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TheCommonwealthof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歐洲人在17世紀初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直通南極洲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Australia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領土面積全球第六大,澳大利亞不僅國土遼闊,且物產豐富,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全球第十二大經濟體系,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1770年至1900年,澳大利亞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在此之前至少有四萬年時間,澳大利亞完全是土著居民居住的地方。1901年,殖民統治結束,澳大利亞成為一個獨立的聯邦。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擁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約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其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曾多次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澳大利亞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澳大利亞曾兩次主辦夏季奧運會,並且是每年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和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常年主辦國。澳大利亞還是最早倡議成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國家。
澳大利亞 - 國家象徵國旗澳大利亞國旗;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深藍色旗面。左上角為英國國旗,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係。「米」字旗下的大七角星象徵組成澳聯邦的六個洲和聯邦區。靠旗杆側上角有英國米字旗,靠旗杆側下部有一顆白色的七角星;其餘部分有四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與一顆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國旗特點最大的一顆七角星代表的是澳大利亞的六個州與一個區,藍色象徵著大海環抱著澳大利亞領土。這面旗幟是從一次設計比賽中,由英國君主在1904年選定的。最初這面旗幟主要用于海軍的軍旗,而米字旗才是更常用的國家象徵。1954年英國女王訪問澳大利亞時正式確定這面旗幟為澳大利亞的國旗,但直到1960年代,這面旗幟才完全取代米字旗,成為國家的象徵。
國名澳大利亞聯邦(TheCommonwealthof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歐洲人在17世紀初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直通南極洲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Australia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一袋鼠,右邊是一隻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特有,它們一般只會向前走,不輕易後退,象徵著一個永遠邁步向前的國家。國徽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這個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馬爾他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馬尼亞州。盾形上方為一枚象徵英聯邦國家的七角星。周圍飾以澳大利亞國花金合歡,底部的綬帶是英文書寫的「澳大利亞」。
國歌
1977年之後,澳大利亞的國歌是《澳大利亞,前進》(AdvanceAustraliaFair),這是一位蘇格蘭作曲家的作品。之前的國歌是《天佑我王》或《天佑女王》。1977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決,從四首候選歌曲評選出一首國歌。歌曲《澳大利亞,前進》獲最得高票數,正式成為澳大利亞國歌。[1]
國花澳大利亞國花是金合歡(Goldenwattle,拉丁語學名:Acaciapycnantha),是合歡花卉的一個系列,按照生物學分類,金合歡花來自金合歡樹,樹高兩米至八米不等,每年冬天和春天開花,花香濃。花可用作香精和香水的製作,其枝幹可用作染料製作。金合歡多年來是澳大利亞民間公認的國花,於1988年被正式宣布為國花。
國鳥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常年的公告,截至2013年,澳大利亞沒有官方認定的國鳥,也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但澳大利亞民間普遍把鴯鶓(emu,漢語拼音——érmiáo)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鳥類,並把袋鼠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這兩種動物只會前進,不會後退,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兩大動物。
首都聯邦成立的時候,澳大利亞尚未能確定首都的地點,在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臨時首都,聯邦議會在墨爾本舉行會議,很多的政府機構均設在墨爾本,在長達26年的時間裡,墨爾本實際上擔當著澳大利亞首都的角色。早在澳大利亞國民討論成立一個統一的聯邦的時候,墨爾本和悉尼都各自積極爭取成為首都。19世紀中葉,墨爾本是一個比悉尼更繁華的大都市,後來隨著悉尼的日益發展,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1908年,即聯邦成立後的第七年,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堪培拉,作為新首都。新首都不能位於任何一個州,而必須在聯邦領地內。因堪培拉的建造需要時間,期間墨爾本繼續作為臨時首都。1927年五月,隨著堪培拉臨時議會大廈的啟用,澳大利亞政府的辦公地點從墨爾本遷往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由於堪培拉是一個新城市,規劃得非常好。堪培拉的都市設計通過一個公開的國際比賽而採納方案,比賽收到137個設計,結果由美國建築師格里芬(WalterBurleyGriffin)贏出,這位設計師最初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還依舊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1911年1月1日,堪培拉及其附近地區被宣布為澳大利亞首都領地(AustralianCapitalTerritory)。[2]
澳大利亞 - 歷史庫克船長
