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責任
2010年富士康「連環跳」事件觸目驚心,國人一片嘩然,在公眾輿論的口誅筆伐和政府調查下,最終富士康宣布為基層員工加薪30%以上,並推出一系列員工關愛措施。此後不久,美國蘋果公司決定為富士康代工的蘋果產品在原定代工費基礎上增加2%的補貼,這將大大緩解富士康加薪三成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也許你會疑惑不解,蘋果公司為什麼要「慷慨解囊」?富士康的成本上漲,蘋果公司為何要主動為其買單呢?其實,富士康是蘋果、戴爾、惠普等主流品牌的主要供應商,公眾對富士康的指責同樣轉移到了這些品牌企業身上,有媒體更以《帶血的蘋果》一文痛斥「血汗工廠」,對蘋果高額利潤背後的勞工問題進行猛烈抨擊。顯然,企業社會責任的邊界,已從過去的單個企業,延伸到了企業供應鏈各個環節,包括供應商或者原材料採購過程中的責任。
供應鏈社會責任起源於1990年代。那時,西方消費者開始對捲入「血汗工廠」醜聞的跨國公司的品牌產品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罷買和抵制活動,對其品牌聲譽和財務績效均造成了巨大損失。耐克、阿迪達斯也曾經遭遇過類似的困境。當時媒體揭露了其在亞洲的貼牌工廠惡劣的勞工狀況,耐克等跨國企業一開始表現得很無辜:我們只是採購商,我們無法對其他企業的行為負責。但迫於消費者的持續抵制,這些品牌商最終制定標準,採取行動,掀起了風起雲湧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從此,西方企業界開始意識到:僅在本企業內承擔社會責任還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承擔供應鏈社會責任,對供應商的企業社會責任加以有效控制。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晚,企業社會責任尚且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接受,就更不用說供應鏈社會責任了。供應鏈社會責任真正引起我國學術界和企業界重視,大約可追溯到兩年前的三鹿事件。當時,調查組經實地調研後公布: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奶農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為加入的。隨後,三鹿公司擺出受害者的姿態委屈地對外宣稱,他們已採取措施來嚴格監控奶源質量,但對於「姦猾狡詐」的不法奶農實在是防不勝防。可是這樣的推諉難以平息消費者的憤怒,既然奶粉貼上了三鹿的商標,三鹿就必須保證其最終產品是安全的。因此,三鹿公司必須對奶粉的每一個生產環節負責任,不管這個環節是發生在生產車間、收奶站、還是奶農的牛棚里。最後,三鹿在國人的唾罵和抵制下宣告破產。
因為對供應鏈社會責任關注不夠,供應鏈上的企業都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這種情況在在最近的佛山本田公司員工罷工事件中得到了更明顯的驗證。日本本田公司在佛山的零部件工廠工人因不滿薪資待遇,與廠方屢次談判無果,宣布罷工一周,導致供應鏈下游的三家本田在華的整車生產公司相繼停產,直接經濟損失逾10億元。供應鏈社會責任缺失而帶來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理應引起企業界的注意。
善待供應商,就是善待企業自身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曾指出:「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研究和實踐表明,供應鏈管理已成為經濟全球化市場條件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之一。企業理應承擔社會責任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供應鏈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企業擁有越來越長和複雜的供應鏈。例如,據統計資料顯示,耐克公司的全球供應商有900個,供應鏈上的工人達66萬人;沃爾瑪則有近4萬個供應商。如何促進供應鏈上的每個節點的企業有效履行社會責任,從而提高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品牌聲譽、員工忠誠度和消費者認同,已成為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領域。
