法對上,「來」動詞怎可對「牙」之名詞呢?          騎馬來西亞          射象牙海岸    1結構-動賓結構(工整)      2結構-主謂賓結構(不工整)      騎+馬來西亞             騎馬+來+西亞      射+象牙海岸             射象+牙+海岸  五、平仄相諧,這是對聯最基本的功夫了,無須詳述,因為很無奈。顯然是不工整的。現代人已經不注重什麼平仄了,其實從漢語的音律上講,已失去了基本的美感。諸君有心,不妨先在平仄投點資吧。      騎馬來西亞     平仄平平仄      射象牙海岸     仄仄仄仄仄  六、節奏相應:節奏,本是一個音樂術語,指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等現象。在聯律中,則是指對聯語句中有規律的停頓現象。對聯行文多以二字(有時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為一節奏。所謂節奏相應,指上下聯在節奏的停頓上應當儘可能同步。  騎馬來西亞  射象牙海岸  此聯若以2結構論,節奏是不相應的。對仗的N個手法有關對仗的手法,古人統計一共有49種,太煩瑣可怕了,潛川把一些常用的的手法總結一下:  1.工對——對仗嚴格工整的對子,六大元素全部滿足,尤其是類別方面,都屬於統一類別。譬如,天文,地理,人物,物品等。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2.寬對——對仗不怎麼嚴格、基本上還工整的對子,六大元素全部滿足,類別方面要求不甚嚴格。譬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流水對——上聯的意思繼續接著下聯講下去,形成很完整的一對句子,分開來反而意思不完整了。譬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扇對——又稱為「隔句對」。兩句對兩句。譬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5.同字對——上下句都在響應的地方有雷同的字。譬如:「言必信,行必果」。  6.押韻對——上下句的最末一字都押韻的對子。譬如:「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7.錯綜對——上下句相應的字,倒裝錯位,改變了位置。譬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8.三句對——又稱為「鼎足對」。三句並列相對。譬如:「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順序記不清楚了,反正就那麼回事。  9.四句對——同上,四句並列相對。譬如:「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10.當句對——對仗一句裡面都可以完成了,不過下一句也必須如此。譬如:「驚濤駭浪」。  11.不等對——上下句承擔相應意義的字的數目不相等。譬如:「死要面子活受罪」。  12.領字對——又稱為「尖頭對」。上句前面有領字。譬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往往出現在詞裡面,顯然格律詩裡面是不可能出現的。  13.領句對——上句前面有有領句。只能在詞里出現。譬如:「紅顏誰料:心比天高,命如紙薄」。  14.借對——又叫做「無情對」。就是字面上都對,但整體意思怎麼都扯不到一塊來。譬如:「水手」對「火腿」;「面子」對「頭兒」,呵呵,有趣啊有趣  ——以下省略5880個字,……,……。