澳大利亞在5萬年前已有人類的足跡,今天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在當時已從東南亞移居澳大利亞。從17世紀開始,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陸續到達此地。1770年英國人正式宣布擁有澳大利亞的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領首批移民在悉尼定居,並且在悉尼升起了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澳大利亞一度是英國的罪犯流放地,直到1851年發現金礦後,自由移民才開始激增。到19世紀末,英國已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區。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製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內的聯邦或自治領,因此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澳大利亞君主」是國家元首。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法律,澳大利亞君主就是「英國君主」。1931年,澳大利亞獲得內政與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大英國協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皇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係法》,該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表決是否應改用共和體制來取代現有體制並且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最後被否決。
澳大利亞歷史年表1768年 英國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乘坐「奮進號」從英國出發前往大溪地(Tahiti)
1770年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佔領及命名為大英
霍巴特城
1797年 麥卡琵(J. Macarthur)由好望角將美麗諾羊(Merino sheep)引進澳大利亞
1804年 霍巴特城建立
1813年 首次引進貨幣 - 有孔錢幣及銀幣(dump)
1829年 西澳被吞併,成為囚犯流放地
1851年 新南威爾士的貝瑟斯特及維多利亞的巴拉瑞特發現金礦
1862年 史都特(John Stuart)成為第一位穿越澳大利亞南至北的探險家
1868年 最後一批囚犯被運送至西澳
1873年 歐洲人首次見到烏魯汝,Uluru (Ayres Rock,愛麗斯岩)
1901年 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成立,白澳政策及移民限制法被通過
1914-1918年 澳大利亞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
1920年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Qantas)國內航線成立
1921年 伊迪斯科文(Edith Dircksey Cowan)成為澳大利亞首位女性國會議員
1927年 第一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於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
1932年 悉尼海港大橋啟用
1933年 西澳公投表決脫離英國獨立,但遭國會否決
1939-1945年 澳大利亞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 第一輛澳大利亞製造的汽車面世
1948年 霍頓(Holden)為第一輛完全澳大利亞自製汽車
1956年 墨爾本奧運會
悉尼歌劇院
1967年 經過公投後,通過廢除原住民法律歧視
1973年 悉尼歌劇院啟用
1976年「ADVANCE AUSTRALIA FAIR」 成為澳大利亞國歌
1986年 宣布澳大利亞法案(Australia Act),正式脫離英國獨立
1988年 澳大利亞200周年國慶-堪培拉新國會大廈啟用
1996年 霍華德當選澳大利亞總理任職至今
2000年 悉尼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傳說政府與聯邦制,英國人不斷移居後,在澳大利亞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繼新南威爾士、塔斯曼尼亞建立殖民區之後,西澳、南澳、維多利亞和昆士蘭四處相繼於1829年、1836年、1851年和1859年建立殖民區,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為政,甚至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各殖民區之間和睦相處,聯繫也不斷加強,建立統一的聯邦勢在必行。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王(或英女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澳大利亞總督實際上不干預政府的運作。澳大利亞政府為聯邦制,共有六個州及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各州設有州長,負責州內事務。澳大利亞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黨派聯盟組成,每屆政府任期三年。內閣是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現共有三十名部長。國家最高的行政領導人是總理。
澳大利亞現在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是工黨和自由黨。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1891年成立,為澳最大政黨,與工會關係密切,主要代表勞工階層利益,自1940年以來曾12次執政。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1996年至2007年,自由黨連續執政十一年半,並成功帶領澳大利亞從19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走向經濟繁榮。其他小黨有國家黨(National Party)民主黨、綠黨、家庭第一黨、無核澳大利亞黨、進步聯盟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遷都趣史聯邦成立之後,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墨爾本(1901 – 1927),當時的墨爾本比悉尼要繁華。隨著悉尼的日益繁榮,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澳大利亞政府後來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堪培拉,作為新首都。1927年,澳大利亞遷都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堪培拉由於是一個新城市,規劃得非常好。堪培拉的都市設計通過一個公開的國際比賽而採納方案,比賽收到137個設計,結果由美國建築師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贏出,這位設計師最初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
澳大利亞 - 地理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北有亞洲相連,南望南極洲。處於「十」字路口,世界海陸空的重要交通中心點之一。地理位置極為優越。
領土與組成它的領土主要.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約3.67萬公里。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雖四面環水,由於有南回歸線經過大陸中部,大部分地區深愛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以下沉為主,降水少,地表大部分地區較為乾旱。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內陸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
地形地貌澳大利亞地形
全境平均海拔300米,87%的面積低於5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積不到1%,為世界上地表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自西向東明顯可分為三大地形區:
1)西部高原艾爾斯巨石
西部是大陸上最古老的部分,和古陸台範圍大致相符,包括西澳大利亞州、北部地方大部、南澳大利亞州西半部和昆士蘭州西北端,約佔大陸面積60%。地勢低平,一般平均海拔為200~500米,只有部分山區海拔1000~1200米,其間沙漠與半沙漠佔大陸面積的35%。高原西南部有縱向的達令山脈,西北部有哈默斯利嶺。北部有金伯利高原和阿納姆地,前者多河流切割而成的平頂台地,其西南為利奧波德王嶺。高原東部有麥克唐奈山脈和馬斯格雷夫嶺,位於其間的阿馬迪厄斯盆地是一片砂礫平原,為阿馬迪厄斯鹽沼所在,其中有艾爾斯巨石,約居大陸中心,為世界上最大的獨塊岩體。它的顏色能夠隨著太陽光線的移動而發生變化,堪稱世界上一大奇觀。高原東南端的南澳斷裂山地包括弗林德斯嶺和洛夫蒂嶺,後者向東北延伸為巴里爾嶺。高原南部有寬廣荒蕪的納拉伯平原直逼海岸。