然而,大多數企業只會謀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卻忽視供應鏈企業的協同,總是試圖通過多種方式從供應鏈上下游最大限度地壓縮成本、壓榨利潤。例如,利用同質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來過分降低採購價格,使供應商沒有利潤空間和資金來改善工廠勞工和環境狀況;要求供應商嚴格執行「零庫存」和即時交貨模式,導致工人工作時間的極度不穩定性,工人過度加班現象極為嚴重。最終,供應鏈失衡導致下游採購商自食其果,得到的是低劣產品和服務。處在產品價值鏈上的設計、營銷等核心環節的企業榨取了大部分利潤,卻強行把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和減縮供應鏈成本的重任轉嫁給了微利的製造企業,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上述問題在三鹿奶粉事件和富士康事件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三鹿事件的根源在於處在供應鏈末端的奶農毫無議價能力,已被廠家壓榨到無利可圖,於是他們開始在牛奶里摻水,後來為了摻水牛奶不被奶站拒收繼而往牛奶里「加料」。相對於蘋果iPhone的200%暴利,富士康僅有2%~4%的毛利,只能向員工提供較低工資,並實施嚴格而苛刻的管理制度以控制成本。工人靠此微薄收入在深圳幾乎無法生存,於是他們不得不放慢平日的工作速度,以求管理層允許其周末「自願」加班,因為周末加班可以得到1.5倍的工資,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品的生產質量和效率。當富士康「城門失火」後,蘋果公司也成了殃及的「池魚」。 蘋果公司此次願意在富士康陷入麻煩時「慷慨解囊」為其提供補貼,也許是因為一旦選擇新的供應商,將需要在模具、材料、生產等環節花費較長考察周期,因而短期內只有像富士康這種規模的企業,才能消化其數量巨大的訂單。
一個真正履行社會責任的品牌公司,應該給予存在問題的供應商改進的空間和餘地,並給予必要的資源支持,幫助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而不是一旦發現供應商沒有實現其採購原則,就立刻解除訂單,以致供應商破產和工人大量失業,那將是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社會責任缺失。
事實上,善待供應商,就是善待企業自身。處在同一供應鏈上的企業是利益的共同體,是價值鏈上必不可少的環節。任何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都將對整條供應鏈的企業的品牌聲譽、產品供應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通過對供應鏈社會責任進行有效管理,可使得供應鏈上的企業獲得良好的聲譽和長期的友好合作,並獲取穩定持久的競爭優勢,進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
實施供應鏈社會責任的驅動機制
「知易行難。」要求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就像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協調補貨、信息共享等諸多供應鏈管理活動一樣,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每個節點企業均存在「搭便車」的心理,都想節約成本,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過,以「啤酒遊戲」(beer game)為代表的供應鏈管理模擬試驗早就告訴我們,個體的理性會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倘若每個節點企業都把社會責任推給上下游企業,自己卻坐享其成,這樣只會導致整條供應鏈社會責任的集體缺失,最終受損失的將是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
要想順利實施供應鏈社會責任,必須要設計出良好的驅動機制。總體而言,這種驅動機制包括內部驅動機制和外部驅動機制兩個方面。內部驅動機制主要強調企業的戰略意圖、核心價值觀、道德觀對實施供應鏈社會責任的影響。不同的企業,由於其戰略定位不同,企業所秉承的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觀存在差異,因此在如何開展供應鏈社會責任的實踐時會採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而且,不同的企業由於所處的供應鏈複雜程度、企業涉及的業務或產品種類的多少以及企業在供應鏈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大小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實施供應鏈社會責任時應該採取不同的策略。
外部驅動機制主要是指在解決供應鏈結構關係失衡、難以統一協調供應鏈社會責任行動時,其解決之道在於通過消費者、公眾、媒體、法律機構和第三方認證等社會外力,從供應鏈之外施加影響,打破供應鏈現有的權力對比結構,尋求系統的解決方案。據統計,美國財富500強中90%以上的企業已經制定並開始執行一套完整的內部和外部社會責任守則,包括沃爾瑪、通用電氣、寶潔等世界知名企業。在這些先鋒企業的引領之下,許多供應鏈中的廠商開始制定行為規則(code of conduct),以使它們的商業合作夥伴履行社會責任。一般來說,這些供應鏈上的強勢節點企業,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維護整條供應鏈持久競爭力的考慮,往往會採取嚴格「執法」的方式強力推行其社會責任的要求。