  潛川以為,掌握以上技巧,對仗就可以出師了。至於作業,容後空餘下來,再布置講講故事,加深印象                  第三個不需要掌握的內容:呵呵,聽潛川講對聯故事  對仗倘若用來寫對聯,就叫做對對子。如何練習先放放,大家輕鬆一下,其實對對子並不難的,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且聽潛川慢慢道來:[故事一]:  古代文人寫對聯是要收錢的,某財主吝嗇,不肯再花錢,老媽生日順手就去改春聯,財主雖然蠢笨,卻懂點平仄對仗。知道「爹」是要和「媽」對仗的。  於是,好好的對聯:          天增日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就改成:          天增日月媽增壽          春滿乾坤爹滿門  ——看的人無不傾倒[故事二]:  相傳遼國使者出使宋朝,名為進貢意在測試大宋是否有人才,特意出此一聯:      三光日月星  當時滿朝文武一時無法對出,只有蘇東坡微微一笑,隨口吟出:      四詩風雅頌  遼國使者正在驚嘆之餘,忽然天降大雨,蘇東坡觸動情景,立即再吟:      一陣風雷雨  遼國使者大驚,深感中原人才濟濟,蘇東坡再吟:      兩朝兄弟邦  於是乎,遼國出一聯,蘇軾連對三聯,一時引為佳話,遼國足足數年不敢犯宋。      三光日月星      四詩風雅頌      一陣風雷雨      兩朝兄弟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條對聯不是唯一的答案,只要可能,它的應對就有N種[故事三]:  清代的一次殿試,才子劉鳳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個獨眼人。乾隆皇帝欽點他時見到劉的相貌後有些猶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確實才識卓著,就給他功名。乾隆帝出的上聯是:                獨眼不登龍虎榜。  劉鳳浩應對道:                半月依舊照乾坤。  此對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許,又念出一聯再試他道: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誰是摘星手  劉鳳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劉鳳浩的才識終於使乾隆帝心悅誠服,隨即欽點他為探花,登上金榜。[故事四]:  這是讓我很感動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書生,進京趕考,路過一酒店,發現老闆的女兒居然千嬌百媚,頓生愛慕之心,馬上求婚,姑娘一看此書生是典型的白面饃饃,長的也不錯,也生愛慕之心,真是乾柴遇見烈火,但女孩子總要矜持一下吧,而且也想估測一下對方的斤兩,不然花容月貌就白投資了。  姑娘端了一杯酒,加冰塊(那時難道有冰箱?!),出句:              冰冷酒,一點水、兩點水、三點水。——(古代的冰是這樣寫的:氷,所以是一點水)  ——各位,「冰」的繁體字是水上加一點的,恰恰分別是前三個字的偏旁。天了,這般絕對,書生如何接招呢?苦苦思索數日,嘔血身亡,姑娘心存內疚,就把他葬在酒店旁邊。  來年,書生墳頭上長出一棵丁香樹,且看滿了花。老闆對女兒說:那書生對你真是痴情,生前沒對出,死後反而對出了。你看——              丁香花,百字頭、千字頭、萬字頭。——(古代的萬是這樣寫的:萬。所以是草字頭,也就是萬字頭)  姑娘一想,果然工整無比,深為書生痴情感動,大哭一場,從此終身不嫁…… [故事五]:  解縉(一說是紀曉嵐)幼時聰明絕頂,父母請來的私塾老師叫做石先生,管得很嚴,還經常考校他,但一般都難不倒他的。  解縉偷偷養了只小鳥,每天做完功課後,就去喂鳥。為了不讓老師發現,就在牆上挖了個洞,餵飽小鳥就塞進去,拿塊石頭堵住。不過終於被石先生髮現了,石先生很生氣,認為這是分心不務正業,就把小鳥捏死(殘忍的傢伙>_<),還在牆上題字:            細羽家禽磚後死  解縉心疼得直哭,一看題字,知道是石先生乾的,就在後面跟了一句: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大怒,拿著戒尺來責問解縉,何以不尊師重道(那時候這算是個很嚴重的事情的)。解縉回答:這是按照先生的吩咐對的。且看:       細 —— 粗       羽 —— 毛       家禽——野獸       磚 —— 石       後 —— 先       死 —— 生  全部符合對聯格式,如若不然,請石先生再對一個。石先生想了良久,鬍鬚捻斷幾根都對不出來,氣沖沖地捲鋪蓋走了。  呵呵。解恨。[故事六]:  還有個紈絝子弟,先生出句:                 門前綠水流過去  學生對曰:                 屋裡青山跳出來  工整是很工整,可惜先生已經暈過去了>_<>_<[故事七]:  又想起小時候聽過的一個故事。說是某村一書生,擅長打抱不平,又是獨身一人,無牽無掛,很受村民愛戴,富豪仇視。  一日,村中又起官司,書生挺身而出,代寫狀紙告到衙門。縣太爺知被告理虧,但又想護著同黨,就出一對聯教書生對,說是只要在三步之內對出便判他贏(比對曹植七步成詩苛刻多了),書生自然應允。  於是縣官指著身後的大堂背景——高山濃霧畫,說道:        雲鎖群峰,哪個尖峰敢出?  這意思很明顯,意思是說在老爺我的範圍內,你要聽話,否則有你好看的。  不料書生四下一顧,看見大堂左面牆壁左面穿了一個洞,正值早上太陽升起來,一縷陽光透了進來,照在黯淡的大堂內,形成一束光柱,十分顯眼。於是書生立馬指著那根光柱說:        日穿漏壁,這條光棍難拿!  說罷大笑而出,把縣太爺氣得歪歪的。這下聯對得更妙,難得的是把光束形成的光柱稱之為「光棍」,諧音指自己也是一條光棍,無牽無掛,無拘無懼,你能拿我怎樣?  真是妙對啊![故事八]:  康熙年間還是乾隆年間,曾經有次科舉兩人不分上下,均夠格作狀元,考官無法決斷,只好稟報皇上,皇帝欣然殿試,進行篩選,還是不分上下。於是皇帝便出了條對聯:         煙鎖池塘柳  一書生一見大驚失色,扭頭便走,自願棄權;另一書生徜徉許久,也宣告棄權,於是皇上欣然御筆親點前者為狀元,眾臣大為不解,紛紛議論。皇帝笑曰:朕乃絕對,前者一見便知,可見水平較高,後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當然略遜。  原來,這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對聯,五個字字面上只是描繪常見景色而已,但五個字的偏旁竟然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難怪對不出了。  事隔數年,被廣東秀才對了出來,雖然不算太工整,但總算給這絕對提供了不錯的應對範本。廣州越秀公園有座鎮海樓,原來是用來防守的。對聯由此而來:         炮堆鎮海樓  不過那個「堆」字,始終用得不氣派,也還是不能算工整精巧的對聯。
推薦閱讀:

根據身高選裙子,你一定要學會!
身為單身女子,理應學會的事情
學會這6個步驟,每個人都可以輕鬆打好架子鼓
學會談判
新手包學會 夏末秋初清新暖色後期

TAG:詩詞 | 課程 | 格律 | 內容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