2)中部平原自卡奔塔利亞灣向南,縱貫大陸至南澳大利亞州東南部海岸,面積約佔大陸面積的25%以上,平均海拔150米。南側的北艾爾湖湖面降至海平面下16米,湖盆為全大陸最低點。整個中部平原被低山分隔成 3個區域。北部為卡奔塔利亞平原,海拔略高于海平面。以南隔塞爾溫嶺,是艾爾湖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盆地之一。河流均流注盆地西南的艾爾湖和其他鹽沼,並在到達湖區之前形成大面積網狀水道,稱為河道地區。以上兩區域都有很多地下水自流湧泉,與大自流盆地重合。南部在巴里爾嶺和格雷嶺以南,為墨累-達令河盆地,全國最主要的農業地區。
3)東部山地大分水嶺
北起約克角半島,沿東海岸向南伸延,至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為一系列山脈、台地和谷地錯綜交接的弧形狹長地帶,人稱這為大分嶺。其旁支山地在大陸東南端沒入巴斯海峽,然後在塔斯馬尼亞島重現。東部山地面積狹小,僅佔全大陸面積15%。山地南北蜿蜒3000公里,寬度150~300公里,最寬處在昆士蘭州南部,達600公里以上,海拔800~1000米,最高峰科西阿斯科山海拔2230米,為全大陸最高點。發源於本山地的重要河流----墨累河,向西南注入大澳大利亞灣。是澳大利亞人的母親河。
氣候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領土的三分之一位於南回歸線以北,該線附近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兩側是環狀的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相當乾旱。只在東北地區為溫熱的熱帶雨林氣候。總體而言,屬於熱帶氣候,余屬副熱帶和溫帶。西南部為冬季溫和多雨,夏季高溫少雨的地中海氣候;東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其塔斯馬尼亞島上由於深受海洋影響,為終年溫暖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是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區。因此,整個大陸除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受海洋影響較大外,大部分地區氣候乾熱、大陸性顯著。冬春兩季(6~11月),北部和中部地區,在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下,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東南角和西南角則盛行西風,溫度較低,降雨較多。夏秋季(12月至翌年5月)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大陸南部地面普遍增溫,氣候變干,北部沿海地區則引來了海洋暖濕氣流,雨水較多,這時東部海岸也有較多的降水。最熱月1月平均氣溫北部29℃,南部18℃,內陸大部分地區在30℃以上。昆士蘭州的克隆卡里附近,最高紀錄達51℃以上。最冷月7月平均氣溫北部24℃,南部10℃,最低在東南部山地,只有5℃。
全國大部分地區雨水稀少,平均年降水量 470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大陸。地區分布很不均勻,在大分水嶺、大陸西南角和塔斯馬尼亞山地雨量較豐富,尤以昆士蘭州東海岸最多,塔利的年降水量最高紀錄約4500毫米,塔斯馬尼亞西部山區約3600毫米。最乾旱的地區艾爾湖附近,不足125毫米。大陸西部和廣大內陸降水不足,加上地面蒸發旺盛,成為乾旱、半乾旱地區。
水域由於氣候乾旱,境內水網稀疏,無流區面積大。多流程短和季節性河流。全國共有240多條大小河流分屬 3個系統:
1)沿岸河流主要分布在東部、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和北部海岸。東部河流都源出大分水嶺東坡,由於降雨豐富,各河均有較大水量,但源短流急,大都只有地區性意義,其中以昆士蘭州的伯德金河、菲茨羅伊河流域較寬廣;發源於雪山的斯諾伊河上源建有重要的水利設施。北部河流水量也較大,主要有流注帝汶海的維多利亞河、奧德河、戴利河,流注卡奔塔利亞灣的弗林德斯河等。南部主要河流有維多利亞州的亞拉河。
2)墨累-達令河水系
這是全國最大水系,流域面積達105.7萬平方公里。墨累河幹流發源於雪山山脈,長2600公里,全河水系經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至南澳大利亞州南流入海。主要支流有達令河、馬蘭比吉河等。此水系流經人口集中的大陸東南部平原地區,為農牧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內流水系廣大內陸雨量少、變率大,蒸發強烈,河水流不到海洋便注入鹽湖或沒入沙漠。最大的內流河為流注艾爾湖的迪亞曼蒂納河,它在昆士蘭州西南部的河道地區形成縱橫交錯的季節河,是本區發展農牧業重要的灌溉水源。另外,在西部高原也有若干內流小水系。
4)湖泊這裡的湖泊大致分為四類:一類是常年積水的冰川湖和火山口湖,。前者有塔斯馬尼亞島的大湖、雪山上各湖;後者在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均有分布。另一類是泛濫平原湖,如達令河畔的梅寧迪附近各湖,墨累河上的維多利亞湖等。還有一類是時令湖,分布於大陸中部和南部乾旱地區,以艾爾湖最大,湖面大小隨降水多少而變化不定。西澳大利亞州的「湖區」為過去河谷的殘留,水量較少,大部分時間乾涸。最後一類是海岸湖,如墨累河口的庫龍湖和亞歷山德里納湖以及吉普斯蘭海岸和新南威爾士州海岸的一些湖。
土壤澳大利亞袋鼠島的神秘巨岩
由於氣候乾旱,大多數地區土壤較貧瘠。約佔全國60%的土地是未經開墾的荒漠土和生土,36%為肥力較低的淋溶土,只有 4%為肥沃的火山紅壤和黑土。土壤區大致自沿海至內地形成幾個大同心圓,外緣是濕潤區的淋溶土壤,主要有灰化土、磚紅壤、火山紅壤等;中間兩圈是半濕潤區的紅褐土、黑土以及半乾旱區的粘質灰棕壤和澳大利亞特有的桉灌叢土;內圈為廣大內陸乾旱區的石礫沙漠土和沙漠壤土等。對澳大利亞農業起重要作用的是紅褐土和黑土,前者分布於大陸東南和西南的冬雨地區,後者分布在熱帶、副熱帶夏雨地區的昆士蘭州南部、新南威爾士州北部的台地西坡,以上地區構成小麥耕作和養羊混合農業的主要地帶。
資源考拉
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礦產資源本國金屬鐵、 鋁、鎳、鈾等礦藏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煤、 銅、 鉛、鋅、錳、銀、錫、鎢等礦藏亦相當豐富,石油、天然氣、磷酸鹽等近年也有重要發現。其中煤鐵等礦產資源因在世界出口當中佔據重要地位,號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其主要礦藏主要分布在3大地區:
1)西部地區西澳大利亞州古老的前寒武紀岩層中有十分豐富的鐵、錳、金、鎳、鎢等礦,西海岸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2)中部地區自卡奔塔利亞灣岸至艾爾半島的古結晶岩層中富藏銅、鉛、鋅、鈾、鐵等礦,相當可觀。
3)東部地區自約克角至塔斯馬尼亞島弧形地帶,包括東部山地和山前盆地,大部為古生代地層,有大鋁土礦以及銅、錫、鎢等礦。沉積盆地富煤礦,巴斯海峽還有石油和天然氣,東海岸中段海灘的金紅石、鋯石、獨居石、鈦鐵礦等砂礦著稱於世。
森林資源澳大利亞的森林面積達408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5%,其中99%是天然林,絕大部分是桉樹。主要林區在東部、東南部、西南部山地和塔斯馬尼亞島。昆士蘭州北部有闊葉雨林。大陸境內缺少針葉林。70年代以來,人工造林有較大發展。1981年全國木材產量1500萬立方米。
古老動物
由於本區遠離孤立於其它大陸,周圍是海洋,自然條件相對單一,再加上很多動物沒有天敵危害,因此,動物的進化速度特別慢,本國到時現在為止,還有世界上最古老原始的動物。比如塔斯馬尼亞島上孵生哺乳的鴨嘴獸 (Platypus)、西部高原上的 鴯鶓 (Emu) 、廣泛分布的袋鼠 (Kangaroo)、森林地區的考拉 (Koala) 等珍稀物種。因此,澳大利亞號稱「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為人們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另外,內河和廣闊海域有3000多種淡水和海洋魚類,主要有金槍魚、食用鯊、鯔魚、鮭魚等以及龍蝦、大蝦、蟹、蚝、扇貝、鮑魚等。1981年漁獲量12.5萬噸,部分供出口。