事實上,程序執法上的公平性和嚴格性不僅是供應商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機制,而且會強化供應商與顧客之間的現有關係。另外,相應的供應鏈社會責任標準的建立也在客觀上對企業履行供應鏈責任有了一個參考的評價體系,其中以SA8000和IS026000為典型。SA8000雖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責任標準,但它適合於供應鏈系統中的所有成員,包括零售商、批發商、代理商、供貨商、分包商及其合約工廠,它規定了企業必須承擔的對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在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薪酬、工會權利等具體問題提出了最低要求。現在,許多跨國公司在選擇合作夥伴時都需要對方符合SA8000的要求。ISO26000則是國際標準組織正在起草的一個關於社會責任的標準,它是全球產業界、政府、非政府組織、消費者、勞工等多方博弈的一個結果。雖然ISO26000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理系統,也不是第三方認證機構所出具的惟一標準,只是給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提供方法和實踐上的借鑒,但是一旦該標準正式通過並實施,必將對全球企業開展供應鏈社會責任行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可以將實施供應鏈社會責任的驅動機制加以總結,如圖1所示。外部驅動機制與內部驅動機制之間又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外部驅動機制是保障,是促進力量,但根本的驅動機制來自於企業戰略意圖的確定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而言,其承擔供應鏈責任的驅動機制也是不一樣的,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正日益得到學術界的關注。
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供應鏈社會責任已經不是一個why(應不應該承擔供應鏈社會責任?)的問題,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how(如何承擔供應鏈社會責任?)的問題。在這方面,已經湧現出了一批先鋒企業,其行為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巴斯夫 (BASF)作為化工公司,不僅致力於化工界的「責任關懷」運動,不斷改善在環保、安全、健康三方面的表現,而且還將這一理念灌輸給巴斯夫的供應商,幫助它們達到巴斯夫對環境、健康和安全標準的要求,成為長期合作夥伴。惠普公司(HP)承擔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①公司治理,包括職業道德管理、供應鏈管理等;②環保,既包括公司自身運營、惠普產品的環保,也包括推動全社會提升環保意識和踐行環保行動;③社會參與,惠普集中關注的領域包括教育、就業、創業等。由此可以看出,惠普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著眼點不是企業內部,而是關注整條供應鏈。UPS公司正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其綠色供應鏈,先由公司內部做起,建立良好的制度及環保章程,然後再往外推廣至合作夥伴端,為合作夥伴提供富有社會責任的相關服務,也對合作夥伴提出更高的社會責任要求。
富士康和佛山本田的先後加薪,已引起了蝴蝶效應,國內掀起了風起雲湧的加薪潮。即使企業將工廠轉移到工資更為低廉的中西部等不發達地區,以逃避加薪的壓力,也只能是短期內的鴕鳥政策。製造業的生產成本上漲,必然會對其所在的整條供應鏈的成本產生連鎖反應。為此,企業之間必須相互信任相互諒解,共同合理分擔企業社會責任成本而不是相互推諉。尤其是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應努力自主創新,通過產品差異化和高技術含量來佔領高端,並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貼牌代工等配套生產服務,以實現整條供應鏈的突破與升級。
供應鏈社會責任雖然還是一個新命題,但已成為低碳經濟下的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理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親密合作,設法優化供應鏈管理方式,建立嚴格的生產監管體系,推行企業社會責任,打造綠色、安全的供應鏈,進而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讓供應鏈真正成為「共贏鏈」。
推薦閱讀:
※乘車人沒責任卻要擔損失,冤嗎?
※培養責任感的四句妙語
※30年人文社科話語:中國的文明責任
※員工營業場所故意傷害他人,單位承擔主要賠償責任
※人要常懷責任心、感恩心、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