行政區劃州 | 昆士蘭州 | 新南威爾士州 | 維多利亞州 | 南澳大利亞州 | 西澳大利亞州 | 塔斯曼尼亞州 |
大陸自治地區 | 澳大利亞首都特區 | 北領地 | 傑維斯灣地區(屬首都地區) |
海外領地 | 阿什莫爾和卡捷島 |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 | 聖誕島 | 科科斯(基林)群島 | 珊瑚海群島 | 諾福克島 | 澳屬南極地區 |
人口
百科圖表:澳大利亞移民數據調查
澳大利亞人口總數為2286.7萬(2013年1月[3] )。2011年澳大利亞人口普查總人口為2150.7萬,比2006年增長8.3%。[4] 澳大利亞人口稀少,勞動力缺乏。全國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人,遠低於世界平均數,是世界上常住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分布極不平衡,約90%分布在自沿海至內地 120公里距離的範圍內,其中70%以上集中在自凱恩斯至阿德萊德的東部和東南部海岸帶上。其他廣大地區人煙稀少,有些地區無定居人口。遠於距海 250公里的重要居民點大都是人口很少的礦業或農牧業城鎮。按行政區劃,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的人口最密,分別為每平方公里17.34人和6.5人,西澳大利亞州只有0.5人,北部地方密度最低,僅為0.09人。2023萬,其中70%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18%為歐洲其他國家後裔,亞裔佔6%,土著居民約佔2.3%。居民中大多數信奉基督教。澳大利亞的通用語言為英語。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它1982年城市人口佔全國人口86%伍倫貢<>、霍巴特、戈爾德科斯特和吉朗11個城市集中了全國人口的70%,而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3市共計700多萬人,佔全國人口近半數;其餘多為2萬至10萬人的小城市。
澳大利亞人口分布:
首府城市 | 首府城市人口 | 所屬州或領地 | 所屬州或領地總人口(已包括首府) |
悉尼 | 4,254,900人 | 新南威爾士州 | 6,774,250人 |
墨爾本 | 3,634,200人 | 維多利亞州 | 5,037,700人 |
布里斯本 | 1,810,900人 | 昆士蘭州 | 4,001,000人 |
珀斯 | 1,477,800人 | 西澳大利亞州 | 2,010,110人 |
阿德萊德 | 1,129,300人 | 南澳大利亞州 | 1,542,030人 |
霍巴特 | 210,000人 | 塔斯馬尼亞州 | 485,300人 |
堪培拉 | 324,800人 | 澳大利亞首都特區 | 325,100人 |
達爾文 | 111,300人 | 北領地 | 202,800人 |
澳大利亞 - 經濟
澳大利亞是整個南半球當中經濟水平最發達的國家。其主要表現為:
礦業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多達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礬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和第三大鋁、黃金出口國。因此,澳大利亞的礦業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旅遊業隨著世界旅遊業的不斷興起,旅遊業逐漸成為澳大利亞的一大新興產業部門。它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遍布澳大利亞全國。霍巴特的原始森林國家公園、墨爾本藝術館、悉尼歌劇院、大堡礁奇觀、土著人發祥地卡卡杜國家公園、土著文化區威蘭吉湖區及獨特的東海岸溫帶和亞熱帶森林公園等景點,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迅速成為澳大利亞的最重要經濟支柱之一。
農牧業澳大利亞的農業比較發達,主要以牧業和種植業為主。
1、牧業發展狀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礦業和工業產值的迅猛增加,農牧業及其出口值比重相對下降。50年代末,農牧業佔國內生產總值15%,佔全國出口總值80%以上;80年代初佔兩者比重分別降為6~7%和40%左右。1981年全國農牧業用地約佔土地總面積64.5%,其中作物種植面積佔4%,其餘為天然牧場、人工草地、曠地和休耕地。傳統的最重要的農牧產品是羊毛和小麥,其次為牛羊肉、奶製品和蔗糖,此外還有果樹、葡萄和棉花。
澳大利亞全境地勢低平,草場遼闊,又有適宜羊群飲用的自流盆地供給的適中的水,適於發展牧業。1981年全國共飼養綿羊13440萬頭(平均每人9頭),約佔世界綿羊總頭數14%,成為世界上養殖綿羊最多的國家。其中約75%是毛質好、產毛量高的美利奴羊。1981年羊毛產量為7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245以上,其中95%供出口。所產羊肉也大部分輸出。全國羊毛和羊肉產值約佔農牧業產值的1/5。因此,澳大利亞號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養羊業主要分布在3大地區:①平均年降水量只有250—380毫米的半乾旱內陸純牧區,大部飼養美利奴羊;②平均年降水量380—500毫米,位於純牧區外緣的小麥-牧羊混合區,提供羊毛和羊肉;③平均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地區,包括大陸西南、東南部沿海和塔斯馬尼亞東半部,以發展羊肉為主。
1981年全國共有肉牛2516萬頭,奶牛約280萬頭。牛肉產量約一半供出口。牛油、乳酪均為傳統出口產品。肉牛主要分布在北部熱帶草原地區,包括昆士蘭州北部、北部地方和西澳大利亞州北部山地。奶牛分布在大陸東部、東南部、西南部和塔斯馬尼亞沿海地區,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區。
2、農業種植業發展狀況小麥是最主要的作物,種植面積約佔作物種植面積的一半,80%以上出口。各州都有種植,多分布在年降水量300~500毫米的地區,主要在墨累-達令河流域,從布里斯班以西起,西南延伸到南澳大利亞州艾爾半島,呈一條寬約80~300公里的小麥帶,通常與燕麥、大麥等混種。甘蔗為僅次於小麥的重要作物,集中分布於昆士蘭州東北部沿海地區。所產蔗糖大部分供出口,是世界第四大產糖國,第二大蔗糖出口國。果樹種植面積佔總耕地面積不到1%,但產值較大;其中產量最大的是蘋果,其次是柑橘、梨和葡萄等,均為重要出口產品。其他重要作物還有煙草、棉花、稻米、玉米、高粱、啤酒花等。
工業澳大利亞的工業部門相當齊全。在整個經濟發展當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有以下部門。
1、採礦業採礦業是重要的經濟部門,特別是鐵、鋁土、鎳等大量優質礦的發現和開採,其重要性日益增大1981年,礦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4.26%。礦產品出口已取代了羊毛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出口物資,並已超過了全部農畜產品出口總值。出口以煙煤、鐵礦石、氧化鋁和各種砂礦等為最大宗。煤藏豐富,特別是煙煤總儲量約達5270億噸,可采儲量超過3000億噸。集中分布在昆士蘭州的鮑恩盆地和新南威爾士州的悉尼盆地,大部為優質煉焦煤。1981年煤產量1.1億噸。褐煤稍遜,集中在維多利亞州的拉特羅布河谷地區,大部分用於本州發電。
2、機械工業機械工業有較好基礎。產品包括從滾珠軸承到各種量具,從採礦、石油化工、農業機械到各種運輸設備、自動化機械設備。工廠分布在各主要城市。60年代以來,汽車製造業發展迅速。飛機製造工業在墨爾本和悉尼,生產渦輪推進小型客機和多用途農用飛機。
3、化學工業化學工業以塑料工業發展最快,化學肥料次之。石油化工是70年代以來新發展的產業部門,位於墨爾本和悉尼南郊的兩個石化聯合企業,屬全國最大之列。
4、食品工業食品工業是最主要的傳統工業部門,加工技術和產品構成均有新發展。 除麵粉、 製糖、肉乳加工、糖果、罐頭食品等外,還有冷凍食品、預製食品、快餐加工等。
5、電子工業電子工業大部分集中在悉尼、阿德萊德和墨爾本,產品有電纜、發電機、電子儀器、電訊器材、電子元件等。
對外貿易19世紀初,主要出口商品是鯨魚製品和海豹皮毛。隨後為羊毛所取代。19世紀末黃金採掘熱潮過後,農牧業和部分礦產品佔全國出口總值3/4,進口幾乎全為工業產品。隨著國內工業的發展,許多傳統的進口工業品已為本國產品所代替,而工業原料、礦山機械等進口份額則有所增加,同時出現了大量礦物出口的浪潮。在貿易關係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後最初幾年,英國大約佔全澳進口和出口份額各50%,到70年代中期,已分別降為13%和5%。80年代初占出口總值1/3的商品輸往日本,其中以煤、鐵礦石、羊毛為大宗。進口貨物主要來自美國、聯邦德國和日本。同中國、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的貿易也日益發展。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貿易、投資和商業經營方面都占重要地位。
移民
澳大利亞移民[5] 的分類:1、僱主及州/領地政府擔保移民對於澳大利亞和海外的合法經營的僱主贊助並聘請技術工人認可資格和技能/或經驗,尤其是在澳大利亞的緊缺職業。可分為臨時簽證和永久簽證。2、家庭贊助獲得提名的親屬可以申請家庭贊助。3、投資移民澳大利亞吸引商業移民到澳大利亞各地區的希望遷移到澳大利亞各地區和發展新的或現有的企業信息高度熟練的或成功的商業人士。
4、澳大利亞僱主擔保移民
澳大利亞僱主擔保移民主要面向企業高管、公司白領、私營企業主。相對於普通技術移民,澳大利亞僱主擔保技術移民具有明顯優勢。首先該類簽證審批快,無需通過繁雜的評分系統,而且無財務審計和面試,對申請人的英語要求低。同時一步到位拿永居,一人申請全家移民。
澳大利亞186僱主擔保移民是指申請人憑藉自身的專業技能及豐富的工作經驗從而獲得澳洲僱主的提名,從擔保而一步到位獲得澳洲的永居簽證。這一類型的移民不需要打分,只要申請人符合基本條件就可以了。如果申請人本身從事的職業是澳洲僱主擔保職業清單ENSOL上面的一種,並且同時有符合擔保條件的僱主願意僱傭申請人,那麼申請人就可以把家屬包括在自己的申請中,一起申請澳洲僱主擔保移民[6] 。
申請條件:1.年齡50周歲以下。 2.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學歷(必須是全日制)。 3.雅思每項6分(部分職業可豁免雅思) 4.從事專業工作3年以上
申請所在城市均為澳洲一線城市,包括悉尼(Sydney)、墨爾本(Melbourne)、布里斯班(Brisbane)、黃金海岸(GoldCoast)、紐卡斯爾(Newcastle)、卧龍崗(Wollongong)。
優勢:和技術移民相比,僱主擔保移民有明顯的優勢。無需財務審計和面試,一步到位取得永居身份。該類簽證無需通過繁雜的評分標準,審批時間快。
澳大利亞僱主擔保移民187類是由澳洲政府設立,目的是讓澳洲僱主有機會在本地勞工市場稀缺高技術人才的情況下從海外引進。申請人憑藉自身的專業技能及豐富的工作經驗從而獲得澳洲僱主的提名,從而一步獲得澳洲的永居簽證。該類簽證尤其適合英文流利且具有高學歷和豐富工作經驗的人群,是職場精英們的移民捷徑。187僱主擔保移民項目屬於澳洲僱主擔保類技術資民,也稱作僱主擔保移民。該類簽證是需要僱主擔保,並可一投資獲得永居簽證。
申請條件:1、專科及以上學歷或者相關文憑 2、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 3、年齡在50歲以下 4、雅思每門6分(部分可以免雅思)
申請人所在城市為澳洲的二線城市,包括除去6個一線城市(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黃金海岸、紐卡斯爾、卧龍崗)以外的所有城市。
優勢:要求寬鬆、流程簡潔無須審計、面試及解釋資金來源,一步到位獲得永居身份,完全享受與澳大利亞本地人同等的福利待遇,中、小學免費教育,一人獲簽,全家受益,無需經過EOI打分系統,符合條件即可申請。澳大利亞僱主擔保移民其實存在已久。在2012年7月1日新政前,這個類別的簽證代碼是119/121,現在該類簽證代碼已轉變為187/186,每年「僱主擔保」類簽證移民約佔整個技術類移民配額的37%,該項目是移民局最優先處理的簽證類別。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僱主擔保」類別簽證的獲批數量逐年上升,特別是從2008年度開始獲批名額更有一個大幅度的增幅。以2011年~2012年度為例,獲批總數達到46554個,且近三年來的平均獲批名額始終保持在每年40000個以上。
澳大利亞 - 交通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交通運輸已經形成網路結構。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等都相當發達,但缺乏地區間的內河航運。
公路公路全長約83萬公里之多,其中鋪面公路和高速公路20多萬公里。大部以港口城市和各州首府為中心,形成溝通城鄉的公路系統。1號公路為沿海岸環行的州際公路,自昆士蘭州的莫斯曼至西澳大利亞黑德蘭港,全程15000多公里。在東南沿海的各大城市之間,北起布里斯班,經悉尼、墨爾本至阿德萊德都有高速公路幹線相連接。
鐵路現有鐵路營業里程4萬公里,另有礦區、農場、港口的專用線數千公里。鐵路大部分布在大陸東部、東南部和西南角上,特別集中在沿海地區。縱貫南北的鐵路自伯德姆至艾麗斯斯普林斯間尚在修建中。殖民地時代各區自建鐵路,寬軌、窄軌、標準軌距紛然雜陳,遺留至今。50年代後,大力推廣標準軌改建工程,到1970年橫越大陸的直達快車首次自珀斯經皮里港和布羅肯希爾至悉尼,全程3961公里。
海運海運繁忙,與世界上 200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1981年全國共70個商業港口,國際貿易總吞吐量約1400萬噸,但絕大多數由外輪運載,過去大部分是英國船,近年主要是日本船。沿海運輸很發達,大部分由本國船隻承擔。主要港口按貨運量大小依次為:丹皮爾、黑德蘭港、悉尼(包括植物學灣)、紐卡斯爾、墨爾本、肯布拉港、弗里曼特爾等。
空運空運發達。現有機場400多處,各種類型的註冊民用飛機6500多架,不重複計算的航空里程達16萬公里。國際航線有聯邦政府經營的快達航空公司的班機與包括中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通航,另有20多家外國公司的航線同時運行。國內航線也很便利。主要國際航空港按規模大小依次為: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珀斯、達爾文港,亦均供國內航線使用。
澳大利亞 - 教育悉尼大學
澳大利亞的教育實力雄厚,教育業相當發達。
科技教育實力強澳大利亞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或農業為主的國家,有時給人偏僻或落後的印象,事實上這都是誤會,澳大利亞擁有很多足以自豪的科技成就,例如檢查懷孕婦女的超聲波成像技術、拯救過無數生命的西藥盤尼西林、現在全世界通用的飛行記錄儀黑匣子、以電為動力的心臟起搏器等等,都是澳大利亞科學家的發明。澳大利亞先後有六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
191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威廉·羅侖茲·布拉格和他的父親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因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的貢獻,共同獲得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威廉·羅侖茲·布拉格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在阿德雷德大學畢業,獲得諾貝爾獎時年僅25歲,是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而在同一個城市出生也在同一家大學畢業的澳大利亞醫學研究人員弗羅里(Howard Florey)因對盤尼西林的應用研究,與英國的亞歷山大·弗萊明和錢恩(Ernest Boris Chain)共同獲得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之後,缺乏製成產品的技術,弗羅里和錢恩成功地把青黴素製成可以真正使用的藥物盤尼西林。
學校教育體系完備澳大利亞中小學及職業學院由各州或領地的教育部負責管理,聯邦政府撥款資助,大學則由聯邦政府統一管理。凡澳大利亞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均享受免費的中小學教育。澳大利亞很注重教育,全國有42所大學及230多所專科技術學院。這些大學和學院幾乎都是公立學校(私立大學只有兩家),教育體系各州略有差別,但都由聯邦政府控制管理,所以能保持平均也較高的教育質量。各學校的學歷文憑各州相互認可,澳大利亞的學歷資格被世界各國廣泛承認。
澳大利亞的教育具有世界一流的水準。這個人口前幾年才突破2000萬的國家,已先後有六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所有的澳大利亞學校教育都是根據個體的需要、能力與興趣而設,使得每個學生都得以發揮其個人各方面的潛能,並能運用於各行各業。
澳大利亞教育系統可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一)中小學;(二)由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構成的職業培訓系統;(三)為海外學生提供英語課程的英語補習學校(ELICOS);(四)開設商業、飯店管理、航空駕駛等職業課程的私立學校; (五)大學。
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大致承襲英國的系統,小學6年(即1-6年級);中學6年(7-12年級,不分初中高中);專科2-3年;大學3年。依據科系的不同,其修業年限也有差異,例如:文、商、理科3年,工科4年,法律4年或5年,醫科6年。一般要進入專科以上學校進修者,必須完成12年教育。澳大利亞學生在12年級畢業後若想繼續進修,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以實務課程為主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第二,具有學術理論性質的大學課程。申請資格以12年級的畢業會考成績為依據。
各級教育特點澳大利亞的各級教育各有特色:
1)小學教育
澳大利亞的小學教育體制因州或領地而異,通常為六年制。在某些州,學生在上小學前還先上幼兒園或學前班。小學通常設有以下課程:英語、數學、社會研究、藝術 (包括音樂、美術、手工和戲劇)與保健(包括體育和品質培養)。2)中學教育
澳大利亞大部分的中學是綜合性的男女合校制。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澳大利亞首府行政區和塔斯曼尼亞州,初級中學年限是從7年級到10年級,如同中國的初一到高一;而在西澳大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昆士蘭州和北領地初中年限則為8年級至10年級。澳大利亞的義務教育到此為止。在10年級以後,大部分的學生會進入高級中學11年級及12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二或高三)。
3)大學教育大學預科班的課程,相當於中國的專科教育課程,是專門為全海外留學生設計的課程,為他們所報讀的大學本科學習作準備,本地居民是不需要進入預科班課程的。澳大利亞的大學預科班是為了幫助那些已經在自己國家完成12年級的高中教育,但是無法直接申請進入澳大利亞的大學的申請者,通常為期一年。
學生在大學預科班所修的課程與將來他們要進入大學所修的課程必須相關。大學預科班的特色,就是學生不參加統考,只需成功地完成此課程,就可以直接進入自己所報讀並承認這項課程的大學。
澳大利亞全國232所主要的TAFE學院中有98所位於主要大城市及各州首府,其餘134所則分布於各郊區城鎮和鄉村地區。 各州和領地的TAFE的文憑資格都是全國互通承認,大部分的專科文憑課程受到各大學的認可並可以轉移學分。TAFE的課程科系多而且廣,從短至數小時或幾天的培訓到長達三年的全日制課程都有;教學方式以課堂上課及實習為主,各科的評分以作業、課堂討論、實習和考試為依據。
澳大利亞的教育在世界各國中比較出色,延續了英國式的傳統菁英養成方式培育,雖然澳大利亞也有私立大學,但是最知名的學府幾乎都是政府的國立大學,這一點不同於英美。澳大利亞多所知名院校培養出很多的精英,併產生過多名諾貝爾獎得主,至於其海外畢業生大多數活躍於澳大利亞本土、歐洲以及東南亞地區(例如新加坡和香港)。澳大利亞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之一,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前來升學。
墨爾本大學
由澳大利亞最著名的8所大學組成的八校聯盟,相當於美國的長青藤聯盟。包括以下: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堪培拉)
悉尼大學(悉尼)
墨爾本大學(墨爾本)
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
昆士蘭大學(布里斯本)
西澳大學(珀斯)
阿德萊德大學(阿德萊德)
莫納什大學(墨爾本)
澳大利亞 - 宗教和民族宗教
澳大利亞是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各種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等在這個國家並存。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在澳大利亞存在的宗教信仰約100種之多。根據澳大利亞的平等機會法,任何人不會因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有何種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視。過去的二十年,澳大利亞信仰宗教的人數逐漸減少。2001年的普查數據顯示,25%左右的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聖公會教徒佔總人口21%,羅馬天主教教徒佔27%,其它基督教教派佔21%,其他宗教信仰者佔6%。
儘管有宗教信仰自由,教會還是滲透到澳大利亞社會的各個角落,影響力很大。在澳大利亞各大小城鎮,雄偉的教堂建築多不勝數。澳大利亞三分之二的私立中小學是由羅馬天主教教會開辦的,由於富有的家庭喜歡把子女送往私立中小學,因此天主教或者教會學校對澳大利亞青少年一代有相當的影響力。
在平日生活中,教會既竭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增加信眾,教會也儘力能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困難。找房子、尋工作、覓戀愛對象、訴心中煩惱、求車搬家、唱卡拉OK,跳舞娛樂、燒烤郊遊、湊夠打麻將的人數,都可以通過教會或者在教會認識的人來解決。從某程度來說,澳大利亞教會的不少功能,有點類似中國的居委會、工會、婦聯和街坊鄰居的作用。
對華人移民來說,教會往往是他們認識澳大利亞的途徑之一。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教會也總是歡迎。華人的教會往往有廚房和吃飯的地方,活動時有很多志願人士幫廚,不少人還從家中帶來家常小菜或家鄉特產。禮拜後、查經前,大家熙熙攘攘的吃喝玩樂,說短論長。在禮拜天吃飽喝足之後,大家還組織各種娛樂活動。所以,到教堂走走,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居民95%以上是白種人,主要是英國等歐洲人移民的後裔。此外,還有少數土著居民和中國移民。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英語為官方語言。歐洲人移民歷史不到200年,入境移民數已達500萬人以上,其中,1945~1981年移入並定居的人口有300多萬人,這些移民及其後代共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國人口增加數的50%以上。人口增長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許多年份超過20‰,1981年仍保持在16.7‰,較高的人口增長率在一定程度上和較高的移民凈增率有關。
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在18世紀歐洲人初來時共有約30萬人,其後大量被虐殺。1981年全國土著居民約14.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1%。以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兩州較多,各約有3.4萬人,西澳大利亞州約3萬人,北部地方2.8萬人。目前大部分散居在350處保留地內,一部分聚居在大城市邊緣。
澳大利亞 - 文化新聞出版澳大利亞的新聞出版業很發達,主要有4大報業集團和三大廣播公司管理機構組成:
四大報業集團四大報業集團分別是先驅報和時代周刊雜誌集團、默多克新聞公司、費爾法克斯公司和帕克新聞聯合控股公司。其中,默多克新聞公司發展最快,主要報刊有:《澳大利亞人報》、《悉尼先驅晨報》、《世紀報》、《金融評論報》、《堪培拉時報》。澳有期刊1400多種,《澳大利亞婦女周刊》是發行量最大的刊物。《公報》周刊(1880年創刊)是最老的刊物之一。澳聯合新聞社是澳最大通訊社,總部在悉尼,1964年起與路透社結為聯社。澳有三個管理廣播電視系統的法定機構。
三大廣播管理機構1)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有4個電台網,通過州和地區首府的製作傳送設備向全國播放非商業性廣播和電視節目,並為邊遠地區提供衛星服務;通過澳大利亞廣播電台(Radio Australia)和澳大利亞國際電視台(Australian Television International)向海外播放,節目內容不受政府控制。年度預算大部分由聯邦議會提供基金。
2)澳大利亞廣播事業局澳大利亞廣播事業局(Australian Broadcasting Authority主要管理商業性電台和社區廣播,收費並發放許可證。全國有商業電台120多家,商業電視台50多家。
3)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SBS):主管澳大利亞民族電視台(SBS電視台)和SBS廣播台,由聯邦政府資助。SBS電視台是一個多元文化電視台,1980年10月24日聯合國日開始工作,除新聞、體育和部分記錄片用英語播送外,其餘節目均用澳各民族語言配英文字幕播送,為非英語背景人士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機會。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紅酒澳大利亞紅酒擁有悠久的歷史。從18世紀末起,澳大利亞就開始生產葡萄酒,經過多年的努力,[7] 澳大利亞葡萄酒業成為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澳洲葡萄酒以其優良的品質和合理的價格已被公認為最好的"新世界"葡萄酒。其醇厚的口感,穩定的品質,富有變化的風格與適中的價位,源自於澳洲?優良穩定的氣候,豐富的土地礦物質和不受污染的最佳天然環境和許多世界級傑出優秀的釀酒師,再加上世界上最嚴格的管理,生產和出口過程,以及澳洲人特有的簡約,純樸,憨厚,不視金錢為唯一目的,而把信用和快樂生活視為第一追求的人文環境下,釀造出來了倍受讚譽的世界級美酒,一些品質優異的葡萄酒還在國際上屢屢得獎。澳大利亞 - 體育澳大利亞是體育運動大國,體育在全國相當普及。國際運動競技場上,澳大利亞的板球、曲棍球、籃網球、橄欖球和聯盟式橄欖球具有第一流水平;自行車、賽艇、游泳也名列世界前茅。國內其他流行運動還有澳式足球、足球、賽馬、賽車、網球、籃球、高爾夫球和田徑。 澳大利亞本土舉辦過兩次奧運會,1956年墨爾本奧運和2000年悉尼奧運。澳大利亞於奧運的獎牌數量長期高居世界前5名,游泳和田徑項目通常帶來許多獎牌。此外,澳大利亞是全球網球運動的聖地之一,四大滿貫之一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每年一月在墨爾本公園進行。墨爾本的亞伯公園賽道則是一級方程式賽車(F1)的每年的第一個比賽分站。澳大利亞水上體育非常厲害在奧運會上屢次取得相當好的成績,有水上雄獅之稱。澳式足球 澳式足球為澳大利亞特有,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舉行的比賽極受歡迎。近年來英式足球亦迅速普及,建立了A-League英式足球聯賽。澳大利亞國家足球隊近年來成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集體運動隊伍之一,2006年加入亞洲足協,在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表現出色,打入十六強後,輸給後來得到世界冠軍的義大利國家足球隊,2009年更是以世界盃外圍賽十強賽八場不敗的戰績再次打進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決賽階段,不過最終仍在首圈被淘汰。 澳大利亞網球 澳大利亞是網球大國,有多位得過大滿貫賽事的網壇巨星,如柏·卡殊、羅德·拉沃、帕特里克·拉夫特、萊頓·休伊特、艾麗西亞·莫利克、薩曼莎·斯托瑟、瑪格麗特·考特、約翰·紐康姆等。伊恩·詹姆斯·索普是澳大利亞游泳巨星,曾獲得5枚奧運金牌,是澳大利亞迄今的最高紀錄。 澳大利亞的體育俱樂部分散於全國各地,一些高中和大學的運動俱樂部為國家產生了大多數的運動精英。在此一點,澳大利亞相似於體育大國美國。澳大利亞 - 政治英國女王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總督由總理提名,由女王任命。在聯邦行政會議的諮詢下執掌聯邦政府的行政權,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聯邦議會是澳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女王(由總督代表)和參、眾兩院組成。1992年12月27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內閣會議決定,澳大利亞的新公民不再向英國女王及其繼承人宣誓效忠。
澳大利亞聯邦是一個君主立憲制之國,澳大利亞君主就是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總督是君主的代表。但是事實上君主是象徵性的,而總督則有權解散國會。在澳大利亞歷史上,總督僅曾經使用此權利一次。行政權力由一個公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內閣行使,總理是內閣的領導人。總理一般是下議院的多數黨領袖。
聯邦議會由兩個議院組成:下議院(150席)和上議院(76席)。兩個議院每3年舉行一次換屆選舉。
澳大利亞現任總理吉拉德
澳大利亞政黨:澳大利亞自由黨 (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簡稱LIB)
澳大利亞工黨 (Australian Labor Party,簡稱ALP)
澳大利亞民主黨 (Australian Democrats, 簡稱DEM )
澳大利亞綠黨 (Australian Greens Party)
一國黨 (One Nation Party),又譯「單一民族黨」
澳大利亞國家黨 (National Party of Australia)
團結黨 (Unity Party,簡稱UP)
對外關係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點是密切同亞太地區各國的關係、並加強同澳有重要聯繫的發達國家的關係。外交政策宗旨是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推進澳的經濟和戰略利益。重點是加強同美國的聯盟關係,發展與亞洲,尤其是東亞的關係;將與??大雙邊關係;主張種族平等,消除種族歧視,改善人權狀況,反對將人權與貿易掛鉤。
與中國關係:
1972年12月21日,中澳兩國建交。幾十年來,中澳關係穩步發展。兩國高層互訪不斷。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自1966年上任以來,曾先後5次訪華。
1997年3月,霍華德總理訪問中國。
1999年9月,國家主席江澤民應邀對澳大利亞進行國事訪問。
2002年9月,李鵬委員長應邀訪問澳大利亞。
2003年8月,霍華德總理應邀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2003年10月,胡錦濤主席對澳大利亞進行國事訪問。
2005年4月,霍華德總理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並發表重要演講,雙方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和文件。在經貿領域,中澳經貿關係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
2005年5月,吳邦國委員長對澳大利亞進行友好訪問。
2005年10月,澳大利亞總督傑弗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
澳大利亞 - 軍事澳大利亞的正式軍隊統稱為「澳大利亞國防軍」(ADF),其中包括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和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共有80561名官兵在役(包括55068名常規軍和25493名預備役士兵)。國防軍總司令人選經內閣提出,由總督委任,負責軍隊日常行動。而其他行政上的工作,則由國防部及其部長負責。
2010年-2011年澳大利亞的年度軍費開支為257億美元,在全球各國中排名第14位,但其只佔據全球軍費總支出的1.2%。澳大利亞國防軍在二戰後一直有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在世界各地的救災和各地武裝衝突的維和任務;截止2009年,大約有3300名澳大利亞國防軍分布在包括索羅門群島,阿富汗,東帝汶等12個國家和地區執行維和任務。[8]
澳大利亞 - 其他全球競爭力排名2011年5月19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與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1年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排名第九。[9]
澳大利亞 - 生活風俗無拘無束是澳大利亞人的最好概括,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稱呼名,不稱呼姓),老闆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見穿筆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築物門前的台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像的。 澳大利亞人文明有禮,樂於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話,人們即使互不相識也會打招呼和問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滾在地上,周圍的人會馬上幫忙撿起來,送還你的手上,還會有人給你找來一個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麼可以救急的替代品,這就是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工作,工資一般是每周發一次(公務員或者大機構是每兩周發一次),發工資的日子通常是逢星期四或星期五。因此,澳大利亞的餐館、酒吧、百貨公司每周的星期五、六是生意特別好的日子。近年一些大型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都有逢星期四晚延長營業時間的做法(NightShopping),迎合逢星期四領工資的人士。一些不注意安排花錢的人,就會有周末富貴,周初貧窮的現象。這都沒有關係,因為再過幾天,又是快樂的周末了。
澳大利亞 - 旅遊景點紅色巨岩艾爾斯岩石AyersRock 艾爾斯岩是位於北領地的愛麗斯泉市西南470多公里處的一塊巨大岩石,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岩石。世界海洋遺產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大堡礁有四百種活的珊瑚,顏色從一般的藍色、棕色到錯綜複雜、難以置信的粉紅及紫海扇,簡直是個五彩斑爛的神奇世界。維多利亞大洋路GreatOceanRoad 大洋路上,最引人注目的便屬坎貝爾港(PortCampbell)的石灰岩懸崖,這裡也是很多遊客鍾愛的自然景緻。中部沙漠的波浪岩WaveRock 澳大利亞的波浪岩並非一個獨立的岩石,而是連接北邊一百米的海頓石及狀似河馬張口的河馬岩、駱駝岩等串連而成的風化岩石。昆士蘭熱帶雨林RainforestinQueensland 這是1974年被認可並列入世界遺產自然保護區的景點之一,熱帶雨林位於昆士蘭省的東北部。熱帶雨林被描述為」最古老的世界」。藍山國家公園BlueMountainsNationalPark 藍山國家公園屬坐落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在2000年被列入自然類世界遺產。藍山全地區生長著龐大的原始叢林和亞熱帶雨林。悉尼歌劇院SydneyOperaHouse 悉尼歌劇院是最能代表澳大利亞的建築物,是悉尼與澳大利亞的地標。菲利普島自然公園PhilipIslandNaturePark 到自然公園一游的最精彩活動,顯然是坐在夏地沙灘(SummerlandBeach)前的露天觀看和等候從海中歸返的企鵝隊伍遊行的一幕。旅遊路線 1.早餐後,前往悉尼港,享受港口的美麗景色。然後,在悉尼港國家公園中遊覽卡德曼小屋。再去當代藝術博物館中欣賞藝術展品。 2.上午第一站,來到悉尼博物館,了解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和文化風俗。 3.可從悉尼乘飛機到達布里斯班。到達後第一站當然得是南岸公園,位於布里斯本河畔南岸,佔地16公頃,是1988年澳洲舉辦世博會的舊址,現經重建後被譽為澳大利亞最好的市內公園,在此可一覽整個布里斯本市。 4.黃金海岸(GoldCoast,Australia)位於澳大利亞的東部沿海,由一處綿延四十二公里、由數十個美麗沙灘組成的度假勝地,它就是著名的昆士蘭黃金海岸。特產 澳大利亞特產包括澳寶(澳大利亞特產寶石)、羊皮、牛皮、綿羊油、葡萄酒、紅酒、白酒、動物玩具、原住民藝術作品、藝術畫作等。 澳毛毛線和毛衣種類繁多,色彩各異,價錢適中。特別是羊皮做的皮襖或皮夾克,柔軟舒服,輕鬆暖和。羊毛毯,羊毛、也十分受來自較冷國家遊客的喜愛。 西澳阿基勒出產的澳寶,色彩繁多,有黃白、褐色、綠、藍、紅、紫。阿基勒的粉紅色寶石馳名世界,價格不菲。 澳大利亞的手工藝十分發達,手工藝品主要有藝術陶瓷、編織製品、玻璃藝術品、皮革製品、珠寶飾物等。在一些工藝品商店裡還有木製或金屬制的悉尼歌劇院,袋鼠、樹熊和鴯鶓的模型,很有紀念意義。 澳大利亞土著工藝品集中表現了土著人在澳大利亞數萬年的歷史和文化。這些工藝品包括飛去來器、樹皮畫、布畫、木雕、木吹樂器等,這些商品很容易買到,但價格比較貴。澳大利亞旅遊小貼士氣候:澳大利亞,紐西蘭處南半球,與我國的季節正好相反,春季為9-11月,夏季為12-2月,秋季為3-5月,冬季為6-8月。南回歸線以北屬熱帶區,其餘屬亞熱帶區。年平均氣溫北部27c,帶區。年平均氣溫北部27部14c。赴澳旅遊,在熱帶區全年可穿著輕便的衣服;在亞熱帶區夏天的日間可穿著輕便的衣服,但夜間應備有外套或毛衣,冬天可穿著毛衣或薄外套。時差:澳洲有三個時區:東部標準時間(EST)區,包括新南威爾士省、澳洲首都領地、維多利來省、塔斯曼尼亞和昆士蘭省;中部標準時間(CST)區,包括南澳及北領地;西部標準時間(WST)區,即西澳。中部時間比東部時間慢半小時,西部時間比東部時間慢兩小時。非夏季時間比北京快2小時,夏季時間比北京快3小時貨幣:澳大利亞貨幣單位為澳元為十進位。100澳仙等於1澳元。紐西蘭貨幣單位為紐幣。美元為通用貨幣。您可在當地酒店,銀行和免稅店自由兌換。護照:中國公民自費隨旅行團前往澳大利亞旅遊者,須持本單位證明前往當地公安局申領因私護照或委託國家旅遊局批准的組織境外游的國際旅行社或通過該國際旅行社出國游代辦點代辦護照。電壓:澳洲使用的是220至240伏特、50赫茲的交流電。當地三腳插座與其他國家不同,所以最好能帶備一個轉換器和萬能插座。如果攜帶的電器是100伏特,請檢視是否有110/240伏特的轉換器,如果沒有,便需使用變壓器。高級旅館通常備有110/240伏特通用的電動剃鬚刀插座。通訊:澳大利亞有發達的電話系統。市內公共電話每次收費40c,國內長途電話和國際長途電話也可在公共電話打出。大多數的公共電話接受電話卡。電話卡面值有$5,$10,$20,$50,可到商店購買。澳洲國際區號為0061,若要從國內打電話到澳洲的悉尼,請打0061-2(悉尼區號)-電話號碼;若從澳洲往國內打,請撥0011-86-國內區號-電話號碼(手機號碼)。交通:澳大利亞的行車方向與中國相反,採用"左行制",建議您取車後先在僻靜地方練習,操作熟練後再上路行駛。城市最高限速為60公里/小時,鄉村及高速公路為100公里/小時。如有標識以標識為準。貴重物品:在您外出旅遊期間,建議您將貴重物品保存在家中,如必須攜帶,請妥善保管。在乘坐交通工具(如飛機旅遊巴士等)時,尤其在行李託運時,請不要將現金和貴重物品放於行李內,以防丟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醫療:入境前需要備一些常用藥及緊急醫療用品,以應不時之需。由於澳洲天氣非常乾燥,可以帶些潤膚品。遊客可攜帶適量醫生處方(非麻醉劑)的藥物入境,所有藥物必須清楚貼上標籤,並能明顯辨認。住宿:在澳新旅遊住宿飯店比較舒適。但一般不備牙刷牙膏拖鞋等個人物品請您自備上述物品。飲水:自來水生飲原則上,只有冷水龍頭的自來水可直接喝,水龍頭的熱水不能直接喝。旅館客房內一般提供免費紅茶包或咖啡包,遊客可以自己帶電水壺煮開水沖飲料。小費:澳大利亞沒有收取小費的習慣,旅館和餐廳也不會把小費計入帳單。但是,按照不成文的習俗,下列情況應該酌情給與小費:(1)、餐廳,團體用餐免給小費。(2)、私人點菜用餐,如果服務令人滿意,小費標準占消費的10%(餐館服務員是屬於低工資勞工)。(3)、旅館,給搬運行李的服務生小費,通常一件行李1澳幣。(4)、房間清潔工的小費,可以將2澳幣放在枕頭上。(5)、導遊司機,通常習慣,至少每位遊客每日承擔6澳幣作為小費。緊急情況:如離團外出或晚間自由活動,請您記下導遊的手機號碼並向酒店索取名片卡。如發生意外也可與我國境外使(領)館聯繫,以尋求幫助。在外期間,請您切記安全第一。澳大利亞 - 同名電影《澳大利亞》片名:《澳大利亞》導演:巴茲·魯曼主演:妮可·基德曼休·傑克曼戴維·韋納姆布賴恩·布朗比爾·亨特MatthewWhittetBrandonWalters(II)傑克·湯普森首映:2008-11-13片長:90分鐘類型:劇情戰爭西部地區:美國配音:英語獎項:第81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提名劇情:故事發生在二戰前夕,英國貴族小姐薩拉(妮可·基德曼飾)繼承了一大片牧場。因為有權貴耍陰謀想奪取她的土地,薩拉隨後不得不和粗野的農場工人(休·傑克曼飾)一起趕著上千頭牛橫穿澳大利亞大陸。在長途跋涉中,朝夕相處的兩人陷入了愛河。然而日本剛剛轟炸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們不得不共同面對日本對達爾文港的轟炸。
推薦閱讀:
※激光哥的澳洲500簽證等簽心得V1.05——適用於理工科phd
※與澳洲有綠卡的人結婚什麼時候能申請永居?
※北京白領賣房在澳洲買農場!放下身段舉家干農活!「這裡的生活遠沒有想像的詩情畫意」
※澳大利亞藍花楹的春季
※澳大利亞為什麼要「反華」?| 毛克疾
TAG:澳大利亞 |